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和质子论文-王晨,陈自强,乔从丰

电子和质子论文-王晨,陈自强,乔从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和质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夸克偶素,遍举产生,广义部分子分布函数,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

电子和质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陈自强,乔从丰[1](2019)在《高能电子-质子碰撞中重夸克偶素的遍举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夸克偶素产生和衰变研究对深入了解量子色动力学(QCD),研究夸克偶素,甚至探索其他高能相互作用和微观粒子的性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计算重夸克偶素在电子-质子高能碰撞中的遍举产生,发现它能为探究质子部分子的分布结构,验证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精确检验微扰QCD的适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帮助。在共线因子化框架下,计算给出QCD领头阶重夸克偶素遍举产生的振幅和截面的解析结果,并以HERA实验为例,唯象分析HERA实验条件下J/ψ和Υ遍举产生截面随Q~2和W_(γp)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进行比对。还讨论了能标和重夸克质量不确定性带来的理论分析误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钧,郑阳,陈金繁,刘樱[2](2019)在《“泵浦-探测”共振拉曼光谱研究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被发现存在于众多化学和生物过程中。PCET途径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介导长程电子传递。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转化存储过程,其光反应发生于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包括捕获太阳光、光电转化和质子传递等过程。其中光系统II利用太阳光将水氧化分解产生氧气和质子,同时产生高能电子并还原质体醌。近年来,光系统II的晶体结构已经获得高分辨的解析:除了捕光蛋白复合体外,光系统II单体包含20个蛋白亚基,分子量达到350 k Da。光系统II属于膜蛋白酶,能够动态地表征其生理过程对应的结构变化的技术手段很少,至今对光系统II的电子传递机理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研究。近年来,作者等人率先研制发展了"泵浦-探测"紫外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如图1所示)应用于光系统酶的研究[1,2]。最近,作者等运用该技术针对蓝细菌光系统II的研究探测到电子传递链中酪氨酸自由基、质体醌自由基的分子振动光谱,发现质体醌QA发生PCET反应。该PCET反应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质体醌的氧化还原电势,另一方面形成了电子直接从质体醌跃迁回P680的途径,避免了单重态氧的形成,起到了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该技术手段对生物样品表征测试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杨少卿[3](2019)在《GD4N24R型光电耦合器电子和质子辐射损伤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耦合器作为电信号与光信号的转化器件,是航天器电路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器件。器件在轨服役期间,会遭受到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环境的显着影响,导致其性能退化,直接影响航天器在轨高可靠性。因此,探究光电耦合器的辐射损伤效应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以GD4N24R型光电耦合器为研究对象,基于低能、高能电子和高能质子辐照,利用半导体器件性能参数测试仪测试电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辐照后的光电耦合器进行深能级缺陷测试及等温退火试验,探究电子和质子辐照下光电耦合器电性能退化的影响因素及损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50 keV及1 MeV电子辐照条件下,随辐照注量的增加,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电性能基本保持不变;150keV电子辐照时,在较低注量条件下,光电叁极管及光电耦合器电性能变化不大,随着辐照注量的增加,电荷积累产生放电现象,导致光电叁极管击穿,光电耦合器电性能大幅下降。1MeV电子辐照下,随辐照注量的增加,光电叁极管基极电流增加,集电极电流不变,电流增益迅速降低,理想因子趋近于n=1,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下降。辐照前的浸泡氢气处理,会加剧光电叁极管及光电耦合器的性能退化。50 MeV及90 MeV质子辐照下,光电耦合器电性能退化规律基本相同,并且在相同辐照注量下,50MeV质子辐照下器件的电性能退化更加严重。两种能量的质子辐照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电性能均基本保持不变。然而,随辐照注量的增加,光电叁极管的基极电流显着增大,集电极电流基本不变,电流增益逐渐退化,表面复合主要发生在中性基区。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迅速下降。基于DLTS测试及退火试验分析表明,1 MeV电子辐照会使光电叁极管内产生界面态陷阱及级联缺陷,导致电流增益迅速下降,进而使光电耦合器的电性能下降。50 MeV和90 MeV质子辐照造成光电叁极管内产生氧化物正电荷和VP缺陷,使得电流增益下降,同时光电耦合的导光胶性能大幅下降,二者共同导致了光电耦合器性能下降。两种能量的质子产生的缺陷类型相同,故对光电叁极管的损伤可以等效,两种能量的电子产生的缺陷类型不同,故对光电叁极管的损伤不可以等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何政达[4](2019)在《多质子电子耦合重要电催化反应最优催化剂设计方法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要想制备出高效环保的燃料电池就必须为电极反应寻找高效催化剂。本论文将设计高效催化剂的方法分成了叁个步骤:(1)理解所研究反应在不同外部条件(例如温度、pH等)下的机理(2)根据机理计算出其反应速率,其中需要知道每一个基元步骤的指前因子与活化能,这样才可以利用过渡态理论或者Arrhenius方程计算每个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从而得到总反应的反应速率。(3)将反应速率与体系中某些物理量之间建立关系,得到“描述符”。对这些描述符进行定量研究,得到可以决定描述符的物理因素,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只有将这叁点全部做到,才算真正建立起了一套可以从第一性原理上对电催化反应的催化剂进行设计的方法论。那么本论文就围绕上面提到的叁个问题通过具体体系分别进行了初步研究。相应的研究工作以及得到的初步结论将在下面进行总结:1.氢析出在Pt(111)上、酸性溶液中的温度效应以及吸附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氢析出反应在酸性溶液,Pt(111)电极上的变温伏安曲线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结果,研究了吸附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氢析出反应的活化能与指前因子。发现在Pt(111)上,吸附氢原子之间存在轻微排斥作用。通过使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得到理论模拟的吸附氢原子的等温吸附线。根据Tafel斜率可以说明氢析出反应遵循Volmer-Tafel机理并且以Tafel过程为决速步骤。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伏安曲线以及DFT理论计算,验证了 Tafel反应为氢析出反应的决速步骤。2.Pt(110)-(1×1)晶面上氢原子吸附以及Tafel步骤动力学的理论研究首先通过在Pt(110)-(1×1)晶面上(以下称Pt(110)晶面)放置单个H原子,得到了叁种H原子的稳定吸附构型。接着研究了这叁个位点之间吸附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之后通过增加表面上吸附氢原子的个数研究了顶位和桥位吸附氢的微分吸附曲线。随后研究了Tafel过程在Pt(110)晶面上的反应路径,其中假设了5种情况,并通过过渡态理论计算了每种情况下的反应路径以及活化能。由于所得到的Tafel过程的活化能与Pt(111)上类似,因此可以判断这两个表面上氢析出反应速率也基本相同,Markovic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3.论溶剂化能对寻找氧还原反应最优催化剂的影响通过选择9种Pt基近表面合金,并计算出OHads与OOHads在9种表面上的吸附能以及溶剂化能,发现之前文献计算中所使用的恒定溶剂化能这一假设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因为根据氧还原的火山型曲线,OHads在Pt(111)的吸附能只距离顶点有O.1eV,而当考虑溶剂化能时在不同表面上溶剂化能的误差范围可以达到0.2eV,因此如果假设在同类催化剂表面上的溶剂化能一样,将无法准确在火山顶点处进行最优催化剂的定位。因此说明在未来当研究最优催化剂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体系去计算相应的溶剂化能,这样才能确保计算数据的准确。4.论溶剂化能对OHads、OOHads吸附能之间Scaling Relation的影响通过在9种过渡金属表面、两种不同超晶胞下计算OHads与OOHads两种吸附物的吸附能以及相应的溶剂化能,去研究溶剂化能对Scaling Relation的影响。并且对吸附物的吸附细节进行了全面分析,例如吸附相互作用中离子与共价相互作用的比例,投影态密度等。此外还研究了单个水分子以及吸附水层的结构及其与表面的成键行为。接着讨论了OHad 与OOHads的溶剂化结构以及形成溶剂化层时对它们吸附作用的影响(主要通过投影态密度进行分析)。最后发现当加入溶剂化能时,由于OHads的溶剂化能要大于OOHads的溶剂化能,因此Scaling Relation的斜率会变化(从1.05下降到0.85)。由此说明改变吸附物的溶剂化能是另一种提高ORR反应活性的手段,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5.论电化学中指前因子的计算与运用通过综述目前电化学/电催化中有关指前因子的理论与实验工作,指出了指前因子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不同的电催化理论去寻找指前因子可能的计算方法及其所包含的物理意义。接着通过对外球层反应、电催化反应中温度效应的实验进行总结分析,指出了目前在实验上推导反应指前因子的一些矛盾之处以及难点。并对未来如何深入研究指前因子进行了展望与讨论。6.寻找一种描述催化作用的新描述符为了准确的寻找针对不同反应的最优催化剂,就必须找到与吸附能直接相关的描述符。那么之前一直使用“d能带中心”(∈dc)作为研究吸附能的描述符。但这个描述符本身并不能将催化中的所有相互作用都包括其中,并且不能去进行定量化的调整。那么寻找一种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新型描述符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四种不同的体系结构变化,考察O原子在这些体系上的吸附能以及投影态密度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描述符:稳定化能(EOS,Energy of Stablization)。并研究了这个描述符与O原子吸附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与d能带中心之间的关系,发现通过EOS能比d能带中心更好的描述吸附物的吸附能。最后对EOS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它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31)

庄丽彬[5](2019)在《混合质子—电子导体透氢膜的制备、表征以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质子—电子导体透氢膜是一种同时具备质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的致密陶瓷膜,理论上其对氢气的选择性可以达到100%。为满足实际工业的需求,混合质子—电子导体透氢膜需要具有良好的透氢性能和稳定性。目前常采用金属离子掺杂或构筑双相膜的手段改善透氢膜性能,但透氢量仍然较低,稳定性较差。本论文以改善透氢膜的透氢性能和稳定性为目的,采用非金属离子对透氢膜进行掺杂,探讨非金属离子对透氢膜晶体结构、电导率、透氢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为进一步提高钙钛矿型氧化物的透氢性能,本文构筑金属—氧化物双相膜,并研究其透氢性能和稳定性。首先,采用固相球磨法制备了不同含量非金属磷离子掺杂的钨酸镧型氧化物La_(5.5)W_(1-x)P_xO_(11.25-δ)(x=0、0.1、0.2、0.3)粉体,烧结成致密片状膜后,考察了膜片的相结构以及相应的透氢性能。经相结构分析,这一系列氧化物在1550℃烧结致密后均能呈现单一的立方相结构。在透氢测试中,磷离子掺杂后膜片的透氢量相比未掺杂膜片的透氢量均有所提高。其次,选择钼掺杂钨酸镧型氧化物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非金属磷离子掺杂,制备了La_(5.5)W_(0.6)Mo_(0.4-x)P_xO_(11.25-δ)(LWMPx)(x=0、0.05、0.1、0.2)透氢膜,研究了非金属磷离子对材料电导率、透氢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WMP0.025膜的电导率和透氢量都得到了改善。在透氢测试中,1000℃时其透氢量达到0.127 mL min~(-1) cm~(-2)。此外,在950℃下50小时透氢测试中,LWMP0.05膜透氢量的衰减趋势相较LWM透氢量的衰减更加缓慢,说明高温下掺杂磷离子能抑制钼离子挥发。接着,在钙钛矿型氧化物BaCe_(0.5)Fe_(0.5)O_(3-δ)的氧位中掺杂非金属氟离子,制备了BaCe_(0.5)Fe_(0.5)O_(3-δ)F_x(x=0、0.025、0.05、0.1)粉体并烧结成致密膜。结果表明,氟离子掺杂对氧化物中BaCeO_3和BaFeO_3两相的含量、氧化物中Fe元素的价态以及晶格氧的结合能等均有影响。此外,还研究了相应膜的透氢性能,发现氟离子掺杂后透氢膜的透量都有所提高。在1000℃以及吹扫侧通入湿润气氛的条件下,BaCe_(0.5)Fe_(0.5)O_(3-δ)F_(0.025)膜片的透氢量高达1.85 mL min~(-1) cm~(-2)。最后,为进一步提高钙钛矿型氧化物BaCe_(0.85)Fe_(0.15)O_(3-δ)的电子电导率,引入金属镍作为电子电导相,构筑了金属—陶瓷双相膜Ni-BaCe_(0.85)Fe_(0.15)O_(3-δ),研究了双相膜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情况,考察了温度、干湿气氛以及进料侧氢气分压对双相膜透氢量的影响,并进行了透氢量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1000℃和两侧干燥气氛下该双相膜的透氢量可以达到0.325 mL min~(-1) cm~(-2),是同条件下单相陶瓷膜透氢量的四倍。在850℃下,Ni-BaCe_(0.85)Fe_(0.15)O_(3-δ)的透氢量在50小时测试中能维持稳定在0.19 mL min~(-1) cm~(-2)。(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8)

倪思洁[6](2018)在《冲啊,新一代加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幻小说《叁体》中,叁体人用“智子”干扰人类粒子加速器,以便阻碍地球人的发展。估计在叁体人眼中,粒子加速器算得上是人类科技发展最得力的工具了。一直以来,人类对于升级改造加速器乐此不疲。5月26日凌晨,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新一代加速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09-04)

王亚璐,张学民,申旭辉[7](2018)在《CSES卫星低能段电子和质子全球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CSES)于2018年2月2日发射成功,它是中国首颗专门用于地震研究的卫星,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专用天基平台。CSES卫星设计在轨运行5年,搭载有电场探测仪、感应式磁力仪、高精度磁强计、GNSS掩星接收机、郎缪尔探针、等离子体分析仪、叁频信标机和高能粒子探测器共计8种载荷,可以检测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密度、温度和高能粒子能谱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暨地震电磁探测新技术进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03)

王子群,魏明志,董密密,胡贵超,李宗良[8](2018)在《基于分子内质子转移诱导隧穿电子波函数宇称改变设计分子开关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功能性分子器件,分子开关在纳米尺度逻辑电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以磁性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zGNR)做电极,以酮分子(keto)或醇分子(enol)做核心构建单分子器件,从理论上研究了分子内质子转移对单分子器件电流的影响。互为互变异构体的keto和enol分子通过质子转移反应可以相互转换。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7)

董畅[9](2018)在《Novastrat型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质子和电子辐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Novastrat型透明聚酰亚胺(PI)薄膜在空间薄膜相机上的应用为背景,利用空间带电粒子辐照模拟设备,进行了120keV质子和100keV电子辐照试验,总结了辐照条件下PI膜的光学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采用FTIR和XPS手段分析了PI膜分子内部分基团的变化,并结合拉曼光谱、SEM、EPR及XRD等方法,揭示了PI膜的辐照损伤微观机理。辐照试验表明,在质子辐照下,PI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透过率随辐照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注量达到4E15cm~(-2)时,500nm附近的透过率下降24%,平均透过率下降9.387%;通过SEM观察发现,质子辐照后PI膜表面不再平整,出现较多的褶皱,宏观缺陷增加;同时,PI膜的力学性能明显退化,拉伸强度由278MPa下降至115MPa,断裂延伸率由11%下降至4.0%。电子辐照对PI膜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明显弱于质子辐照,当束流密度为1E12cm~(-2)/s时,光谱透过率随注量增加单调下降。通过SEM对PI膜拉伸断口分析发现,质子辐照PI膜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分层现象,质子影响区域与基体间存在大量微裂纹,而且该区域与基体断裂是不同步的。利用DSC、FTIR、XPS及拉曼光谱综合分析表明,在质子射程范围内,质子辐照破坏了PI分子结构中的羰基、醚键、C-F键和酰亚胺环,继而生成O=C=O基团等众多不饱和基团,使表层发生碳化。XRD分析显示,碳化层中存在似于C_(13)N_(14)H_8晶体的结构,这种分层结构抗层间撕裂能力较弱,导致力学性能大幅下降;由于电子射程远大于膜厚,辐照后不会形成分层结构。SEM拉伸断口观察发现,镜面区、雾状区和粗糙区面积变小,排布密度增加。综合分析表明,电子辐照造成分子链醚键和羰基断裂,在PI膜内生成大量热解碳自由基,然后通过自由基反应使分子链发生降解,同时生成O=C=O基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秋月[10](2018)在《电子和质子综合辐照对不同结构InGaAs电池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空间环境综合辐照模拟设备,针对两种不同带隙的单结InGa As电池,开展空间粒子辐照效应的研究。主要研究了150 keV电子辐照、150 keV质子辐照、以及150 keV电子和质子共同辐照作用下InGa As电池电性能的变化。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测试有I-V性能,量子效率(EQE),暗特性测试,光致发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等。综合上述测试分析,总结了InGa As电池电性能退化规律,揭示了InGa As电池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50 keV电子分别作用于带隙1.0 eV和1.1 eV的InGa As电池时,大多数电子穿过两电池的结区和基区,在电池内部引入缺陷,缺陷作为载流子复合中心,引起电池电性能的衰降,其中两种带隙的InGa As电池Isc衰减幅度相当,而带隙1.1 eV的InGa As电池Voc衰降幅度大于带隙1.0 eV的InGa As衰降幅度。EQE随着辐照注量的增加不断衰降,且两带隙的电池EQE最大衰降幅度相当。暗特性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经过电子辐照后两带隙的电池并联电阻Rsh降低,而串联电阻Rs,复合电流Is2,扩散电流Is1增加,且带隙1.1 eV电池的Rsh和Is2变化幅度更大。150keV质子辐照没有对带隙1.0eV的InGa As电池电性能产生明显影响,电性能不随注量的增加发生明显衰降。150 keV质子辐照带隙1.1 eV的InGa As电池研究结果表明,I-V曲线随着辐照注量的增加衰降,Voc大幅度衰降,Isc小幅度衰降。SRIM模拟显示大多数质子运动轨迹终止于结区附近,在发射区和结区附近引入大量缺陷,降低了载流子的寿命,导致EQE短波长部分衰降幅度更大。暗电流增大,通过对暗特性曲线数值模拟知随着辐照注量增加Rsh减小,Rs,Is1,Is2有一定程度的增加。PL测试表明特征峰峰强随着辐照注量的增加不断衰降。XRD测试表明质子辐照导致InGa As衍射峰峰强发生一定降低,半峰宽有一定增加。电子和质子共同辐照后,带隙1.1eV的InGa As电池各电性能参数均发生衰降。共同辐照导致EQE的降低,暗电流增加。位移损伤和大量缺陷的聚集破坏晶格的完整性,导致PL峰强的衰降,XRD衍射峰峰高的降低。共同辐照造成的光电性能衰降幅度大于单粒子辐照造成的性能衰降幅度,但小于单电子、单质子单独辐照时造成的性能衰降幅度的两者加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电子和质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被发现存在于众多化学和生物过程中。PCET途径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介导长程电子传递。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转化存储过程,其光反应发生于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包括捕获太阳光、光电转化和质子传递等过程。其中光系统II利用太阳光将水氧化分解产生氧气和质子,同时产生高能电子并还原质体醌。近年来,光系统II的晶体结构已经获得高分辨的解析:除了捕光蛋白复合体外,光系统II单体包含20个蛋白亚基,分子量达到350 k Da。光系统II属于膜蛋白酶,能够动态地表征其生理过程对应的结构变化的技术手段很少,至今对光系统II的电子传递机理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研究。近年来,作者等人率先研制发展了"泵浦-探测"紫外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如图1所示)应用于光系统酶的研究[1,2]。最近,作者等运用该技术针对蓝细菌光系统II的研究探测到电子传递链中酪氨酸自由基、质体醌自由基的分子振动光谱,发现质体醌QA发生PCET反应。该PCET反应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质体醌的氧化还原电势,另一方面形成了电子直接从质体醌跃迁回P680的途径,避免了单重态氧的形成,起到了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该技术手段对生物样品表征测试具有普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和质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晨,陈自强,乔从丰.高能电子-质子碰撞中重夸克偶素的遍举产生[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9

[2].陈钧,郑阳,陈金繁,刘樱.“泵浦-探测”共振拉曼光谱研究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3].杨少卿.GD4N24R型光电耦合器电子和质子辐射损伤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何政达.多质子电子耦合重要电催化反应最优催化剂设计方法学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庄丽彬.混合质子—电子导体透氢膜的制备、表征以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倪思洁.冲啊,新一代加速器![N].中国科学报.2018

[7].王亚璐,张学民,申旭辉.CSES卫星低能段电子和质子全球分布特征分析[C].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暨地震电磁探测新技术进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8].王子群,魏明志,董密密,胡贵超,李宗良.基于分子内质子转移诱导隧穿电子波函数宇称改变设计分子开关的理论研究[C].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董畅.Novastrat型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质子和电子辐照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刘秋月.电子和质子综合辐照对不同结构InGaAs电池性能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标签:;  ;  ;  ;  

电子和质子论文-王晨,陈自强,乔从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