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静脉输液的药物不良反应与防范措施

社区静脉输液的药物不良反应与防范措施

庄苏兰(浙江宁波中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5192)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静脉输液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增强防范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合理应用抗生素,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结论:应该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加强培训教育,采取各项防范措施,保障社区静脉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社区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38-0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中,有4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1]。因此,面对药品不良反应,我们要了解其发生的因素,增强防范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社区静脉输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1静脉输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1.1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方面的因素主要是药物杂质和药物添加剂。由于技术的原因,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常残留一部分中间产物即药物杂质,虽然数量很少但可引起不良反应。如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物质就是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酸,青霉噻唑酸是生产发酵过程中,由极少量的青霉素降解而来;青霉烯酸则是在酸环境中由部分青霉素分解而来;中草药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也是中草药注射液中所含少量杂质所致。因为中草药所含成分复杂,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分离提纯不够,导致中药注射液有少量杂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药物本身化学稳定性差,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分解生成的有毒物质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1.2机体方面的因素

人类机体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个体特异性、敏感性及特异质反应,也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剂量,有的患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有的患者则出现毒性反应,如肾脏生理状态决定某些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小儿或老年人因肾功能地下,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1.3饮食和环境因素

饮食或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阿奇霉素空腹注射多数患者都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酒能诱导肝药物代谢酶,使药物酶活性降低,产生酶抑作用,药物作用增强而产生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等),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的一周内避免饮酒,包括任何含乙醇的饮料、食品和药品,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包括脂肪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注意。

2静脉输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防范措施

2.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

静脉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作用,使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时,液体在生产中可能产生的微粒,也增加了对机体组织造成伤害的风险。因此,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提倡“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原则[2-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杜绝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2.2合理应用抗生素

WHO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中使用一种抗生素的比例有80%,同时使用两种抗生素的比例高达有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4],长期或大量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5]。其中,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所占比重又最大,这与两类药物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广泛有很大关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不合理用药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

2.3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执行三查七对,输液卡和输液瓶上写清患者的姓名、药名、剂量、给药时间,并实行输液卡双份签名,避免输错液体事件发生;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的速度,告知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嘱咐患者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对输入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护士须在旁观察数分钟确定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加强输液巡视,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等,确保输液安全,使患者感到放心。

2.4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避免在患者家中输液

大多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果发现及并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症状都会很快缓解,转危为安。医护人员一发现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冷汗、腰背剧痛、呼吸困难、荨麻疹等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症状,首先要立即终止该药输液、立即换空瓶、换皮管,吸氧、并通知医生投入抢救;同时为患者建立药物过敏卡,防止患者再次应用此药物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尽量避免在患者家中输液,凡是输液治疗,均应在输液室或病房中进行,同时要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和物品,防止各种特殊情况发生。

3结论

社区静脉输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在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其发生发展受到药品、机体、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通过降低静脉输液率、合理应用抗生素、规范输液操作规程、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等能够预防和制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将会得到更深层次的研究,我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药物不良反应,积极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仔细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社区静脉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艳萍.11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2):94.

[2]吴丽萌,刘莹珍.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16):50-51.

[3]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杜,1998:48-58.

[4]王秀琴,张淑萍,王睿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60例分析[J].中国药师,2009,12(2):228-229.

[5]张吉菲,陈丽华,王英.24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3-15.

标签:;  ;  ;  

社区静脉输液的药物不良反应与防范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