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特征论文-谈雪,郭强,许健,宋伟华,关军

用能特征论文-谈雪,郭强,许健,宋伟华,关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用能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建筑,能耗监管平台,用能特征,用能行为

用能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谈雪,郭强,许健,宋伟华,关军[1](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某高校典型建筑用能特征与用能行为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高校建筑的节能减排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理工科类高校用能特征以及用能行为的影响。基于该校能耗监管平台2013-2016年用能数据,对该校能耗现状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典型类型建筑耗电量以探究不同类型建筑的用能特征;计算能耗峰值贡献综合系数以得出典型建筑对总能耗峰值的影响程度;通过用电量与月平均图示温度法定量得出学生行为因素对能耗高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典型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值为44.79 kW·h/m~2,较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值为32.44 kW·h/m~2;不同功能建筑用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化工实验楼对该校能耗高峰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逐月电耗与月平均气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月平均温度法计算结果表明,学生的用能行为对校园用能的影响较大,占比60%以上。(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葛少云,李吉峰,刘洪,王亦然,张鹏[2](2019)在《考虑物理特征与行为因素的家庭用能特性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负荷建模与预测未考虑用户的行为特性,并且需要大量历史数据作为研究基础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物理特征与行为因素的家庭用能特性建模方法。以家庭能源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总体分析流程的同时,归纳外部需求、内部转换以及终端能源负荷类型;考虑物理特征与行为因素,建立电器设备的用能模型,并提出模型扩展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与马尔可夫链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模拟用户的用能行为。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具有独立刻画负荷肖像曲线的能力,不再依赖大量数据进行派生驱动。(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3期)

郭偲悦,朱安东,燕达,江亿[3](2017)在《类消费领域用能的提出与用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节能工作的开展中,往往认为经济发展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目的,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用能行为的目标是为提升消费者的舒适度。本研究基于用能目的与基本特征的差异,将不同用能行为分为类消费领域与物质生产领域用能,并对不同领域的用能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这一分类方式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期刊2017年12期)

杨乐[4](2017)在《地铁站用能特征与节能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地铁站节能已逐渐成为国家与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了使地铁站节能工作有的放矢、落到实处,约束既有车站的运行能耗,引导新建车站的节能设计,本课题从实际数据出发,对地铁站用能现状与特征、环控关键子系统的运行现状与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性节能策略、建立了地铁站能耗指标体系。本文广泛调研了我国5座城市500余座地铁站的基础数据,宏观分析了我国不同气候区、各类型地铁站的用能现状及主要特征,并通过不同线路、不同城市之间的横向对比初步探究了车站能耗影响因素。在地铁站环控系统中,公共区域通风是一项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车站活塞渗风量测算方法,对不同地区多座车站开展了一系列对比测试,深入了解了站内活塞渗风的基本规律与影响因素,并从新风的实际供、需入手分析了不同季节渗风对车站环控系统的利弊影响。针对环控系统中另一项关键问题——轨行区排热,本文通过对两座典型站的实测,较为全面且详细地了解了排热风系统(U/O)在运行时各个环节温度的真实变化规律,通过与室外温度对比,发现U/O实际排热效果差,大多数情况下的“排热”实为排冷。基于此,对既有站U/O运行与新建车站U/O设计提出了具体建议,为节省环控系统运行能耗、系统建设初投资提供了重要依据。综合考虑地铁站通风特征与本质功能,本文对典型地铁站提出了环控大系统取消机械新风、改为单风机运行的系统方案,可有效降低环控系统运行能耗、节省土建初投资。在此基础上,结合物理模型与统计数据,对环控、照明、电梯、其他等四大分项用能进行研究,建立了包含总能耗、分项能耗、环控系统需求与效率这叁个层级的地铁站能耗指标体系,以a·S+b作为能耗指标形式(其中S为车站面积,a、b为系数)。以四组不同气候区/类型的车站为例,分别计算了各级指标的系数参考值。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为地铁站开展能耗定额考核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4-01)

胡红,齐佳,唐艳芬[5](2016)在《北京市居民生活用能特征分析及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一五"以来,北京市居民生活用能以年均8.0%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已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20%,由家庭消费带来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比例越来越不容忽视。北京市居民生活用能具有总体呈上升趋势、用能结构向低碳发展、城乡居民用能结构差异显着、私人小汽车的快速增长使得汽油消费成为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等主要特征。结合居民生活用能特征分析,本文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一是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规模增长速度;二是持续优化调整居民生活能源结构;叁是减少居民私人小汽车使用数量和频率;四是大力推广居民生活节能技术与产品;五是深入开展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期刊2016年02期)

陈淑琴,徐方,杜博文,刘世杰,卢瑶[6](2016)在《高校校园办公建筑使用者用能行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项目在某典型高校选取了占其总能耗比例很大的办公建筑,对其使用者的用能行为进行调研,分析了照明、空调、电脑、饮水机和打印机的使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夏两季单人日均用电的简化计算模型,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了奢侈型、适度性、节约型叁类用电类型,并对叁种类型的用能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调研数据分析表明,高校办公建筑内使用者的用能行为存在着很大浪费。聚类分析表明,奢侈型样本在冬夏两季的个人日均用电量为10.3 k Wh/(人·天),适度型样本的个人日均用电量为5.4 k Wh/(人·天),节约型样本的个人日均用电量为1.9 k Wh/(人·天)。叁类用能行为样本在冬夏季空调的使用时间以及电脑的使用时间上差别很大,而照明的使用却相差很小。(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6年01期)

陈淑琴,杜博文,刘世杰,徐方,卢瑶[7](2015)在《高校宿舍建筑内使用者用能行为特征的统计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建筑能耗巨大,且因其用能管理粗放,建筑用能行为存在很大浪费。然而,校园建筑内使用者用能行为特征及其对节能的量化研究却非常缺乏。本项目在某高校内选取了宿舍建筑进行调研,分析了宿舍内照明、空调、电脑、热水器的使用特征。建立了冬夏两季单人日均用电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分析了奢侈型、适度性、节约型等3种类型的用能行为特征。调研结果表明:宿舍内照明和热水器的使用比较节俭;空调的逐时使用比例也较小,但空调温度设定及空调温度控制方式欠科学;通过减少学生离开时的电脑开机和待机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电耗。聚类分析表明,奢侈型样本在冬夏两季个人日均用电量为6.81 k W·h/(人·d),适度型样本为3.56 k W·h/(人·d),节约型样本为1.16 k W·h/(人·d)。叁类用能行为样本在冬夏季空调的使用时间上差别很大,可见空调的使用时长对用能行为聚类有重要贡献,而照明、电脑、热水器的使用对聚类的影响不大。高校建筑用能行为特征分析可为绿色校园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5年08期)

江亿,朱安东,郭偲悦[8](2015)在《消费领域用能特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使用过程特征,可以将用能行为分成生产领域用能与消费领域用能。前者提供产品,后者提供服务。消费领域与生产领域用能存在不同特征,其评价方法、节能途径、战略政策等也存在差别。考虑到这一领域能耗可能是我国下一阶段能耗增长点,在节能领域需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消费领域用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对其的衡量方式和节能途径,并针对我国目前消费领域用能的现状给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科学》期刊2015年08期)

李阳,谭洪卫,庄智,陈淑琴,胡一东[9](2015)在《高校科研楼能耗现状与用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认识建筑用能特征是节能改造工作开展的基础。针对高校科研楼用能规律不明的问题,选取上海地区某高校内21栋科研楼为研究对象,以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为技术支撑,通过校园建筑能源监测系统获取建筑实际运行动态、分项能耗数据,并结合现场调研收集部分建筑主要办公及实验设备的种类、数量、容量和使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研楼的能耗现状与用能特征,发现科研楼能耗存在学科差异性,理工类科研楼实验用电量较大,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对指导校园建筑节能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5年07期)

闫艳艳[10](2015)在《严寒地区村镇生活用能特征及绿色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绿色建筑理论的普遍推广,绿色用能这一概念逐渐引起业界关注。村镇绿色用能是建设绿色村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严寒村镇生活用能特征并进行绿色评价对推进村镇绿色发展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对严寒村镇和绿色村镇进行概念性界定,对严寒村镇能源系统从自然属性、经济性、清洁性、社会性、支撑体系进行分类,由此对生活用能绿色评价体系的内涵进行剖析。以上工作为绿色评价指标的设置奠定理论基础。将严寒村镇生活用能模式分为采暖、炊事、家电叁类,分析五个村镇的生活用能特征,得出叁类模式的耗能比例。统计了村镇生活用能结构中,清洁能源、商品能源、生物质能源等的利用比例,引入经济成本、环境成本的概念对村镇能源种类进行综合成本分析。上述数据反映出的深层现象对绿色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提供定性引导,同时为引导村镇能源绿色规划提供思路。其次,本文从经济、环境、社会、支撑体系四个方面对能源利用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将绿色评价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加分项叁类,并依据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和专家会议讨论对叁类指标进行多次整合和完善。借助重要性标度调查表和熵权修正层次分析理论对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一般项指标权重分配。再次,本文针对叁类评价子项的分类目的及相应指标的设置特点,将控制项评价作为体系的初审环节,不参与评价体系的核心计算。一般项评价是评价体系的计算核心,分析了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法针对本研究的不适用性,采用灰色聚类理论作为计算方法,基于五个灰类的左右延拓值构建了隶属A、B、C、D、E五个绿色等级的灰色叁角白化权聚类模型。在一般项评价结果输出的基础上针对加分项指标是否达标,分别对评价结果赋予相应的星级。将绿色评价体系对红旗农场和双城兰陵镇进行应用性验证,清晰直观的输出结果为将该体系编制软件进行推广提供可能。最后,对比分析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能源评价软件的适用范围以及针对本研究的缺陷,将本文构建的绿色评价体系借助My Eclipse10平台进行软件编程。软件的编制扩大了绿色评价体系的使用局限,对推进严寒村镇绿色经济激励机制及粗放耗能纳税惩罚制度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用能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常规负荷建模与预测未考虑用户的行为特性,并且需要大量历史数据作为研究基础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物理特征与行为因素的家庭用能特性建模方法。以家庭能源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总体分析流程的同时,归纳外部需求、内部转换以及终端能源负荷类型;考虑物理特征与行为因素,建立电器设备的用能模型,并提出模型扩展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与马尔可夫链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模拟用户的用能行为。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具有独立刻画负荷肖像曲线的能力,不再依赖大量数据进行派生驱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用能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谈雪,郭强,许健,宋伟华,关军.夏热冬冷地区某高校典型建筑用能特征与用能行为影响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2].葛少云,李吉峰,刘洪,王亦然,张鹏.考虑物理特征与行为因素的家庭用能特性建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3].郭偲悦,朱安东,燕达,江亿.类消费领域用能的提出与用能特征[J].中国能源.2017

[4].杨乐.地铁站用能特征与节能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7

[5].胡红,齐佳,唐艳芬.北京市居民生活用能特征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6

[6].陈淑琴,徐方,杜博文,刘世杰,卢瑶.高校校园办公建筑使用者用能行为特征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

[7].陈淑琴,杜博文,刘世杰,徐方,卢瑶.高校宿舍建筑内使用者用能行为特征的统计学分析[J].建筑科学.2015

[8].江亿,朱安东,郭偲悦.消费领域用能特征探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5

[9].李阳,谭洪卫,庄智,陈淑琴,胡一东.高校科研楼能耗现状与用能特征研究[J].建筑节能.2015

[10].闫艳艳.严寒地区村镇生活用能特征及绿色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标签:;  ;  ;  ;  

用能特征论文-谈雪,郭强,许健,宋伟华,关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