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镍氢蓄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动力,镍氢电池,模糊控制,充放电
镍氢蓄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贾月,周德俭,冯志君[1](2013)在《混合动力工程机械镍氢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充放电频繁,蓄电池必须能够快速吸收发动机多余功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模糊控制方法。根据镍氢电池特性构建了蓄电池充放电的系统框图,设计了二维模糊控制器,以蓄电池额定电压与实测电压差ΔU以及电压差变化率ΔU/Δt为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为充电电压的变化量R,建立模糊控制规则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地吸收多余功率和释放电量提供动力,满足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复杂工况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3年08期)
胡明辉,秦大同,叶心[2](2011)在《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蓄电池组热管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镍氢电池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电池组的性能和寿命等问题,研究了镍氢蓄电池组充放电产生的温升和温度分布.分析了电池产热机理,以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升为目标,综合考虑了电池温升和充电电流等因素的较大初始充电电流,提出了分阶段恒流充电控制策略,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通过电池组温度场模型理论分析,对现有电池组散热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优化结构的合理性,提出了电池散热结构优化措施和分阶段恒流充电策略的联合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和Fluent的计算环境下,进行了电池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仿真计算,并搭建电池组温度场试验台,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电池组热管理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万冬林,冯夏至,乔志鹏,葛建生[3](2010)在《电动自行车用镍氢蓄电池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氢电池与其他蓄电池相比,因其技术成熟、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好、充放电效率高、安全性好和循环寿命长等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对镍氢电池的自放电性能、宽温度特性和正负设计比例进行了研究,对电池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动自行车》期刊2010年12期)
薛光荣,夏敏勇,沈志希[4](2010)在《FAAS法连续测定镍氢蓄电池材料用铂黑中的微量铜铁镁锰锌》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FAAS法连续测定镍氢蓄电池材料用铂黑中微量Cu、Fe、Mg、Mn和Zn的方法,试验了检出限、燃烧器高度、灯电流、光谱通带宽、共存离子干扰现象、酸性介质等条件。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干扰小、步骤简单,操作容易掌握。测定Cu、Fe、Mg、Mn和Zn的质量分数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102.0%,结果与认定值相符。方法适用于铂黑的生产现场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0年02期)
薛光荣,夏敏勇[5](2009)在《镍氢蓄电池材料用氧化锆布膜中铝含量的分析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镍氢蓄电池材料用氧化锆布膜中铝含量的分析测试技术,建立了铝的共振线、灯电流、火焰燃烧比等最佳实验条件.显示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分析周期短、干扰小等优点.测定样品铝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6).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5%~98.6%范围内.适用于镍氢蓄电池材料用氧化锆布膜中铝含量的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期刊2009年01期)
邵桂欣,张承宁[6](2007)在《燃料电池客车镍氢蓄电池性能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燃料电池客车行驶特性和其能量流控制策略对镍氢蓄电池组的功能需求,依据试验数据分析了镍氢蓄电池脉冲功率容量、可用能量与放电深度的关系特性,从脉冲功率容量、充放电能量和放电深度等方面对燃料电池客车进行蓄电池组性能匹配。装车实践表明,该匹配方法高效可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机动性和制动能量回馈吸收,而且避免了以往蓄电池频繁处于过充过放状态的缺陷,提高了蓄电池性能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07年11期)
郭孔辉,周晓晖,丁海涛,张建伟[7](2007)在《多能源汽车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用于多能源汽车正向仿真模型的蓄电池子系统模型.以理想电压源和内阻串联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考虑内阻随放电程度(SOC)与蓄电池温度的变化关系建模,并通过蓄电池多工况实验与仿真对比,对蓄电池升温过程进行简化工程建模.(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华宏懿[8](2006)在《镍氢蓄电池的数学建模及其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城市中,机动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越来越严重,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HEV正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它的主要能源依然是化石燃料,是以蓄电池能量为辅助动力驱动机动车加速行驶,并在刹车、发动机怠速运转状态回收能量。HEV以起到了一定的节能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我们对混合动力电动车的蓄电池认识和研究成果。混合电动车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蓄电池的使用方式上不同于纯电动车,因此它对蓄电池的要求也与纯电动车有差异。就蓄电池而言,其开路电压(OCV)在稳定状态下,可以通过开路电压法准确找到蓄电池SOC的一个可信范围。但是蓄电池一旦处于工作状态,历史时刻不同的充放电电流和充放电都会引起不同的当前时刻的蓄电池极化现象,而且蓄电池极化现象的消逝过程非常缓慢且与时间不成正比。这就对SOC的估测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范围。因此找到一个好的蓄电池模型,能够通过数学推导找到蓄电池的动态开路电压的合理值,缩小SOC的估测范围,提高蓄电池管理系统对SOC的估测精度。因此本文的重点在于对电池模型的详细阐述和具体实现方法。 本文介绍了还包含了本人设计的一种集中数据检测式的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实现。该方案硬件具有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抗扰能力强等优点。在本文中对该方案分功能模块做简要说明,还对汽车CAN总线及其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实现,介绍了CAN总线在现场中的数据传输和信号隔离。测试与装车试验表明本人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硬件满足车载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特别是其对现场电池的数据采样精度高速度快,已经成功投入使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9](2005)在《圆筒形碱性蓄电池及圆筒形镍氢二次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圆筒形碱性蓄电池,具有收装电极组的外径13.5mm以上14.5mm以下的外包装罐。所述电极组是通过将正极板和负极板夹隔隔膜卷成螺旋状而形成的,最外周部的负极板与所述外包装罐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报》期刊2005/05/19)
[10](2005)在《圆筒形碱性蓄电池及圆筒形镍氢二次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圆筒形碱性蓄电池,具有收装电极组的外径13.5mm以上14.5mm以下的外包装罐。所述电极组是通过将正极板和负极板夹隔隔膜卷成螺旋状而形成的,最外周部的负极板与所述外包装罐的内周壁接(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报》期刊2005/04/14)
镍氢蓄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镍氢电池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电池组的性能和寿命等问题,研究了镍氢蓄电池组充放电产生的温升和温度分布.分析了电池产热机理,以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升为目标,综合考虑了电池温升和充电电流等因素的较大初始充电电流,提出了分阶段恒流充电控制策略,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通过电池组温度场模型理论分析,对现有电池组散热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优化结构的合理性,提出了电池散热结构优化措施和分阶段恒流充电策略的联合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和Fluent的计算环境下,进行了电池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仿真计算,并搭建电池组温度场试验台,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电池组热管理方法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镍氢蓄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贾月,周德俭,冯志君.混合动力工程机械镍氢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3
[2].胡明辉,秦大同,叶心.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蓄电池组热管理方法[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万冬林,冯夏至,乔志鹏,葛建生.电动自行车用镍氢蓄电池技术研究[J].电动自行车.2010
[4].薛光荣,夏敏勇,沈志希.FAAS法连续测定镍氢蓄电池材料用铂黑中的微量铜铁镁锰锌[J].贵金属.2010
[5].薛光荣,夏敏勇.镍氢蓄电池材料用氧化锆布膜中铝含量的分析测试技术[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9
[6].邵桂欣,张承宁.燃料电池客车镍氢蓄电池性能匹配[J].汽车工程.2007
[7].郭孔辉,周晓晖,丁海涛,张建伟.多能源汽车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建模[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
[8].华宏懿.镍氢蓄电池的数学建模及其电池管理系统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06
[9]..圆筒形碱性蓄电池及圆筒形镍氢二次电池[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
[10]..圆筒形碱性蓄电池及圆筒形镍氢二次电池[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