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老年恶性血液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老年恶性血液病,院内感染
老年恶性血液病论文文献综述
董海静[1](2019)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于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院内感染产生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起~2018年10月在我院挑选100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到观察组。结果实施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4.00%、26.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着较低(P<0.05)。结论于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着,降低了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8期)
陈侠,闫昱江,王红,张红鸽[2](2018)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1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化疗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化疗治疗后未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1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引起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脏病史、粒细胞缺乏、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血红蛋白水平及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和化疗总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指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化疗后平均液体平衡量及是否伴有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是引起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化疗后平均液体平衡量及是否伴有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为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8年10期)
刘丹[3](2018)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因素对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采集2016年03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23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R-T细胞输注后相关不良事件及28天内缓解率。【结果】23例患者中位年龄64(60-74)岁,男:女=14:9,结果所有接受CAR-T细胞治疗且可评估的23例患者,CAR-T细胞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86.9%,>2级CRS发生率34.7%,8.7%接受托珠单抗治疗,8.7%接受激素治疗控制CRS。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8.7%经积极支持治疗未发生脑水肿。CAR-T细胞在体内持续扩增时间达18个月。28天内总体缓解率73.9%,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阴性的缓解率为34.8%。无病生存(DFS)率至随访6个月为60%、至随访12个月为33.3%。总体生存(OS)率截至随访日期为100%;中位缓解时间未达到。【结论】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CAR-T细胞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相关不良事件是短暂可控的,耐受性良好,疗效确切,该治疗方法是高龄不适合传统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选项。(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张玉婷,金颖,郭搏[4](2018)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消除时间、院内感染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院内感染主要发生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肛周;观察组患者感染消退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及院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感染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5](2017)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193例。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Cornor Davidson韧性调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分量表等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结果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中主要包括坚韧性、坚强及乐观叁个维度,得分排在前两位为坚韧性和坚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总体较高,且对患者的支持主要源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主要照顾者年龄、工作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水平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女性、年轻且家庭收入角度照顾者心理韧性水平,提高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照顾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7年21期)
高桂萍[6](2016)在《老年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采用叁氧化二砷治疗,观察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40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用药10d后,轻度骨髓抑制8例;血清转氨酶轻、中度升高2例;轻度消化道症状2例;1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在用药10~14d有心悸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ST段下移。经对症处理,症状都得到改善。结论采用叁氧化二砷对无法耐受化疗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明显,产生的副作用不多,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86期)
刘秀萍[7](2016)在《CIK细胞与白介素-2联合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30例临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与白介素-2(IL-2)联合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均给予CIK细胞联合IL-2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另外,研究纳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CIK细胞T亚群水平、NK细胞及杀伤活性等疗效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CD3~+、CD4~+、CD4~+/CD8~+、CD1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CD3-/16~+56~+、杀伤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16~+56~+、杀伤活性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LT、AST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结论:CIK联合白介素-2,同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此外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高云阁,翟树森,崔庆超,周学慧,张瑞萍[8](2016)在《51例伴有骨质破坏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1例伴有骨质破坏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伴有骨质破坏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4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伴有骨质破坏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5~94岁,平均(75±7)岁。1.2方法统计全部病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初诊时间、初诊时科室、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合并疾病、肿瘤治疗及预后等。(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6年03期)
徐玉秀,张勇刚,许春玲,高红秀,王萍[9](2015)在《老年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50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叁氧化二砷治疗,回顾效果及副作用。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76%。用药10 d后,轻度骨髓抑制19例,主要为外周白细胞降低;血清转氨酶轻、中度升高5例,行保肝治疗后呈正常恢复;轻度消化道症状5例,以腹部不适、恶心、纳差、呕吐为表现,对症支持处理后好转;1例多发性骨髓瘤(MM)、4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在用药10~14 d有心悸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ST段下移,可能与有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应用史相关,取营养心肌药物应用,并改为叁氧化二砷间段应用,NHL、ANLL病例均好转。结论针对老年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叁氧化二砷治疗,不良反应小,效果肯定,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10期)
洪攀,赵桔红,傅佳萍,封蔚莹,罗洪强[10](2014)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101例)和≥70岁组(31例);根据血液肿瘤负荷分为病情缓解组及初治或进展组;根据出血当天血小板计数分为<10×109/L组、(10~)×109/L组、(20~)×109/L组、≥30×109/L组;根据血小板预约后到输注延误的时间分为<3 d组和≥3 d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病情组、血小板计数组、血小板输注延误时间组的出血发生率。结果 132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84例,出血发生率为63.6%。60~69岁组出血发生率(58.4%,59/101)低于≥70岁组(80.6%,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2);60~69岁组4级出血发生率低于≥70岁组(χ2=8.92,P=0.03)。出血相关死亡患者13例,总病死率为9.8%(13/132)。60~69岁组的病死率(5.9%,6/101)低于≥70岁组(22.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P=0.007)。病情缓解组出血发生率为50.7%(35/69),低于初治或进展组的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1);病情缓解组患者4级出血发生率低于初治或进展组(χ2=10.21,P=0.01)。血小板计数<10×109/L组患者4级出血发生率高于另外3组(P<0.05)。血小板预约后延误时间≥3 d组1级出血发生率低于<3 d组(χ2=5.47,P<0.05);3级出血、4级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3 d组(χ2=3.66、5.31,P<0.05)。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风险与年龄、血液肿瘤负荷、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延误时间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4年14期)
老年恶性血液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1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化疗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化疗治疗后未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1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引起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脏病史、粒细胞缺乏、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血红蛋白水平及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和化疗总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指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化疗后平均液体平衡量及是否伴有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是引起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化疗后平均液体平衡量及是否伴有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为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年恶性血液病论文参考文献
[1].董海静.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陈侠,闫昱江,王红,张红鸽.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
[3].刘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8
[4].张玉婷,金颖,郭搏.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
[5].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河北医药.2017
[6].高桂萍.老年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7].刘秀萍.CIK细胞与白介素-2联合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3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
[8].高云阁,翟树森,崔庆超,周学慧,张瑞萍.51例伴有骨质破坏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6
[9].徐玉秀,张勇刚,许春玲,高红秀,王萍.老年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
[10].洪攀,赵桔红,傅佳萍,封蔚莹,罗洪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