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乡中小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辽宁省,青少年,身体,城乡
城乡中小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孙成霖,黄凤娟[1](2019)在《辽宁省城乡中小学生身体状况比较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当前我国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本文对2014年辽宁省学生体质调查工作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辽宁省中小学生身体状况,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是辽宁省的6-18岁34,696名中小学生。资料来源是2014年辽宁省中小学生的体质监测资料,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根据数据结果可知,在身高方面,辽宁省中小学生的身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快速增长,从6岁到18岁身高总的增长值分别为:城男50.9cm、乡男50.6cm、城女39.8cm、乡女40.3cm。通过检验发现,除了6岁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6岁、7岁和10岁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均值无明显差异外,其他组别都有显着性差异。辽宁省儿童、青少年男生和女生身高从6岁至18岁均高于乡村同年龄男生和女生。在7岁和10岁城市和乡村女生身高比较接近,其余各年龄段城市女生身高均高于乡村。辽宁省6-18岁中小学生在6-14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加身高也迅速增加,过了14岁后身高增长的速度缓慢下来。女生在过了11岁后,城市和农村的身高变化趋势在逐渐增加。在体重方面,辽宁省中小学生的体重也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快速增加,从6岁到18岁体重总的增长值分别为:城男41.3kg、乡男40kg、城女31.1kg、乡女30.5kg。通过检验发现,除了6岁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6岁、10岁、13岁、14岁和16岁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体重均值无显着差异外,其他组别都有显着性差异。城市男生在体重这一指标上有个明显的增高区,而女生的城乡差别不如男生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城区男生的肥胖情况较多,而城市女生往往比较注意身材情况,所以差异性不是那么明显。在胸围方面,辽宁省中小学生的胸围也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快速增加,从6岁到18岁胸围总的增长值分别为:城男26.2cm、乡男25.9cm、城女23.8cm、乡女24.3cm。通过检验发现,除了6岁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均值无显着差异外,其他组别都有显着性差异。而女生情况是7岁、8岁、13岁和17岁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胸围均值有显着差异外,其他组别都有无显着性差异。城市男生的胸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区,也说明了城市中小学男生的肥胖情况比较多。而女生出现了几个交叉,说明在胸围上城乡女生的差别并不明显。在50m方面,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50m无显着性差异。7岁、14岁、15岁、16岁和17岁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城乡男生50m成绩呈现交叉状态,很接近,无明显差异。乡村女生50m成绩相对比城市女生的成绩要好,可见城市女生的锻炼较少。在立定跳远方面,14岁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有显着性差异(P<0.05),11岁、16岁、17岁和18岁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城乡在该指标上的无明显差异。在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方面,除8岁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无显着性差异外,6岁、10岁和12岁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7-15岁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其余各年龄段无显着性差异。城乡女生的差异较明显,普遍是城市比乡村的较好。在50*8m、800m跑、1000m跑方面,15岁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有显着性差异(P<0.05),7岁、8岁、10岁、12岁、16岁、17岁和18岁城市男生与乡村男生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10岁、11岁和15岁无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城市男女在14岁以后,城乡的差异比较明显。研究结论:辽宁省6-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表明,乡村青少年的发育水平在身高、体重、胸围的指标上在大多数年龄段要低于同年龄的城市青少年。这说明虽然乡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还是同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测试的城乡男生的体重和胸围较乡村女生区间差异较大,说明有肥胖趋势,在营养、身体锻炼上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由于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少,锻炼不足,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的改善,学生的吃苦精神下降,不愿意参加较为艰苦的耐力训练,造成了学生耐力素质降低,肺活量减少。同时,学校体育条件较差,教学训练项目设置不合理,也是造成上诉情况的原因。这一点乡村学校表现得最为突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付海霞,王福宇,容中斯满,黄亚[2](2019)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阿坝州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现况,为贫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阿坝州2014-2017年4个监测县部分城乡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监测资料,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岁、9岁、12岁、14岁和17岁5个年龄组中小学生使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经海拔高度调整后计算出贫血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2 016名中小学生中,共检出贫血人数566人,贫血检出率为28.08%;不同年龄组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0,P<0.01)。男生、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5.96%和30.14%(χ~2=4.363,P<0.05);城区、乡镇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1.79%、34.32%(χ~2=39.19,P<0.01)。结论阿坝州中小学生贫血率较高,尤以农村地区、女生为重,特别是农村地区学龄期儿童贫血应重点防控人群。(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晓霞[3](2019)在《秦巴山区城乡中小学生同伴侵害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川东北B市P县中小学调研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学生同伴侵害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素质在同伴侵害与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同伴侵害、问题行为调查问卷表对川东北B市P县的20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第一,城乡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侵害能够有效预测问题行为;第二,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同伴侵害与问题行为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第叁,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能够有效缓解同伴侵害对问题行为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成果丰富了心理素质作用的机制研究,为以后的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福利(理论版)》期刊2019年06期)
麻映雅[4](2019)在《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基于定西市A区城乡学校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校中小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教师应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到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过重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2期)
靳爱莉[5](2019)在《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经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时代脚步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有不正之风,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困扰着人们。所有的这一切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较大的影响,我们的校园也不例外,影响着校园里的中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更为明显。以城乡结合地区的中小学生为对象,谈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1期)
胡光喜,叶松庆[6](2018)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干扰力研究——以新时代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小学生为分析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立德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作为祖国建设的后备力量和未来希望的中小学生,在其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干扰力来源多维。包括经济社会转型的结构性干扰力、学校教育改革的机制性干扰力、家庭教育变迁的实践性干扰力,以及群体身心嬗变的主体性干扰力等。采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二元互构视角并依据"物理空间—生源结构",将新时代家校互构划分为城市—本地型、城郊—随迁型和乡村—留守型叁种类型,分别对应叁种不同类型作用机制,包括基于文化资本的优生俘获机制、基于城乡结构的融合困境机制和基于留守结构的联动困境机制。如何消解干扰力,一方面要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切实发挥家校教育互构的耦合性制度功效;另一方面,应针对不同因素及其差异化作用机制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从而切实提升新时代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成效。(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8年11期)
陈晓霞[7](2018)在《秦巴山区城乡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差异性研究——基于四川东北B市调研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川东北B市2区3县20所城乡中小学校2000名初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秦巴山区城乡中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差异及老师的提问、表扬、批评等教学教育行为和家长关注对中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是否有影响。研究发现:城镇中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优于乡镇中小学生,并且自我认知程度差异明显;乡镇中小学生家长的关注水平较低,对于中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城区中小学教师的正面教育行为较多,而乡镇中小学教师的负面教育行为较多,前者对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起正面促进作用,而后者起负面阻碍作用。因此,在当前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的大背景下,激励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正面教育行为,抑制消极的负面教育行为,有助于提升乡镇中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缩小城乡中小学社会情感能力的差距。(本文来源于《社会福利(理论版)》期刊2018年11期)
雷园林[8](2018)在《2017年嵩县城乡中小学生体检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7年嵩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健康状况,为学生常见病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嵩县城区及下辖16个乡镇共77 806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叁年级的学生进行健康体检,统计各年级近视、龋齿发病率及小学和初一学生PPD试验阳性率。结果小学、初一、初二和初叁学生近视发病率分别为6. 94%(3 801/54 795)、23. 30%(1 940/8 327)、26. 08%(2 056/7 884)和31. 12%(2 116/6 8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城镇和乡村小学生龋齿发病率分别为1. 54%(258/16 762)和7. 82%(2 974/38 033),城镇和乡村中学生龋齿发病率分别为3. 39%(268/7 902)和8. 28%(1 251/15 109)。乡村小学生和中学生的龋齿发病率均高于同年龄组城镇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小学生PPD试验阳性率为1. 59%(871/54 795),初一学生PPD试验阳性率为4. 50%(375/8 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嵩县城乡中小学生近视、龋齿发病率较高,小学至初一阶段为学生视力下降的高峰期,乡村学生龋齿发病率高于城镇学生。(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17期)
李黎明[9](2018)在《济宁市城乡中小学生近视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目前,近视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常见疾病,我国的近视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国内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达59.4%~82.5%,并且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视可诱发多种眼部疾病,并能造成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精神恍惚等亚健康状态。因此,近视已成为当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济宁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宁市由2个区、7个县和2个县级市组成。由于区域发展的重点不同,济宁各行政区域发展重点的不同,城市和乡村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也可能对青少年的视力存在一定的影响。虽然关于中小学生近视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关于城区、县城、乡镇的中小学生近视差异情况的研究比较少,为全面了解济宁市中小学生近视现况,本研究对不同区域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1)了解济宁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现况;(2)了解济宁市城区、县城和乡镇中小学生在用眼环境、用眼习惯等方面的总体情况;(3)分析济宁市中小学生近视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当地青少年卫生保健政策与措施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现况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济宁市的城区、县城、乡镇叁类区域抽取小学和初中共计24所学校。为保证所选学生既具有代表性,又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配合调查,初中选取初二、初叁学生,小学选取四、五年级学生。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参与人数共计学生2400名,对选取的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裸眼视力低于正常值(小于5.0)判断为近视。同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的中小学生的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等问题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济宁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纳入有效问卷的2267名济宁市中小学生中,共检出761名学生近视,近视检出率为33.6%,其中轻度近视391人,占近视总数的51.4%;中度近视344人,占近视总数的45.2%;重度近视26人,占近视总数的3.4%。可见,中小学生近视以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为主,患有重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所占比例较小。(2)本研究中的初中生1116人,小学生1151人,检出的761名近视学生中,初中生502人,近视检出率为45.0%;小学生259人,近视检出率为22.5%,初中生近视检出率高于小学生,初中生和小学生近视主要以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为主。(3)本研究中的男生1109人,女生1158人,检出的761名近视学生中,男生346人,女生415人,男生的近视检出率为31.2%,女生的近视检出率为35.8%,女生的近视检出率高于男生,在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重度近视的人数上,女生均多于男生。(4)纳入本研究的城区、县城和乡镇的中小学生人数分别为743人、758人和766人,城区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40.0%,县城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31.9%,乡镇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29.0%。城区中小学生近视的检出率高于县城的检出率,县城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高于乡镇的检出率,特别是城区中小学生重度近视人数较多,而县城和乡镇中小学生的近视多以轻中度近视为主。不同区域的中小学生视力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性别、所在区域、学生年龄、体质指数、父母是否近视、做眼保健操的频率、家庭作业的耗时情况、走路乘车时看书的频率、持续看书的时间、观看宣传教育材料的频率、睡眠时间以及桌椅高度的合适程度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的近视比例产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生较男生更易近视,城区学生较县城和乡镇学生更易近视,父母近视的学生更易近视,睡眠时间越短的学生越可能近视。(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比小学生更易患近视(OR=2.013,95%CI:1.454-2.787),男生比女生不易患近视(OR=0.778,95%CI:0.645~0.938);以城区为对照,县城和乡镇不易患近视(OR=0.624,95%CI:0.496~0.785;OR=0.502,95%CI:0.396~0.637);以父母视力不近视为对照,父母近视的家庭孩子更易患近视(OR=4.335,95%CI:3.043~6.175);以偶尔做眼保健操为对照,天天做眼保健操的学生患近视的更多(OR=1.407,95%CI:1.143~1.733);以家庭作业耗时1h以内为对照,家庭作业耗时1-2h和2h以上的学生更易患近视(OR=1.622,95%CI:1.206~2.183;OR=1.946,95%CI:1.325~2.856);桌椅合适情况上,以合适为对照,较高的桌椅仍呈现为保护因素(OR=0.509,95%CI:0.285~0.907)。研究结论(1)济宁市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33.6%,其中初中生的近视检出率为45.0%,小学生的近视检出率为22.5%,且随着年级增高近视患病率有增高趋势,因小学及初中生均以轻中度近视为主,建议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立跟踪档案,及时发现视力变化,抓住预防和治疗轻中度近视的良机。(2)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有多种影响因素,其中性别、年级、城乡属地、父母视力水平、眼保健操运用情况、家庭作业耗时等与青少年近视有密切关系。应加强预防性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进一步减轻青少年课业负担,政府、学校、家长及医疗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9-26)
万琼,钱建龙[10](2018)在《武汉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城乡差异的变化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近3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城乡差异的发展趋势,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85、1995、2005年和2014年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共22 43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4类,分别将上述4次调研中7~18岁学生中7~12岁合并为小学段、13~15岁合并为初中段、16~18岁合并为高中段,分别计算各学段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值及各学段城乡学生的均值差。结果近30年来,学生身体形态城乡差异的变化趋势为:男生从城区领先到城区优势扩大再到城区优势缩小,如男生小学阶段的身高由城乡平均相差4.3cm到相差5.4cm再到相差3.1cm,男生高中阶段的体重由平均相差1.8kg到相差7.2kg再到相差6.2kg;女生从城区领先到城区优势扩大再到城乡逐渐接近,如女生小学阶段的体重由城乡平均相差1.9kg到相差3.7kg再到相差1.2kg,女生小学阶段胸围由平均相差0.9cm到相差3.3cm再到相差0.8cm。乡村男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依然没有完全赶上城区男生,而乡村女生的形态发育水平在逐渐接近城区女生。结论应加快乡村经济建设,加强乡村学生健康教育,促进城乡学生同步、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城乡中小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阿坝州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现况,为贫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阿坝州2014-2017年4个监测县部分城乡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监测资料,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岁、9岁、12岁、14岁和17岁5个年龄组中小学生使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经海拔高度调整后计算出贫血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2 016名中小学生中,共检出贫血人数566人,贫血检出率为28.08%;不同年龄组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0,P<0.01)。男生、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5.96%和30.14%(χ~2=4.363,P<0.05);城区、乡镇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1.79%、34.32%(χ~2=39.19,P<0.01)。结论阿坝州中小学生贫血率较高,尤以农村地区、女生为重,特别是农村地区学龄期儿童贫血应重点防控人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乡中小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孙成霖,黄凤娟.辽宁省城乡中小学生身体状况比较研究与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付海霞,王福宇,容中斯满,黄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
[3].陈晓霞.秦巴山区城乡中小学生同伴侵害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川东北B市P县中小学调研数据[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9
[4].麻映雅.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基于定西市A区城乡学校的调查[J].中学教学参考.2019
[5].靳爱莉.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2019
[6].胡光喜,叶松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干扰力研究——以新时代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小学生为分析对象[J].学术界.2018
[7].陈晓霞.秦巴山区城乡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差异性研究——基于四川东北B市调研数据[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
[8].雷园林.2017年嵩县城乡中小学生体检结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
[9].李黎明.济宁市城乡中小学生近视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8
[10].万琼,钱建龙.武汉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城乡差异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