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名。对三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B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400mg/kg丙种球蛋白,C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1g/kg丙种球蛋白,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血沉速率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症状消退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结果:随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断增加,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及血沉速率明显降低,治疗效果与丙种蛋白剂量成正比。结果: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川崎病;治疗效果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因由日本医师川崎富于1967年首次报道得名[1],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持续性发热、皮疹、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严重的可引发心脏损害,威胁患者生命[2]。近年来,其在小儿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为人们所重视。临床对川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但治疗效果因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将探究在以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中,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0例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年龄(5.2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院时均有持续性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临床症状,排除对阿司匹林及免疫球蛋白过敏,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名,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疾病上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三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尿检、血常规、大便常规、心动图、肾功能、肝功能检查。对三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每日三次,3050mg/kg每天。A组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上不再给予其他治疗,B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400mg/kg丙种球蛋白,给药浓度5.0%,滴速0.51ml/min,连续注射5天,C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1g/kg丙种球蛋白,给药浓度5.0%,滴速0.51ml/min,连续注射2天。待患者发热症状逐渐消退后减少阿司匹林剂量至3.5mg/kg,体温及血沉恢复正常后,停止服用阿司匹林。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烦躁、心悸、休克等不良反应。
1.3效果评定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检测每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血沉(ESR)。同时记录三组患者平均出院时间、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等临床症状消退情况。以临床症状消退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症状完全消退为显效,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症状无好转迹象甚至有所恶化为无效。综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差距采用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指标分析:通过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血沉(ESR)对比显示,三组患者交治疗前都有所降低,但下降程度,C组快于B组快于A组,变化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564,P<0.05)。随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断增加,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及血沉速率明显降低。
2.2治疗效果对比:C组总有效率为96.7%,B组总有效率为86.6%,A组总有效率为70.0%,C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B组的治疗下效果明显好于A组(=15.238,P<0.05)。可见,随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断增加,治疗效果越明显。
3.讨论
川崎病多发于4岁左右的幼儿,其发病原因目前不明确,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失调有关[3],其病程大致可以分为急性发热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及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瘤患者进入慢性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弥漫充血,眼球结膜充血等。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最常用于治疗川崎病的药品,具有良好的退热、镇痛、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效果,在川崎病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持续性发热等症状[4]。丙种球蛋白又称免疫血清球蛋白,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临床多用于治疗感染,其对改善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也具有一定疗效。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5]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具对川崎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次调查研究表明,相比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联合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及血沉速率。同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也具有不同影响。在本次三组患者中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的A组其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小剂量组B组和单独阿司匹林治疗的C组,且随着使用剂量的不断增大,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越少。可见随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断增加,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越显著。
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原因与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效果有关。丙种球蛋白可中和特殊成分的超抗原及游离的致病原,并通过反馈调节作用改变免疫系统紊乱,保护血管壁免受损伤;其还可以通过减轻免疫复合物反应降低体温,抑制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减少炎症因子合成及释放。通过一系列作用,最终达到快速退热、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其治疗效果不一。单次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发热、肿大等临床症状,同时还能明显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学军.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4(11):118.
[2]张根,李新萍,常丽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15(5):573.
[3]付培培,杜忠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679-1682.
[4]韩继敏.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139-139.
[5]胡新和.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