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莱环流论文-郝然

哈德莱环流论文-郝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哈德莱环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汽输送,哈德莱环流,亚洲季风区,经向水汽输送

哈德莱环流论文文献综述

郝然[1](2016)在《夏季哈德莱环流强度变化与亚洲季风区经向水汽输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季哈德莱环流(H.C.)强度,分析了夏季H.C.强度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亚洲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并研究了夏季哈德莱环流强度与亚洲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关系。结果表明,1979~2010年夏季南半球H.C.强度有明显增强趋势,同时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索马里东部洋面和印尼东部洋面是南半球水汽北转输入亚洲的重要区域;夏季南半球哈德莱环流强度与索马里东部洋面和印尼东部洋面的经向水汽输送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在我国中东部—南海南部、阿拉伯海东南部的经向水汽输送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6期)

秦育婧[2](2009)在《全域和局域哈德莱环流气候及异常特征再揭示及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子午面上的质量流函数ψ定量地表示哈德莱环流(H.C.),论证了H.C.是全(局)域气候子午面环流的主要构成部分,比较了ERA-40、NCEP/NCAR两种再分析资料(E、N)对H.C.研究的适用性,分析了全(局)域H.C.的气候及异常特征,初步探讨了它们的成因,初步分析了东亚季风区H.C.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比较全(局)域气候H.C.质量流函数(?)((?)_1)给出的质量垂直输送强度(?)((?)_(ψ1))与由子午面实际垂直风分量ω决定的实际质量垂直输送强度(?)((?)_1),定量论证了气候全(局)域H.C.是热带子午面气候环流的主要构成部分。2)通过气候射出长波辐射(OLR)极小值所在纬度与ERA-40、NCEP/NCAR资料气候H.C.公共上升支中心所在纬度的比较,论证了ERA-40资料较NCEP/NCAR资料在H.C.的分析中更为合理。3)全域H.C.公共上升支强度演变曲线ψ_c与质量流函数异常场ψ′EOF分析第一特征向量X_1时间系数曲线T_1强正相关。它们的年际变化分量与ENSO显着正相关;各季中月的X_1表明,在El Ni(?)o事件中出现一个中心位于赤道附近的异常经圈环流,它使1、7月冬半球H.C.中心及公共上升支加强并向赤道靠近。该异常经圈坏流由El Ni(?)o事件时纬向平均SST′(φ)在赤道附近出现的显着正异常强迫产生。4)东亚季风区(EA)、东太平洋区(EP)气候H.C.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于全域气候H.C.。EA区H.C.的控制范围较宽,基本在40°S~40°N之间,7月甚至能到60°N以北,4、7月H.C.公共上升支宽而强。EP区H.C.的活动范围较窄,基本在20°S~30°N之间。EA区H.C.季节变化较EP区明显。上述H.C.的区域差异,既与所在经度区域热带洋面的强烈冷暖对比有关,也与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巨大差异有关。5)东亚季风区(EA)和东太平洋区(EP)H.C.异常有明显的相关关系。ElNi(?)o事件时,EA区H.C.减弱(7月除外),EP区H.C.增强。这种相关关系与ENSO事件及赤道异常西(东)风密不可分。7月EA区H.C.的异常及其与EP区H.C.异常和ENSO事件的关系与1、4、10月存在明显差异。6)4、7月东亚季风区H.C.存在热带支和副热带支两个上升中心,分别与热带辐合带(季风槽)和副热带辐合带(梅雨锋)对应;因此其异常与南海季风及副热带季风异常关系密切。春季H.C.热带支北移时间偏早,10~20°N上升流出现异常偏强,南海季风爆发较早。夏季,强的副热带支上升流与江淮流域涝年对应;反之亦然。(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9-05-01)

哈德莱环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用子午面上的质量流函数ψ定量地表示哈德莱环流(H.C.),论证了H.C.是全(局)域气候子午面环流的主要构成部分,比较了ERA-40、NCEP/NCAR两种再分析资料(E、N)对H.C.研究的适用性,分析了全(局)域H.C.的气候及异常特征,初步探讨了它们的成因,初步分析了东亚季风区H.C.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比较全(局)域气候H.C.质量流函数(?)((?)_1)给出的质量垂直输送强度(?)((?)_(ψ1))与由子午面实际垂直风分量ω决定的实际质量垂直输送强度(?)((?)_1),定量论证了气候全(局)域H.C.是热带子午面气候环流的主要构成部分。2)通过气候射出长波辐射(OLR)极小值所在纬度与ERA-40、NCEP/NCAR资料气候H.C.公共上升支中心所在纬度的比较,论证了ERA-40资料较NCEP/NCAR资料在H.C.的分析中更为合理。3)全域H.C.公共上升支强度演变曲线ψ_c与质量流函数异常场ψ′EOF分析第一特征向量X_1时间系数曲线T_1强正相关。它们的年际变化分量与ENSO显着正相关;各季中月的X_1表明,在El Ni(?)o事件中出现一个中心位于赤道附近的异常经圈环流,它使1、7月冬半球H.C.中心及公共上升支加强并向赤道靠近。该异常经圈坏流由El Ni(?)o事件时纬向平均SST′(φ)在赤道附近出现的显着正异常强迫产生。4)东亚季风区(EA)、东太平洋区(EP)气候H.C.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于全域气候H.C.。EA区H.C.的控制范围较宽,基本在40°S~40°N之间,7月甚至能到60°N以北,4、7月H.C.公共上升支宽而强。EP区H.C.的活动范围较窄,基本在20°S~30°N之间。EA区H.C.季节变化较EP区明显。上述H.C.的区域差异,既与所在经度区域热带洋面的强烈冷暖对比有关,也与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巨大差异有关。5)东亚季风区(EA)和东太平洋区(EP)H.C.异常有明显的相关关系。ElNi(?)o事件时,EA区H.C.减弱(7月除外),EP区H.C.增强。这种相关关系与ENSO事件及赤道异常西(东)风密不可分。7月EA区H.C.的异常及其与EP区H.C.异常和ENSO事件的关系与1、4、10月存在明显差异。6)4、7月东亚季风区H.C.存在热带支和副热带支两个上升中心,分别与热带辐合带(季风槽)和副热带辐合带(梅雨锋)对应;因此其异常与南海季风及副热带季风异常关系密切。春季H.C.热带支北移时间偏早,10~20°N上升流出现异常偏强,南海季风爆发较早。夏季,强的副热带支上升流与江淮流域涝年对应;反之亦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哈德莱环流论文参考文献

[1].郝然.夏季哈德莱环流强度变化与亚洲季风区经向水汽输送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6

[2].秦育婧.全域和局域哈德莱环流气候及异常特征再揭示及应用初探[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

标签:;  ;  ;  ;  

哈德莱环流论文-郝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