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生命价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圣外王,兼士,理想人格,生命价值
人格生命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张耀[1](2019)在《论儒墨的理想人格及其生命价值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圣外王"和"兼士"分别是儒墨的理想人格,儒墨毕生的生命活动都是在践行这两种人格所涵涉的价值理念,儒墨两家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体的生命融入到社会群体生命中。由此,儒墨的理想人格本身也就具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从而使儒墨在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实践中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儒家内圣外王和墨家兼士人格的践履不仅仅是各自一种生命方向或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还是他们各自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3期)
何炜[2](2012)在《论吉狄马加诗歌与山地诗学:从泛族群格、泛人格到盖雅生命圈的价值命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屋脊提出的"山地诗学",根基于喜马拉雅原住民混融的宇宙观和世界自然哲学发展的盖雅生命观,吉狄马加诗歌从"泛族群格"走向"泛人类格",发展至"泛生命格"的文本自觉。在虚拟景观的赛博文化碎片中,他从族群祖先史诗式天真,以背负神秘的神话性和沉重的历史象征,在史诗、颂歌和歌谣之间逡巡并延展基本的人类传统价值;在当下技术背景中感悟和传递生命之间的感应和轮回的宇宙诗意,与自然哲学从"第四世界"获取灵感发展出的盖雅理论暗合。(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吴桂林,徐桂红[3](2007)在《完善人格 珍视生命——儒家德育思想之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包含的丰富德育思想折射出对教育客体完善人格的构建和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珍视,这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吴桂林,徐桂红[4](2007)在《完善人格 珍视生命——儒家德育思想之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丰富的德育思想折射出对教育客体完善人格的构建和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珍视,这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王定新[5](2005)在《走进人文的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在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的影响下,许多人陷入了“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泥潭。而教育也在这一逐渐“理性化”、“科学化”的社会嬗变中被抽象化了,一味地追求抽象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技巧,忽视了人的本真存在的价值理性诉求,忽视了人的主体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05-05-24)
余潇枫[6](1999)在《人格与人的“价值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规定,被诸多学科所共同关注和研究。哲学的人格研究关注的是社会历史中现实人的“价值自我”,即人的自然生命经过社会“类化”后所形成的“价值生命”的实现,哲学人格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确证与人之为人根本性质的历史获得。文章正是在论述这一主旨基础上,揭示了人格范畴的价值蕴涵,并为人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1999年01期)
钱晓茹[7](1998)在《关注独立的人格价值 关注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10月24日—11月2日,第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举行。本刊特辟专辑纪念。中国女导演作品在本次电影节上被重新提起,与会者就导演的人格对作品的影响,生命经验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当代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东西方女导演作品题材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别与作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本专辑首篇提供了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罗伯特·查道夫以一个成功的美国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在电影节专题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制片经验,同时介绍了当代美国独立制片人的情况,为中国的独立制作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独立制片:很难,但并非不可能》一文即查道夫谈话纪要。另外还发表了这次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的影片《丛林人》的故事梗概。影片以卓越的导演水平和精湛的摄影技巧荣获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本刊特发表《丛林人》故事梗概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1998年01期)
孙郁[8](1988)在《从生命价值的确立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巴金创作的心灵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在小说的世界里,巴金常常被巨大的情感所包围着,他很少沉浸在对象世界的纯粹的静观之中,而是把主体意识外化在作品的人物形象上。巴金一直在不安的,多变的情绪里寻找着精神的支点,他有时甚至把客体世界的变化过程省略了。因而自我的挣扎,心灵的骚动笼罩着他的全部创作过程,以至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主宰。从《灭亡》到《寒夜》,巴金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1988年03期)
人格生命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世界屋脊提出的"山地诗学",根基于喜马拉雅原住民混融的宇宙观和世界自然哲学发展的盖雅生命观,吉狄马加诗歌从"泛族群格"走向"泛人类格",发展至"泛生命格"的文本自觉。在虚拟景观的赛博文化碎片中,他从族群祖先史诗式天真,以背负神秘的神话性和沉重的历史象征,在史诗、颂歌和歌谣之间逡巡并延展基本的人类传统价值;在当下技术背景中感悟和传递生命之间的感应和轮回的宇宙诗意,与自然哲学从"第四世界"获取灵感发展出的盖雅理论暗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生命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1].张耀.论儒墨的理想人格及其生命价值的实现[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2].何炜.论吉狄马加诗歌与山地诗学:从泛族群格、泛人格到盖雅生命圈的价值命题[J].青海社会科学.2012
[3].吴桂林,徐桂红.完善人格珍视生命——儒家德育思想之当代价值[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4].吴桂林,徐桂红.完善人格珍视生命——儒家德育思想之当代价值[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
[5].王定新.走进人文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
[6].余潇枫.人格与人的“价值生命”[J].求是学刊.1999
[7].钱晓茹.关注独立的人格价值关注独特的生命体验——第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摘要[J].电影新作.1998
[8].孙郁.从生命价值的确立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巴金创作的心灵历程[J].文学评论.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