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史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代诗史,文化意义与文献价值,校订前言
诗史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薛瑞兆[1](2019)在《一代诗史的文化意义及其文献价值——《〈中州集校订〉前言》》一文中研究指出金人遗山先生元好问辑纂的《中州集》,被誉为诗史,具有突出的史学、文学与文献价值。但是,由于这部金诗总集是遗山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的,难免存在诸多得失问题,因而不能将这部"史诗"简单地当作"史实"来读。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整理,订其谬误,补其遗缺,才能达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它所代表的一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龙珍华[2](2019)在《唐诗“苦寒之吟”的文学内涵及其“诗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唐诗中的"苦寒之吟",一方面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寒冻灾害的书写及其对生命状态的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揭示,体现了借助自然灾害表现社会问题的独特手法。从自然界中的"苦寒"到文学作品的"苦吟",唐代诗歌在将寒冻灾害的描写进行诗化的同时,表现了唐代诗人的生命激情和士子不遇之感伤。在这种将自然之"景"向诗歌之"情"的转化过程中,诗人的是非、价值判断也在这种"情感迁移"中得以体现。作为历史的诗化补充,唐代寒冻灾害诗歌无疑具有重要的"诗史"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温世亮[3](2019)在《中庸视域中的罗汝芳诗歌创作及其诗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江右王门"的重要代表,罗汝芳对中庸之道有自己的体悟,他不仅将中庸视为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将它当作达仁至善的方法论来进行界说,又赋予其实际的思想内涵。守中庸而务中正平和的哲学思想也贯彻到罗汝芳的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因此每见圆融醇和的审美形态。以聂豹、罗洪先、欧阳德、邹守益、王时槐等为代表的明代"江右王门"在中庸义理的理解上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他们均为阳明良知心学的传衍者,大都能借诗歌阐发心性,在他们的创作中实已融入了中庸基因,这对明代心学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贾青[4](2018)在《杜诗“诗史”意义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甫,千百年来让人仰望的现实主义诗人,向世界展示的不仅是其不朽的作品,还有中华民族知识分子伟大的人格。享有"诗圣"之美誉,为历代文人士子们的学习典范,同时,其作品以其记实性与叙事性而被誉为"诗史"。"诗史"的称号最早在唐代孟启的小说《本事诗》中被提起:"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故当时号为‘诗史’"。宋祁在《新唐书杜甫传》中也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朱力力[5](2018)在《论齐己对贾岛诗风的扬弃及其诗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五代诗僧齐己在题材上继承了贾岛吟咏苦境苦思的传统,在艺术技巧上学习了贾岛五律的炼字与对仗模式,在意境营造上延续了贾岛以清淡幽寂意象营造凄美幽微之境。齐己通过对贾岛诗风的继承与扬弃,构建了个性化的诗风。齐己诗歌的立意比贾岛更精炼深刻,语言比贾岛更圆熟平易,超越贾岛的"清奇僻苦"而创立"清幽冷峭"之风格。齐己对贾岛诗风的扬弃有过渡性质,为晚唐五代苦吟诗风增添了新内容,为后世创作开辟了新路径,具有重要的诗史意义。(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周小琴[6](2018)在《现代意义上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托马斯·沃顿《英诗史》——以韦勒克的解读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沃顿对于文学史研究意义重大,他以《英诗史》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韦勒克对于沃顿《英诗史》的解读强调,正是通过沃顿的写作实践,叙述性文学史研究由可能变为现实,他将前辈与自己的研究所积累的大量文献材料组织进一个有序的框架内,显现了他超凡的能力,而且,沃顿有意识地根据确定的原则选择和评价文献材料,甚至还意识到了在一个价值框架内作为准则的"表现"的必要性,这一点同样体现了一种进步。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勃兴所有赖的"个体化"原则与"发展"观念这两个要素在沃顿这里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沃顿《英诗史》在文学史研究的总体进程中,意义更多仍源自形式。(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8年08期)
蔡彦峰[7](2018)在《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支遁是东晋重要的高僧,不仅在玄、佛思想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诗歌创作对东晋士人也产生了显着的影响。支遁继承魏晋五言诗的艺术传统,重视丰蔚的修辞,在东晋前中期四言体玄言诗占主流,诗歌整体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其诗歌创作对东晋中后期士族的诗歌创作风气、五言体的观念,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诗歌的艺术及其影响来讲,支遁都可以说是东晋重要的诗人。但是囿于其僧人的身份,支遁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史意义,当前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程章灿[8](2018)在《题目与诗:从清言到手笔——谢混《诫族子诗》及其诗史意义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末魏晋流行的人物题目亦即人物品评之风,其影响扩展到对宫殿建筑、城池山川等的品题,同时影响了当时的诗歌创作。作为晋宋之际人物清谈和诗歌创作的双料名家,谢混《诫族子诗》是人物品评由口头言说落实到书面创作的典型作品之一,他不仅展示了谢混的文学才华、展示谢氏家门内部人物品评的实况,而且标志了"题目"一词由人物品题到诗文篇题的过渡节点,具有重要的诗史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8年03期)
窦瑜彬[9](2018)在《诗、史、情的融合——浅谈《唐诗综论》的学术研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唐诗综论》一书是林庚创作于80年代的一部诗歌论着集。在本书开篇的代序——《我为什么特别喜爱唐诗》一文中,林庚从自身情感体验为原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读诗歌的一些朦胧却又深刻的印象。在一个连唐诗都不知为何物的小孩子心中,他不可能懂得所谓唐诗的意象、格律、结构这些深奥的概念,但他有一(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吴华峰[10](2017)在《厉鹗诗歌“于新城、长水之后别续一灯”的诗史内涵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于新城、长水之后别续一灯"是对厉鹗诗学地位的重要评价。然而结合整个诗坛环境的影响,可以发现厉鹗并未完全脱离与新城、长水的联系。厉鹗的诗歌理论在某些程度上与王渔洋"神韵"说有契合之处,他尤其以自己"尚清"的创作实践为"神韵"诗风披上了一层"寒者之衣"。对于朱彝尊,厉鹗更直接从醇雅与博学两方面进行学习。这是其"别续一灯"的准确内涵。对不同诗学观变相继承的态度,是厉鹗诗歌自名一家的关键,也展现出清代诗史发展的连贯性。(本文来源于《文学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诗史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诗中的"苦寒之吟",一方面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寒冻灾害的书写及其对生命状态的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揭示,体现了借助自然灾害表现社会问题的独特手法。从自然界中的"苦寒"到文学作品的"苦吟",唐代诗歌在将寒冻灾害的描写进行诗化的同时,表现了唐代诗人的生命激情和士子不遇之感伤。在这种将自然之"景"向诗歌之"情"的转化过程中,诗人的是非、价值判断也在这种"情感迁移"中得以体现。作为历史的诗化补充,唐代寒冻灾害诗歌无疑具有重要的"诗史"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史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1].薛瑞兆.一代诗史的文化意义及其文献价值——《〈中州集校订〉前言》[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龙珍华.唐诗“苦寒之吟”的文学内涵及其“诗史”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温世亮.中庸视域中的罗汝芳诗歌创作及其诗史意义[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9
[4].贾青.杜诗“诗史”意义浅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
[5].朱力力.论齐己对贾岛诗风的扬弃及其诗史意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周小琴.现代意义上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托马斯·沃顿《英诗史》——以韦勒克的解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8
[7].蔡彦峰.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18
[8].程章灿.题目与诗:从清言到手笔——谢混《诫族子诗》及其诗史意义新论[J].文学遗产.2018
[9].窦瑜彬.诗、史、情的融合——浅谈《唐诗综论》的学术研究意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10].吴华峰.厉鹗诗歌“于新城、长水之后别续一灯”的诗史内涵与意义[J].文学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