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浅层滑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浅层滑坡区,植物根系,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浅层滑坡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汪霞,贾海霞,赵云飞,欧延升[1](2019)在《浅层滑坡多发区典型灌木根系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建设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甘肃省陇南市位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地处浅层滑坡多发区,地质灾害频发。通过单根抗拉试验和重塑土直接剪切试验对该区域四种典型灌木杠柳、胡枝子、酸枣和石榴的土壤及根系进行研究,探讨灌木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浅层滑坡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灌木根系能显着提高土壤含水率,改善孔隙结构;抗拉强度与根径间存在显着幂函数关系(P<0.01),根径<1 mm的毛细根抗拉强度最强,单根抗拉强度依次为胡枝子>石榴>酸枣>杠柳;重塑土抗剪强度随土壤含水率升高而降低,土壤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在10%的最优含水率下,抗剪强度依次为石榴>酸枣>杠柳>胡枝子;随根系密度增加,杠柳和胡枝子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减小,酸枣和石榴在1.5倍天然根系密度下对土壤抗剪强度增强效果最强。通过评价浅层滑坡多发区不同灌木护土固坡效应,为"一带一路"沿线展开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旷斌[2](2019)在《公路浅层滑坡微型桩加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总结公路浅层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型群桩结构加固公路浅层滑坡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并引入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得出:在公路滑坡中,微型桩结构宜治理滑动面深度小于8m的滑坡且滑坡推力不宜大于300~500kN;设计时应考虑微型桩拉剪破坏的优先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周平[3](2019)在《东风渠人工渠道裂缝及浅层滑坡成因与处理措施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东风渠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系成都以东丘陵地区及外围丘陵地区农田灌溉、工业及生活用水的输水动脉,承担着成都、眉山两市20个县(市、区)的输供水任务和水安全保障任务,在"一干"高质量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工程的正常输供水、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发挥,对搞好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供水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参加东风渠总干渠扩改建项目的施工实践和管理经验,分析了人工渠道混凝土护坡裂隙和浅层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简述了人工渠道混凝土护坡裂缝检查的工序及处理方法,并对工程施工实践中采用的滑坡处理方法和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灌区内渠道工程的病害防治和运行管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利》期刊2019年02期)
王宗义,李海[4](2019)在《钢管桩浅层滑坡快速处理应用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远市清西大桥及接线工程中,K8+400~K8+530段路基施工完成后,有产生纵向裂缝有向鱼塘进行滑动的趋势,项目要求在短期进行通车,工期紧张。文章首先对滑坡原因分析及滑坡处理方案选择进行分析,然后对主要施工工艺进行讨论,保证了路基施工及后期营运的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杜政亲[5](2019)在《高速公路穿越黄土二元结构浅层滑坡设计方案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总结了高速公路穿越黄土地区二元结构层滑坡主要设计过程及方式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04期)
张骞棋[6](2018)在《基于Geostudio与Flac 3D的浅层滑坡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公路堆积体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Geostudio与Flac 3D两种基于不同计算原理的数值分析软件,利用Geostudio软件计算快速的优点得到滑坡稳定系数,Flac 3D计算结果直观的优点得到滑坡体的应力场、位移场特征图像。对比两种计算结果,可以指出滑坡应力集中与最大变形部位,分析滑坡形成机制,预测滑坡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文章提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锰业》期刊2018年06期)
徐沅鑫,郭海燕,马振峰[7](2018)在《TRIGRS模型预测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应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基于栅格的瞬态降水入渗边坡稳定性模型TRIGRS(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Grid-based Regional Slope-stability Model),模拟四川省广元市2010年"7.23"特大暴雨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模型适用性。结合实际滑坡发生情况,检验广元市不同区域斜坡稳定性变化对降水的响应。为增加模拟过程的可靠度,采用地形指数推算土壤厚度及初始入渗率,基于已有研究确定模拟所需水土参数。将研究分析所得的滑坡高危险区域与实际发生滑坡的区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坡度较大的陡峭区域出现少量降雨失稳概率即出现明显上升,而坡度较缓区域需经历较长时间降水或短时较大降水,失稳概率才会有明显的升高。模拟结果与"7.23"降水过程中实际发生滑坡区域较为吻合。模型在较为陡峭的山地区域应用良好,在坡度较为平缓,人为干扰因素较多的城市区域存在一定误差。(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期刊2018-10-24)
李宁宁,张光辉,王浩,张宝军,杨寒月[8](2018)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浅层滑坡堆积体植被演替特征及土壤养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黄土丘陵沟壑区浅层滑坡堆积体植被演替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选取了6个演替年限依次增加的植物群落(猪毛蒿+茭蒿、野菊花+早熟禾、杠柳+猪毛蒿、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早熟禾、铁杆蒿+早熟禾和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以立地条件类似且未发生滑坡坡面上铁杆蒿群落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枯落物蓄积量及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并对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年限的增加,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M_a呈减小-增加-减小的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p呈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植被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枯落物蓄积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与对照组相比,演替初期植被盖度差异显着(P <0.05),地上生物量和枯落物蓄积量无明显差异(P> 0.05),地下生物量差异极其显着(P <0.001);(3)表层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与植物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枯落物蓄积量均呈正相关,全磷含量仅与枯落物蓄积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深化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规律及土壤养分对植被恢复响应的认识,为该区浅层滑坡堆积体的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蔡国斌[9](2018)在《某高速公路浅层滑坡的治理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理已经发生滑动的坡体,主要原理是减小滑动力或增大抗滑力,由于以上两者的机理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产生了众多不同的治理措施,概括起来,目前常用的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改变坡体的几何形态。通过刷坡放缓坡率降低下滑力,或者在坡脚处反压回填增大抗滑力。这种方法经济有效,技术上简单易行,已取得了广泛且丰富的应用经验,特别是在厚度较大、牵引段较陡的滑坡体治理方(本文来源于《中国勘察设计》期刊2018年07期)
徐沅鑫,郭海燕,马振峰[10](2018)在《TRIGRS模型预测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应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基于栅格的瞬态降水入渗边坡稳定性模型TRIGRS(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Gridbased Regional Slope-stability M odel),模拟四川省广元市2010年"7·23"特大暴雨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模型适用性。结合实际滑坡发生情况,检验广元市不同区域斜坡稳定性变化对降水的响应。为增加模拟过程的可靠度,采用地形指数推算土壤厚度及初始入渗率,配合中国1∶100万土壤及岩性分布图将研究区域分为3个分区,基于已有研究确定模拟所需水土参数。将研究分析所得的滑坡高危区域与实际发生滑坡的区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坡度较大的陡峭区域出现少量降雨失稳概率即出现明显上升,而坡度较缓区域需经历较长时间降水或短时较大降水,失稳概率才会有明显的升高。模拟结果与"7·23"降水过程中实际发生滑坡区域较为吻合。模型在较为陡峭的山地区域应用良好,在坡度较为平缓,人为干扰因素较多的城市区域存在一定误差。(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8年03期)
浅层滑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在总结公路浅层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型群桩结构加固公路浅层滑坡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并引入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得出:在公路滑坡中,微型桩结构宜治理滑动面深度小于8m的滑坡且滑坡推力不宜大于300~500kN;设计时应考虑微型桩拉剪破坏的优先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浅层滑坡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汪霞,贾海霞,赵云飞,欧延升.浅层滑坡多发区典型灌木根系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2].旷斌.公路浅层滑坡微型桩加固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9
[3].周平.东风渠人工渠道裂缝及浅层滑坡成因与处理措施浅谈[J].四川水利.2019
[4].王宗义,李海.钢管桩浅层滑坡快速处理应用研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5].杜政亲.高速公路穿越黄土二元结构浅层滑坡设计方案综述[J].科技风.2019
[6].张骞棋.基于Geostudio与Flac3D的浅层滑坡稳定性研究[J].中国锰业.2018
[7].徐沅鑫,郭海燕,马振峰.TRIGRS模型预测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应用性评价[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2018
[8].李宁宁,张光辉,王浩,张宝军,杨寒月.黄土丘陵沟壑区浅层滑坡堆积体植被演替特征及土壤养分响应[J].山地学报.2018
[9].蔡国斌.某高速公路浅层滑坡的治理措施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18
[10].徐沅鑫,郭海燕,马振峰.TRIGRS模型预测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应用性评价[J].高原气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