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车数据采集论文-李欣,姚恩建,刘宇环,贾学力

浮动车数据采集论文-李欣,姚恩建,刘宇环,贾学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浮动车数据采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浮动车,地图匹配准确度,采集周期,配置优化

浮动车数据采集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姚恩建,刘宇环,贾学力[1](2011)在《基于地图匹配准确度的浮动车系统数据采集周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浮动车地图匹配准确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考虑路网道路特征、交通状态以及系统数据采集频率的浮动车地图匹配准确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其次,针对浮动车系统数据采集周期优化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最小准确度、最小周期以及准确度改善忍受下限值等约束条件的浮动车系统数据采集周期优化模型。该模型有效地避免了地图匹配准确度细微改善情况下因浮动车系统信息采集周期过小设置造成的不经济问题,对于浮动车系统的配置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上册)——智能交通》期刊2011-09-06)

马静[2](2008)在《基于GPS浮动车数据采集与融合的交通流诱导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大中城市路网的逐步成熟和道路交通需求量进一步的增加,城市常发性交通拥挤越来越严重。而实际上,路网并不是在全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满负荷运转的,若能够及时获得路网上的动态交通信息,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资源,则可在不增加道路设置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路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所以路网中交通流信息的采集技术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论文在综合分析研究了目前常用交通流采集技术和基于GPS浮动车采集技术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以地感线圈采集技术和基于GPS浮动车采集技术相融合的算法。通过地感线圈所采集车辆瞬时速度和浮动车所采集空间车速,来折算出空间车速校准比,从中选择合适的参数校准浮动车所获得的空间车速,以此得到精度较高的路段平均车速。该算法弥补了地感线圈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受限以及浮动车车型受限等缺点,融合后的数据几乎接近实际数据。并采用迪杰克拉斯算法对路网中的车流量按照优化后的路网权值进行最优路径的普通车辆诱导和公交车辆诱导。在以上理论算法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广州市的公路网交通需求特点,确立优化广州市交通路网的设计目标,并选择合适的诱导算法,确立了优化广州市公路网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利用Matlab6.0对算法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在广州市公路网实际项目中得到具体应用,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关于交通流采集技术相融合的算法能够满足课题提出的要求,证明算法是可行的,并且在实际项目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8-04-28)

张周强[3](2008)在《浮动车交通数据采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动车(Floating Car)的思想是通过密集分布在路网交通流中连续的浮动车来采集数据,我们把这个数据叫做浮动车数据(Floating Car Data,FCD)。与传统的采集方法不同的是,FCD可以在花费较少的情况下灵活的采集很多路段的信息,是智能交通系统(ITS)数据的采集的主要方式。本文的浮动车集成GPS、GIS和高频摄像头,利用这些设备来采集行程时间、行程车速、停车时间、交通流密度和交通流流量等交通参数。本文介绍了两种采集行程时间和停车时间等重要交通参数的方法,并用半自动的采集数据作为真值,与自动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算法行程时间差别不大于6s的路段有84.7%,行程车速差别不大于5Km/h的路段有88.5%。我们可以认为本文的自动算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度。分析研究了浮动车采集交通流量的算法。通过理论推导和对间断流和连续流的实证验证,提出了合理的交通流速度算法,并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结合本文浮动车对图像识别的要求,并通过分析目前图像识别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本文的图像识别技术。还给出了本文浮动车的设备组成。最后,就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3-01)

孙晓峰,吴建平[4](2005)在《基于浮动车数据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网络功能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浮动车采集到的数据,根据科学性、可比性、综合性等原则,采用动静结合的指标体系对现有交通网络的运营状况、存在问题及其潜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反馈和检验路网运行的实际效果。采用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判。本文还结合北京市路网实例评价说明综合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陶培德[5](1989)在《中断优先权循环浮动数据采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中断优先权循环浮动的新要念,分析了系统的硬件配置与软件设计方法,给出了采用TP801A单机机实现的中断优先权循环循环浮动数据采集系统实例。(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1989年06期)

浮动车数据采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路网的逐步成熟和道路交通需求量进一步的增加,城市常发性交通拥挤越来越严重。而实际上,路网并不是在全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满负荷运转的,若能够及时获得路网上的动态交通信息,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资源,则可在不增加道路设置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路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所以路网中交通流信息的采集技术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论文在综合分析研究了目前常用交通流采集技术和基于GPS浮动车采集技术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以地感线圈采集技术和基于GPS浮动车采集技术相融合的算法。通过地感线圈所采集车辆瞬时速度和浮动车所采集空间车速,来折算出空间车速校准比,从中选择合适的参数校准浮动车所获得的空间车速,以此得到精度较高的路段平均车速。该算法弥补了地感线圈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受限以及浮动车车型受限等缺点,融合后的数据几乎接近实际数据。并采用迪杰克拉斯算法对路网中的车流量按照优化后的路网权值进行最优路径的普通车辆诱导和公交车辆诱导。在以上理论算法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广州市的公路网交通需求特点,确立优化广州市交通路网的设计目标,并选择合适的诱导算法,确立了优化广州市公路网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利用Matlab6.0对算法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在广州市公路网实际项目中得到具体应用,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关于交通流采集技术相融合的算法能够满足课题提出的要求,证明算法是可行的,并且在实际项目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浮动车数据采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姚恩建,刘宇环,贾学力.基于地图匹配准确度的浮动车系统数据采集周期优化[C].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上册)——智能交通.2011

[2].马静.基于GPS浮动车数据采集与融合的交通流诱导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

[3].张周强.浮动车交通数据采集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8

[4].孙晓峰,吴建平.基于浮动车数据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网络功能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05

[5].陶培德.中断优先权循环浮动数据采集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1989

标签:;  ;  ;  ;  

浮动车数据采集论文-李欣,姚恩建,刘宇环,贾学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