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制造特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BD模型,制造特征,叁维标注信息
制造特征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成彬,齐吉燕[1](2019)在《基于图的制造特征关联关系模型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智能、高效地构建制造特征的关联关系模型,实现以叁维模型作为机加工艺信息载体的目的,通过一种基于图的方法研究了制造特征关联关系模型的构建方法。在特征识别的基础上,根据标注信息及制造特征属性邻接图建立特征面间的位置关系图,由图中顶点间关系判定制造特征间的关联关系,完成制造特征关联关系模型的建立,并选用制造特征间几何关联关系结合特征属性表征叁维MBD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合理的表示叁维MBD模型。可见该模型可以达到作为工艺信息载体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侯晓华[2](2019)在《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供给侧特征分析——以2018年第叁季度汽车制造行业截面数据回归模型为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业是我国科技发展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汽车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干行业,本文以2018年第叁季度汽车制造行业为样本,以供给侧相关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自有资本、负债、存货等指标为自变量,以公司的净利润为因变量,构建截面数据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汽车制造业的营业需要增收,降低营业成本,这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永恒的主题;债务杠杆需要降低;存货对利润的解释呈低微正相关;应收账款对利润的解释正相关显着,但要注重结算资金控制,防范销售风险。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制造业稳步、健康发展,为汽车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财经界》期刊2019年08期)
毛永年,唐秋华,张利平,李梓响[3](2019)在《具有并行制造特征的自动化混流生产线调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自动化混流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瓶颈工作站通常设计有并行制造能力,以便同时处理多个工件。针对工件在并行制造单元上的实际加工时长跨越多个周期的情形,提出一种等效转换方法,从而将瓶颈工作站使用能力约束的研究对象从工作站整体转移到相互独立的多个制造单元个体上。以此为基础,针对自动化混流生产线周期性调度问题,构建了考虑并行工作站使用能力约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此外,基于现有文献针对并行工作站使用能力约束的建模方法,构建了该问题不考虑重入工艺情形时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改进的标准案例首次指出了并行制造单元上搬运作业存在的周期性交替配对现象,并阐述了所提出转换方法处理相应约束的可行性。大量随机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性能。基于随机案例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针对并行工作站使用能力约束建模方法的最优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9年07期)
张旭刚,敖秀奕,张华,江志刚[4](2018)在《考虑失效特征的废旧零部件再制造成本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废旧零部件失效特征对其再制造成本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失效特征的废旧零部件再制造成本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半监督学习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LS-SVR)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在只有少量已完成再制造的废旧零部件样本和大量未知再制造成本的零部件样本的条件下,对废旧零件再制造成本的预测。该算法加入了k最近邻(kNN)算法,以kNN为辅、LS-SVR为主对未标记的样本进行置信度评估,将各阶段最优未标记样本逐步添加进有标记的样本集中,逐步更新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噪声,提高模型精度。经案例验证,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回归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21期)
邓方,姚智兵,史新宇,徐圣杰[5](2017)在《基于AERMOD模型的武汉市汽车制造行业中苯系物排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武汉市汽车制造行业中较为集中的大型汽车制造厂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中苯、甲苯、二甲苯排放浓度最高值作为计算点源强,利用AERMOD模型对其进行预测输出。通过实测源强最值比对分析,可知在对汽车制造行业苯系物的管理中,二甲苯是不可忽视的因子之一。经AERMOD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各计算点2016年上、下半年的苯、甲苯、二甲苯区域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以及日均最大落地浓度值均低于环境质量标准值的要求,苯系物排放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7-10-20)
周亚平[6](2016)在《大型航天薄壁结构件制造特征MBD模型自动构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航天薄壁结构件是运载火箭中主要的承力零件,零件上特征数量大、结构复杂、存在大量曲面,导致产品工艺规划、数控编程等生产准备工作任务量极大。制造特征MBD模型作为CAD/CAM/CAPP系统之间信息传输的载体,能有效集成加工知识和经验,是实现数控编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因此,研究面向大型航天薄壁结构件的制造特征MBD模型自动构建方法,对提高自动工艺规划和数控程序编制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国家日益强烈的现代化国防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大型航天薄壁结构件制造特征MBD模型自动构建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在制造特征识别问题上,针对大型航天薄壁结构件含有大量曲面、存在多特征复合而成的复杂特征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拓扑层矩阵、几何层矩阵、特殊关系层矩阵的叁层次属性邻接矩阵模型的特征识别方法,将所有特征分为:单一特征、凹连接复合特征、凸连接复合特征进行识别。首先,设计了拓扑层矩阵,描述零件CAD模型几何元素之间的邻接属性、凹凸性;设计了逐层蔓延的特征搜索算法,从零件拓扑层矩阵中提取所有特征的拓扑层矩阵;以特殊关系层矩阵表达特征间的关联关系,将属于同一凸连接复合特征的特征合并、关联;基于凹连接复合特征的几何层矩阵,采用逐层分割的策略,将凹连接复合特征分割为单一特征;最后,基于单一特征的拓扑层矩阵、几何层矩阵匹配精确地识别出单一特征的形状,从而实现了制造特征的准确、高效识别。在自动识别制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特征MBD模型的MBD模型构建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制造特征和技术要求信息的制造特征MBD模型的数据结构,包括叁个层次的信息:特征形状信息、特征几何元素信息以及与几何元素关联的技术要求信息;通过提取MBD模型上以文本和符号形式标注的技术要求信息,包括:几何公差、尺寸公差、粗糙度叁类信息,并与特征的几何元素关联,从而实现制造特征MBD模型的构建;基于分类清晰、数据充分的制造特征MBD层次性数据模型,可降低制造特征在实际工艺决策过程的复杂度,提高数控程序自动生成的效率与准确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某军工企业产品为背景案例,基于Pro/E平台建立了大型航天薄壁结构件制造特征MBD模型自动构建原型系统。并通过实际零件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大型航天薄壁结构件的制造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控编程问题提供了一些有新的解决方法,提高了零件工艺准备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6-01-01)
樊锡鹏[7](2015)在《基于模型定义的制造特征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产品叁维模型的数字化定义,需要通过特征识别技术从CAD模型中提取某些特征信息,这是实现CAPP与CAD、CAM有机集成的关键。通过特征识别,CAPP系统能够直接从叁维模型中获取产品的加工特征信息,实现CAPP系统二维与叁维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达到向MBD数据模型的转换。针对目前特征识别方法中的诸多问题,本文研究了在叁维环境下,机械零件制造特征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叁维环境下制造特征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UG用户自定义制造特征构建制造特征库的缺点,利用基于UG二次开发的自定义制造特征库构建方法创建了本文的制造特征库。(2)边的凹凸性判定是制造特征识别的基础,只有先确定边的凹凸性,才可以提取特征的组成面、分解属性邻接图以及进行图的匹配。本文通过一种比较距离大小的方法,无论相交边为直线或者曲线,都可直接判定其凹凸性。(3)针对目前特征识别方法不能完全分离出特征子图的问题,本文对叁维CAD模型的属性邻接图进行最大限度的分解,得到最小特征子图,将分解出来的特征子图与预定义库中的特征原型进行匹配,实现制造特征的识别。(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编程验证了本文所用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王涛,丁华鹏,刘一骝,雷剑波[8](2015)在《基于叶型特征重建和缺陷模型提取的LDMD叶片再制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激光直接沉积(LDMD)对破损叶片的再制造,提出了一种利用设计特征重建叶型曲线(CSC)的方法,并提取缺陷3D模型。首先,规划了叶片再制造系统结构;接着,基于叶型曲线设计特征,对前缘(LE)、后缘(TE)、吸力边(SS)和压力边(PS)在叶型点云中的位置进行识别,然后利用圆弧曲线以背离度和拟合误差作为2个阈值,实现对前缘和后缘的拟合,同时实现叶型点云的分割;再利用6次多项式曲线,在保证与前后缘曲线相切的约束条件下,用最小二乘法实现对吸力边和压力边的拟合,从而得到完整的叶型曲线;接着放样叶型曲线得到完好的目标模型,并采用布尔减运算提取了缺陷3D模型;最后,给出了一个叶片再制造应用实例,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陈垚,张国渊,卫军朝,闫秀天[9](2014)在《定制化零件集成设计的几何特征与可制造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针对航天运载工具普遍存在的定制化零件难于制造问题,文中提出在设计阶段既考虑其可制造性的集成设计思路.讨论了一类定制化零部件的几何特征和描述方式,依照其特点对其特征参数进行了定义;构建了考虑制造设备信息的可制造性评估模型,包括制造资源模型、制造过程模型、特征关系模型和制造对象模型.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集成设计过程的可制造模型部分结果.结果表明:模型兼顾了设计和制造信息,设计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邵立,张树生,白晓亮,李亮[10](2015)在《基于制造特征的叁维工序模型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能给实现制造毛坯的动态演变,提出了一种基于制造特征的叁维工序模型构建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制造特征库的构建方法,包括制造特征的表达、加工元的表达以及制造特征与加工元关联关系的定义。接下来,基于制造特征库,从零件的几何模型中自动获取制造特征的定位参数和定形参数,然后通过给定的刀具半径和加工余量,实现加工元的定位和实例化,与毛坯做布尔运算,生成叁维工序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5年02期)
制造特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造业是我国科技发展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汽车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干行业,本文以2018年第叁季度汽车制造行业为样本,以供给侧相关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自有资本、负债、存货等指标为自变量,以公司的净利润为因变量,构建截面数据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汽车制造业的营业需要增收,降低营业成本,这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永恒的主题;债务杠杆需要降低;存货对利润的解释呈低微正相关;应收账款对利润的解释正相关显着,但要注重结算资金控制,防范销售风险。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制造业稳步、健康发展,为汽车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造特征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成彬,齐吉燕.基于图的制造特征关联关系模型构建方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2].侯晓华.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供给侧特征分析——以2018年第叁季度汽车制造行业截面数据回归模型为标准[J].财经界.2019
[3].毛永年,唐秋华,张利平,李梓响.具有并行制造特征的自动化混流生产线调度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
[4].张旭刚,敖秀奕,张华,江志刚.考虑失效特征的废旧零部件再制造成本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8
[5].邓方,姚智兵,史新宇,徐圣杰.基于AERMOD模型的武汉市汽车制造行业中苯系物排放特征研究[C].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7
[6].周亚平.大型航天薄壁结构件制造特征MBD模型自动构建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
[7].樊锡鹏.基于模型定义的制造特征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8].王涛,丁华鹏,刘一骝,雷剑波.基于叶型特征重建和缺陷模型提取的LDMD叶片再制造[J].农业机械学报.2015
[9].陈垚,张国渊,卫军朝,闫秀天.定制化零件集成设计的几何特征与可制造模型构建[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4
[10].邵立,张树生,白晓亮,李亮.基于制造特征的叁维工序模型构建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