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论文-游拢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论文-游拢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游拢[1](2019)在《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体育专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武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进行建设,全方面、多角度进行实践教学,提升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张文硕[2](2019)在《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发展的见证,是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现代化体育的发展继承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体育精神,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多种体育表现方式,其中武术运动就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近现代的中国武术发展来看,中国武术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太大的改变,不论身处怎样的社会环境,武术的发展一直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中国武术的发扬光大还在于它的自成一体表现形式,其独特的体育表现方式方法是其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界内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李成[3](2019)在《体育院校国际化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文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对外文化传播者在国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华武术作为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遗产,在全球化的发展中,日益受到国际化武术人才匮乏的影响,使得中国武术难以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一定的标准和共识。体育院校作为武术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构建国际化武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培养方案是对体育院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深化。国际化武术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本论文通过对国际化、武术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当下体育院校武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对国际化武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国际化武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利因素,进而为国际化武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从国际化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方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为国际化武术人才的培养创建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体育院校拥有一定规模的武术人才培养体系及教师队伍拥有国外教学经验,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关键性的支持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体育院校武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满足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提高中国武术国际地位的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宽阔的视野、全面国际素养的复合型人才。2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以发展国际化武术人才的能力素质为诉求,通过组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教师,设置国际化的课程、结合孔子学院和其他国外院校的联合办学,进而形成一个合理化、规范化的国际化武术人才培养模式。3国际化武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贯彻国际化理念,从院校办学到教师、学生向国际化发展的思维意识转变,国构建际化武术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探索国际化武术人才发展的规律及方式。4国际化武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是关键,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国际化武术人才能力的核心。针对国际化武术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体育院校课程设置强化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国际性。5构建体育院校国际化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培养元素和运行机制两大板块进行。国际化武术人才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及相关政策、经费支持是国际化武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体架构,国际化武术教师是武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体,政策及经费是培养的保障,各部分要素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模式的有效运行。(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期刊2019-04-08)

王叁,赵光圣[4](2019)在《我国体育院校表演(武术)本科专业之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7所体育院校表演(武术)本科专业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业界需求对其职业、能力、课程、学科定位等要素进行梳理。认为:"由武而演,由导而制"为其职业定位,"能打会演,能编会导"为其能力定位,"打演为主,编导为辅"为其课程定位,"艺术为体,武术为用"为其学科定位。(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建营[5](2018)在《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技术课程改革理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武术发展更好地对接国家层面提出的"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的"总体目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技术课程改革,提出"立足拳种、回归技击,形成体系、弘扬文化"的改革理念,其中,"立足拳种"是武术专业技术课程改革的定位和大方向;"回归技击"是理顺传统武术拳种各个技术环节的总纲,是传承发展传统武术拳种的根基;"形成体系"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拳种的关键,是改革的主要任务;"弘扬文化"是武术专业技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高丽琼[6](2018)在《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随着武术体育运动在体育院校的推进,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成立,为武术运动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大学生是当地武术发展的主要队伍,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人群,注重武术运动在大学生团体中的发展,对整个武术运动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学生武术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管理模式相关内容为出发点,探讨体育院校武术运动的发展以及管理相关要点,希望可以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34期)

王静[7](2018)在《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建构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专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体育专业院校而言,武术课程的有效改革十分关键,需要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进行路径探析,旨在为体育专业院校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8年10期)

刘世海[8](2018)在《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优化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健身模式,也是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体育运动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体育院校也一直将武术课程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从战略角度和文化角度来看,具有显着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开展现状来看,内容的设置和时代发展之间脱离了联系,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习武术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也是未来教学优化工作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8年14期)

周凡[9](2018)在《江西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基础课教材与教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基础体育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普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贯彻以及“终身体育”的提出,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院校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基地,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武术基础课程是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武术教材教法是实施武术基础课程的重要依据,是完成武术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高校武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武术人才的培养、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学科教材教法、体育学科教材教法、体育本科武术教材教法、江西省体育本科武术教材教法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对江西省10所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基础课教材教法的情况进行研究,并基于文献综述及调查实情对武术基础课教法进行了改革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1、武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青少年武术教育等都是及其重要的,江西省体育院校学生的武术知识、能力及水平直接决定江西省中小学武术教师的武术知识、能力及水平。2、通过中国知网的检索表明,从教材教法角度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基础课进行研究的文献极少。3、教材研究综述表明:我国学者主要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教材自身的发展为依据对我国体育教材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而相关武术教材的研究较少。4、教法研究综述表明:我国体育教法在逐步完善,但基本还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围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游戏法等展开,基本定型于此;武术教法也如此,从过去到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武术教学中采用的仍然是“师授生学”的模式,教学基本沿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进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很少被运用。5、江西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基础课教材基本选用的是蔡仲林、周之华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术》,具体武术教学内容则以武术基本功、长拳和太极拳为主,武术教学内容呈现简单化趋势。6、江西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基础课教法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武术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的讲解、示范、领做等为主,多年来基本都没有变化。7、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对武术的兴趣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学习效果自评方面都具有显着性差异。教学方法改革后,实验组学生对习武的兴趣程度显着提高,对改革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显着增强,对习武自评效果显着提升;实验组有80%的学生认为武术课堂氛围变好,学生课后都有进行武术练习,有90%的学生更加喜欢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有近七成的学生认为其教学组织能力得到了提升,有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其技术动作示范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对武术的兴趣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学习效果自评、课后练习次数、对课堂氛围的评价都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形神拳技术成绩及教学组织能力具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学生形神拳的演练水平、动作质量及教学组织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方面都比对照组要强。(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代怡弟[10](2018)在《我国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武术套路专项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体育院校作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平台,其武术专项课的教学内容安排能否体现并达到传承传统武术的目的,是当前武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传统武术的传承角度对我国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武术套路专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展开研究。本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六所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专项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六所体育院校180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专项大四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以六所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武术套路专项课教学大纲为分析素材,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专项在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结论如下: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历史中,学校武术教育一直贯穿其中,并引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体育院校作为学校武术的引领者,为该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师资,促进了武术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课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上虽然传统套路与竞赛套路都有涉及,但仍是以竞赛套路为主,传统套路为辅,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局限性;在理论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是以竞赛、训练、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对于传统拳种文化类的内容安排较少;在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对于传统武术的学时分配较少,学生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材的选用上主要以体院通用教材为主,教材类型较为单一,缺少自编特色教材,导致内容实施过程中存在教材与内容的不统一。(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期刊2018-06-01)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发展的见证,是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现代化体育的发展继承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体育精神,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多种体育表现方式,其中武术运动就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近现代的中国武术发展来看,中国武术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太大的改变,不论身处怎样的社会环境,武术的发展一直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中国武术的发扬光大还在于它的自成一体表现形式,其独特的体育表现方式方法是其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界内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游拢.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9

[2].张文硕.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3].李成.体育院校国际化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9

[4].王叁,赵光圣.我国体育院校表演(武术)本科专业之定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

[5].杨建营.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技术课程改革理念探析[J].体育科学.2018

[6].高丽琼.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

[7].王静.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

[8].刘世海.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优化路径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

[9].周凡.江西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基础课教材与教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10].代怡弟.我国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武术套路专项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8

标签:;  ;  ;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论文-游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