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持续利用评价,DPSIR模型,熵权物元分析,空间差异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1](2018)在《山东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一切资源和环境的有效载体。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不断向建设用地转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供需紧张,生态系统退化,阻碍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重视程度、投入强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严格优化土地利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叁条控制线。可见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供需矛盾,耕地资源减少是当代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山东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土地持续利用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山东省是人口大省,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并且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在现阶段,达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与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之间的平衡甚为关键。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DPSIR模型建立山东省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将物元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简称熵权物元分析法),科学评价2009-2015年山东省土地持续利用时间动态变化,并结合ArcGis10.2软件对2015年山东省十七地市土地持续利用进行空间差异研究,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山东省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实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2009-2015年山东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表明近年来山东省土地持续利用水平呈现出由不可持续向弱可持续再向中可持续不断转化的趋势,整体土地利用水平不断优化。在对各单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指标如人均GDP、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城镇化率等都在由不可持续或弱可持续向中可持续或强可持续转化,但也存在部分指标呈反向变化,如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利用熵权物元分析法对各系统层等级关联度进行分析,发现压力、状态、影响因子整体变化趋势呈缓慢上升趋势,驱动力因子呈波动起伏状态,而响应因子则呈下降趋势。驱动力因子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水平的潜在因子,短时间内无法具体看出对土地的作用效果,而响应因子则反映了政府当前对土地利用状态所做出的政策和措施,响应因子下降说明政府在加强环保监管,加大环保投入,加快环保进程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到位。(3)通过对2015年山东省十七个地市土地持续利用空间差异分析,得出山东省大部分城市已进入中、强可持续状态,仅有济宁、泰安、临沂、枣庄四个城市仍处于弱可持续状态。分层次土地持续利用差异研究发现驱动力因子、压力因子、状态因子、影响因子、响应因子沿海地区可持续性高于内陆地区,全省由西向东呈现出由不可持续或弱可持续向中可持续、强可持续转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8-06-10)
赵俊奇[2](2016)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为了确保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土地利用管理。为了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需要构建一套管理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管理的水平。在构建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系统时,由于评价指标的复杂性,所以需要将科学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方面系统性的进行系统的构建,从而为土地利用管理的持续性评价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12期)
徐倩[3](2012)在《东湖开发区土地持续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区作为现代工业的集聚中心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产业集聚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一般的地区比较起来,开发区的技术、资金的集聚效益和投入、产出强度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由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土地效益较低。因此,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土地的持续集约利用,对节省城市用地、提升土地的潜力、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10月,199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又名:武汉·中国光谷。但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相比,东湖开发区的土地效益较低,如何提高东湖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并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第一章,绪论是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内容,基本路线和文章的基本结构;第二章,介绍本文所采用的理论基础,并依据这些的理论提出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利用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第叁章,对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概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将其与国内知名的开发区进行横向比较;第四章,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特征,选取关系最密切的评价指标,对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状况做出评价;第五章,针对开发区的特点,提出有利于提高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持续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第六章,本文的最后总结。确切地说,本文先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东湖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做出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将其量化,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东湖开发区的实际情况,评价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水平,对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持续集约利用的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开发区土地持续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刘桂芳,田广增,卢鹤立,王娜[4](2012)在《黄河中下游丘陵-平原过渡区乡镇土地利用相对可持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中下游丘陵—平原过渡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地利用条件独特.以该区的孟州市为研究样区,从微观尺度出发,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多源数据,考虑空间异质性因素,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和"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指标方案,针对孟州市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乡镇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统一以某指标全市平均水平作为该指标评价的"阈值",给出了各乡镇土地利用相对可持续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评价,指出了各乡镇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对障碍因素.获得如下主要结论:孟州市资源环境条件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东北部较好,西部和南部的丘陵区、黄河滩区较差;生产性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平原区生产性强,西部丘陵区生产性弱;稳定性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平原区较稳定,西部丘陵区稳定性相对较差,南部黄河滩区最不稳定;保护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较强,北部,尤其是东部平原人口稠密区较弱;各乡镇土地利用相对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格局表现为东部、南部相对可持续性强,西北部相对可持续性弱;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相对可持续评价值1986年相差0.624,到2004年加大为0.889,两极分化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李卫清,李跃军[5](2011)在《台州市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台州市经济较快发展,但土地资源却迅速减少。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计算模型,对台州市9个县(市、区)的协调性和资源-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得出:要提高台州整体区域协调性和协调发展指数,就要加速发展仙居、天台、叁门的经济发展,提高其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要降低椒江区、玉环县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必须严格限制耕地的继续占用,提高它们的协调性等结论。(本文来源于《统计科学与实践》期刊2011年08期)
赵彬,李家存,赵文吉[6](2010)在《3S技术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主要依据,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手段。3S技术为评价指标空间化表达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定量、迭加分析、统计分析的参数和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度。介绍了利用3S技术对统计指标和地理空间指标空间化的过程和方法;论述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存在的问题,对河北坝上地区2008年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化。空间化结果在空间上连续分布,基本符合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分布状况。(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0年05期)
马胜利[7](2010)在《成都市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可以说是一切资源和环境等自然要素的载体,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土地能否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衡量土地是否达到合理利用的评判标准,是评价和监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和程度,是建立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的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依据。本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展开对成都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研究。目的是在成都市构建田园城市的背景下,客观准确地掌握成都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现状,通过评价提出可行的对策措施,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论文在分析了成都市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与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出发,依据综合评价的目标和原则,从环境优良性、资源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四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功效函数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应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求得成都市2003—2008年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经历初步可持续、基本可持续阶段,已接近于可持续利用水平。针对综合评价中反映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运用障碍度模型,找出了影响成都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4-01)
赵彬[8](2009)在《基于3S技术的坝上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以坝上地区沽源县、康保县、张北县为例,从3个层次5个方面建立了坝上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3S技术提供的数据支持和方法、统计资料和国家标准选取出农作物生产力指数、复种指数、植被覆盖度以及GDP增长率等13个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坝上地区1988年~2008年的土地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在空间上分布连续,基本符合实际分布情况。评价结果表明坝上地区土地持续利用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坝上水体和未利用地的利用水平最低,沿东北—西南方向的土地利用水平较高。康保县的耕地分布比较多,所以20年来土地利用水平比较稳定。最后分析了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1-27)
赵有翼,赵廷刚,岳斌,李昂,张仁陟[9](2009)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用地规模结构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度、对区域环境影响4个方面选择了32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函数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并对定西市2006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定西市土地利用处于非可持续利用阶段,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09年06期)
赵彬,李家存[10](2009)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详细过程和主要方法、时空尺度特征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标分解方式、"压力—状态—响应"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分别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在些基础上分析了现行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和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17)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为了确保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土地利用管理。为了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需要构建一套管理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管理的水平。在构建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系统时,由于评价指标的复杂性,所以需要将科学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方面系统性的进行系统的构建,从而为土地利用管理的持续性评价创造有利的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张鑫.山东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2].赵俊奇.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3].徐倩.东湖开发区土地持续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刘桂芳,田广增,卢鹤立,王娜.黄河中下游丘陵-平原过渡区乡镇土地利用相对可持续性评价[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李卫清,李跃军.台州市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
[6].赵彬,李家存,赵文吉.3S技术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0
[7].马胜利.成都市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8].赵彬.基于3S技术的坝上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C].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9].赵有翼,赵廷刚,岳斌,李昂,张仁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沙漠.2009
[10].赵彬,李家存.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综述[C].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