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戏论文-苏媛

敦煌曲子戏论文-苏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敦煌曲子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敦煌曲子戏,音乐形态,眉户戏

敦煌曲子戏论文文献综述

苏媛[1](2019)在《试论敦煌曲子戏的音乐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曲子戏流行于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在西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一般认为,现代曲子戏的源头在陕西眉县、户县,并与隋、唐、五代年间盛行于河西走廊地区的"曲子词"有相当程度的传承关系。由于陕西境内秦腔艺术盛行、后起的陇剧则在陇东地区成为优势剧种,曲子戏(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03期)

杨贺[2](2018)在《论敦煌曲子戏》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曲子戏融合了乐府、诗、词和曲的艺术特点。其乐以隋唐燕乐为主,其辞则以杂言体为主,舞台表演则是代言体的演唱。曲子戏既是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外来音乐相互碰撞、激荡的产物,也兼收唐代各体音乐文学之长。敦煌曲子戏的艺术表演不仅昭示了戏剧早期的艺术形态,也呈现了乐古戏剧、戏曲的形成过程。曲子戏对后代戏剧、戏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多元、开放的艺术形态,使其在后世不断融合多种民间曲艺形式,从而发展为一种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戏剧艺术。(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杨玲[3](2018)在《敦煌曲子戏《老换少》的传承和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曲子戏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演变,经数代曲子戏艺人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无论是剧目、唱腔、曲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别于陇东、陇南、河西走廊及新疆等地的曲子戏。在100多部的曲子戏剧目中,《老换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曲子戏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05期)

董金玲[4](2018)在《保护和传承敦煌曲子戏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敦煌曲子戏作为敦煌独有的地方戏种,在当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然而,伴随如今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敦煌曲子戏也同凤凰纸扎、赫哲族伊玛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面临断代甚至消失的危险,它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通过对敦煌曲子戏的走访调查,试图从敦煌曲子戏的保护现状来探讨敦煌曲子戏的传承问题。(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05期)

于芳[5](2017)在《发扬敦煌艺术中的本土音乐文化——敦煌曲子戏形态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曲子戏也称作"小调戏"或者"小曲戏",本土音乐文化浓厚。本文将以敦煌曲子戏为例简析如何发扬敦煌艺术中的本土音乐文化,并提出个人见解。(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3期)

马希刚[6](2017)在《敦煌曲子戏历史渊源及表演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曲子戏,亦称"小曲戏"、"小调戏"。敦煌曲子戏以自娱自乐的形式,自唐、宋、元、明、清至现在,经过了近千年,始终在民间流传、发展、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敦煌曲子词在民间的延续,是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组织部分。文章以敦煌地区本土文化和地方音乐剧种——敦煌曲子戏为主要对象着重从历史渊源、流布及自乐班表演形态特点进行了考察总结阐述。(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03期)

朱泳淇[7](2015)在《敦煌曲子戏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曲子戏作为敦煌独有的带有地方性特色的音乐表现戏种,在当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然而,随着现在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敦煌曲子戏现已面临断代甚至消失的危险,敦煌曲子戏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通过对当地的走访调查试图从曲子戏的保护现状来探讨曲子戏未来的传承方向。(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15期)

马希刚[8](2014)在《敦煌曲子戏的班社组织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曲子戏以自娱自乐的形式,自唐、宋、元、明、清至现在,经过了近千年,始终在民间流传、发展、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敦煌曲子词在民间的待续,是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组织部分。文章以敦煌地区本土文化和地方音乐剧种——敦煌曲子戏为主要对象着重从主要班社分布情况、演出种类、角色分工、传承特点进行调查阐述。(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4年07期)

马希刚[9](2014)在《敦煌曲子戏音乐曲调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曲子戏在漫长的孕育、演出、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社火、秧歌戏等相关姊妹艺术都有着不少嫡亲关系,甚至成为共同使用的旋律,可以兼顾,也可随意取舍。形成了不同曲调唱腔于一体的独特表演形式,这也是敦煌曲子戏音乐的一大特点。按其音乐元素的组成和来源分类,敦煌曲子戏的曲调主要由民间小调、眉户曲调、传统曲牌构成,文章对此举例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4年06期)

李成秀[10](2013)在《甘肃曲子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曲子戏又称弦子腔、小曲子、地摊子和刨土坑,是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小戏。它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清末民初在各地已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地方小戏。流传于甘肃省的曲子戏,因各地语音声腔的不同,在流传过程中又与当地的民歌曲调相融合,出现了各具当地语音声韵的曲子戏,各地的曲子戏名称也都冠以本地地名。曲子戏在甘肃分为两个流派:一是从敦煌到天水茫茫古丝绸之路上因路途遥远和各地语音声腔的差异,在其基调上形成的冠以地名的曲子戏,这类曲子戏名称各异,实为一体,在形成之初均吸收了当地民歌小调,它们的曲牌连缀方式都有约定俗成的格式,演出剧目都大体一样。二是民勤曲子戏即镇番曲子戏,它以民勤和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民歌小调为基础,并吸收江、浙、山、陕等地区移民传入的俚曲小调形成的,它的音乐由调、腔和小调叁部分组成,与甘肃其它的曲子戏完全不同。本文采用音乐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研读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曲子戏的现状、生存空间、音乐本体、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分别对敦煌曲子戏和民勤曲子戏进行详尽的论述,文章试从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曲子戏总结出甘肃曲子戏不同流派间的相同点与相异点,进而对甘肃曲子戏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敦煌曲子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敦煌曲子戏融合了乐府、诗、词和曲的艺术特点。其乐以隋唐燕乐为主,其辞则以杂言体为主,舞台表演则是代言体的演唱。曲子戏既是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外来音乐相互碰撞、激荡的产物,也兼收唐代各体音乐文学之长。敦煌曲子戏的艺术表演不仅昭示了戏剧早期的艺术形态,也呈现了乐古戏剧、戏曲的形成过程。曲子戏对后代戏剧、戏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多元、开放的艺术形态,使其在后世不断融合多种民间曲艺形式,从而发展为一种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戏剧艺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敦煌曲子戏论文参考文献

[1].苏媛.试论敦煌曲子戏的音乐形态[J].中国戏剧.2019

[2].杨贺.论敦煌曲子戏[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杨玲.敦煌曲子戏《老换少》的传承和演变[J].中国文艺家.2018

[4].董金玲.保护和传承敦煌曲子戏的几点思考[J].艺术品鉴.2018

[5].于芳.发扬敦煌艺术中的本土音乐文化——敦煌曲子戏形态调查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7

[6].马希刚.敦煌曲子戏历史渊源及表演形态研究[J].北方音乐.2017

[7].朱泳淇.敦煌曲子戏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5

[8].马希刚.敦煌曲子戏的班社组织调查研究[J].黄河之声.2014

[9].马希刚.敦煌曲子戏音乐曲调分析研究[J].黄河之声.2014

[10].李成秀.甘肃曲子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敦煌曲子戏论文-苏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