导读:本文包含了幼苗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种植方式,密度,幼苗性状
幼苗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汕,孙鹏,刘俊,刘冲,石书兵[1](2019)在《匀播和密度对小麦萌发及幼苗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匀播和密度对小麦萌发和幼苗性状的影响,选用‘新春31号’小麦为供试材料,种植方式设匀播和条播2个处理,密度设25、36、49、64株/箱(分别以D1、D2、D3和D4表示)4个处理,测定了小麦胚根和幼苗性状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与条播方式相比,匀播小麦幼苗胚根根尖数、分叉数、表面积和体积均增大,幼苗茎秆直径和苗高分别增高6.15%和1.02%,且随着种植密度增大,幼苗茎秆直径和苗高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匀播方式下胚根快速伸长的时间比条播缩短1.16天,理论最大胚根长度降低2.95%,而根系最大伸长速率升高8.96%。胚根长度与胚根重、茎叶重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籽粒残留物重呈极显着负相关;胚根平均直径与胚根重、茎叶重和幼苗重均呈显着性负相关;胚根重与茎叶重和幼苗重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其中,种植方式和密度对23天的根干重有显着性影响,对其他时段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影响。萌发期间籽粒贮藏干物质的转化率和消耗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转运率于第15天时达到最大,匀播比条播高0.26%,差异不显着。而消耗率于第11天左右达到最大,匀播比条播高10.61%,差异达显着性水平。种植密度对转化率和消耗率无显着性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匀播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5期)
余明,蔡金桓,薛立[2](2019)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细根形态对氮磷添加和幼苗密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华南地区氮沉降的增长引起了土壤酸化和磷限制加剧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密度制约着植物个体对环境资源的吸收利用,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选择压力之一。因此研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的细根形态对氮磷添加和密度的响应,有利于了解亚热带树木根系对氮沉降和磷添加与林分密度的响应过程和机制,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樟树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年生樟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铵(NH_4Cl)作为氮肥以模拟大气氮沉降,并且以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_2PO_4·2H_2O)模拟磷添加,氮磷处理设置4个水平,即对照、施N、施P和施N+P;种植密度设置10、20、40和80株/m~2 4个水平。测定各处理樟树幼苗细根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分析氮磷添加、密度和两者交互作用对樟树幼苗细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N、P和N+P处理促进了幼苗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根尖数的增加。低密度条件下的N添加对幼苗根系形态的促进效果强于P添加。N+P处理对10、20、40株/m~2幼苗根系形态的促进效果最佳,而各处理对80株/m~2幼苗根系形态的促进效果均无显着性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幼苗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均减少。樟树幼苗的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在各密度间和不同氮磷添加处理间均有显着性差异,密度和氮磷处理间的交互作用对根系形态各指标均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刘少轩,蔡卫东,覃忠样,罗桃,王玉奇[3](2019)在《浸种时间与播种密度对半枫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半枫荷苗木质量,通过浸种时间与播种密度对半枫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研究。种子萌发试验以半枫荷的种子为材料,设置0 h、12 h、24 h、48 h、60 h共计5种浸种时间处理,观察记录半枫荷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密度试验以半枫荷种子为材料,设置280粒·m~(-2)、66粒·m~(-2)、44粒·m~(-2)、33粒·m~(-2)共4种不同播种密度,测量1 a生半枫荷幼苗苗高、地径、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及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半枫荷种子的适宜浸泡时间为48 h,结合半枫荷苗木的质量和数量,半枫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44粒·m~(-2)。(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李艳红[4](2019)在《栽培密度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培育出更加优质的造林苗木,本文以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栽培密度研究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的5个育苗密度处理中,育苗密度高的有助于苗木的高生长以及根系生长,但是不利于地径加粗、根系数量的增加,中等的育苗密度有助于提高优质苗木的等级,增加一二级苗所占的比例,提高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因此在我国辽西地区油松的育苗中,建议选择育苗密度为270~400株/m~2。(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3期)
林婉奇,蔡金桓,薛立[5](2019)在《不同密度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生长和叶片性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氮素从大气向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方式和速率,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和失衡。研究氮磷添加对不同密度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生长和叶片性状的影响,可以为全球氮磷沉降背景下亚热带地区樟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本试验以1年生樟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铵(NH_4Cl)作为氮肥模拟大气氮沉降,以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_2PO_4·2H_2O)模拟磷添加。氮磷处理设置CK、施N、施P和施N+P 4个水平,种植密度设置10、20、40和80株·m~(-2 )4个水平。实验数据表明:N、P和N+P处理对樟树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均有促进作用,且N+P处理对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N、P和N+P处理在整体上均能增加幼苗叶片的SPAD值,N和N+P处理均增加了幼苗叶片的比叶面积(SLA),而P处理减少了幼苗的SLA。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N、P和N+P处理下樟树平均单株幼苗的苗高、地径、SPAD值呈现下降的趋势,各施肥处理下叶片的SLA变化规律不明显。密度和氮磷添加对叶片的SPAD值产生显着的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姚杰,宋子龙,张春雨,孟令君,赵秀海[6](2019)在《距离和密度制约对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关于距离和密度制约对温带森林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的报道目前较为缺乏。本研究探讨温带森林是否存在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若存在,土壤病原菌是否是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的内在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温室控制试验,选取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内3个树种,对其幼苗生长进行为期4个月的动态监测,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幼苗密度、距成年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对幼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红松、水曲柳和黄檗幼苗在低密度下的高生长显着高于高密度,都表现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土壤杀菌处理仅能显着提高水曲柳幼苗的高生长,虽然水曲柳和黄檗幼苗高生长在距母体不同距离间存在差异,但并未表现出随离母体距离增加有助于幼苗生长的现象,研究结果不符合距离制约现象。水曲柳和黄檗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仅与幼苗密度显着相关,且在低密度下的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显着高于高密度,同样表现出负密度制约现象。而距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处理对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均无显着影响。【结论】该温带森林中存在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但不存在距离制约现象。本研究认为引起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的因素是种内竞争,而土壤病原菌作用非常有限,且研究结果不支持距离制约性生长;其次,距离制约证据的缺乏表明,该温带森林中的病原菌并不具有强烈的宿主专一性,对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起作用的可能是非特异性病原菌。未来还需深入探讨种内、种间竞争和非特异性病原菌对幼苗生长的相对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杭延[7](2019)在《移植时间和移植密度对毛红椿幼苗移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红椿是福建省乡土珍贵用材树种,具有生长快、木材质地好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开展毛红椿幼苗移植时间、移植密度对其移植效果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移植时间对保存率有着极显着的影响,4月份移植保存率最高,平均达到96.47%,而移植密度对移植保存率无显着影响;移植时间和移植密度对毛红椿移植苗的地径、苗高生长以及苗木干生物量和根茎比均有着极其显着的影响,且移植时间和移植密度间的交互作用均极显着。综合考虑移植保存率、地径、苗高、干生物量、根茎比等5个指标和单位面积出苗量,4月份、100株·m-2是毛红椿最佳的移植时间和移植密度。(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秀艳,郭丽珠,刘丽,黄顶[8](2019)在《狼毒种子不同密度对6种草地植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狼毒种子对6种草地植物针茅(Stipa copillata)、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分别将不同密度的狼毒种子(0、5、10、20、40粒/皿)和6种草地植物种子(10粒/皿)一起培养,并测定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狼毒种子密度增大,受试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先增大后减小,且为促进作用,在狼毒种子密度为10粒/皿时促进作用最大,促进作用由大至小依次为披碱草,羊草,扁穗冰草,针茅,碱地风毛菊,独行菜。除碱地风毛菊根长在狼毒种子密度为10粒/皿时存在微弱的抑制作用之外,其他受试植物根长苗长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9年01期)
苏瑞琳[9](2018)在《不同育苗密度对马占相思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育苗密度为变化因子,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育苗密度对马占相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幼苗的地径、苗高、高径比受不同育苗密度的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7期)
杨磊,冯建芳,冯倩倩,周梅,向昌林[10](2018)在《不同移植密度樟子松幼苗生长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赤峰赛罕乌拉综合防护林示范基地,以樟子松幼苗为研究材料,对比50 cm×50 cm和80 cm×80 cm两种移植密度樟子松幼苗的苗高、地径、冠幅(东西);根系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80 cm×80 cm密度的幼苗的平均苗高比50 cm×50 cm密度的高14.9%、平均地径高17.5%、平均冠幅(东西)分别高21.4%与13.9%;80 cm×80 cm密度的幼苗的平均根系长度比50 cm×50 cm的高29.0%、平均根系直径高57.5%、平均根系数量高75.0%;80 cm×80 cm密度的幼苗的平均生物量比50 cm×50 cm的高128%。说明80 cm×80 cm密度的幼苗的质量比50 cm×50 cm密度的幼苗质量要好,更适宜当地造林。(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幼苗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球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华南地区氮沉降的增长引起了土壤酸化和磷限制加剧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密度制约着植物个体对环境资源的吸收利用,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选择压力之一。因此研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的细根形态对氮磷添加和密度的响应,有利于了解亚热带树木根系对氮沉降和磷添加与林分密度的响应过程和机制,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樟树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年生樟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铵(NH_4Cl)作为氮肥以模拟大气氮沉降,并且以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_2PO_4·2H_2O)模拟磷添加,氮磷处理设置4个水平,即对照、施N、施P和施N+P;种植密度设置10、20、40和80株/m~2 4个水平。测定各处理樟树幼苗细根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分析氮磷添加、密度和两者交互作用对樟树幼苗细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N、P和N+P处理促进了幼苗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根尖数的增加。低密度条件下的N添加对幼苗根系形态的促进效果强于P添加。N+P处理对10、20、40株/m~2幼苗根系形态的促进效果最佳,而各处理对80株/m~2幼苗根系形态的促进效果均无显着性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幼苗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均减少。樟树幼苗的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在各密度间和不同氮磷添加处理间均有显着性差异,密度和氮磷处理间的交互作用对根系形态各指标均无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苗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汕,孙鹏,刘俊,刘冲,石书兵.匀播和密度对小麦萌发及幼苗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余明,蔡金桓,薛立.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幼苗细根形态对氮磷添加和幼苗密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9
[3].刘少轩,蔡卫东,覃忠样,罗桃,王玉奇.浸种时间与播种密度对半枫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2019
[4].李艳红.栽培密度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
[5].林婉奇,蔡金桓,薛立.不同密度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幼苗生长和叶片性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9
[6].姚杰,宋子龙,张春雨,孟令君,赵秀海.距离和密度制约对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幼苗生长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7].黄杭延.移植时间和移植密度对毛红椿幼苗移植效果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9
[8].刘秀艳,郭丽珠,刘丽,黄顶.狼毒种子不同密度对6种草地植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9
[9].苏瑞琳.不同育苗密度对马占相思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
[10].杨磊,冯建芳,冯倩倩,周梅,向昌林.不同移植密度樟子松幼苗生长对比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