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换曲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程异常,二次曲面模型,克里格模型,综合模型
转换曲面论文文献综述
郭杨亮,马瑞娟,毕俊华,蔡晓[1](2019)在《二次曲面模型与克里格模型在GPS高程转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两种模型的代表二次曲面模型、克里格模型的原理进行分析,结合两种模型的优点,运用综合模型进行高程转换。最后,结合实例,分进行单一模型与综合模型的高程转换,证实综全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单一模型。(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朱春生,万建平,刘志强,王海,马军[2](2019)在《复杂曲面自动铺丝路径规划的坐标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复杂曲面自动铺丝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坐标转换的方法,即铺丝引导线的投影和定步长前移,再通过偏移增加引导线数量。利用偏移和重新选点计算的交替使用,完成整个铺丝路径的规划。(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李端,陈超,杜劲松,梁青[3](2018)在《多层等效源曲面磁异常转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磁异常数据处理中,利用等效源技术重构磁异常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因而被广泛应用.传统方法是采用设置在近地表的单层等效源拟合实测磁异常数据,尽管拟合精度很高,但向上延拓之后往往会出现较大的拟合误差,即可能存在磁异常信号的"泄漏",尤其在原始数据中存在背景场时更容易出现此种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多层等效源技术方案,应用分布于不同深度范围内的等效源模拟实测数据,减少了等效源参数设置的盲目性.理论模型试验表明,采用多层等效源方法重构的磁异常及其梯度与分量,较单层等效源方法具有更高精度,可以吸收更完整的实测磁异常信息.论文详细地讨论了如何优化多层等效源设置、等效源参数选择以及计算方法,通过二维和叁维理论模型试验,验证了在复杂条件下多层等效源方法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并且将该方法应用于广西某地的实测磁异常数据转换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谢忠俍[4](2017)在《基于曲面拟合的GPS高程转换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面积、地形复杂区域的GPS高程转换的精度问题,本文在对GPS高程拟合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的数学模型,如平面拟合、相关平面、二次曲面、叁次曲面拟合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疆某区域的GPS/水准试验数据,利用Mat 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结果表明:平面拟合及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对于试验区域的高程拟合复精度较差,而叁次曲面拟合模型的转换精度较高,能满足后续的测量需要。(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7年11期)
袁翔东,赵雷,包银丽[5](2016)在《基于移动曲面法的平面坐标转换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移动曲面转换方法与目前常用坐标转换方法进行比较,并利用昆明市GNSS C级控制点数据进行了昆明市某地方坐标系与CGCS2000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测试结果表明,坐标移动转换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坐标的转换精度,并具有转换参数保密性高、转换区域范围大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01)
陈玉莹,胡兴树,熊小青[6](2016)在《GNSS控制网坐标移动转换的叁次曲面拟合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到海南独立坐标系需要保密参数的局限性,该文利用叁次曲面拟合坐标移动转换法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到海南独立坐标转换,解决了在没有海南独立坐标系参数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坐标转换的困扰,确保参数保密性。测试比较结果表明,叁次曲面拟合法移动坐标转换法能够提高坐标转换精度。(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甄佳宁,吴琼,康靖玉,杨国东[7](2016)在《基于曲面逼近的空间坐标转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GPS测量的关键问题是实现WGS-84基准和地方基准之间的坐标转换问题。精确的国家或地方坐标系中的大地高很难得到,这就使得七参数模型的精度受到了影响。本文提出了曲面逼近的思想,只需已知两个基准的平面坐标,结合高程趋近法完成了WGS-84到北京54以及WGS-84到西安80的坐标转换。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的经纬格网内,大地高未知或不准确的情况下,也能够完成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转换,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6年01期)
纪晓琳[8](2015)在《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5万的矿产资源大调查,在矿产资源大调查中除矿产调查外还要完成1:5万的地面和航空磁法测量工作。1:5万磁法测量属于中、大比例尺,其受地形起伏和航空飞行起伏的影响较大。在地球物理重、磁测量中,不论是陆地测量或航空测量,其观测面总是一个起伏的曲面,有时还可能是一个间断曲面(比如航磁测量中不同时期飞行资料的衔接处),在这些测点上的重、磁数据经过各项校正之后所得到的重、磁力异常数据仍位于原观测点位(曲面)上。这给重、磁力异常的解释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困难:第一是成图的困难,这在航磁异常解释中尤为明显。目前的航磁测量飞行是尽量靠近地表面飞行,在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就有可能采用两个以上的飞行高度,造成飞行资料出现“断阶”;或不同时期飞行的航磁资料进行拼接,在拼接处也会出现“断阶”现象。其实航空重力数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能统一成图,只好采用“调平”的办法强行使其“统一”,这会造成“假异常”出现。第二个困难是因为我们的定性解释是基于平面上的重、磁力异常的特点进行的,而重、磁力异常是位于曲面上的,表现出的有关特征比较复杂,而且与平面上的重、磁力异常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时如若还继续当成平面上的重、磁力异常来进行定性解释的话,就有可能使得定性解释结果出现偏差。故适应性强、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系统的建立对实际资料的处理和转换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研究依托国土资源部“高精度航空物探调查”计划项目下的“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1:5万航磁调查”工作项目(1212010913037)之课题“航磁数据曲面处理示范”,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G3262010)和长安大学基础研究支持计划专项基金联合资助之下。以适应性强、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为研究目标,以“基本原理—技术措施—软件设计—模型测试—实际资料处理”为主线,开展了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提出了频率域单层位法,并将该方法与已有的频率域偶层位方法统一形成了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推导了频率域等效源法在各种不同计算面情况下的等效面密度求解方法以及处理和转换方法。研究了频率域等效源法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相关的技术措施。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进行了软件设计,利用Fortran90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了软件开发。通过理论模型从观测面起伏、场源位置、等效源布置、数据量大小四个方面对频率域等效源法的计算精度、适应性和计算速度进行模型测试。利用山西某地的一小部分实测重力数据和新疆某地的一小部分实测航磁数据对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取得的较好的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频率域单层位法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该方法适合于重力异常及其各阶混合方向导数的处理和转换;而已有的频率域偶层位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适合于磁力异常及其各阶混合方向导数的处理和转换。将频率域单层位和偶层位合并形成了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研究认为,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具有适应性较强和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唯一的缺点是不能适用于“强地形”。(2)完善了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的有关技术措施,如正演时级数稳定、快速收敛技术,等效源参数反演时稳定、快速收敛技术,单点快速fourier变换技术。重点研究了最小曲率差分迭代格式的滤波特性,通过研究认为非原位迭代格式不收敛,只有原位迭代格式收敛;完善了最小曲率网格数据扩边、补空技术及网格化技术。提出了频率域等效源布置措施和频率域等效源分块处理措施,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这些方法技术措施,不但提高了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的稳定性、适应性和精度,而且提高了效率。(3)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进行了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的软件设计,利用fortran90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了软件开发。该方法软件可以直接利用位场值(重、磁力异常及其各阶混合方向导数)进行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不但可以实现曲面位场数据的延拓、分量转换、导数换算、磁化方向转换、磁源重力异常计算,还可以同时进行延拓及各种转换。计算结果精度高,计算速度快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4)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频率域等效源法受垂向不连续观测面的起伏影响最大、其次是点距和线距大小的影响,而受场源分布的影响最小,并且受随机干扰的影响也较小。(5)实测资料处理试验显示,频率域等效源法可以应用于实测重力和磁力(航磁)数据的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计算结果稳定。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其主要的创新点为:(1)提出了频率域单层位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措施、软件设计和开发、模型测试以及实际资料处理和转换。(2)利用Fourier频谱分析理论研究了最小曲率差分迭代格式的收敛性问题,通过研究认为非原位迭代格式不收敛,只有原位迭代格式收敛;迭代格式的收敛性不受迭代方向选择的影响。从而完善了最小曲率网格数据扩边、补空以及随机数据网格化方法。(3)提出了频率域分层布置等效源面和分块求解等效面密度的方法技术措施,解决了大数据量的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问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4-26)
吕红涛,左海玉,方广杰[9](2015)在《曲面拟合在GPS坐标转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GPS由于其高精度、速度快、全天候的特点,在工程测量及城市工程网的建立、更新和改造中广泛应用。但是GPS测量结果为WGS-84坐标,而实际应用的坐标系往往是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本文针对GPS坐标转换过程中由于利用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而将原有坐标系中系统误差引入转换过程中的情况,探讨将曲面拟合法应用到坐标转换中来处理转换残差的可行性,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5年04期)
纪晓琳,王万银,熊盛青,邱之云,张洪瑞[10](2014)在《频率域偶层位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理论模型,从场源分布和观测面起伏两个方面研究频率域偶层位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法的适应性及计算精度,从不同大小随机干扰测试其稳定性.场源分布的理论模型试验结果显示,频率域偶层位法不能适用于"强地形"情况而只能适应于"弱地形"情况,对较弱的"强地形"可以近似使用;场源埋深和场源水平尺寸以及场源组合对频率域偶层位方法的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结果影响较小,且随着场源埋深的减小、场源水平尺寸的增大,其误差在增大,但增大量较小.观测面起伏的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除水平重迭观测面外,频率域偶层位法能够适用于连续观测面和不连续观测面的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位场处理和转换结果的误差受垂向不连续距离及点距和线距大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平不连续距离和坡度角的影响.加入随机干扰的理论模型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4年06期)
转换曲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复杂曲面自动铺丝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坐标转换的方法,即铺丝引导线的投影和定步长前移,再通过偏移增加引导线数量。利用偏移和重新选点计算的交替使用,完成整个铺丝路径的规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换曲面论文参考文献
[1].郭杨亮,马瑞娟,毕俊华,蔡晓.二次曲面模型与克里格模型在GPS高程转换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9
[2].朱春生,万建平,刘志强,王海,马军.复杂曲面自动铺丝路径规划的坐标转换[J].数字通信世界.2019
[3].李端,陈超,杜劲松,梁青.多层等效源曲面磁异常转换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8
[4].谢忠俍.基于曲面拟合的GPS高程转换精度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
[5].袁翔东,赵雷,包银丽.基于移动曲面法的平面坐标转换法[C].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6].陈玉莹,胡兴树,熊小青.GNSS控制网坐标移动转换的叁次曲面拟合法[J].测绘科学.2016
[7].甄佳宁,吴琼,康靖玉,杨国东.基于曲面逼近的空间坐标转换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
[8].纪晓琳.频率域等效源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
[9].吕红涛,左海玉,方广杰.曲面拟合在GPS坐标转换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
[10].纪晓琳,王万银,熊盛青,邱之云,张洪瑞.频率域偶层位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法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