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语的使用”

谈“成语的使用”

一、说说“成语的化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利[1](2021)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为例》文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国家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在青少年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古诗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发现、分析这些问题,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查阅分析,通过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学生的问卷及教师访谈进行了梳理,并在大量理论支持、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论文共两方面,分别是绪论和正文。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首先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古诗文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指出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第二部分进行高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内容分析。首先梳理分析了有关书籍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传统文化的分类,然后据此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详细分类。第三部分是对高中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首先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访谈分别指出教师、学生及管理层面上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指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传统文化自身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社会学校共同的原因及管理层面上的原因。第四部分探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这是本论文的重要部分,主要从教师方面指出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包括加强教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明确古诗文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灵活运用古诗文教学方法及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其中每一方面都针对师生在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上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

李国梅[2](2020)在《面向来华华裔留学生的《中级华文》教材适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使用者作为教材的直接体验者,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评价是有必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总结了《中级华文》教材的特点,分析了教材的适用与不适用之处,并提出相关的使用建议与策略。教材的特点表现在引入了独特的华人华侨元素,设置了较高的课文难度系数以追求华人学华文的高效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道德品格。教材的适用性体现在课文的主题丰富多样,课文的篇幅长度适中,每课生词量合理,生词的释义方式多样,练习的比例均衡,文化内容贴近留学生的生活等方面。此外,教材也存在部分课文难度较高、成语释义不够清晰、选出来的易混淆词并不适用等不适用之处。本文提出了改写、增加与课文话题相关的交际文化等调整和使用建议。

于海龙[3](2020)在《《斯科比先生的谜语》(节选82-105页)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次翻译实践文本选自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斯科比先生的谜语》,小说讲述了斯科比·马丁先生在疗养院的生活。译者选取的部分的叙述以顺序为主,插叙为辅,详细地讲述了圣克里斯托弗和圣犹大疗养院中人们的生活以及院内病人的回忆,包括主角马丁·斯科比先生的童年经历、青年时期回忆以及生活现状,此外还记录了同院休斯先生、黑莉小姐等人物的一些生活细节。通过一些细小又怪诞的情节,展现出疗养院内工作人员和疗养人员的喜怒哀乐,由此暗示当今社会的边缘群体——孤寡老年群体的悲惨现状。文本的描写形式多样,有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其中代词的翻译、人物描写翻译、双关语翻译、重复表达翻译为此次翻译实践主要攻克的难点,结合这四个难点的特性分析,译者运用了明确指代对象、化用成语或中式习语、结合语境改译、运用习语和感叹句的翻译策略,将伊丽莎白·乔利怪诞的创作风格更好地体现出来。译者希望本次翻译实践研究能够增进学术界对澳大利亚文学的了解,为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郭瑞雪[4](2020)在《基于整合观的古典诗歌化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将古典诗歌化用作为研究对象,持广义的整合观,综合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互文性理论、模因论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考察,在描写与解释的基础上探析其生成机制与意义建构过程;并从共时层面对诗歌化用的影响因素及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且对当前诗歌化用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本文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基于整合理论而展开,第二章是文本内部各部分的整合,主要关注整合后的文本各部分间的整合关系;第三章是语篇间的整合,主要关注文本间的整合关系,即互文性的整合。本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和语料来源。第二章分析了骈偶类诗歌化用的相关整合问题。我们所研究的骈偶类诗歌化用主要包括诗歌化用段子、集句诗和集句对联。我们先从整合框架的选择上区分出语义整合框架和韵律整合框架;并从整合项间的深层整合关系出发将诗歌化用段子区分出“糅合”和“截搭”两种形式;进而以合成空间理论为基础论述了诗歌意象在集句诗和集句对联整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后以典型的诗歌化用段子为代表,探讨了概念整合理论下骈偶类诗歌化用的意义建构过程。第三章为名目、语篇类诗歌化用互文性概念整合分析。我们先对传统互文修辞与互文性进行区别,并对研究对象的互文性进行分类;用模因论解释了这种诗歌化用的互文性,为接下来互文性的概念整合分析做好铺垫;最后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了诗歌化用互文性的意义实现过程,通过这一分析过程,探究概念整合理论与互文性理论的关系。第四章为诗歌化用的影响因素及语用功能。我们从个人、社会以及文本角度对诗歌化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几种诗歌化用常见的语用功能。第五章为低劣性诗歌化用现象分析。我们对低劣性诗歌化用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实际建议与对策。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创新和不足之处。

原娟[5](2020)在《不礼貌理论视角下“吐槽”的话语策略及积极语用功能探究 ——以《吐槽大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网络综艺作为语言信息传递载体的地位日益凸显。综艺《吐槽大会》将流行表达方式“吐槽”以喜剧脱口秀这一最佳形式呈现出来。吐槽话语本身具有的“冒犯性”使本文从不礼貌视角对吐槽进行探讨成为可能。本文以第一季到第三季《吐槽大会》吐槽话语为研究对象,以不礼貌理论和语用原则为理论基础,以视频转写记录下的文字语料为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角度对综艺节目嘉宾不礼貌话语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从吐槽的生成语境入手,详细梳理“吐槽”的发展脉络,综合叙述吐槽话语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中国娱乐综艺脱口秀《吐槽大会》节目语料的分析整理为基础,参照Bousfield不礼貌理论框架,结合毛延生先生的实例研究,从不礼貌话语类型和反语用原则等角度对吐槽话语进行分析;从不礼貌发出者语言使用策略、不礼貌回应者回应策略、第三方参与回应策略等角度对不礼貌框架进行内容扩充和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吐槽脱口秀中的不礼貌话语的积极作用,对吐槽话语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前提下对不良倾向加以引导规范。经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吐槽者多采用间接性不礼貌话语策略,利用间接性语言和隐含意义、间接性语言和明示意义等之间的切换以达到吐槽目的;第二,由于交际场景、交际目的、交际参与者等因素的复杂性,吐槽者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放弃遵守语用原则以达成交际目的;第三,脱口秀中的不礼貌是以特定的不礼貌效果和节目任务为驱动的,修辞策略、语体策略、副语言辅助策略是较为常见的吐槽发出策略;第四,不礼貌回应者采用拒绝执行礼貌策略、弱化否定态度策略、礼貌回应策略等进行回应,扭转尴尬处境的同时还可以表达个人态度;第五,在场第三方会与吐槽者进行简短互动,以加强、削弱、否定不礼貌攻击,达到和谐的吐槽效果;第六,吐槽话语在人际关系调节、交际内容调节、交际期待调节、情感表达,娱乐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客观看待吐槽影响可在人际交往语言的表达效果方面有所突破;第七,不礼貌理论角度进行的话语分析适用于娱乐脱口秀或情景喜剧,但其外部效度仍待观察。

叶宝琪[6](2020)在《《三字经》教学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字经》是古代语文启蒙的识字教材以及国学启蒙的经典读本,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以及塑造民族精神的价值。近些年来,很多小学非常重视《三字经》的教学并将其作为校本课程或作为课外教材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当前《三字经》还未成为国家课程,虽然部编教材中选编了相关内容,但量少且不完整,很多教师缺乏对《三字经》的深入解读并且教学次数不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正确认识《三字经》及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三字经》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三字经》教学为研究方向展开个案研究,以此为教师之后进行《三字经》教学乃至传统文化教学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择了四位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访谈法、观察法,了解他们关于《三字经》教学的认识、看法以及观察他们的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并且借鉴《三字经》教学的理论基础的要求,从中发现他们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值得借鉴之处,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师今后进行《三字经》的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借鉴及实践上的方案和建议。基于对四位教师的访谈和观察情况,本研究发现他们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三字经》教学定位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第二,教师在《三字经》教学目标的定位上缺乏全面性,对于目标的分学段定位缺乏具体设想;第三,教师选取《三字经》教学内容的依据较单一,目的较随意、具有主观性且对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设计不够丰富与深入;第四,教师在选择《三字经》的教学方法上较单一,无针对性,灵活性,缺乏启发教学且对于教学方法的排列组合缺乏设计。本研究进一步结合教师在《三字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值得借鉴的经验,结合教育部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意见、语文课程标准中相关要求、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内容从转变教学认识、定位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提出教师进行《三字经》教学的优化策略。

陈嘉怡[7](2020)在《基于构式语法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文明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逐渐适应了人际交往中日益复杂化了的需要,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习作是小学中段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和实现交流沟通的重要语文实践活动之一。国内外语言研究证明构式语法对语言研究及教学的重要意义,陆俭明等人所提出的“构式—语块”分析法和教学法的可取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验证。构式语法理论并不是某种单一的语法理论,它涵盖了基于使用的语法理论模型,能够解释语言实例和语言概括习得。本文聚焦于句子层级的构式,从其形式、意义和功能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将句子构式应用于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之中。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和前人关于习作教学的研究成果,解读了构式语法理论的相关内涵,阐释了构式语法理论之于中段习作教学的可能性和价值。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发现当前小学中段学生面临的习作问题:学生习作兴趣较高但信心不足;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以及学生对作文句子、内容的逻辑和格式的修改不够重视。本研究尝试将句子构式应用于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之中,探索出了:习得构式、激活图式、提供支架、自主习作、修改作文的习作教学路径,并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行动研究。通过分析作文成长记录袋中学生的各次作文发现,构式语法指导下的习作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作文篇幅,提高句子正确率及标点符号正确率。对比实验班前后两次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并且对基于构式语法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持有较高满意度。

袁耀辉[8](2019)在《《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俗常言疏证》是近代一部收集资料丰富的民俗语言珍惜文献,按内容分为四十卷,包括重复记录共计5978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目前,以《通俗常言疏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该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俗常言疏证》主要通过列书证的方式以考证当时的“通俗常言”,为我们进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熟语以及俗语词研究留下了珍稀的文本。书中还辑录了在我们今天看来熟语性程度不强的结构成分。论文在行文中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以及列疏证的研究方法,力图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通俗常言”进行直观具体地解读。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参考词汇学、民俗学、词典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七章。第二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进行概述。第一节主要对该书作者孙锦标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介绍。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编纂体例进行介绍。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训释方式进行介绍。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进行阐述。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概貌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从来源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二节主要从内容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三节主要从音节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词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俗语词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词义类聚进行分析。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构词法进行分析。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进行考释。第五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熟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成语进行研究。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谚语进行研究。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惯用语进行研究。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进行研究。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歇后语进行研究。第七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格言进行研究。第六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特殊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第七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新词新义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新词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对新义进行研究。第八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语言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文化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九章为结语,主要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罗春朋[9](2019)在《论季羡林散文创作实践及其当代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上,季羡林卓然成家。他反对以"散"和"随"的态度对待散文创作,而提倡散文创作应该"惨淡经营",由此取得了丰硕的散文创作成果。季羡林的散文创作实践表明:散文不一定要写大事,身边小事琐事同样可以成就散文;散文作家不一定是天才,勤奋也可以造就散文作家。

张金圈,闵素贤[10](2019)在《汉语引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引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汉语中的引语现象虽然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传统研究大都限于作为修辞格的名言引述。近些年来,随着西方语言理论的传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汉语各类语体语料中引语的分类、引语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汉语引语的认识。但是,由于引语现象自身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汉语引语研究的既有成果进行了总结述评,并指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和发展趋势,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汉语引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说说“成语的化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说说“成语的化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优秀传统文化
        2.古诗文教学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要求
        3.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要求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内容分析
    (一)传统文化内容分类
    (二)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分类
三、高中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情况
        1.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3.管理层面上,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文化自身的原因
        2.教师的原因
        3.家庭、社会、学校共同的原因
        4.管理层面上的原因
四、高中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一)教师要切实加强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养
        1.转变观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意识
        2.加强学习,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3.深入解读,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二)明确古诗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1.通过古诗文传统文化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古诗文传统文化深入解读,培养学生辩证思考能力
    (三)灵活运用古诗文教学方法
        1.培养兴趣——学以致用,好知乐知
        2.加强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文言并重——以言促文,以文带言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留有空白
        5.群文阅读——雪泥鸿爪,连点成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题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
        2.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主题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
        3.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主题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面向来华华裔留学生的《中级华文》教材适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5 《中级华文》概况
    1.6 调查对象的分析
2.课文设置的适用性分析
    2.1 课文设置分析
    2.2 课文设置的适用性分析
    2.3 课文设置的改进建议和使用策略
3.生词设置的适用性分析
    3.1 生词设置分析
    3.2 生词设置的适用性分析
    3.3 生词设置的改进建议和使用策略
4.练习设置的适用性分析
    4.1 练习设置分析
    4.2 练习设置的适用性分析
    4.3 练习设置的改进建议和使用策略
5.文化要素设置的适用性分析
    5.1 文化要素设置分析
    5.2 文化要素设置的适用性分析
    5.3 文化要素设置的改进建议和使用策略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斯科比先生的谜语》(节选82-105页)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介绍
    1.1 翻译任务背景
    1.2 翻译文本特点
    1.3 文献综述
        1.3.1 伊丽莎白·乔利作品的相关研究
        1.3.2 《斯科比先生的谜语》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2.3.1 质量监控
        2.3.2 导师修改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翻译困难
        3.1.1 代词的翻译
        3.1.2 人物描写的翻译
        3.1.3 双关语的翻译
        3.1.4 重复表达的翻译
    3.2 翻译策略
        3.2.1 明确指代对象
        3.2.2 化用成语或中式习语
        3.2.3 结合语境改译
        3.2.4 运用网络习语和感叹句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原文和译文
致谢

(4)基于整合观的古典诗歌化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化用”范围的界定
        (三)诗歌化用的主要类型
    三、研究现状
        (一)语言学界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
        (二)概念整合理论研究
        (三)互文性理论研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第二章 骈偶类诗歌化用的概念整合分析
    一、诗歌化用段子
        (一)整合项的意义竞争
        (二)诗歌化用段子整合框架
        (三)“糅合”与“截搭”两种类型
    二、集句诗(词)与集句对联
        (一)整合实现的前提
        (二)合成空间下的诗歌意象
    三、骈偶类诗歌化用段子的意义建构过程
        (一)仿拟类诗歌化用段子的意义建构
        (二)组合类诗歌化用段子的意义建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名目、语篇类诗歌化用互文性的概念整合分析
    一、互文性及其与传统互文修辞的区别
        (一)互文性
        (二)互文性与传统修辞互文的区别
    二、名目类、语篇类诗歌化用的互文性
        (一)名目类、语篇类诗歌化用互文类型分析
        (二)名目类、语篇类诗歌化用互文性的模因论分析
    三、诗歌化用互文现象中的概念整合
        (一)互文现象中的空间映射
        (二)互文性与概念整合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诗歌化用的影响因素及语用功能
    一、诗歌化用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
        (二)社会
        (三)文本
    二、诗歌化用的语用功能
        (一)幽默戏谑,协调人际
        (二)意境典雅,传承经典
        (三)寻求认同,产生共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诗歌化用中的低劣性现象分析
    一、低劣性诗歌化用存在的问题
        (一)恶搞经典,亵渎传统
        (二)立意低俗,主旨消极
        (三)逻辑不通,表义不明
    二、低劣性诗歌化用的不良影响
        (一)不利于文化经典的传承
        (二)污染健康的语文生活
        (三)传播消极的思想
    三、针对不良诗歌化用的对策
        (一)加强言语道德建设
        (二)加强学校文化教育
        (三)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
    本章小结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5)不礼貌理论视角下“吐槽”的话语策略及积极语用功能探究 ——以《吐槽大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向及研究前景
    第三节 网络“吐槽”的发展与成因探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网络“吐槽”的起源与发展
        三、网络吐槽成因探究
    第四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吐槽大会》不礼貌话语类型及其反语用原则
    第一节 《吐槽大会》——吐槽与综艺的结合典范
    第二节 《吐槽大会》吐槽话语类型分析
        一、直接性不礼貌话语
        二、间接性不礼貌话语
    第三节 《吐槽大会》不礼貌话语的反语用原则分析
        一、反合作原则
        二、反礼貌原则
    小结
第三章 《吐槽大会》吐槽话语语用策略
    第一节 吐槽话语发出策略
        一、修辞策略
        二、语体策略
        三、副语言辅助策略
    第二节 吐槽话语回应策略
        一、吐槽目标对象回应策略
        二、第三方参与回应策略
    第三节 吐槽性别话语语用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吐槽大会》吐槽话语的积极语用功能探究
    第一节 人际关系调节功能
        一、自称调节人际关系功能
        二、称谓语调节人际关系功能
    第二节 交际内容调节功能
    第三节 交际期待调节功能
    第四节 情感表达功能
        一、情感宣泄功能
        二、赞扬功能
        三、亲近功能
    第五节 娱乐功能
    小结
第五章 网络媒体“吐槽”语言反思及规范
    第一节 网络媒体“吐槽”式语言反思
        一、消解理性思维
        二、破坏经典文本原意和正统内容
        三、易走向语言暴力
    第二节 网络自媒体“吐槽”式语言规范
        一、避免诋毁式语言和低俗化语言
        二、树立正确的语言价值观
        三、接受群众监督,规范专业用语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吐槽大会》节目转写语料(据话题节选)
附录B《吐槽大会》节目转写语料(完整一期2018011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三字经》教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新课标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要求
        1.1.2 《三字经》的重要价值
        1.1.3 对当前小学中进行《三字经》教学的思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三字经》成书年代的研究
        1.3.2 《三字经》启蒙教育功能的研究
        1.3.3 《三字经》教材编写的研究
        1.3.4 《三字经》教学的研究
        1.3.5 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蒙学
        1.4.2 蒙学教材
        1.4.3 《三字经》
    1.5 研究过程
    1.6 研究问题
2.《三字经》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多元智能理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结构教学理论
3 《三字经》教学的个案研究设计
    3.1 个案研究方法
        3.1.1 个案研究学校的选择
        3.1.2 个案研究对象的选择
    3.2 资料收集的方法
        3.2.1 观察法
        3.2.2 访谈法
    3.3 个案研究框架
    3.4 研究伦理的考虑
4 《三字经》教学的个案研究结果
    4.1 教师对《三字经》的认识
        4.1.1 对《三字经》特点的认识
        4.1.2 对《三字经》价值的认识
    4.2 教师对《三字经》教学的认识
        4.2.1 对《三字经》教学的态度
        4.2.2 对《三字经》教学定位的认识
        4.2.3 对《三字经》教学意义的认识
        4.2.4 对《三字经》教学实现学生发展的认识
    4.3 教师进行《三字经》教学的实践过程
        4.3.1 《三字经》教学目标定位情况
        4.3.2 《三字经》教学内容选取情况
        4.3.3 《三字经》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情况
        4.3.4 《三字经》教学效果及评价情况
5 教师在《三字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1 教师在《三字经》及其教学的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5.1.1 对《三字经》价值的认识较为局限
        5.1.2 对《三字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5.1.3 对《三字经》教学定位的认识较为局限
    5.2 教师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存在的问题
        5.2.1 目标定位缺乏全面性
        5.2.2 目标分学段定位缺乏具体设想
    5.3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存在的问题
        5.3.1 教材内容缺乏取舍和调整
        5.3.2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较单一,目的较随意、主观
        5.3.3 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设计不够充实、丰富
    5.4 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5.4.1 方法较单一,缺乏启发性教学
        5.4.2 方法缺乏针对性、灵活性
        5.4.3 方法的组合排列缺乏设计,教学过程呈现模式化
6 小学《三字经》教学的优化策略
    6.1 《三字经》教学认识上的优化策略
        6.1.1 客观、辩证地看待《三字经》的价值
        6.1.2 多角度地认识《三字经》教学的意义
        6.1.3 重视《三字经》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
        6.1.4 基于传统文化教学的要求来定位《三字经》的教学
    6.2 《三字经》教学目标定位上的优化策略
        6.2.1 目标注重全面性,兼顾智力启蒙和品格塑造两方面
        6.2.2 目标注重分学段定位,有序推进《三字经》教学
    6.3 教学内容选取上的优化策略
        6.3.1 传统结合现实,辩证解读和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6.3.2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整合、设计
    6.4 教学方法选择上的优化策略
        6.4.1 方法选择呈现多样性,注重启发式教学
        6.4.2 方法选择有针对性,注重方法间的优化组合
7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三字经》课堂教学观察表
附录2 小学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答辩委员签字页
致谢

(7)基于构式语法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2.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3. 构式语法理论应用于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4. 个人对习作教学的兴趣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研究综述
        1. 构式语法国外研究综述
        2. 构式语法国内研究综述
        3.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构式语法理论的内涵解读
    一、“构式”的界定
    二、“构式”的具体内容
    三、构式语法中的分析法
第二章 构式语法理论之于中段习作教学的可能性阐释
    一、中段习作的特点
    二、基于构式语法重新解读小学中段习作教学
        (一) 语言的书面性
        (二) 文体的规范性
        (三) 表达的准确性
第三章 构式语法理论之于中段习作教学的价值阐明
    一、清晰学生习作认知
    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三、增强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提高教师习作教学效率
    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四章 基于构式语法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实践路径
    一、习得构式
    二、激活图式
    三、提供支架
    四、自主习作
    五、修改作文
第五章 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一) 学生习作兴趣
        (二) 学生习作信心
        (三) 学生习作能力
        (四) 教师习作教学中语法知识讲授情况
    三、教师访谈结果
    四、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问题
        (一) 学生习作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 教师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问题成因分析
        (一) 学生习作成就感不足
        (二) 学生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师对学生习作兴趣认知的偏差
        (四) 教师习作指导的偏差
第六章 基于构式语法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行动研究
    一、实践探索
        (一) 教学实录一: 《猜猜他是谁》
        (二) 教学实录二: 《写日记》
        (三) 教学实录三: 《编写童话故事》
        (四) 教学实录四: 《续写故事》
    二、实践效果分析
        (一)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二) 学生作文成长记录袋结果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一)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 基于构式语法开展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反思
        (一)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起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说明
第二章 《通俗常言疏证》概述
    2.1 孙锦标生平与学术成就
    2.2 《通俗常言疏证》编纂体例
    2.3 《通俗常言疏证》训释方式
    2.4 《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
    2.5 《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
    2.6 《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
    2.7 小结
第三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概貌
    3.1 从来源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2 从内容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3 从音节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4 小结
第四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上)——俗语词
    4.1 俗语词概述
    4.2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义类聚
    4.3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构词法
    4.4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考释
    4.5 小结
第五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中)——熟语
    5.1 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
    5.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研究
    5.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研究
    5.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研究
    5.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研究
    5.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研究
    5.7 《通俗常言疏证》格言研究
    5.8 小结
第六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下)——特殊词语
    6.1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结构类型
    6.2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语义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通俗常言疏证》新词新义
    7.1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词
    7.2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义
    7.3 小结
第八章 《通俗常言疏证》研究价值
    8.1 语言学价值
    8.2 文化学价值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通俗常言疏证》引用文献表
附录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表
附录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表表
附录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表
附录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表
附录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表
附录7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论季羡林散文创作实践及其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季羡林散文创作实践
    (一) 对散文的定义
    (二) 反对“散”与“随”
    (三) 提倡“惨淡经营”
二、季羡林散文创作实践的当代启示
    (一) 身边小事可以成就优秀散文
    (二) 勤奋可以造就作家

(10)汉语引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术语之辨
    (一)“引用”“引述”和“转述”
    (二)“引语”和“引文”
    (三)对“引语”的重新界定
三、传统修辞学的汉语引语研究
四、语法角度的汉语引语研究
    (一)引语的句法结构分析
    (二)引语的语篇特征和功能分析
        1. 引语的标记手段研究
        2. 引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五、语用—认知角度的汉语引语研究
    (一)言语行为视角
    (二)批评话语分析视角
    (三)认知视角
六、汉语引语研究展望
    (一)汉语口语中的引语研究
    (二)引语与相关范畴的关联性研究
        1. 引号的功能
        2. 引语和名称的关联性
        3. 引语和拟声词的关联性
    (三)与引语相关的应用研究
        1. 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引语研究
        2.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引语研究
        3. 引语使用的神经机制及临床研究

四、说说“成语的化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为例[D]. 张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面向来华华裔留学生的《中级华文》教材适用性分析[D]. 李国梅. 暨南大学, 2020(04)
  • [3]《斯科比先生的谜语》(节选82-105页)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于海龙.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4]基于整合观的古典诗歌化用研究[D]. 郭瑞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不礼貌理论视角下“吐槽”的话语策略及积极语用功能探究 ——以《吐槽大会》为例[D]. 原娟. 华侨大学, 2020(01)
  • [6]《三字经》教学的个案研究[D]. 叶宝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基于构式语法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 陈嘉怡.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D]. 袁耀辉. 吉林大学, 2019(02)
  • [9]论季羡林散文创作实践及其当代启示[J]. 罗春朋.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10]汉语引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张金圈,闵素贤. 现代语文, 2019(06)

标签:;  ;  ;  ;  ;  

谈“成语的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