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名茶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历史名茶
名茶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真藏实窖 至珍至醇——品质独特传承历史名茶之精髓》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创建于1953年,座落于鸳鸯江畔,叁面环山,环境优雅,是六堡茶加工、储藏的理想之地。始建于五十年代的4000多平方恒温茶窖,600多平方米的老木板干仓,使得广西梧州茶厂叁鹤六堡茶窖藏陈韵特色突显,被誉为"中国六堡茶工业的摇篮",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叁鹤六堡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广西农产品品牌"。广西梧州茶厂经过六十六年持续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六堡茶生产经验,摸索出一套(本文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期刊2019年02期)
罗红玉,吴全,钟应富,袁林颖,张莹[2](2015)在《振动理条频率对针形名茶品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分析了振动频率对针形名茶品质的影响,对其内在相关性展开了研究,试验表明:针形名茶理条振动频率为196次/min,其茶叶外形品质、感官品质最佳,分别得分为86分,89分;其茶多酚质量分数为30.2%,氨基酸为2.1%,叶绿素为1.4mg/g,咖啡碱为4.7%.相关性分析表明:振动频率与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品质、叶绿素、氨基酸质量分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1,0.84,0.82,0.80,0.80,0.84,0.58,与茶多酚、咖啡碱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72,与干茶、叶底-a*值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分别为0.88,0.93.(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8期)
张颖彬,金寿珍,王国庆,于良子,周苏娟[3](2015)在《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一般判别分析,趋势较好。文章对浙江省"十大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香气和滋味中的缺陷类型与数量进行了归纳与统计。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浙江省"十大名茶"品质特征,对各个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进行了解析与重构,首次绘制完成了浙江省"十大名茶"香气、滋味风味轮。(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耿其明[4](2014)在《传统历史名茶安茶工艺与品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安茶为传统历史名茶,历史上内销两广,外销东南,曾被尊为"圣茶",201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其品质特异,风味独特,特有的露茶、烘焙工艺,及陈化贮藏是安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该文重点介绍了安茶的历史演变、加工制作工艺及品质特征。(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08期)
柯丽生,蒋文龙[5](2014)在《“天台黄茶”开启浙茶变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是国内的名茶大省,品牌多,效益高,其中“龙井茶”、“白茶”、“温州早茶”等叁大优势产业带更是称雄至今。然而,随着2013年底,茶树新品种“中黄一号”在浙江天台县通过省级鉴定,一个以黄化茶树为母本培育的珍稀茶叶新品牌——“天台黄茶”正式进入了世人的视野(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4-04-12)
陈红波[6](2013)在《陈德华:名茶的品质在于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焙火十足奶油香,焙火轻燎桃蜜芳;乌头朱尾叁节色,绿叶红镶着新装。条索结实蛤蟆背,叶片扭曲宝色堂;汤色清橙明又亮,气息馥郁幽兰香。七冲八泡有余味,九煮十炖色尚黄;甘爽滑顺龙颜悦,苦涩麻酸不上榜。永乐禅寺修正果,洪武赐予大红裳;半壁江山无人送,九龙窠岩君来尝。"看到这首诗您是否猜到这(本文来源于《茶博览》期刊2013年12期)
邓小丽[7](2013)在《“屏山名珠”珍珠形炒青名茶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珍珠形炒青名茶属于圆炒青茶类中的名茶,其工艺复杂,加工技术难度大,研究工艺技术,研发机械化生产方式,对开发新产品和优化其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屏山炒青”名茶开发为研究目标,充分运用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和茶叶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借鉴传统珍珠形名茶工艺技术,研发珍珠形炒青名茶,即“屏山名珠”,主要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利用“包揉造粒”工艺技术,探索用手工制作珍珠形炒青绿茶,为研发机制工艺提供试验基础。手工工艺流程的确定试验结果表明,手工制作珍珠形炒青名茶的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包揉16次→干燥。手工“造型”关键工艺主要在于包揉次数的不同。结果表明包揉对颗粒造形有促进作用,包揉13次以下,茶叶来不及成形即影响颗粒的圆紧度与成圆率。包揉16次,制得茶的颗粒率为72.45±1.87%,较其它不包揉或包揉13次以下的显着高,但是包揉19次以上,则茶叶容易被闷黄,且颗粒率变化不明显(颗粒率73.7±1.02%)。手工工艺参数的确定试验中,经过反复试验,得到珍珠形炒青名茶制作的基本工艺条件为:鲜叶摊放到含水量降至72%左右、失重率10-12%。杀青程度掌握杀青叶含水量63%左右,鲜叶失重约34%,散发清香,杀青透匀。初揉轻度短时,以茶叶初步成条,茶汁刚揉出为宜。干燥时叶温保持在60℃左右,时间6h左右。以此为基础,进行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失水温度的确定:采用相同的原料不同的失水温度(烘箱设置60℃,65℃,70℃),结果表明,在65℃失水条件下,最后形成颗粒较多、墨绿显毫、栗香的干茶。干燥温度的确定:以不同温度(烘箱设置70℃、80℃、90℃)进行干燥。结果表明,在70℃干燥温度下,香气不足。在80℃干燥温度下,干茶色泽绿润,香气栗香,综合表现优良。在90℃干燥温度下,色泽偏黄。(2)研发珍珠形炒青名茶机制工艺流程,并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机制工艺流程的确定试验是通过叁种做形方式对比试验,即采取曲毫机炒圆做形、包揉机包揉做形、曲毫机的炒圆+包揉机包揉做形试验。结果表明,珍珠形炒青名茶采用:鲜叶→摊→杀青→微波→揉捻→速包→包揉→双锅曲毫炒干机整形→干燥→提香的机制工艺流程较优,不仅颗粒紧结,而且缩短了做形时间,整个做形时间约40分钟。从颗粒类型及颗粒率分析结果表明,包揉形成的大颗粒率较双锅曲毫机整形及结合两者整形的高。结合两者整形,能够促进大颗粒紧结,总颗粒率的增加。机制工艺参数的确定试验中,经过反复试验,得到珍珠形炒青名茶制作的基本工艺参数,即为鲜叶约17.5kg,摊放至含水量72%左右、减重率10-12%;采用6CST-60型滚筒杀青,滚筒筒温240-280℃,出叶温度60℃左右;采用DXWS-15型茶叶微波杀青烘干机微波脱水,设定温度100℃,400r/min;揉捻采用6CR-45型茶叶揉捻机,揉捻以转速40r/min,短时(15min)、轻揉(不加压)、基本成条(成条率80%以上)为宜。以此为基础,进行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机制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试验包括做形前茶叶含水量的确定、整形第一阶段温度的确定和整形第二阶段温度的确定。结果表明,做形前茶叶在制坯含水量约40%,整形第一阶段温度设置为120℃,整形第二阶段温度设置为100℃,形成珍珠形炒青名茶的外形颗粒紧结,色泽翠绿,香气清香带栗香,综合表现较优。(3)完成了对上述确定的工艺相关原料适制性研究工作。分别为茶树品种(福鼎大白种、福选9号种、乌牛早种及四川群体种)、鲜叶采摘标准(芽、1芽1叶、1芽2叶及1芽3叶)和季节(春、夏、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福鼎大白与福选9号品种制得珍珠形炒青名茶外形毫较多,但色泽不及乌牛早翠绿;四川群体种品种制得珍珠形炒青名茶的毫较少,而乌牛早品种制得珍珠形炒青名茶的干茶色泽较翠绿。以芽为原料制得茶的外形颗粒较1芽1叶、1芽2叶及1芽3叶制得的小,1芽1、2叶制得干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较翠绿均匀,1芽3叶制得的颗粒较大。从季节品质看,春季>秋季>夏季。(4)将相同原料制得的珍珠形名茶与条形绿茶进行了对比冲泡试验,认为珍珠形名茶的冲泡特征香味更浓醇、耐冲泡。结果表明,与条形炒青绿茶相比,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条形炒青绿茶和珍珠形炒青绿茶水浸出物、咖啡碱的浸出浓度和浸出率均呈直线下降,而珍珠形炒青绿茶的减少速度较慢。条形炒青绿茶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的浓度和浸出率呈显着减少,而珍珠形炒青绿茶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减少较慢。说明在相同冲泡条件下,珍珠形炒青绿茶的主要呈味物质逐渐缓慢浸出,各泡之间浓度差异较条形炒青绿茶小,耐泡且冲泡的感官品质较好。(5)比较珍珠形名茶与条形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研究认为珍珠形名茶的香气特征较明显。香气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条形和珍珠形炒青绿茶分别鉴定出73和71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酮类、烷烃类、芳香族化合物、烯烃类以及酸和含氮化合物。两者所含香气种类相当,但香气类型不同,珍珠形绿茶香气的主要特点是其中的醇类高30%左右,酯类高18%左右,表现为花香较突出。条形绿茶的吡嗪、吡咯类含量较珍珠形绿茶高50%左右,表现为栗香较珍珠形炒青明显。(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张尚武,李先志[8](2012)在《“湘南茶海”在崛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令已过立夏,春茶采摘结束。从全省来看,保靖的黄金茶、蓝山的百迭岭银毫,成为名优茶中的新亮点。 蓝山县百迭岭茶场,被誉为“湘南茶海”。这里百岭簇拥如浪,群山迭翠似海,是全省最早采摘春茶的地方。 据叁峰茶业公司负责人雷沅传介绍:(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2-05-11)
刘栩,周智修,吴海燕,司智敏[9](2012)在《评比名茶品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九届"中茶杯"名茶评比于2011年7月和10月进行了专家审评。本届"中茶杯"名茶评比共收到18个省、市和自治区选送的茶样962只,其中绿茶585只,红茶190只,乌龙茶83只,黑茶32只,白茶29只,黄茶8只,茉莉花茶10只,特种茶25只。除黄茶类产品外,其他茶类与上届相比均有增加,尤其是红茶样品数量,增长率超过300%,乌龙茶增长100%。在送样地区中,江苏、浙江、湖北、山东、贵州和广西(本文来源于《中国茶叶》期刊2012年01期)
龙杰,毕坤,任海利,韩晓彤,杨瑞东[10](2011)在《贵州名茶都匀毛尖的品质与环境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环境因素对都匀毛尖品质的影响,通过对都匀哨脚茶园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基岩、土壤、水文等环境因素的分析,揭示了都匀毛尖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哨脚茶园的地质土壤、降雨、光照等环境条件均有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形成。该区茶叶应该向优质、绿色方向发展。其他类似环境区可作为优质都匀毛尖的种植区。(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9期)
名茶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分析了振动频率对针形名茶品质的影响,对其内在相关性展开了研究,试验表明:针形名茶理条振动频率为196次/min,其茶叶外形品质、感官品质最佳,分别得分为86分,89分;其茶多酚质量分数为30.2%,氨基酸为2.1%,叶绿素为1.4mg/g,咖啡碱为4.7%.相关性分析表明:振动频率与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品质、叶绿素、氨基酸质量分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1,0.84,0.82,0.80,0.80,0.84,0.58,与茶多酚、咖啡碱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72,与干茶、叶底-a*值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分别为0.88,0.9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名茶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真藏实窖至珍至醇——品质独特传承历史名茶之精髓[J].中国茶叶加工.2019
[2].罗红玉,吴全,钟应富,袁林颖,张莹.振动理条频率对针形名茶品质影响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张颖彬,金寿珍,王国庆,于良子,周苏娟.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J].茶叶科学.2015
[4].耿其明.传统历史名茶安茶工艺与品质特征[J].安徽农学通报.2014
[5].柯丽生,蒋文龙.“天台黄茶”开启浙茶变局[N].农民日报.2014
[6].陈红波.陈德华:名茶的品质在于质量[J].茶博览.2013
[7].邓小丽.“屏山名珠”珍珠形炒青名茶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8].张尚武,李先志.“湘南茶海”在崛起[N].湖南日报.2012
[9].刘栩,周智修,吴海燕,司智敏.评比名茶品质分析[J].中国茶叶.2012
[10].龙杰,毕坤,任海利,韩晓彤,杨瑞东.贵州名茶都匀毛尖的品质与环境的相关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1
标签:历史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