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阜新市中心医院123000)
【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1岁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比例,P<0.05;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加替沙星;静脉注射给药例数明显比口服给药更多,P<0.05。结论:临床上应进一步加深对氟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合理用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
【中图分类号】R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084-02
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具有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的优点,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高、半衰期长,一次给药就能发挥较长时间的药效,用药方便[1]。近年来,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不良反应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本研究选取了12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2例,女性38例,年龄在15~71岁之间,平均为(36.5±2.6)岁。原发病:妇科疾病20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呼吸道感染60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4例。本组病例均为常规用药剂量。
1.2方法
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性别、年龄、药物类型、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对本组患者进行筛选、统计。总结出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相关规律。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分布
本组患者中,年龄<20岁者8例,占6.7%;年龄在20~30岁之间者17例,占14.2%;31~40岁者19例,占15.8%;41~50岁者18例,占15.0%;51~60岁者19例,占15.8%;≥61岁者39例,占32.5%。年龄≥61岁者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比例,P<0.05。
2.2药物类型、给药途径
120例患者所应用的药物类型、给药途径,详见表1。由表1可知,4种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最高,为46.7%,其次为环丙沙星(30.0%),再次为加替沙星(16.7%),占百分比最小的为氧氟沙星(6.7%);120例患者中,共有94例为静脉注射给药,占78.3%,26例为口服给药,占21.7%,静脉注射给药例数明显比口服给药更多,P<0.05。
表1药物类型、给药途径
2.3临床表现
120例患者中,有34例(28.3%)为过敏反应,25例(20.8%)为胃肠道反应,23例(19.2%)为血糖波动,17例(14.2%)为神经系统反应,9例(7.5%)为血液系统反应,7例(5.8%)为泌尿系统反应,如排尿困难、血尿等;5例(4.2%)为心血管系统反应。
3讨论
FQNS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到目前已经发展经历了四代,现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第4代的应用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效力,用药后可广泛分布于体液及组织中,其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都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同时还能对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加以抑制,所以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加替沙星在加拿大及美国的撤市,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过敏和消化系统反应居多,分别为34例(28.3%)、25例(20.8%),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光敏反应、皮肤干燥、出汗、皮疹等,消化系统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便秘、食欲不振、腹泻等。据相关文献显示[3],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是因用药剂量过大所致,口服用药时,剂量不超过600mg/d,发生胃肠道反应的风险较低,若应用剂量超过800mg/d,发生胃肠道反应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17例(14.2%)为神经系统反应,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幻觉、失眠等,其主要与FQNS的高剂量应用有关,FQNS中含氟原子,其会增加药物脂溶性,且渗透性好,可穿过血脑屏障,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引发神经系统症状[4]。
为实现FQNS的合理应用,临床上应加强用药指征掌握,严格控制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避免乱用药物,FQNS的应用流程不能过长,给药途径尽量选择口服给药,在静脉给药时,要控制好滴注速度,以免增加不良反应。在静脉注射FQNS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间的作用,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大部分都会考虑为原发病所致,忽视了FQNS产生的不良反应,容易造成误诊。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全程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以便早期发现临床症状,及时停药,以免产生严重后果。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前,医护人员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对于高敏体质或有过敏史者,要慎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必要时可以其他抗感染药物替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应用目的应为预防,老年患者和过敏体质患者要慎用此类药物,应用时可适当降低剂量。
参考文献
[1]丁庆明,徐小华,陆进等.212例氟喹诺酮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07(7):439-441.
[2]谭颖华,梁柱红,张庆兰等.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4):43-44.
[3]陶丽.121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2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