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肠系膜动脉栓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心房颤动,抗凝
肠系膜动脉栓塞论文文献综述
张萌,曾志芬,周天恩[1](2019)在《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3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3例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MA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近十年住院的心房颤动并发A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索到150006例心房颤动患者,有13例发生了AMAE,占比0.087%;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6~87岁,平均(65.5±5.3)岁。共检索到AMAE患者41例,其中伴有房颤者占比31.7%(13/41)。13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早期体征不明显,检验指标无特异性提示,由就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47.9小时。13例患者总死亡率为46.15%(6/13),其中8人接受手术治疗,死亡3人;5人保守治疗,死亡3人。13例患者中仅2人服用抗凝药物,1人为华法令,1人为拜瑞妥,但凝血指标均未达标。结论 AMAE是房颤的少见并发症,但房颤是AMAE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大、体征和检验指标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诊断周期长、死亡率高。及时完善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尽早确诊、准确判断病情作出恰当的治疗决策、规范应用抗凝药物是降低伴有房颤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王冬芽,黄亮辉,万晓斌,杨兴龙,何崇武[2](2019)在《自制取栓导管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自制取栓导管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前行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入院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急诊使用自制取栓导管腔内取栓治疗,术后通过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7例(89.5%)患者腹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3例(68.4%)治愈,4例(21.1%)有效,2例患者因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自动出院、随访1周内死亡。结论自制取栓导管取栓技术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具体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病程、栓塞部位、基础疾病等有关,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冯亮[3](2019)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4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胃肠炎患者4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腹部体征、既往心脏病史、解痉治疗效果、血清D-二聚体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及腹部CT的影像学表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便血、既往合并心脏瓣膜疾病史和心房颤动病史方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解痉治疗效果差于对照组。观察组D-二聚体和I-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壁增厚、肠壁积气、腹腔积液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肠壁强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发生率为100.0%。结论:加强对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作出早期判别,以尽快确诊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9年09期)
于国锋,付维利,车秀媛[4](2019)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6例诊断和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诊治过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前确诊18例,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20例,肠坏死切除术12例,术后短肠综合征3例,死亡2例。24例均能顺利出院,其余均随访3个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手术时机难以把握,应提高外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手术治疗,缩小肠管切除范围是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5期)
张成德,夏风飞,黄平超,常刚,刘青然[5](2019)在《Solitaire FR型支架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6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FR型支架进行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取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的治疗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借助Solitaire FR型支架行肠系膜上动脉腔内取栓或联合置管溶栓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资料。结果6例病人均成功取出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无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等并发症;5例病人术后肠系膜上动脉恢复血流,无肠坏死;1例病人出现局灶性肠壁坏死,经开腹探查、肠坏死切除后恢复。结论 Solitaire FR型支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可迅速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急性栓塞较为安全、微创、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超婷[6](2019)在《1例消化道出血病人在使用生长抑素期间并发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对收缩内脏血管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其收缩效应具有选择性,对于降低门静脉高压具有明显效果,因而生长抑素对于缓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明显作用,如今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极危重的急腹症,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险恶,病死率高达70%—90%。而应用生长抑素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者暂未有文献报道。2017年8月我科收治1例应用生长抑素并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因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凶险,经我科和外科抢救治疗后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余超,何磊,丁丁,彭浩[7](2019)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外科诊治:18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叁附属医院18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据病人的病史、腹部症状体征、腹部增强CT或CT血管成像(CTA),少部分病人通过手术探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主要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及坏死小肠切除术。结果保守治疗组4例均死亡,手术治疗组14例有2例死亡,总死亡率33%。结论心脏疾病尤其是房颤、突发剧烈腹痛、胃肠道排空异常是本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取栓和切除坏死肠管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石吉华,杨牟,宋富波,李鲁滨[8](2019)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取栓术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32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两组均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观察组在恢复肠道血运前行缺血后适应(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min、开放再灌注1min,共3个循环)。比较两组手术后血清降钙素原、髓过氧化物酶、脂过氧化物酶的绝对变化值。结果观察组肠道血流再通后2h比再通前的血清降钙素原绝对变化值(1.88±0. 63)ng/L、髓过氧化物的绝对变化值(14. 77±4. 36) U/L、脂过氧化物酶的绝对变化值(1.28±0.64)mmol/L均低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2.83±1.38)ng/L、髓过氧化物酶(19.60±4.52)U/L、脂过氧化物酶(1.81±0.87)mmol/L]的绝对变化值,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减少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刘莹[9](2019)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ME)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急腹症,该病在临床上少见,且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常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要症状而就诊,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足够认识,故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高。该文章通过复习我科对两例该病的诊治经过,总结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02期)
赖俊浩,胡明霞,史娟英,范小伟,严红卫[10](2019)在《外伤致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SMAE)是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发生率的增加,ASMAE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1]。目前我国关于ASMAE的流行病学资料尚不多见,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有冠心病、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血管疾病病史。解放军第叁医院普外科2016—2017年收治了2例腹部外伤导致的ASMAE患者,且均为青年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肠系膜动脉栓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和分析自制取栓导管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前行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入院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急诊使用自制取栓导管腔内取栓治疗,术后通过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7例(89.5%)患者腹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3例(68.4%)治愈,4例(21.1%)有效,2例患者因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自动出院、随访1周内死亡。结论自制取栓导管取栓技术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具体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病程、栓塞部位、基础疾病等有关,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系膜动脉栓塞论文参考文献
[1].张萌,曾志芬,周天恩.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3例临床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9
[2].王冬芽,黄亮辉,万晓斌,杨兴龙,何崇武.自制取栓导管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冯亮.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9
[4].于国锋,付维利,车秀媛.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6例诊断和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张成德,夏风飞,黄平超,常刚,刘青然.SolitaireFR型支架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6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6].陈超婷.1例消化道出血病人在使用生长抑素期间并发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7].余超,何磊,丁丁,彭浩.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外科诊治:18例报告[J].安徽医药.2019
[8].石吉华,杨牟,宋富波,李鲁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取栓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9].刘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J].现代养生.2019
[10].赖俊浩,胡明霞,史娟英,范小伟,严红卫.外伤致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9
标签: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心房颤动;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