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效率论文-温雪,钟金萍,潘明清

瞄准效率论文-温雪,钟金萍,潘明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瞄准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维贫困,精准扶贫,瞄准效率

瞄准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温雪,钟金萍,潘明清[1](2019)在《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瞄准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本文使用CHNS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收入、健康、教育、饮用水、燃料和环境卫生六个维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仅考虑单一的收入维度贫困和多维贫困时识别贫困户差别,研究发现:多维贫困视角下,仅考虑收入维度的贫困户识别方法有效覆盖率仅为12.09%,瞄准效率较低;属于多维贫困户而非收入贫困户的漏出率达到87.91%,属于收入贫困户而非多维贫困户的误评率达到43.03%,因此,从单一收入维度向多维贫困识别方式转变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就贫困户本身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对贫困人口的漏出具有负向影响,而对贫困人口的误评具有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白田增[2](2019)在《瞄准效率提升 创新管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责无旁贷。当前,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面临着市场工作量巨大与设备保障能力不足、生产提速需求与人力资源短缺、施工规模扩大与安全环保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亟须一场“效率革命”。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定位,牢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9-03-21)

宋扬,杨乃祺[3](2018)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瞄准效率与减贫效果分析——基于北京、河南、山西叁地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在北京、河南、山西叁地所做的实地调查,分析我国当前低保制度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以及影响贫困户获得低保的因素,重点考察低保附加值对减贫效果的影响。我们发现低保制度存在较大的瞄准偏差,并且保障水平没有严格按照补差标准实施,降低了低保制度的减贫效果。在考虑低保附加值后,低保制度的减贫效果略有上升,其中北京地区提高幅度最大。此外,深入访谈结果表明制约低保制度瞄准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很难核实家庭收入,特别是务农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建议推广代理家计调查的瞄准方法、提高低保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监管机制以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张纪彩[4](2017)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目的是对城市中最需要救助的贫困人群提供现金和实物救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所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选择性社会救助制度,其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关键就是能够准确瞄准城市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对象。只有将国家救助资源真正集中于最需要救助的贫困人群,才能实现国家救助资源效用最大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导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出现偏差,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因此,科学的甄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的瞄准效率,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针对此问题,这篇论文聚焦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的瞄准过程,借助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工具,基于调研数据,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合辽宁省情基于入户调查数据,对调查地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现状进行了研究。首先,依据调查对象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政策的公平性与满意度对目标瞄准政策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构建城市居民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测算出了反映家庭贫困程度的生计资产数值,并采用保障转移的目标家庭瞄准效率测算方法,对被调查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现状进行了量化评估。然后,针对存在的瞄准偏差,根据生计资产理论与实践经验设定了影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者能否获得低保的指标体系,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验证,得出了L省低保对象认定过程中对申请者获得低保起决定性作用的生计资产因素。并根据上述对比分析结果与回归分析结果,对造成L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的瞄准偏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上述分析与实际调研中反映出的目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解垩[5](2016)在《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瞄准效率及消费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1—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基线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即农村低保)的瞄准效率,使用断点回归方法评估农村低保的消费效应。结果显示,农村低保补助金水平较低,反贫困的作用有限,减贫的幅度只有1%左右;农村低保瞄准失效,低保流向非贫困家庭的漏损率为10%,把贫困家庭排除在外的排斥率高达84%;低保对农户的食品消费、非食品消费及总消费均无显着影响。倾向值匹配(PSM)方法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该结论。(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6年09期)

毛谦谦[6](2015)在《陕南生态移民生计资本计量及政策贫困瞄准效率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个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引发的移民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当某一地域的环境问题威胁到当地人口的生计安全时,便出现了大量人口迁离原住地的现象。我国在上个世纪后期环境问题逐渐突显,各级政府为了有效地解决环境脆弱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难题,在多个地区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移民项目。2010年12月陕西省政府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240万人陆续从环境恶劣、生活贫困的地区迁出。至2015年,项目实施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基于农户生计资本视角对项目实施的成效及项目本身的贫困瞄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基于此背景,选取陕南地区生态移民政策为对象,尝试性地对生态移民的经济学内涵进行了拓展,并针对生态移民导致的农户生计资本变动情况以及由生计资本水平反应出来的政策贫困瞄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阐明了生态移民产生的国内外背景,并总述了国内外生态移民研究领域的文献成果,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为生态移民内涵的深化及理论基础,从经济学意义上对生态移民的内涵做了深化讨论,并引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为陕南生态移民的实施现状及农户生计资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介绍了陕南生态移民的实施现状与成效,利用可持续分析框架对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章为基于生计资本水平的政府贫困瞄准效率的计量分析与结果的讨论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陕南生态移民政策的贫困瞄准效率进行计量分析,并对计量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一章为结论。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首先不同于生态学意义上对人口迁移的直观解释,本文引入“理性经济人”和租值耗散的概念,人可以做出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理性生产决策,且有能力在长期内合理分配自然资源的使用并协调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之所以会产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因为理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以明晰的产权制度为前提。近几个世纪中,针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现象的明晰产权未能确立,导致了租值耗散现象的产生,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短期行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短期内的租值耗散加剧了人口对自然施加的压力,在自然资源与环境无法维持当地的人口生存时便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通过对陕南地区参与生态移民政策与未参与生态移民政策的农户生计资本水平的对比,本文发现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生计资本水平较高的农户更容易被政府纳入到实施范畴当中,进一步细分到自然资本方面,非移民户的自然资本当中林地的拥有程度更高,且自然资本并非是政府在筛选实施对象时的显着影响因素。同时在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方面,移民户表现出了更高的拥有量,这表明在贫困瞄准方面,政府移民安置机构也未能有效地把扶贫因素纳入到生态移民政策的目标机制当中。生态移民作为一项生态保护与扶贫并重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重因素,而在农户微观选择层面上需要政府仔细审视参与到政策中的农户,才能保证生态与扶贫双重目的的实现。(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黄瑞芹[7](2013)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效率研究——基于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农户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是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影响农村低保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救助的方式(输血式救助、造血式救助)、救助的力度与覆盖面,以及救助对象的瞄准。作者对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现有的农村低保户的确定方法使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效果存在一定偏差;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来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对农户的生计资产进行测量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农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先后顺序,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率明显提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低保保障力度,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3年03期)

王桂芬[8](2010)在《生态移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贫困村瞄准效率的实证研究——来自宁夏农户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脆弱是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因环境原因而导致宁夏南部山区向中部地区移民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讲,生态移民不仅能够解决迁出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减轻生态压力,而且可以增加迁入地人力资源的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拟通过构建生态移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宁夏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移民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0年11期)

东梅,李小明,刘乔巧[9](2010)在《谁迁移了——生态移民瞄准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瞄准是现阶段我国扶贫攻坚阶段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在2007年宁夏生态移民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移民项目瞄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PROBIT模型、对生态移民项目的瞄准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初期,居住在贫困村、少数民族村、生态环境恶劣村、既贫困生态环境又恶劣的村民们迁移的概率很大,说明此时生态移民的瞄准效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7年,只有那些同时满足贫困、少数民族和生态环境恶劣叁个条件的村民们才更有可能迁移,说明此时的瞄准效率更加精准。除此之外,户主个人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家庭财产状况及基本生存条件也会对移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期刊2010-10-24)

陈立中[10](2010)在《住房保障政策瞄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来自北京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住房保障政策效率,本文分别运用Prob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实证测算了北京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瞄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从住房保障政策瞄准效率看,廉租房明显高于经济适用房,并且,随着政府保障能力的提升,提高住房保障收入标准和瞄准效率之间将是一个两难选择;(2)在住房保障收入标准较低时,一些显性指标可以用来作为识别保障对象的辅助性工具;(3)从廉租房瞄准错误的原因看,目标家庭所在社区规模越大,出现第Ⅰ类瞄准错误的可能性越大。(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瞄准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责无旁贷。当前,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面临着市场工作量巨大与设备保障能力不足、生产提速需求与人力资源短缺、施工规模扩大与安全环保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亟须一场“效率革命”。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定位,牢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瞄准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温雪,钟金萍,潘明清.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瞄准效率[J].农村经济.2019

[2].白田增.瞄准效率提升创新管理模式[N].中国石油报.2019

[3].宋扬,杨乃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瞄准效率与减贫效果分析——基于北京、河南、山西叁地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2018

[4].张纪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效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5].解垩.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瞄准效率及消费效应[J].经济管理.2016

[6].毛谦谦.陕南生态移民生计资本计量及政策贫困瞄准效率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7].黄瑞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效率研究——基于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农户调查[J].江汉论坛.2013

[8].王桂芬.生态移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贫困村瞄准效率的实证研究——来自宁夏农户的调查分析[J].生态经济.2010

[9].东梅,李小明,刘乔巧.谁迁移了——生态移民瞄准效率研究[C].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2010

[10].陈立中.住房保障政策瞄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来自北京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证[J].财经科学.2010

标签:;  ;  ;  

瞄准效率论文-温雪,钟金萍,潘明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