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破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阶煤,燃烧,破碎,粉化
热破碎论文文献综述
常赵刚,王利斌,裴贤丰,周琦[1](2016)在《低阶煤热破碎研究现状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低阶煤的大规模清洁利用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煤颗粒受热发生破碎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煤燃烧破碎的机理、煤质特性及热转化条件对破碎的影响。针对低阶煤分级转化制备油气产品中粉尘含量高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抑制低阶煤热破碎的方法及途径。应以煤的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内因)为出发点研究煤热转化过程中的破碎机理,兼顾外部热转化条件(外因),结合热反应产物,建立破碎过程与受热过程的关系,同时对反应器的结构进行优化创新,最小化颗粒的运动抑制粉尘产生,实现低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戴台鹏[2](2016)在《热破碎采矿法的时代来临》一文中研究指出Nippon Dragon Resources公司专攻高品位薄矿脉贵金属矿床开发。虽然现在已经有手段可以对薄矿脉进行开采,但对于其经济而且高效的开发还是一个难题。而在2015年11月份面世的一种被称为热破碎的新型技术正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成为一种更为绿色的开发方法。技术特点热破碎技术自2000年后就被人们所研究,不过技术真正成熟是在7年前。顾名思义,热破碎技术是利用热能来破碎(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6年07期)
秦宏,许方平,刘洪鹏,迟铭书,王擎[3](2014)在《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的热破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型干馏装置中进行油页岩热解破碎特性实验,考察升温速率、热解终温、恒温时间对油页岩热破碎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热解终温和延长恒温时间,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油页岩的热破碎。升温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0℃/min之下,热解终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20℃以上,而恒温时间的影响主要是在2 h之前。经灰色关联计算,结果表明:热解终温对油页岩破碎产生的影响最大,升温速率次之,恒温时间最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3期)
周伟[4](2013)在《窄深坡口埋弧焊热破碎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埋弧焊接窄间隙、深坡口焊缝时熔渣不易清理。本文介绍了在焊渣未完全凝固时在焊道上采用破碎3~5mm间隙的办法使后面的清渣工作更方便容易。(本文来源于《现代焊接》期刊2013年02期)
刘凤霞,张燕,汪厚银,廖小军[5](2011)在《热破碎番茄浆贮藏期间非酶褐变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热破碎番茄浆在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规律,以期为番茄浆的贮藏提供指导。在0、25℃和37℃条件对其进行了5个月的贮藏研究,并对产品中与非酶褐变相关的指标总氨基酸、总糖、维生素C(VC)、5-羟甲基糠醛(HMF)和褐变度(BD)的变化分别应用零级、一级、联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动力学模型较零级、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解释热破碎番茄浆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动态变化。25℃和37℃贮藏过程中,热破碎番茄浆中HMF含量和BD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同时颜色指标亮度L*、红值a*、黄值b*是HMF的函数,可用联合动力学方程表示。较高的贮藏温度(25℃和37℃)对热破番茄浆中总氨基酸、总糖、VC、HMF含量、BD以及颜色指标(亮度L*、红值a*、黄值b*)影响显着(P<0.05),较低温度(0℃)贮藏条件下,HMF含量、褐变度BD及颜色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表明高温贮藏显着降低热破碎番茄浆的品质,而低温贮藏可有效保护热破碎番茄浆的品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1年10期)
孙佰仲,王擎,谭平,刘洪鹏,李少华[6](2010)在《油页岩及半焦流化燃烧热破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型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对桦甸油页岩及其干馏半焦、霍林河褐煤燃烧过程破碎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燃料粒径、床温、燃烧时间、流化风速对样品热破碎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页岩及半焦的破碎主要在颗粒表面上进行,破碎后主要为细颗粒碎片,半焦的破碎程度比油页岩剧烈;燃料粒径增大、床温升高,停留时间延长均会加大样品破碎程度;干馏终温对半焦破碎特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干馏终温增大,半焦破碎严重。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干馏终温为400、500℃的半焦和原油页岩热破碎影响因素排序为床温最大,粒径次之,燃烧时间最小;而600℃半焦略有不同,流化风速影响程度大于粒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23期)
朱俊丰,季世坤,郑方亮,朱春玉,艾海新[7](2010)在《辅酶Q_(10)酸热破碎法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酸热法提取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酸的种类,破壁温度,酸的浓度,酸的添加量,破壁时间等因素对辅酶Q10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热法提取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3 mol/L,盐酸的添加量10 ml/g(干菌),破壁温度90℃,破壁时间25 min.(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秦宏,柏静儒,刘文正,孙佰仲,刘洪鹏[8](2008)在《流化床内煤的热破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对霍林河褐煤进行热破碎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破碎率(P_f)和破碎比(N_f)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大体相同,但在1-3 mm粒径范围内,其变化程度有所不同。说明利用一次破碎率和破碎比在描述煤热解破碎特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刘建国,姜秀民,王辉,崔志刚,韩向新[9](2008)在《流化床内石英砂的热破碎及其灰色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态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流化床床料-石英砂的热破碎实验,实验中考虑了初始颗粒尺寸(2.5~6mm)和床温(650~950℃)对破碎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床温的升高和颗粒初始尺寸的增大破碎指数Sf明显增大。当床温低于650℃时,Sf<2,表明在此床温下颗粒基本不发生破碎现象。破碎后的粒度分析表明石英砂的破碎是在表面进行的,破碎的主要动力是温度梯度引起的在颗粒表面产生的压应力。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关于预测床料破碎的灰色模型GM(1,3),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预测模型精度较高,预测平均误差为8.79%。应用灰色模型GM(1,3)预测了一定床温下颗粒破碎的临界破碎直径。(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何宏舟,骆仲泱,岑可法[10](2006)在《无烟煤流化床燃烧中热破碎现象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归纳用于衡量破碎程度的参数,分析产生破碎的机理,研究影响热破碎的因素,讨论破碎现象对燃烧的作用。总结认为,流化床燃烧中,无烟煤的破碎具有较大随机性,受煤质影响极大,粒径、炉床温度、停留时间、流化介质及流化速度等对破碎也有重要影响。煤的破碎有利于提高煤焦颗粒的燃烧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炉床内可扬析颗粒数量,导致飞灰未燃碳含量增加的后果。实现破碎物料的准确快速取样和建立破碎前后颗粒平均粒径之间的关系是今后破碎研究工作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06年03期)
热破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Nippon Dragon Resources公司专攻高品位薄矿脉贵金属矿床开发。虽然现在已经有手段可以对薄矿脉进行开采,但对于其经济而且高效的开发还是一个难题。而在2015年11月份面世的一种被称为热破碎的新型技术正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成为一种更为绿色的开发方法。技术特点热破碎技术自2000年后就被人们所研究,不过技术真正成熟是在7年前。顾名思义,热破碎技术是利用热能来破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破碎论文参考文献
[1].常赵刚,王利斌,裴贤丰,周琦.低阶煤热破碎研究现状及建议[J].洁净煤技术.2016
[2].戴台鹏.热破碎采矿法的时代来临[J].黄金.2016
[3].秦宏,许方平,刘洪鹏,迟铭书,王擎.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的热破碎特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4].周伟.窄深坡口埋弧焊热破碎技术[J].现代焊接.2013
[5].刘凤霞,张燕,汪厚银,廖小军.热破碎番茄浆贮藏期间非酶褐变动力学分析[J].食品科学.2011
[6].孙佰仲,王擎,谭平,刘洪鹏,李少华.油页岩及半焦流化燃烧热破碎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
[7].朱俊丰,季世坤,郑方亮,朱春玉,艾海新.辅酶Q_(10)酸热破碎法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秦宏,柏静儒,刘文正,孙佰仲,刘洪鹏.流化床内煤的热破碎实验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刘建国,姜秀民,王辉,崔志刚,韩向新.流化床内石英砂的热破碎及其灰色预测模型[J].化工学报.2008
[10].何宏舟,骆仲泱,岑可法.无烟煤流化床燃烧中热破碎现象的研究综述[J].热能动力工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