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马朝卿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二科;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目的:探析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口腔修复治疗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行常规种植术治疗对比组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技术治疗研究组者。观察两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种植体四周骨吸收量,及种植体存活率。结果:对比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情况均明显高于研究组,而种植体四周骨吸收量情况则明显低于研究组;对比组种植体存活率为75.0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种植体留存率的提高,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菌斑、出血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口腔种植修复;种植体存活率

引发口腔上颌后牙区牙体缺失的因素较多,一旦发生缺失,则会因缺失功能性刺激使骨质吸收发生萎缩情况,不但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带来严重影响,而且还能会对患者正常饮食带来影响,甚至还会对其美观性带来影响。因口腔内解剖因素与骨质疏松相对复杂,因此易加大患者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植入难度[1]。常规种植术是以往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然而取得的疗效不佳;伴随近几年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开展上颌窦提升术,其改良效果显著。故本文为进一步探究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疗效,做如下归纳。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病例时段取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以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口腔修复治疗者64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牙根尖病变者,伴慢性上颌窦炎者,伴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在对比组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8~55岁,均龄(41.3±2.2)岁;共植入48颗种植体。在研究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9~56岁,均龄(42.2±2.3)岁;共植入50颗种植体。对比被选对象的基线资料,数据间相比(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所应用的植骨材料包括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与Bio-Oss人工骨粉,均由瑞士Geistlish公司提供。

行常规种植术治疗对比组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前十分钟,指导患者用氯已定漱口液漱口,给予常规铺巾消毒,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待麻醉诱导成功后,将患者牙龈切开直至牙槽嵴顶骨面,随后钝性分离黏骨膜,搔刮骨面,经定点后逐级备洞,把种植体植入后,给予严密缝合。

行上颌窦内提升技术治疗研究组者,术前准备工作的开展可参照对比组进行,然后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诱导成功后,行一切口于患者牙槽嵴顶,钝性分离患者黏骨膜瓣,充分暴露出患者牙槽嵴顶骨面,保证手术视野清晰,通过术前对患者上颌窦底和牙槽嵴间距离情况检查测量,备洞至空洞底距窦底约1毫米,骨冲顶器的选择尽量与其直径相当,对其缓慢敲击,从而有助于上颌窦底骨块高度和黏膜的提升,然后经实施轻微鼓起法对窦底黏膜穿通与否情况进行检查,随后植入大小事宜的种植体,待完成后予以严密缝合。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对比组与研究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种植体四周骨吸收量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存活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处理用SPSS23.0软件,组间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种植体四周骨吸收量评定结果用t检验,组间种植体存活率评定结果用卡方检验。P<0.05指结果处理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种植体四周骨吸收量

对比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情况均明显高于研究组,而种植体四周骨吸收量情况则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表1见。

3讨论

随着近几年种植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改进,以及口腔种植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传统治疗标准予以改进已有了一定的临床依据与理论基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相关数据仍需理性、谨慎对待,对于任何新器械、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实施,其效果均有待于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需要有充足的科学依据支持才能广泛用于临床中。

在上颌后牙区的修复种植治疗中,牙槽嵴高度不足是临床常见现象,使得无法正常开展种植体植入,随着上颌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良,在解决牙槽嵴高度不足和上颌骨萎缩的治疗中,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愈发广泛,现已能广泛用于临床中。在上颌后牙区的种植修复治疗中,能有效减小对患者的创伤,而且治疗期间患者上颌窦底黏骨膜不会和外科手术器械直接接触,能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使患者治疗疗程缩短,手术次数减少,对患者经济压力的减轻具有重要作用[2]。然而要注意的是,虽然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开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操作视野小等局限性,易将窦底粘骨膜破裂情况忽略,影响牙槽嵴高度的提升。所以在开展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曲面断层X线片拍摄,旨在能准确判断患者骨质类型、上颌窦底形状和剩余骨量高度[3]。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口腔修复治疗者64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归纳分析,并结合所得结果得出,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开展,有助于骨质更为致密,保证骨吸收充分,使垂直高度下降,提高种植体留存率。而且,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的下降,则证实了能有效抑制患者牙周感染情况,保证口腔卫生,对后期修复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种植体留存率的提高,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菌斑、出血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么甲申,孙喜玲,王国义.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7,7(7):48-50.

[2]王东,丛云,纪子成,等.口腔种植修复中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实践价值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4):48+50.

[3]姜树敏,宋姗姗.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3):76-77.

标签:;  ;  ;  

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