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香叶醇葡萄糖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香叶醇葡萄糖苷,合成,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
香叶醇葡萄糖苷论文文献综述
程东伟,杨锡洪,解万翠,高倩,雷声[1](2016)在《化学合成香叶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化学合成的香叶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高效、系统分离纯化,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法,以硅胶担持碳酸银催化剂提高合成收率,利用硅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HPLC)对粗样品进行分离纯化,硅胶柱层析通过薄层层析选择较佳的流动相配比,即乙酸乙酯和乙醇按照50:1,40:1,30:1依次进行梯度洗脱,利用HPLC技术的高精密性,其流动相乙腈:水为55:45,分别纯化合成的粗品。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的催化剂使产物收率由56.1%提高到75%,收率得以较为显着的提高;且硅胶柱层析得到产物纯度为90.12%,HPLC纯化得到的产物纯度为98.66%,两种层析方法均可得到纯度较佳的香叶醇糖苷;为香叶醇吡喃葡萄糖苷合成及纯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6年06期)
白庆云,梁辉,袁功文,闻永举[2](2015)在《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炎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甲苯致炎法,以小鼠腹部皮肤形成蓝色斑块深浅的级别、染料渗出量以及耳平均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为指标,观察了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组蓝斑色泽深浅的记分、蓝斑染料渗出量以及耳平均肿胀度均比生理盐水组低(p<0.05)。对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染料渗出的抑制率为28.27%;对耳肿胀的抑制率为52.73%。表明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对毛细血管渗透性亢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郭瑞霞,周冉,冯俊霞,陆敏[3](2011)在《香料前体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合成香叶醇葡萄糖苷的新方法。考察了糖苷化反应的多种影响因素(合成方法、反应温度、摩尔比),得出最佳合成条件: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反应温度为60℃,反应物摩尔比n(溴代四乙酰葡萄糖:)n(香叶醇)为1.6∶1,反应时间为10 h,收率可达64%。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污染环境,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北化工》期刊2011年02期)
张雷[4](2009)在《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化学合成及其对白玫瑰切花的增香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苷类化合物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水果、鲜花以及许多经济作物如茶叶和烟草等的香气源。在这些植物组织中,挥发性气味物质以键合态糖苷的形式合成并积累下来,并在失水、离体、机械损伤、病虫侵染等特定条件下,糖苷键被水解并释放出苷元,表现出气味、抗病虫等生命特征;糖苷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在化工、食品、农业和医药等领域都广受关注。由于天然存在的以挥发性香气物质为苷元的糖苷类物质来源少、含量低、且分离困难,提取成本昂贵,化学合成途径成为首选。本文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方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香叶醇-β-D-葡萄糖苷,探讨了改进的四乙酰葡萄糖苷脱乙酰基方法对合成步骤和产物得率的影响;并对合成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比较了不同洗脱剂对分离纯化目标物得率的差异,以及不同溶剂对结晶物的结晶效果;采用ESI-MS、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同时采用1H-1HCOSY相关谱对文献中1H NMR数据进行修正,旨在探索出一条高效制备、纯化和准确结构鉴定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路线,为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应用提供原料。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方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香叶醇-β-D-葡萄糖苷,合成的香叶基四乙酰葡萄糖苷粗品不经过纯化,直接在甲醇/叁乙胺/水(8/1/1,V/V/V)溶剂系统中,进行脱乙酰基反应,反应过程无副产物生成,使反应过程进一步简化,以反应物葡萄糖的量为参照,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粗品的产率为80%;其次采用氯仿/甲醇溶剂系统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级洗脱,能有效分离合成产物,产物在无水乙醚中重结晶,得到了白色有光泽的针状结晶,摸索出一条快速、高效制备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路线;最后采用ESI-MS、元素分析和1H NMR、13C NMR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1H-1HCOSY相关谱对文献中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第1、8、9、10位的氢谱数据进行了修正,为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结构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本文还尝试将香叶醇-β-D-葡萄糖苷应用于白玫瑰切花的增香和花期延长,探索了白玫瑰切花水培过程中香叶醇-β-D-葡萄糖苷水培液浓度的选择、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增香途径、香叶醇释放量的日变化和香叶醇-β-D-葡萄糖苷对白玫瑰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摸索出了白玫瑰切花水培过程中切花体内β-葡萄糖苷酶制备和检测的条件;以及香叶醇释放量与内源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关系。香叶醇-β-D-葡萄糖苷对白玫瑰切花具有明显的增香和延长花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白玫瑰切花水培过程中香叶醇-β-D-葡萄糖苷水培液浓度为10mg.mL-1较为合适,对白玫瑰切花不仅具有显着的增香效果,而且灼伤现象不明显;增香途径为水培液中的香叶醇-β-D-葡萄糖苷被玫瑰切花吸收后,被花瓣中内源β-葡萄糖苷酶水解,释放出苷元香叶醇,从而表现出增香效果;同时水解产物葡萄糖能作为切花生长的营养物质,从而表现出对切花瓶插寿命的延长作用。并摸索出了白玫瑰切花水培过程中花瓣内β?葡萄糖苷酶制备和检测最佳条件,得出了香叶醇的释放量与体内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具有相关性的结论,初步阐明了香叶醇-β-D-葡萄糖苷作为一种切花增香剂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张雷,王灼琛,凌铁军,张正竹[5](2009)在《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化学合成、纯化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方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香叶醇-β-D-葡萄糖苷;以硅胶柱层析分级洗脱纯化合成产物,并在无水乙醚中重结晶;采用ESI-MS、元素分析和1H NMR、13C NMR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1H-1HCOSY相关谱对文献中1H NMR数据进行了修正。(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09年04期)
解万翠,顾小红,罗昌荣,王光雨,汤坚[6](2006)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热裂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香叶醇的糖苷类香料前体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热裂解行为,在200,300,400℃条件下,分别采用在线模式的裂解仪无氧裂解和离线模式的高温熔盐加热裂解,热解产生的物质均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根据实验结果,对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裂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在200℃条件下裂解量很少;300℃条件下裂解产生大量香叶醇,而其他杂质较少;随着温度的升高,400℃条件下裂解产生的副产物明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以300℃条件下裂解效果最好。同时,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热裂解产生了特征香味成分香叶醇,其裂解的基本反应是O-糖苷键的断裂。在试验的两种方法中,在线裂解模式实验方法先进,定性直接,结果准确;离线裂解模式实验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而且在定性基础上可以实现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06年04期)
王颖,杨锡洪,李爱军[7](2006)在《香料前体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合成、纯化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香叶醇-β-D-葡萄糖苷(Geranyl-β-D-Glycoside,GGLY);以反相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HPLC,RP-HPLC)检测并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分离制备样品,产物纯度达99.2%;然后综合IR、LC/MS/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确证制备的产物为香叶醇糖苷。(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06年03期)
香叶醇葡萄糖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二甲苯致炎法,以小鼠腹部皮肤形成蓝色斑块深浅的级别、染料渗出量以及耳平均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为指标,观察了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组蓝斑色泽深浅的记分、蓝斑染料渗出量以及耳平均肿胀度均比生理盐水组低(p<0.05)。对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染料渗出的抑制率为28.27%;对耳肿胀的抑制率为52.73%。表明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对毛细血管渗透性亢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叶醇葡萄糖苷论文参考文献
[1].程东伟,杨锡洪,解万翠,高倩,雷声.化学合成香叶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J].食品与机械.2016
[2].白庆云,梁辉,袁功文,闻永举.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炎作用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5
[3].郭瑞霞,周冉,冯俊霞,陆敏.香料前体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合成[J].河北化工.2011
[4].张雷.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化学合成及其对白玫瑰切花的增香作用[D].安徽农业大学.2009
[5].张雷,王灼琛,凌铁军,张正竹.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化学合成、纯化与表征[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
[6].解万翠,顾小红,罗昌荣,王光雨,汤坚.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热裂解行为[J].色谱.2006
[7].王颖,杨锡洪,李爱军.香料前体香叶醇-β-D-葡萄糖苷的合成、纯化与表征[J].食品与机械.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