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朱春辉13584110475
王萍
摘要:气球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品,用来作为课堂实验的器材非常合适,本文通过几个教学案例,谈一谈气球在课堂教学中的几处使用:利用气球,组织学生活动,激活课堂气氛;设计独特、新颖的演示实验,巧妙引入新课;设计趣味性强,现象明显的学生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
关键词:气球课堂气氛趣味性学习兴趣魅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定义、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所以物理课堂离不开实验,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课堂上的各种实验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对这些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每堂课都期待老师能带给他们几个有趣的实验,所以老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器材,包括实验室里没有的物品,只要对课堂教学有利,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利,都可以拿到课堂中来,为学生多创造观察和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老师常常可以利用一些非常规的物品来做实验,使实验过程更易观察、更具有趣味性,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气球就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品,很多商店都可以买到,价格也很便宜,用来作为课堂实验的器材非常合适,本文通过几个教学案例,谈一谈气球在课堂教学中的几处使用。
1、利用气球,组织学生活动,激活课堂气氛。
在一些教学公开课中,由于师生之间不熟悉(往往是借其他班级的学生上公开课),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紧张,不敢主动配合老师,使得很多本来设计好的互动环节因为得不到学生配合而只能是老师自问自答,场面显得有些尴尬,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如果在课堂上设计一个趣味性强,参与性好的游戏活动,可以很好的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消除师生问的陌生感,达到较好的课堂状态。如在“力与运动的关系”这一课的公开教学中,老师在课的开始组织学生开展一个传气球的游戏,先让学生全体起立,然后老师取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大气球,要求是气球从第一排第一个同学开始依次向后传,沿着座位绕“S”形传到最后一位同学,传递的过程中不能用手拿,只可以把气球往上托,气球不能落地。活动开始,学生非常兴奋,气球在同学们的手指上跳跃,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随着气球的起落,还不时发出一声声尖叫,学生参与的热情被点燃了,沉闷的气氛被打破,在传递气球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即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紧扣本堂课的较学内容,为下面的学习作了辅垫,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俗说话“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样好的一个开头,接下来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整堂课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回答积极踊跃,师生配合非常默契,上了一堂很成功的公开课。
2、利用气球,设计独特、新颖的演示实验,巧妙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是新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引入手法,一个精彩的实验引入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入新课的学习。在“压强”的新课教学中,上课开始,老师取出一个气球(气不能吹得太饱),让班内一位男生上台,让他试着用两只手掌把气球压爆,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有的甚至捂住耳朵,但是台上同学虽然用尽了力气,气球除了变得很扁以外,始终不破。有的学生说换一个力气大的同学来压,但结果还是这样,最后让班里一位女生上来,老师给他一根针,轻轻一戳,随着“砰”的一声,气球破裂了,学生们眉开眼笑。“为什么两位男生用了那么大的力压气球,气球都没有破,而女同学只用钢针轻轻一戳气球就破了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想”,同学们异口同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压强这一课”。通过这样一个“有声有色”,让人看了紧张而又刺激的实验,学生求知的欲望被调动出来,带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印象一定会很深刻。
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才能忘记周围的一切,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时大脑接受信息的效率最高,印象也最深刻,上课铃响后,学生刚走进教室,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老师要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新课教学中,老师说:“上课前,我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学生听见“魔术”两个字顿感新鲜,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老师把课前已准备好的没有充气的气球放入大烧杯中,(气球中滴了一些酒精,把口扎紧),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渐渐地气球鼓了起来,学生发出惊奇声,随着时间过去,气球越来越大,学生们在底下议论纷纷,“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一位学生上来把气球扎破,散发出浓浓的酒精味,“原来是酒精”。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知道了酒精吸热后从液体变成气体把气球撑大了,从而顺利引入到了“汽化”的学习。
3、利用气球,设计趣味性强,现象明显的学生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
有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单靠老师通过语言或者文字的方式来传授显得枯燥乏味,没有说服力,留给学生的印象也不会深,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从实验中发现蕴藏在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认知的方式,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而且现象奇特,效果明显的实验现象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并能够感知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当实验取得成功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是其他东西不能给予的。在“静电现象”的新授课上,老师发给每一小组一个气球,让学生自己来探究摩擦起电。学生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在衣服上、头发上摩擦,用摩擦后的气球去靠近纸屑,泡沫粒,甚至有的同学还把摩擦后的气球吸在了头发上……,学生的方法之多是老师想象不到的。通过这样一个趣味实足的小实验,学生既学到了摩擦起电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说过:“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用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和活动的机会,通过一些小实验直观生动地把一些自然现象及规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形象生动的实验情景中展示科学的魅力,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老师发给学生一些气球,让学生把气球吹足气,然后松开气球的口子,随着“呼呼”的声音,气球在教室里乱穿,同学们发出一阵阵笑声,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有了更深切的体验。
实践证明,一个精彩的,有趣味的实验是展现物理教学魅力最有效的手段,它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本文这几个案例中,老师通过对气球的巧妙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