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类血小板抗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献血人群,血小板抗原,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
人类血小板抗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徐向华[1](2015)在《献血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献血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2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献血者进行HPA-1-5系统基因分型,分别计算献血人群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析其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点。结果该研究中献血人群HPA-1a、2a、3a、4a、5a基因频率分别为:0.942、0.741、0.926、0.945、0.773,HPA-1b、2b、3b、4b、5b基因频率分别为:0.058、0.286、0.084、0.045、0.227,各系统均呈多态性分布,ab杂合子依次为64和30例,-2bb4例;HPA-3和-15高度杂合,aa基因型依次为112和80例,很多献血人群属于bb基因型。结论该地区献血人群HPA-1-5系统基因均呈多态性分布,以HPA-3、-2和-5的a与b基因杂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5年05期)
杨兰,梁秀云,曾江辉[2](2013)在《人类血小板抗原1~17bw基因系统在广西地区壮族、瑶族、苗族人群中的表达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苗族健康人群中人类血小板抗原HPA 1~17bw系统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纳入祖上叁代均为同民族的上述3个民族各100例,采用PCR-SSP方法检测纳入对象的HPA-1~17bw系统基因,并计算HPA各系统的不配合率。结果 3个民族中除HPA-1、2、3、6、15基因系统有b基因型别外,其他HPA基因系统均为a/a纯合子。3个民族的HPA-3和HPA-15的不配合率均大于30%,HPA-2在苗族中的不配合率大于10%,在临床输注血小板时应值得注意。比较3个民族血小板系统的基因频率,发现瑶族人群中的HPA-3、15基因杂合程度明显低于壮族(χ2=12.242,P=0.002;χ2=6.209,P=0.045)和苗族(χ2=8.609,P=0.014;χ2=10.638,P=0.005),苗族中的HPA-2基因杂合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民族(χ2=8.580,P=0.009;χ2=5.069;P=0.059),但与瑶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地区壮族、瑶族和苗族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HPA-3和HPA-15系统在3个民族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均有显着意义,而HPA-2在苗族中可能具有较大意义,在临床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中应加以重视。(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17期)
丁浩强,叶欣,姬艳丽,陈扬凯[3](2011)在《人类血小板抗原-15系统PCR-SBT分型技术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的分型方法,并应用于血小板供者库的HPA基因定型。方法采用本研究合成的引物及G&T公司的商品化试剂盒,应用PCR-SBT技术对200名随机的汉族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15系统基因分型,采用第l4届ISBT血小板协作组提供的l0份质控标本以及德国Inno-train公司提供的质控样品作为平行对照,进行验证。结果 200名汉族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基因频率为HPA-15a 0.430、HPA-15b 0.570;基因分型结果与ISBT公布的结果及Inno-train公司提供的质控样品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所建立的HPA基因PCR-SBT分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高精确度、能直接发现新的等位基因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沈彤,冯明亮,印彪,赵玉林,刘熔增[4](2010)在《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系统a/b/x等位基因多态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HPA-1抗原系统a/b/x等位基因在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技术对1000例中国无关健康汉族人群样本进行HPA-1抗原系统等位基因分型,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测序验证。结果:本次调查共检测到HPA-1a/a基因型988个,HPA-1a/b基因型12个,未检测到HPA-1x等位基因。结论:HPA-1抗原系统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以HPA-1a等位基因为主(99.4%),HPA-1b分布频率较低(0.6%)。目前国内尚未发现HPA-1x等位基因,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进行多态性调查。(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期刊2010年03期)
陈鑫苹,符生苗,符小玲,徐卫华,夏兰[5](2010)在《海南地区黎族人类血小板抗原1~17系统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海南地区黎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17系统基因多态性区域分布特点,建立HPA基因型资料库。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180名黎族人进行了HPA1~17系统基因分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结果黎族人HP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HPA-2a0.9972、-2b0.0028、-3a0.4889、-3b0.5111、-5a0.9667、-5b0.0333、-6a0.9972、-6b0.0028、-15a0.4250、-15b0.5750;HPA-3、15系统表现出较高的杂合度,其中3a/3a、3a/3b、3b/3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611、0.4556、0.2834;15a/15a、15a/15b、15b/15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167、0.4167、0.3667;HPA-1、-4、-7~-14、-16、-17系统只检出a基因,呈单特异性。结论海南地区黎族人HPA-3、15系统具有多态性,是HPA配合性输注关注重点。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系统不配合的机会为37.49%、HPA-15系统不配合的机会为36.93%。黎族人HPA-17系统均为a/a基因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0年03期)
师玲玲,黄志森,刘赴平,王德文,刘仁强[6](2009)在《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6,16基因系统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现居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系统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并建立本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频率数据库。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结果每个样本均检测到HPA-1a、2a、4a-6a、16a基因;HPA-4a、5a、16a呈现纯合子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750、0.9625,没有b/b纯合子出现。结论HPA血型系统多态性具有人群特征。与其他人群相比,现居东莞人群HPA血型系统中a基因频率较高,b基因频率较低,提示在现居东莞人群中由b基因不合所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要低于其他种族人群。现居东莞人群HPA-1、-2、-3、-6系统具有多态性,HPA-2、-3抗原杂合率比较高,提示在临床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同时,在此次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居东莞人群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09年11期)
周琼秀,李执如,陈静娴[7](2009)在《PCR-SSP在人类血小板抗原1—6、15系统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PCR-SSP技术在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2、3、4、5、6、15系统的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合成23条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调节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和探索最佳PCR扩增条件,建立HPA-1—6、15系统同步扩增基因分型方法。用该法盲检100名献血者HPA-1—6、15系统的基因分型结果,与用美国G&T公司的HPA-1—6、15系统的基因分型试剂所测试的这100名献血者的基因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分型方法和美国G&T公司试剂同时检测100名随机献血者,其HPA-1—6、15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达100%,基因频率分别是:HPA-1a和1b为1和0,HPA-2a和2b为0.98和0.02,HPA-3a和3b为0.63和0.37,HPA-4a和4b为0.997和0.003,HPA-5a和5b为0.997和0.003,HPA-6a和6b为1和0,HPA-15a和15b为0.548和0.450。结论该分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适合常规HPA基因分型。(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陈悦康,李大成,王大明,李茜,邓志辉[8](2008)在《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PCR-SSP基因分型技术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目的是采用PCR-SSP技术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应用于血小板供者库的HPA基因定型。采用第11届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小板血清学与基因分型协作组推荐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调节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和探索最佳PCR扩增条件,建立HPA-15系统基因分型技术。该分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第11届ISBT血小板协作组提供的质控样本进行验证,同时采用本研究合成的引物及商品化试剂盒,对50名随机的汉族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15系统基因分型,作为平行对照。应用本研究的方法,对第11届ISBT送检的10份考核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基因分型结果与ISBT公布的结果完全一致。50名随机的血小板志愿捐献者,经本研究的方法及美国G&T公司的试剂检测,基因分型的结果相符合;观察到的基因频率:HPA-15a和-15b分别为0.5100和0.49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A基因分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适合于常规HPA基因分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王艳玲,鞠海英,刘永茂,李勇[9](2007)在《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1-5和15系统的同步基因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PA)1-5和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建立可靠的PCR-SSCP同步基因分型方法,为临床安全、有效输注血小板提供配型手段。方法:采用KI法制备基因组DNA模板,利用含有基因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DNA样本HPA1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为85%,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15%,未见bb纯合子;HPA2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最高为5%,bb纯合子出现的频率为30%,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6%;HPA3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为47.5%,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为32.5%,bb纯合子20%;HPA4系统中全部是aa纯合子,未见ab或bb情况;HPA5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为52.5%,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45%,bb纯合子是2.5%;HPA15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为35%,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60%,bb纯合子是5%。结论:PCR-SSCP可快速准确地对HPA1-5和15系统进行同步基因定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朱培元,洪萍,栾建凤,叶东,雷千红[10](2007)在《人类血小板抗原1~6和Gov系统的PCR-SSP同步基因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对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Gov系统进行同步基因分型,以确定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的HPA等位基因频率。方法:随机采集100名中国大陆汉族无偿献血者外周血标本,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合成21条序列特异性引物,在相同的PCR循环条件下对HPA-1~6和Gov进行PCR-SSP同步基因分型。结果:100名随机供血者中观察到的基因频率分别是HPA-1a和1b为1.000和0.000,HPA-2a和2b为0.995和0.005,HPA-3a和3b为0.655和0.345,HPA-4a和4b为1.000和0.000,HPA-5a和5b为0.990和0.010,HPA-6a和6b为0.980和0.020,Gova和Govb为0.515和0.485。中国人HPA-1~6、Gov的基因频率与亚洲其他人群相一致,HPA-3a/3b和Gova/Govb基因频率在包括高加索人在内的不同人群中基本相等。结论: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Gov和HPA-3等位基因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人类血小板抗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苗族健康人群中人类血小板抗原HPA 1~17bw系统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纳入祖上叁代均为同民族的上述3个民族各100例,采用PCR-SSP方法检测纳入对象的HPA-1~17bw系统基因,并计算HPA各系统的不配合率。结果 3个民族中除HPA-1、2、3、6、15基因系统有b基因型别外,其他HPA基因系统均为a/a纯合子。3个民族的HPA-3和HPA-15的不配合率均大于30%,HPA-2在苗族中的不配合率大于10%,在临床输注血小板时应值得注意。比较3个民族血小板系统的基因频率,发现瑶族人群中的HPA-3、15基因杂合程度明显低于壮族(χ2=12.242,P=0.002;χ2=6.209,P=0.045)和苗族(χ2=8.609,P=0.014;χ2=10.638,P=0.005),苗族中的HPA-2基因杂合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民族(χ2=8.580,P=0.009;χ2=5.069;P=0.059),但与瑶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地区壮族、瑶族和苗族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HPA-3和HPA-15系统在3个民族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均有显着意义,而HPA-2在苗族中可能具有较大意义,在临床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中应加以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类血小板抗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徐向华.献血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J].中国卫生产业.2015
[2].杨兰,梁秀云,曾江辉.人类血小板抗原1~17bw基因系统在广西地区壮族、瑶族、苗族人群中的表达差异[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
[3].丁浩强,叶欣,姬艳丽,陈扬凯.人类血小板抗原-15系统PCR-SBT分型技术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2011
[4].沈彤,冯明亮,印彪,赵玉林,刘熔增.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系统a/b/x等位基因多态性调查[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
[5].陈鑫苹,符生苗,符小玲,徐卫华,夏兰.海南地区黎族人类血小板抗原1~17系统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
[6].师玲玲,黄志森,刘赴平,王德文,刘仁强.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6,16基因系统分型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09
[7].周琼秀,李执如,陈静娴.PCR-SSP在人类血小板抗原1—6、15系统基因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9
[8].陈悦康,李大成,王大明,李茜,邓志辉.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PCR-SSP基因分型技术的建立[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
[9].王艳玲,鞠海英,刘永茂,李勇.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1-5和15系统的同步基因分型[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10].朱培元,洪萍,栾建凤,叶东,雷千红.人类血小板抗原1~6和Gov系统的PCR-SSP同步基因分型[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