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论文-段良诚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论文-段良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星余迹,网络管理系统,B,S模式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段良诚[1](2019)在《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流星余迹通信网的所有主站和从站设备,以提高流星余迹通信网的综合管理能力。本文对流星余迹通信网的组成和原理进行介绍。运用B/S模式的软件结构,降低对客户端性能要求,增加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段良诚[2](2018)在《基于B/S模式的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天文观测,每天从宇宙空间坠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约有几十亿个。它们在掠过空中时会发出大量的光和热,会使周围的气体电离,并很快扩散形成以流星轨迹为中心的柱状电离云,这种电离云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流星余迹”。流星余迹设备正是利用流星余迹对无线电波的这种反射作用来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把载有某种信息的无线电波对准流星余迹,通过它的反射,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接收站所接收。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流星余迹通信网的所有主站和从站设备,实现网络拓扑结构管理、网络资源配置、台站参数本地配置及网络运行状态自动采集上报、网络统计分析等功能,以提高流星余迹通信网的综合管理能力。本文首先对流星余迹通信网的组成和原理进行介绍,包括它们的通信原理,基本的几种网络结构等。之后,对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进行体系结构论证,结合设备的组成,通过对现有技术储备和实现的软、硬件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分解出功能要求,确定了分级管理机制。运用B/S模式的软件结构,降低对客户端性能要求,增加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出基于“叁级系统叁级管理”的系统架构和组成模式,最终利用java与supermap开发出一套管理系统。(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6)

张靖,王蓓[3](2015)在《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网络监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流星余迹突发通信的特点和组网通信需求,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网络监控技术,通过对流星余迹通信网络监控功能进行分析和总体设计,开发出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网络监控软件,针对生成规划表功能和监控软件数据结构设计等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最后对工程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5年08期)

王小波[4](2015)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通信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星余迹通信是利用流星电离余迹对无线电波的反射或散射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通信距离远、顽存抗毁抗侦收、不受核爆影响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军事意义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流星余迹信道随机突发、时变衰减的特点,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存在着数据通过量不高、信道利用率较低以及组网困难等问题,因此对链路层传输效率和网络层组网协议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流星余迹信道的特点,即随机性、时变性和空分性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这些特性对流星余迹通信的基本原理展开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指标要求,提出了一种流星余迹通信控制器的技术设计方案;然后根据通信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硬件平台方案设计,并对各个子功能模块的硬件电路进行介绍;同时对整个系统的软件架构进行详细设计,根据系统需求来分解具体的功能模块,并详细介绍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最后对设备测试的步骤及过程进行了描述,通过系统联试和野外试验,测试数据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本文研究的成果和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采用当前国内集成度较高的SOC芯片,进行了通信控制器网络层和链路层软硬件平台的一体化设计,降低了硬件设计复杂度,提升了系统处理效率,同时也使得软硬件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2)针对流星余迹信道的特点,设计出高效链路层传输帧结构和链路传输协议,协议帧效率最高可达80%以上,实现了信道快速响应,提高了信道利用率;(3)实现高效组网协议,系统设计容量可保证近万个流余节点设备的接入,使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具备大规模组网通信能力;(4)结合流星余迹通信机制的特点,采用简化层级、跨层优化等设计技术,保证了协议的处理效率,可以为其它的通信系统协议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石会芳[5](2013)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自适应链路传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课题来源于ISN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资助项目流星余迹通信(MBC)是种突发应急通信方式ˋ它是利用流星电离余迹对无线电波的反射和散射作用来实现远距离通信由于流星余迹通信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不易被敌方截获等优点ˋ使其在应急通信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流星余迹信道的不连续性和信道参数的时变性ˋ流星余迹通信存在信道利用率不高和数据通过量较低等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利用率和数据通过量这问题ˋ提出了种基于位图反馈的混合I型ARQ自适应链路传输协议本文首先介绍了流星余迹通信的通信机理和信道特点ˋ然后讨论了前向纠错控制方法(FEC)自动请求重传(ARQ)和混合纠错控制方法(HARQ)叁种差错控制方法ˋ以及应用于协议中的纠错码——RS码和LDPC码ˋ随后详细介绍了基于位图反馈的混合I型ARQ自适应链路传输协议ˋ最后用VC++设计了仿真平台进行模拟协议仿真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改善平均数据通过量和信道利用率ˋ对提高系统的性能具有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1-01)

孙亮,金伟信,任朝荣[6](2012)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安全威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是一种具有多种独特优点的超视距无线通信方式,其用户的特殊性对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面临的威胁及攻击手段,并列出了防止攻击的手段。流星余迹通信是利用流星在大气中的高速运动而形成的电离余迹,以之反射或散射无线电波而实现的远距离通信。其特点主要有(1)通信距离远,单跳跨距可达(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2年24期)

周文伟,马叶锋,信长安[7](2011)在《流星余迹、超短波偶发E层与短波混合通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流星余迹通信的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重点提出一种流星余迹通信、超短波偶发E层通信、短波通信相结合的新型通信系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通信与广播电视》期刊2011年04期)

王沛,李赞,蔡觉平,司江勃[8](2010)在《基于TPC-RS的自适应编码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原理及信道特点,研究了基于自适应编码机制的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根据流星余迹信道能量随时间呈指数变化的规律,在系统误比特率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实时估计出的流星信号接收信噪比,动态地改变系统TPC-RS编码的码率冗余,实现信息速率的自适应变化,有效提高了流星余迹信道的利用率.仿真结果和分析表明,在相同信道条件下,采用自适应编码较固定编码传输效率在误比特率为2×10-4时可获得3.68dB系统增益,数据通过量提高了一倍,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李海波[9](2010)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ARQ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星余迹通信又叫流星余迹突发通信,信道具有突发和不稳定的特性,多径延迟和快速衰落等会严重地降低系统的通信性能,因而,有效的差错控制技术对于流星通信来说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适合于流星突发信道的链路传输协议,研究表明合适的传输协议,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本文主要工作如下,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模拟流星余迹通信信道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建立的信道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实际的流星信道特性,有效支持链路层协议性能的验证;在自动请求重传(ARQ)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混合ARQ系统方案,并结合流星余迹信道特点设计出一种改进的退N步ARQ协议,然后,在嵌入式的Linux系统下用C编程实现了链路层的协议,并对协议进行了室内实验和野外测试;最后,根据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提出一种适合于流星余迹通信的自适应ARQ协议,并对此协议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ARQ方案能够降低平均重传次数,提高平均数据通过量,对于提高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1-01)

王利鹏[10](2010)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测试及组网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星余迹通信就是通过离子化的流星余迹反射和散射无线电波进行流星突发通信,具有抗干扰,不易被截获,单跳通信距离远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应急通信手段。与常规的通信方式不同,流星余迹通信线路测试对于系统的设计和完善至关重要。由于流星余迹信道的快衰落特性,经过欠密类流星余迹反射的信号功率按指数规律迅速衰减,且持续时间很短。为了充分利用流星信道,提高数据通过量,本文首先讨论了流星余迹通信信道传输特性,然后给出了基于OFDM自适应变速率的全双工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点对点的流星余迹通信试验链路,通过室内和野外线路的大量测试,结果分析表明,系统可以根据信道条件自适应改变数据传输速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数据通过率和信道利用率。在实现流星余迹点对点通信的基础上,根据流星余迹通信的大规模组网应用需求,针对多个余迹存在的接入碰撞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CDMA原理的余迹多址接入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通信网中远端站的冲突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1-01)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据天文观测,每天从宇宙空间坠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约有几十亿个。它们在掠过空中时会发出大量的光和热,会使周围的气体电离,并很快扩散形成以流星轨迹为中心的柱状电离云,这种电离云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流星余迹”。流星余迹设备正是利用流星余迹对无线电波的这种反射作用来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把载有某种信息的无线电波对准流星余迹,通过它的反射,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接收站所接收。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流星余迹通信网的所有主站和从站设备,实现网络拓扑结构管理、网络资源配置、台站参数本地配置及网络运行状态自动采集上报、网络统计分析等功能,以提高流星余迹通信网的综合管理能力。本文首先对流星余迹通信网的组成和原理进行介绍,包括它们的通信原理,基本的几种网络结构等。之后,对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进行体系结构论证,结合设备的组成,通过对现有技术储备和实现的软、硬件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分解出功能要求,确定了分级管理机制。运用B/S模式的软件结构,降低对客户端性能要求,增加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出基于“叁级系统叁级管理”的系统架构和组成模式,最终利用java与supermap开发出一套管理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段良诚.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9

[2].段良诚.基于B/S模式的流星余迹通信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张靖,王蓓.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网络监控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5

[4].王小波.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通信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5].石会芳.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自适应链路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6].孙亮,金伟信,任朝荣.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安全威胁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2

[7].周文伟,马叶锋,信长安.流星余迹、超短波偶发E层与短波混合通信系统[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1

[8].王沛,李赞,蔡觉平,司江勃.基于TPC-RS的自适应编码流星余迹通信系统[J].电子学报.2010

[9].李海波.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ARQ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10].王利鹏.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测试及组网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标签:;  ;  ;  ;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论文-段良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