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尖线虫论文-李培,林东昉

异尖线虫论文-李培,林东昉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尖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尖线虫病,空腔结构

异尖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李培,林东昉[1](2019)在《拟地新线虫致似转移性肝癌的肝异尖线虫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例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经睾丸切除术后约2年,常规随访腹部CT检查显示肝脏中有一新增20mm的哑铃形少血管性病变。MRI显示,该病灶T1加权影像呈低信号,T2加权影像呈高信号,但PET-CT影像未见18氟-脱氧葡萄糖摄取异常。由于担心该病灶为睾丸肿瘤转移,因此对该患者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林陈鑫,黄姝玲,林诗涵,江典伟,谢汉国[2](2019)在《福建省沿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福建省沿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福建省沿海3大渔场(闽东、闽中和闽南)随机采购海鱼,鉴定鱼种后,解剖镜下分离海鱼内脏和肌肉内的异尖线虫幼虫,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统计不同鱼种、不同脏器中异尖线虫幼虫分布情况。结果共解剖海鱼32种810尾,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感染19种277尾,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为34.2%,平均感染度为11.2条/尾。带鱼、马鲛鱼、海鲫鱼和包公鱼等4个鱼种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5.6%(95/111)、 63.5%(47/74)、36.7%(67/162)和36.7%(18/49),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3.1、 7.6、 4.5和4.2条/尾。不同鱼种体内异尖线虫幼虫的分布不同,多数寄生于海鱼的肠系膜及肠壁、体腔和胃壁,其次是肝、胰脏器、生殖器,肌肉中极少发现。检获的异尖线虫鉴定出4种异尖线虫幼虫,分别是异尖属Ⅰ型幼虫(Anisakis typeⅠ)、异尖属Ⅱ型幼虫(Anisakis typeⅡ)、厦门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moyense)幼虫和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sp.)幼虫。结论福建省沿海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防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乔艳,周前进,李孝军,苗亮,陈炯[3](2019)在《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检测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异尖线虫复合种(Anisakissimplexspeciescomplex)是人兽共患寄生虫,其中的简单异尖线虫(A. simplex sensu stricto)和派氏异尖线虫(A. pegreffii)能引起人异尖线虫病。本研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结合流动试纸条(lateralflowdipstick,LFD)建立了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的快检技术。本研究以简单异尖线虫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rDNA-ITS2)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6条特异性的引物进行(荧光)LAMP反应。将生物素化的LAMP产物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并通过LFD可视化显示。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可以特异性检测出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而对其它10种蠕虫的检测结果呈阴性;针对两个异尖线虫姊妹种的第叁期幼虫(third-stagelarvae,L3)的检测灵敏度为单条虫体基因组DNA的10–5倍。优化后的LAMP反应时间为40min,加之探针杂交和LFD显色,整个检测时程只需50min。利用本LAMP-LFD方法对2015—2017年收集于140尾海鱼的1573条线虫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是东海海域的优势种,这与经rDNA-ITS1-5.8S-ITS2测序的结果一致。因此, LAMP-LFD方法能快速、灵敏且准确地检测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在经济鱼类中简单异尖线虫复合种的筛检和常规检验检疫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2期)

耿英芝,李飞,王伟杰,张眉眉[4](2019)在《辽宁省海鱼异尖线虫感染调查及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辽宁省市售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并对异尖线虫Ⅲ期幼虫进行分子鉴定,确定感染异尖线虫虫种。方法采用直接剖检法从市售海鱼中检出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进行初步鉴定;提取异尖线虫虫体总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异尖线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对其ITS1和ITS2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采集222份市售海鱼样品进行剖检,共有70份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检出率为31.53%,其中小黄花鱼和带鱼的检出率较高,感染度最高为233条/份。测序结果经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的异尖线虫幼虫分别为异尖线虫属和宫脂线虫属的5种异尖线虫,包括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s typical)、内弯宫脂线虫(Hysterothylcaium aduncum)和厦门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moyense)。结论辽宁省市售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较严重,且感染的异尖线虫种类多样,其感染优势种为派氏异尖线虫。(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杜学婷,周秋颖[5](2019)在《丹东市部分海鱼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感染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丹东市部分市售海鱼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海鱼品种感染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采样方法,在丹东市各大农贸市场随机采集海鱼样本,参照《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异尖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规定,运用直接解剖法检测异尖线虫。解剖镜检,按顺序查找鱼体内脏以及腹腔内壁、肌肉内部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分离鉴别。结果采集海鱼样本14种50份193尾,样本检出率为26.00%,鱼种检出率为50.00%,总检出率为18.13%;感染最严重的是鲅鱼,其次为梭鱼;平均感染强度为3.20条/尾。小黄花鱼、带鱼、鲅鱼、梭鱼、偏口鱼、雅片鱼以及鲭鱼7类鱼存在异尖线虫感染,其感染强度由大到小为:梭鱼>小黄花鱼>带鱼=鲅鱼>鲭鱼>雅片鱼>偏口鱼,感染强度分别为:8.00、3.20、2.00、2.00、1.80、1.33、1.25条/尾。其余7类海鱼均未检出异尖线虫。结论丹东市部分市售海鱼存在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感染,鱼种感染多样化,应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宣传,杜绝异尖线虫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徐杨,曾巧英,孙志华,张藜潇,王楠[6](2018)在《连云港市售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尖线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的海鱼而引起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报道我国沿海地区海鱼仍有异尖线虫感染,为了解我国黄海海域连云港市售海鱼异尖线虫的寄生情况,于2017年3―10月对该地市售海鱼的感染情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与PCR鉴定。随机选取本地海鲜市场采购的不同种类海鱼,剖检鱼体、分离其内脏和肌肉中Ⅲ期幼虫;应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19种海鱼中有11种被检出有异尖线虫感染(57.89%),海鱼的总检出率为37.89%,带鱼、小黄花鱼、梭鱼、黑鱼检出率最高为100.00%,鲳鱼、鲈鱼、鮟鱇鱼、海鲫鱼、沙丁鱼、黄姑鱼、白姑鱼、巴浪鱼均未检出异尖线虫;阳性海鱼平均感染强度为5.24条/尾,总体平均感染强度为1.99条/尾,带鱼感染强度最高为10.60条/尾;感染部位以肠和肠系膜最为严重,占虫体数67.55%。多重PCR鉴定本次获得的虫体为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伪地新线虫和内湾宫脂线虫,其中简单异尖线虫为优势种。结果表明,连云港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本次调查为连云港市人群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异尖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耿英芝,李飞,王伟杰,张眉眉[7](2018)在《基于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的异尖线虫分子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市售海鱼中检出的异尖线虫Ⅲ期幼虫进行分子分型鉴定。方法收集辽宁省市售海鱼中检出的异尖线虫Ⅲ期幼虫,提取线虫虫体总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对上述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琼脂糖电泳进行分析。结果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共包括异尖线虫属3种异尖线虫感染;酶切产物分析显示限制性内切酶Hinf I和Rsa I将3种异尖线虫酶切成不同长度片段,从而对3种异尖线虫进行分型。结论 PCR-RFLP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分子分型鉴定方法。(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12期)

王旭,贾海燕,米荣升,黄燕,韩先干[8](2018)在《上海水产品中异尖线虫分子鉴定与流行性调查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上海市海洋鱼类中异尖线虫的感染现状,探讨其对水产品的健康危害。方法:从市场上随机抽取10种海洋鱼类,通过目测和显微镜检测异尖线虫。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测序分析鉴定遗传关系。结果:10种海洋鱼类共245条中收集到1 683只幼虫,平均幼虫密度为每条鱼6.9只。感染的总体患病率为小黄鱼(57.9%),梅童鱼(18.8%)和龙头鱼(7.5%)。此外,小黄鱼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发现感染高峰(37.4%)。从农贸市场收集的鱼类感染率明显高于鱼市场和超市。首先鉴定了336个派式异尖线虫中,有66个先前属于宫脂线虫属。有10个多态性位点首先鉴定出位于派式异尖线虫的mtDNA的cox1基因,从而定义了10个单倍型(Hap1-10)。讨论:3种鱼类的单倍型分布存在不同的意义。在10个单倍型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发现了两个分支,但分支和宿主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上海市场海洋鱼类严重感染第3期幼虫的情况。结果表明,异尖线虫在上海海洋鱼类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尤其是派式异尖线虫。因此,预防和控制异尖线虫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郭爱民,段成任,杨昆明,谢志胜,焦丽[9](2018)在《乌鲁木齐市售海鱼中首次检出异尖线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配合检疫部门检查,2017年8月对乌鲁木齐市市售海鱼随机采样,收集寄生虫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从鳕鱼块中发现5只线虫,虫体无胃盲囊和肠盲囊,黑色圆柱形的胃与"Y"型的肠管以斜线相连,尾短且有一圆塔形的尾突。PCR扩增ITS基因片段获得924 bp的基因序列,测序后经BLAST比对分析显示,与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GenBank登录号:KY275505.1)相似性达99%,确定分离出来的虫体为简单异尖线虫。本研究在远离海洋的乌鲁木齐市发现随海鱼运输携带到新疆的异尖线虫,系异尖属线虫在新疆的首次发现和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宫春波,王朝霞,董峰光,邢玉芳,孙月琳[10](2018)在《2016-2017年烟台市售140份鲜活海鱼异尖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烟台市售鲜活海鱼异尖线虫的感染程度,分析品种感染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采样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6月对烟台市4区7市的餐饮环节、流通环节20类140份样本随机采样。参照《2016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异尖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规定,运用直接解剖法检测异尖线虫。结果烟台市售鲜活海鱼中异尖线虫的品种感染率为30.00%,阳性检出率20.00%,鱼数感染率为15.82%,平均感染强度为17.62条/尾。小黄花鱼、带鱼、比目鱼、海鳗、大黄花鱼、多宝鱼5类鱼存在异尖线虫感染,其感染强度由大到小为:带鱼>海鳗>比目鱼>小黄花鱼>多宝鱼>大黄花鱼,平均强度分别为:27.67、25.00、16.38、14.68、5.00、2.67条/尾。鲅鱼、鲳鱼、鲭鱼、鲱鱼、海鲫鱼、马步鱼、半滑舌鳎、鳙鱼辫子鱼、沙逛鱼、海鲇鱼、木棉鱼、黄尾鲴、海鲋均未检出异尖线虫。结论烟台市售鲜活海鱼中异尖线虫Ⅲ期幼虫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强度较高,但未体现出鱼品种优先感染趋势,却呈现种的多样化的感染特征。建议海鱼熟食为主,不食生食(半生食)产品,以预防控制异尖线虫病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异尖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福建省沿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福建省沿海3大渔场(闽东、闽中和闽南)随机采购海鱼,鉴定鱼种后,解剖镜下分离海鱼内脏和肌肉内的异尖线虫幼虫,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统计不同鱼种、不同脏器中异尖线虫幼虫分布情况。结果共解剖海鱼32种810尾,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感染19种277尾,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为34.2%,平均感染度为11.2条/尾。带鱼、马鲛鱼、海鲫鱼和包公鱼等4个鱼种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5.6%(95/111)、 63.5%(47/74)、36.7%(67/162)和36.7%(18/49),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3.1、 7.6、 4.5和4.2条/尾。不同鱼种体内异尖线虫幼虫的分布不同,多数寄生于海鱼的肠系膜及肠壁、体腔和胃壁,其次是肝、胰脏器、生殖器,肌肉中极少发现。检获的异尖线虫鉴定出4种异尖线虫幼虫,分别是异尖属Ⅰ型幼虫(Anisakis typeⅠ)、异尖属Ⅱ型幼虫(Anisakis typeⅡ)、厦门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moyense)幼虫和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sp.)幼虫。结论福建省沿海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防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尖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李培,林东昉.拟地新线虫致似转移性肝癌的肝异尖线虫病1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2].林陈鑫,黄姝玲,林诗涵,江典伟,谢汉国.福建省沿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

[3].乔艳,周前进,李孝军,苗亮,陈炯.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检测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方法的建立[J].海洋与湖沼.2019

[4].耿英芝,李飞,王伟杰,张眉眉.辽宁省海鱼异尖线虫感染调查及分子鉴定[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

[5].杜学婷,周秋颖.丹东市部分海鱼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感染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19

[6].徐杨,曾巧英,孙志华,张藜潇,王楠.连云港市售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兽医学报.2018

[7].耿英芝,李飞,王伟杰,张眉眉.基于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的异尖线虫分子鉴定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18

[8].王旭,贾海燕,米荣升,黄燕,韩先干.上海水产品中异尖线虫分子鉴定与流行性调查的初步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9].郭爱民,段成任,杨昆明,谢志胜,焦丽.乌鲁木齐市售海鱼中首次检出异尖线虫[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8

[10].宫春波,王朝霞,董峰光,邢玉芳,孙月琳.2016-2017年烟台市售140份鲜活海鱼异尖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状况[J].现代预防医学.2018

标签:;  ;  

异尖线虫论文-李培,林东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