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推行《防尘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推行《防尘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黑龙江省推广“粉尘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田雪[1](2020)在《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针对连作障碍导致的辣椒产量低下、土传病害特别是辣椒疫病严重的问题,开展辣椒不同砧木抗疫病类型筛选、不同抗病砧木和不同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效果及疫病抗性影响等方面研究,旨在为辣椒疫病防控及优质高产提供参考。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离体接菌法可以作为辣椒疫病抗性类型检测的快捷方法,并筛选出1种高抗疫病砧木、2种抗疫病砧木。采用离体接菌法接种辣椒疫霉菌“LT1534菌株”后第3d的病情指数和活体接菌法第16d的病情指数对辣椒疫病抗性类型划分一致,确定出巨根为高抗疫病类型砧木,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为抗疫病类型砧木,威壮贝尔、金马野力姆、沃夫冈、卡特188为中抗疫病类型砧木,鼎力五号、硕根领袖和韩国优壮为感疫病类型砧木。(2)POD、PPO和PAL酶活性以及木质素、总酚类和类黄酮含量的提高有利于防控疫病对辣椒的危害。与未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2(CK2)相比,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1(CK1)在接菌后特别是疫病逐渐发生过程中,辣椒体内的POD、PPO和PAL酶活性及木质素、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升高,而采用高抗疫病类型砧木及抗疫病类型砧木进行嫁接的嫁接苗体内这3种酶活性(POD、PPO和PAL)以及木质素、总多酚、类黄酮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1(CK1),其中高抗疫病类型砧木嫁接的处理这6项指标一直保持高水平。(3)砧木与接穗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嫁接可以显着提高嫁接苗对疫病的抗性,而砧木的抗病性向接穗传递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嫁接后显着地降低了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嫁接苗抗病性;在砧木疫病抗性等级划分中,巨根砧木是高抗疫病类型砧木,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为抗疫病类型砧木;而对于以这3种砧木进行常规套管斜切嫁接方式下的嫁接苗疫病抗性等级划分中,巨根砧木嫁接苗表现为抗疫病类型,而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砧木嫁接苗表现为中抗疫病类型。(4)采用双断根嫁接法,其砧木与接穗结合部的伤口愈合与砧木根系再生同时进行;且有效预防辣椒嫁接苗的徒长,壮苗指数显着提高,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着降低,提高了产量并改善了品质。嫁接后15d时,砧木和接穗结合部的伤口逐渐愈合,维管束桥增多,维管束桥大部分连接完成,此时测定的辣椒叶片品红吸收量增加明显,特别是此时砧木已有再生根形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以自由运输,其含量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双断根嫁接明显提高了果实单果重及折合产量,采用“巨根”和“青青一号”砧木进行双断根嫁接均提高了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杜志强,王迪,徐慧春,李志学,张宏宇,胡禧熙,韩墨[2](2019)在《甜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甜瓜霜霉病是甜瓜生产中重要的气传病害,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致,成为限制甜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加强对甜瓜霜霉病的防治,本文对甜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与寄主、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江延朝,刘桂菊[3](2011)在《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为害与综防对策》文中提出近几年,随着棚室蔬菜面积的扩大,灰霉病发生有加重的趋势,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棚室蔬菜生产中,以春茬蔬菜发生灰霉病为重,一般年份发病株率在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的发病株率在30%以上,使蔬菜大量减产,损失严重。

赵婧[4](2011)在《温室黄瓜两种病原菌对高温胁迫的应答》文中研究说明黄瓜是我国蔬菜栽培的重要物种之一,其栽培面积广泛,产量较高,是人民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灰霉病和霜霉病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设施蔬菜的两种病害,给我国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高温闷棚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生物防治病害技术逐步运用于设施栽培领域。本文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灰霉病病原菌和霜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不同温度处理后灰霉病与霜霉病的病情指数,不同温度处理后感病植株的防御酶活性以及几丁质酶活性进行了研究探讨,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灰霉病和霜霉病病原菌孢子萌发率的统计表明,高温不适宜这两种病原菌的正常生长,55℃时霜霉病病原菌孢子不萌发。2、通过对不同温度处理后黄瓜灰霉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进行统计结果可知,这两种病的病情指数均与温度负相关,高温下两种病害扩散缓慢,即高温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病害蔓延。3、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感病植株的防御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可以显着增加各类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增强植株的抗性。4、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感病植株的几丁质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增加可以提高几丁质酶活性,从而增强黄瓜抗真菌病害的能力。

杜劲峰[5](2010)在《北京市蔬菜主要病害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软件工程原理和植物保护领域蔬菜主要病害管理的知识与技术信息为基础,采用ASP.NET框架下的Microsoft Visual C#作为编程语言、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作为开发环境、以SQL Sever 2000作为数据库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研发基于Web应用服务的北京蔬菜主要病害管理信息系统,使该系统成为针对蔬菜主要病害进行远程辅助诊断和信息查询的网络型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蔬菜主要病害的查询和蔬菜主要病害的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蔬菜主要病害信息查询,病害信息浏览、信息库管理以及知识库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等,信息系统将纳集北京地区蔬菜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各类信息,内容主要包括蔬菜种类、病害名称、病害症状、病原名称、病原图片、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立足于国内蔬菜安全生产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实际状况,针对蔬菜生产管理的需要和各类用户的客观需求,通过网络为广大蔬菜生产经营管理的参与者以及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学习研究人员提供蔬菜病害科学诊断和防治的高科技服务,对于推广植保知识、指导蔬菜病害防治、加强农民在农业信息方面的沟通与协作、推进农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妍[6](2010)在《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实现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技术的创新,不经过农业技术与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总体上看,目前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尚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农业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市场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农业技术人员匮乏,队伍不稳定;农民文化素质低,不能适应科技发展要求;资金投入不足,推广工作难以开展等。论文以“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从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理论依据等出发,遵循农业技术推广自身的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对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经验的同时,结合创新理论,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对构建哈尔滨市高效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进行探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哈尔滨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健全法制,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健康发展;明确机构职能;简化机构、强化基层力量;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设高素质农业推广队伍;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对现行的推广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对策措施为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魏吴晋[7](2010)在《铝纳米粉尘爆炸及其抑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射程物质的技术。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更统计出,在20102015年间全球纳米科技与材料的商机,估计有一兆美元左右。但是,纳米是把“双刃剑”,它表现出特殊的性质,具有全新的用途。然而,在2003年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有3个研究小组发表了纳米材料具有特殊毒性的报告,却未对纳米的爆炸之安全特性进行研究。粉尘爆炸是工业企业防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中国每年都有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而且还常常属于重、特大火灾。在这些火灾中,最严重的是铝粉尘爆炸,铝粉是一个具有粉尘特质更具火灾爆炸之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影响火灾或爆炸之因素中粒径与粒度分布与粒子形状与表面状态具关键性;纳米科技及技术是最新科技及产业,面临此纳米时代的来临,对其安全特性了解却十分所限,这是十分危险情况。没有安全作为基础,一但发生事故,其产业发展将受到束缚与限制发展;而没有了解纳米安全特性(包括: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爆炸下限,最大爆炸压力等),就无法有效作好本质安全的预防措施(如惰性化及耐爆)和损失控制(如泄爆,抑爆或隔爆);所以说这是预防性措施,更能体现安全是产业发展基础之理念,并章显安全设计重要性与应用性。目前,国内外研究包括针对煤炭方面(含煤尘及瓦斯)爆炸之研究,瓦斯爆炸方面之探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瓦斯(可燃气体)爆炸传播规律研究,爆炸的数值模拟,铝粉爆炸,实验方法,火灾及爆炸控制措施在预防措施及限制损失均有所研究,但是没有对纳米铝粉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及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铝纳米(纳米)金属粉尘爆炸及其抑制技术开展研究。理论研究包括:燃烧与爆炸的理论基础,可燃气体爆炸机理,可燃固体的燃烧与爆炸机理,含碳粒的燃烧理论,可燃粉尘的爆炸机理,铝粉的燃烧与爆炸机理研究,含铝粉遇水燃烧机理及铝粉爆炸机理。实验设备主要是20升钢球爆炸试验仪,同时选用纳米及非纳米铝粉样本进行比对分析,实验项目:包括最小点火能量,最大爆炸压力,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最低含氧浓度及爆炸下限。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使用的防治技术,其中包括:1爆炸的预防技术(1)含氧气浓度控制,(2)可燃性物质浓度控制。2.爆炸损失控制技术包括(1)抑爆控制技术,(2)耐爆控制技术,(3)火焰侦测及灭火系统,(4)隔爆控制技术,包括:旋转阀、灭焰器、自动快速反应阀系统,、火焰前端转向器、化学隔爆系统和泄爆控制技术。防治技术可应用于下列场所,1.制造,处置,处理可燃性物质场所,2.在铝粉的制造场所,3.在铝粉的处置(含研磨及抛光)之场所;具体内容从系统的安全设计,设备选用,危害评价及控制,灭火系统,到管理系统安全要求。最后,本论文提出了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即,可进一步运用其它灭火剂如二氧化碳或碳酸氢纳或碳酸氢纳钙进行灭火效果研究,可进一步开展针对水份(或湿度)对纳米铝粉安全特性的影响研究,增加对纳米铝粉对非纳米铝粉其它安全特性的研究,及利用原子力妇描探针显微仪来探讨纳米铝粉的结构研究。

高寿利[8](2010)在《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设施园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集合了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农业。我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设施发展模式的不同。目前国内有关设施园艺的区域性及适应性研究比较薄弱,区域的划分比较粗略,很多研究是基于单一地区、单一类园艺作物或单个技术环节的,缺乏全国范围内的系统研究。如何在全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基础上,把握整体,对各区域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系统综合、个例分析等方法,深入设施园艺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调查了全国6个省(山东、江苏、广东、陕西、甘肃、云南省)、2个市(上海市、北京市)的35个县、市、自治区,基本涵盖了设施园艺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设施发展现状、设施发展类型、区域设施发展优劣势等特点,对不同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紧紧围绕“区域特色”展开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地区特定条件下适合的区域发展模式,最终真正实现安全高效。进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了全国不同地区,主要是以山东、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陕西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主要设施类型数据库,收集整理了全国主要的设施类型,塑料大棚6类、日光温室以区域进行划分,重点分为西北、华北和东北三个区域,不同地区以设施结构作为划分标准,其中西北地区分为:琴弦式3类,圆弧型3类,拱圆型3类,特殊类型温室7类;东北地区:2类;华东地区:5类。详细记录了不同设施类型的结构参数、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2)根据各地区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基础和特色,特别是设施花卉产业,分析了全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区划;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基础,对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类汇总,提出了不同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重点发展的设施类型、设施栽培作物和设施产业区划。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条件制定了区域设施类型发展规划,探讨了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草莓和香石竹的生产技术规范,希望有所指导。本研究为将来中国设施园艺的产业区划和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探讨了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杨磊[9](2007)在《基于GIS的丹江库区黑庙沟流域养分流失量的研究》文中指出南水北调是21世纪初我国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水源区的水质。丹江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满足调水的要求,但上游的一些支流存在着严重的水质污染现象,这些污染除少数点源污染外,主要是由农业非点源污染引起的。根据国务院“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开展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查研究,探求一种合理、适用的方法预测整个丹江库区低山丘陵型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而提出有效的控污措施,以保护流域水资源环境、防止水质恶化。本文以丹江库区黑庙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划分流域基本坡面单元,采用美国通用流失方程USLE预测流域土壤侵蚀量;同时结合人工降雨试验模拟12种不同处理下侵蚀泥沙与养分流失的关系,确定养分富集比,对2005年黑庙沟流域养分流失进行了模拟,其主要结论如下:(1)黑庙沟流域的2005年由施化肥输入流域的总氮(TN),总磷(TP)分别为51.18t、13.88t;畜禽粪便输入的TN,TP分别为3.58t、0.75t;农药年使用量约为1.35t;由生活污染物输入的TN,TP总量分别为163.03kg、30.77kg。(2)2005年黑庙沟流域土壤侵蚀量为6927.86t,土壤侵蚀模数为3610.67t/km2,为中度侵蚀。(3)模拟降雨结果表明,12个实验处理的降雨前后表土因土壤侵蚀发生养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并且在各处理下,速效养分流失的比例要高于全量养分流失的比例,特别是有效氮达到6.45,这说明坡面径流对速效养分的影响要大于全量养分。各处理下泥沙养分富集度都在1.0以上,其中有机质为1.43、全氮1.72、全磷1.46、全钾1.38;而有效养分的富集度大于全量养分,其中有效氮为2.21、有效磷2.64、有效钾1.52。各养分的富集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除了总磷外,施氮磷肥一定程度增大了各处理中氮磷养分的富集,同时施肥处理后,土壤中氮磷养分浓度增大,从而增大了泥沙的氮磷养分携带量。而施氮磷肥对有机质,钾养分流失影响不是很大。(4)2005年黑庙沟流域养分流失量为有机质36.06t、全氮3.34t、全磷1.84t、全钾56.09t,有效氮0.46、有效磷0.05t、速效钾0.61t。养分流失量与泥沙侵蚀量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陡坡地>缓坡地>平地>,农田>林地。针对黑庙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实际情况,本论文从“控源-节流-转化”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郑冬梅[10](2006)在《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有害生物的防治剂,生物农药可有效控制农林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生物农药的特性赋予了其对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等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生物农药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研究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对于政府部门科学制定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生物农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建设我国农产品安全体系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植物保护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生物农药发展的历史、现状,比较了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差异,认真分析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状况,揭示了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内外部制约因素。同时,系统地研究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对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框架和对策。 全文总体分七个部分: (1)基于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问题、化学农药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和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等,指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确立研究的框架和方法,提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 (2)阐述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背景。首先导出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工业与生物农药产业的概念和内涵,继而深入探讨与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植物保护理论与农药管理理论,以及产业政策理论,环境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其次论述了生物农药产生发展的相关背景,如人们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变化等。 (3)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对比分析。本部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并对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轨迹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研究认为主要优势在于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领域及生物农药资源方面;但生物农药生产的工业化技术落后,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如产业政策、金融体系、人才资源薄弱,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和农民对使用生物农药的唯经济效益目的等是主要劣势。 (4)中国生物农药产业与化学农药产业的竞争力比较研究。本部分从产业竞争力要素角度,分析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的竞争力结构特征和产业演变趋势,比较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农药的需求量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化学农

二、黑龙江省推广“粉尘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推广“粉尘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植物疫病危害的研究
        1.2.2 植物对疫病反应机理的研究
        1.2.3 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1.2.4 嫁接防病机理研究
        1.2.5 嫁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材料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砧木的辣椒疫病发病程度
        2.2.2 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的生长和疫病抗性
        2.2.3 嫁接方式对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
        2.2.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苗在日光温室栽培的生长及疫病发生
    2.3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砧木的辣椒疫病发病程度
        3.1.1 不同砧木对活体接菌法下辣椒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3.1.2 不同砧木对离体接菌法下辣椒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3.2 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的生长和疫病抗性
        3.2.1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2.2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愈合的影响
        3.2.3 嫁接方式对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
        3.2.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苗在日光温室栽培的生长及疫病发生
        3.2.5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
        3.2.6 抗病砧木对辣椒幼苗疫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3.2.7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2.8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3.3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效果及抗疫病效果的影响
        3.3.1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3.2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愈合的影响
        3.3.3 嫁接方式对嫁接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3.3.4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形态指标的影响
        3.3.5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
        3.3.6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3.3.7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3.8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3.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田间生产效果的影响
        3.4.1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田间植株长势的影响
        3.4.2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田间辣椒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3.4.3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田间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
        3.4.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4.5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3.4.6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甜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
2 病原与寄主
    2.1 病原
    2.2 寄主范围
3 发生规律
    3.1 侵染循环
    3.2 不同条件与发病关系
        3.2.1 湿度
        3.2.2 温度
        3.2.3 光照
        3.2.4 设施
        3.2.5 栽培密度
        3.2.6 品种抗性
4 甜瓜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
        4.1.2 合理选茬与轮作
        4.1.3 合理密植
        4.1.4 加强通风,合理灌溉,严控温湿度
        4.1.5 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
        4.1.6 植株整理
    4.2 物理防治
    4.3 营养防治
    4.4 抗性诱导
    4.5 生物防治
        4.5.1 植物杀菌
        4.5.2 微生物杀菌
    4.6 化学防治
        4.6.1 棚室烟雾法
        4.6.2 粉尘法
        4.6.3 喷雾法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3)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为害与综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发生特点
发生原因
    气候因素决定病害的发生程度
    种植结构影响菌源的多少
    管理习惯影响病害的发生
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生态防治。
        加强棚室管理。
        利用地面覆盖物。
    化学防治

(4)温室黄瓜两种病原菌对高温胁迫的应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黄瓜灰霉病与霜霉病的危害症状
        1.1.1 黄瓜灰霉病
        1.1.2 黄瓜霜霉病
    1.2 病原菌相关研究
        1.2.1 黄瓜灰霉病病原菌
        1.2.2 黄瓜霜霉病病原
    1.3 发病规律
        1.3.1 黄瓜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1.3.2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1.3.3 黄瓜霜霉病的侵染过程
    1.4 病害发生的相关因素
        1.4.1 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1.4.2 与霜霉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1.5 防治方法
        1.5.1 选用抗性品种
        1.5.2 农业防治
        1.5.3 化学防治
        1.5.4 生物防治
    1.6 高温闷棚
    1.7 植物抗性体系
        1.7.1 植物防御酶系
        1.7.2 几丁质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黄瓜感病性测定
        2.2.2 黄瓜抗病酶系与几丁质酶的测定
    2.3 试验方法
        2.3.1 黄瓜灰霉病病原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力测定
        2.3.2 黄瓜霜霉病病原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力测定
        2.3.3 病原菌在不通温度处理下生活力的测定
        2.3.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2.3.5 多酚氧化物酶(PPO)活性的测定
        2.3.6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2.3.7 几丁质酶的活性测定
        2.3.8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温度对于黄瓜灰霉病病原菌的影响
    3.2 不同温度对于黄瓜霜霉病病原菌的影响
    3.3 不同温度下黄瓜感染灰霉病的测定结果
    3.4 不同温度下黄瓜感染霜霉病的测定结果
    3.5 感染灰霉病的黄瓜在不同温度下的 POD、PPO、PAL 的测定结果
    3.6 感染霜霉病的黄瓜在不同温度下的 POD、PPO、PAL 的测定结果
    3.7 感染灰霉病的黄瓜在不同温度下的几丁质酶的测定结果
    3.8 感染霜霉病的黄瓜在不同温度下的几丁质酶的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不同温度对黄瓜灰霉病和霜霉病病原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4.2 不同温度对黄瓜灰霉病和霜霉病发病率的影响
    4.3 不同温度对感灰霉病和霜霉病的黄瓜的防御酶系的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温度对感灰霉病和霜霉病的黄瓜的几丁质酶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北京市蔬菜主要病害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蔬菜主要病害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背景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1.3 北京蔬菜主要病害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理论基础
    2.1 网络技术
    2.2 数据库技术
        2.2.1 数据库系统
        2.2.2 关系数据库
        2.2.3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2.4 信息检索技术
    2.5 软件设计的多层架构
        2.5.1 双层(C/S)软件架构
        2.5.2 传统三层软件设计架构
        2.5.3 Web 软件设计架构
    2.6 ASP 开发B/S 信息系统
        2.6.1 B/S 结构的数据库访问模式
        2.6.2 ASP.NET 开发B/S 应用程序
    2.7 编程工具及开发环境
        2.7.1 Microsoft Visual C# 编程语言
        2.7.2 JavaScript 编程语言
        2.7.3 Visual Studio 2005
第3章 蔬菜病害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信息系统分析
        3.1.1 蔬菜病害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2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3.2 北京蔬菜主要病害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总体框架
    3.3 信息系统详细设计
    3.4 功能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6 ASP.NET 程序编写
第4章 北京蔬菜主要病害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 北京蔬菜主要病害数据库的建立
    4.2 病害信息的管理
    4.3 病害信息查询功能的实现
第5章 结论
    5.1 系统首页
    5.2 病害信息
        5.2.1 蔬菜病害信息的建立和删改
    5.3 蔬菜病害查询
    5.4 信息公告
    5.5 用户留言
    5.6 联系我们
    5.7 用户管理
    5.8 系统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扩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服务体系基本概念
    2.1 农业技术推广
    2.2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2.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
        2.3.1 理念创新
        2.3.2 体系创新
        2.3.3 技术创新
        2.3.4 运行机制创新
    2.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内容
    2.5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2.6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主要内容
第3章 国外农业推广的经验及启示
    3.1 美国农业推广
        3.1.1 农业科研体制
        3.1.2 农业推广体制
        3.1.3 资金保障
        3.1.4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
    3.2 荷兰农业技术推广
        3.2.1 农业推广体制
        3.2.2 农业推广管理
        3.2.3 农业推广经费及运行机制
        3.2.4 荷兰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
    3.3 日本农业技术推广
        3.3.1 日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3.2 日本农技推广管理体制
        3.3.3 日本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
    3.4 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征与启示
        3.4.1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3.4.2 借鉴成功经验的启示
第4章 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4.1.1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情况
        4.1.2 区、县(市)级农技推广机构情况
        4.1.3 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综合服务站)情况
        4.1.4 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工作职能
        4.1.5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4.1.6 哈尔滨市农业推广体系典型调查分析
    4.2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困境与问题
        4.2.1 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开展工作困难
        4.2.2 推广人员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
        4.2.3 管理体制不顺,职能发挥不平衡
        4.2.4 推广理念滞后、农业推广方法和手段落后
        4.2.5 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偏低
        4.2.6 农科教脱节,没有形成推广合力
        4.2.7 推广体系比较单一,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发育不够
第5章 哈尔滨农业推广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5.1 哈尔滨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与科技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
    5.2 哈尔滨农业推广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5.2.1 健全法制,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健康发展
        5.2.2 明确机构职能
        5.2.3 简化机构、强化基层力量
        5.2.4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5.2.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5.2.6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设高素质农业推广队伍
        5.2.7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5.2.8 创新推广方式
        5.2.9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7)铝纳米粉尘爆炸及其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工作情况
2 理论模型(机理)研究
    2.1 燃烧与爆炸的理论基础机理研究
    2.2 可燃固体的燃烧与爆炸机理研究
    2.3 铝粉的燃烧与爆炸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实验研究系统
    3.1 前言
    3.2 最小点火能量
    3.3 最大爆炸压力
    3.4 爆炸最大上升速率
    3.5 最低含氧浓度
    3.6 爆炸下限
    3.7 实验结果
    3.8 本章小结
4 防治技术
    4.1 简介
    4.2 爆炸的预防技术
    4.3 爆炸损失控制技
    4.4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设施园艺的概念、内容与特点
        1.1.1 设施园艺的概念
        1.1.2 设施园艺的内容
        1.1.3 设施园艺的特点
    1.2 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1.2.1 国外设施发展
        1.2.1.1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历史和现状
        1.2.1.2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新特点
        1.2.2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1.2.2.1 我国设施园艺历史与现状
        1.2.2.2 我国设施园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2.2.3 未来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我国设施园艺设施类型数据库的构建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内容
    2.3 塑料大棚温室
        2.3.1 我国塑料大棚的类型
        2.3.1.1 简易竹木结构大棚
        2.3.1.2 秫秸架式结构塑料大棚
        2.3.1.3 水泥结构塑料大棚
        2.3.1.4 钢管塑料大棚
        2.3.1.5 钢竹混合结构塑料大棚
        2.3.1.6 特殊类型塑料大棚
        2.3.2 塑料大棚的性能分析
    2.4 日光温室
        2.4.1 日光温室概述
        2.4.1.1 萌芽期
        2.4.1.2 发展期
        2.4.1.3 全面发展期
        2.4.1.4 现代化发展期
        2.4.2 日光温室的结构类型
        2.4.2.1 西北地区
        2.4.2.2 华东地区
        2.4.2.3 东北地区
    2.5 现代化温室
        2.5.1 华东型连栋温室
        2.5.2 华南型连栋温室
        2.5.2.1 连栋温室主要形式
        2.5.2.2 屋脊型温室的主要形式
        2.5.2.3 华南型连栋温室
        2.5.3 华北型连栋温室
        2.5.4 Venlo型结构玻璃温室
        2.5.5 小结
3 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基础资料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结果
        3.3.1 全国不同地区设施园艺产业现状
        3.3.2 设施花卉区域发展现状
        3.2.2.1 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与产值
        3.2.2.2 我国花卉产业的主营产品
        3.2.2.3 设施花卉经营实体
        3.2.2.4 全国主要城市设施花卉产业分析
        3.3.3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分析
        3.3.3.1 华北地区
        3.3.3.1.1 北京
        3.3.3.1.2 河北
        3.3.3.1.3 河南
        3.3.3.1.4 天津
        3.3.3.2 西北地区
        3.3.3.2.1 陕西省
        3.3.3.2.2 甘肃省
        3.3.3.2.3 宁夏回族自治区
        3.3.3.2.4 新疆
        3.3.3.3 华东地区
        3.3.3.3.1 山东省
        3.3.3.3.2 上海市
        3.3.3.3.3 江苏省
        3.3.3.4 华南地区
        3.3.3.4.1 广东省
        3.3.3.4.2 福建省
        3.3.3.4.3 广西省
        3.3.3.4.4 海南省
        3.3.3.5 西南地区
        3.3.3.5.1 云南省
        3.3.3.5.2 贵州省
        3.3.3.5.3 四川省
        3.3.3.5.4 重庆市
4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基础理论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内容
        4.2.1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建立的指标选择
        4.2.2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建立的原则
        4.2.3 区域发展模式指标评价分析
        4.2.3.1 社会条件
        4.2.3.1.1 经济条件
        4.2.3.1.2 历史文化条件
        4.2.3.1.3 地域优势
        4.2.3.2 自然条件
        4.2.3.2.1 温度条件
        4.2.3.2.3 光照条件
        4.2.3.3 设施发展类型选择
        4.2.3.3.1 设施性能分析
        4.2.3.3.2 温室建设
        4.2.3.4 设施栽培作物
        4.2.3.4.1 作物习性
        4.2.3.4.2 作物选择
        4.2.3.5 设施园艺发展组织模式
5 不同地区设施园艺区域模式的建立
    5.1 西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1.1 陕西省
        5.1.2 甘肃省
        5.1.3 西北其他地区
    5.2 华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2.1 北京市
        5.2.1.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区位分析
        5.2.1.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
    5.3 西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3.1 设施园艺发展模式建立的基础理论分析
        5.3.1.1 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
        5.3.1.2 西南地区的设施类型区划
        5.3.2 西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的建立
        5.3.2.1 四川地区
        5.3.2.2 重庆地区
        5.3.2.3 贵州地区
        5.3.2.4 西藏地区
        5.3.2.5 云南地区
    5.4 华东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4.1 山东
        5.4.1.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分析
        5.4.1.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
        5.4.2 上海
        5.4.2.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分析
        5.4.2.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
    5.5 华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5.1 广东省
6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下的技术标准研究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内容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标准的分类
        6.3.2 设施园艺技术标准化研究内容
        6.3.2.1 设施结构标准化
        6.3.2.2 设施生产技术标准化
        6.3.2.3 产品标准化
        6.3.3 设施园艺标准化制定情况
        6.3.3.1 温室结构标准
        6.3.3.2 生产技术标准
        6.3.3.3 设施花卉生产技术标准
        6.3.4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标准拟定研究
        6.3.4.1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规程-草莓
        6.3.4.2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规程-非洲菊切花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基于GIS的丹江库区黑庙沟流域养分流失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2.1.1 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及分类
        2.1.2 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
    2.2 养分流失研究
        2.2.1 养分流失过程
        2.2.2 养分流失影响因素
        2.2.3 养分流失研究方法
        2.2.4 养分流失预测模型
    2.3 GIS技术
        2.3.1 GIS的发展
        2.3.2 GIS与养分流失预测模型的结合
3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区概况
    3.1 课题概况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1.3 研究内容
        3.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2 研究区概况
        3.2.1 湖北省丹江库区概况
        3.2.2 黑庙沟流域概况
4 黑庙沟流域土壤侵蚀量预测
    4.1 GIS运行平台
    4.2 流域坡面单元的划分原则
    4.3 侵蚀预测模型选择和参数确定
        4.3.1 模型的选择
        4.3.2 模型各参数的确定
    4.4 预测结果
        4.4.1 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侵蚀量
        4.4.2 土壤侵蚀等级与侵蚀量
5 黑庙沟流域养分流失量预测
    5.1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5.1.1 降雨装置
        5.1.2 试验设计
        5.1.3 分析项目
        5.1.4 试验结果分析
    5.2 土壤养分库的建立
    5.3 养分流失量的预测
        5.3.1 预测模型
        5.3.2 预测流程
        5.3.3 养分富集度(Er)
        5.3.4 泥沙输移比(SDR)
        5.3.5 预测结果分析
6 黑庙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建议
    6.1 控源措施
        6.1.1 合理施肥
        6.1.2 合理施用农药
        6.1.3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6.2 节流措施
    6.3 转化措施
        6.3.1 微生物肥料修复污染
        6.3.2 构建人工湿地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的起因
        1.1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
        1.2 化学农药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1.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
    2 基本概念
        2.1 农药
        2.2 生物农药
        2.3 产业
        2.4 生物农药产业及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定位
        2.5 生物农药工业
    3 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3.1 研究目标
        3.2 基本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4.1 技术路线
        4.2 研究方法
    5 追求的特色与创新
        5.1 本研究追求的特色
        5.2 本研究追求的创新
    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1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 生物农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植物保护科学理论
        2.1 生物农药在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中的作用
        2.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植保技术
        2.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农药管理学
    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理论
        3.1 环境经济理论
        3.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理论
    4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理论
        4.1 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4.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理论
    5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理论
        5.1 关于产业组织理论
        5.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理论
    6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动力机制
第三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背景研究
    1 生物农药与农业生态安全的关系
        1.1 农业生态安全的概念与内容
        1.2 化学防治与生态安全
        1.3 生物防治与生态安全
    2 生物农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2.1 农药残留
        2.2 安全食品生产
        2.3 生物农药在安全食品生产中的地位
第四章 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1 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
    2 国外生物农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1 国外生物农药的发展概况
        2.2 国外生物农药企业的特征
        2.3 全球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特征
    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
        3.2 我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的发展状况
        3.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问题
    4 我国生物农药与国外的差异比较
        4.1 登记数量上的差异
        4.2 产业水平上的差距
        4.3 产业竞争优劣势比较
第五章 中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1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1.1 竞争的概念
        1.2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定义
    2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理论
        2.2 产业竞争结构理论
    3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结构
        3.1 生物农药行业中的竞争激烈
        3.2 竞争者众多
        3.3 买方市场明显
        3.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高
        3.5 生物农药产业的进入障碍较化学农药产业低
        3.6 生物农药行业的撤退障碍较化学农药行业低
    4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演变分析
        4.1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4.2 农药(含生物农药)的技术扩散
    5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5.1 SWOT的内涵
        5.2 中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5.3 分析结论
第六章 中国生物农药营销主体调查研究
    1 中国农药经营者的调查分析
        1.1 调查方法,
        1.2 农药经营者基本情况调查
        1.3 农药经营者对农药市场的看法
        1.4 农药经营者对生物农药的经营、态度和预测
        1.5 农药经营者认为的生物农药厂商状况
        1.6 农药经营者对农户购药行为的看法
        1.7 农药经营者对农药管理方面的认识
    2 中国生物农药销售模式分析
        2.1 中国生物农药的传统销售模式及其评估
        2.2 中国生物农药现行销售模式
        2.3 国内现行农药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 国外及外资农药生产企业销售模式
        3.1 西方跨国公司在华农药企业销售模式
        3.2 北美及欧洲农药的销售模式
        3.3 台湾农药的销售模式
        3.4 国外农药生产企业销售模式创新
第七章 中国生物农药及农产品消费群体决策行为调查研究
    1 农户购药行为调查分析
        1.1 调查和分析方法
        1.2 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条件假设
        1.3 农户购药决策行为调查
        1.4 农户购买农药的行为研究
        1.5 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研究
        1.6 农户对国家农药管理政策的看法
        1.7 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态度
    2 社会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认知
        2.1 社会公众农产品安全调查受访者基本情况
        2.2 关于农产品安全
    3 研究结论
第八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1 技术创新的涵义及作用
    2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分析
        2.1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特点
        2.2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分析
    3 技术创新在生物农药产业内部的扩散方式
        3.1 扩散模式
        3.2 “扩散模式”与生物农药产业链
        3.3 促进技术创新的“产业链”效应
    4 当前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4.1 当前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4.2 影响中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深层因素
    5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
        5.1 自主创新模鸯
        5.2 模仿创新模杰
        5.3 合作创新模式
        5.4 创新模式的比粉
    6 建立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初步构想
        6.1 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涵义
        6.2 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九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1 制度与制度创新
    2 传统制度的缺陷
        2.1 传统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缺陷与主要弊端
        2.2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2.3 传统农业经营制度的缺陷与弊端
        2.4 农药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弊端
        2.5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滞后
    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思路
        3.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新体制
        3.2 环境制度创新
        3.3 农业经营制度创新
        3.4 农药管理制度创新
        3.5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
        3.6 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约束
第十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机制
    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体系的内涵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
        1.2 价格机制的内涵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缺陷
        2.1 法律法规体系的缺陷
        2.2 标准体系的缺陷
        2.3 检验检测体系的缺陷
        2.4 认证体系的缺陷
        2.5 信息支持体系的缺陷
        2.6 执法监督体系的缺陷
        2.7 诚信体系的缺陷
    3 价格机制的作用与缺陷
        3.1 价格机制的作用
        3.2 价格机制的缺陷
    4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机制的对策思路
        4.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
        4.2 价格机制在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思路
第十一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思路
    1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的专家预测
        1.1 专家调查法
        1.2 专家调查问卷法的组织
        1.3 专家预测结果
    2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3.1 加快推进生物农药产业市场化进程
        3.2 强化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和扶持
        3.3 尽快完善《农药管理条例》、出台《农产品质量法》
        3.4 实施中国生物农药生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3.5 加强应用技术研究,规范发展,推动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
        3.6 在产业上强调规模化发展,形成核心,提高竞争力
        3.7 增加投入,突出重点,促进商品化品种的产业化进程
        3.8 加强生物农药标准和安全性研究,促进生物农药登记注册及商品化进程
        3.9 加快体制改革,促进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实质联合,提升生物农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十二章 总结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特点
    3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户购药、使用行为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农药经营者调查问卷
附录三 社会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问卷
附录四 植物保护专家调查问卷(1)(2)(3)
附录五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接受)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致谢

四、黑龙江省推广“粉尘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D]. 田雪.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2]甜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J]. 杜志强,王迪,徐慧春,李志学,张宏宇,胡禧熙,韩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10)
  • [3]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为害与综防对策[J]. 江延朝,刘桂菊.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1(10)
  • [4]温室黄瓜两种病原菌对高温胁迫的应答[D]. 赵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5]北京市蔬菜主要病害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杜劲峰. 黑龙江大学, 2010(07)
  • [6]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D]. 黄妍. 黑龙江大学, 2010(07)
  • [7]铝纳米粉尘爆炸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 魏吴晋.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2)
  • [8]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 高寿利.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9]基于GIS的丹江库区黑庙沟流域养分流失量的研究[D]. 杨磊.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10]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D]. 郑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黑龙江省推行《防尘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