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珍珠醋酸饮料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徐娜[1](2019)在《蓝莓保健果醋的研制及不同后发酵阶段风味物质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蓝莓是一种富含多类型营养的水果,除花青素含量极高外,其他营养成分有常规维生素类、多糖类、必需氨基酸类、蛋白质类和食用纤维类等,部分矿物营养素类含量较高。新鲜蓝莓储藏温度需在2~6℃,运输过程不可超过12℃,一般只能储存15d左右,时间太长其风味会发生变化,因此蓝莓原料在工业中的保藏方法以冰冻为主。蓝莓果醋的生产是转化这种季节性水果价值并延长消费的一种方法。蓝莓果醋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不仅符合国家的农业政策,也解决了蓝莓鲜果大量浪费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根河野生蓝莓加工厂提供的冷冻蓝莓为原料,对发酵蓝莓果醋两个阶段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研制蓝莓果醋的最佳生产工艺。同时对蓝莓果醋不同后发酵阶段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探究与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蓝莓果醋的酒精发酵最优工艺生产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试验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初始pH3.6,酵母接种量0.2g/L,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5d。对此工艺下酿制而成的蓝莓果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酒精度8.3%vol,pH3.7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8%。且酒体呈透亮深紫红,色泽鲜艳,果香浓郁,后味儿绵长。2.以蓝莓果酒作为基酒,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研究蓝莓果醋醋酸发酵阶段的最佳工艺参数。确定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选择迪发牌醋酸菌进行发酵,接种量1.0g/L,摇床转速201r/min,初始pH4.0,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酿制得蓝莓果醋醋酸含量为5.422g/100 mL,醋香浓郁,酸甜可口。3.测定蓝莓果醋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蓝莓果醋对DPPH的清除率为67.73%,对·OH的清除率为82.81%,对·O2-的清除率为49.45%,说明此法酿制蓝莓果醋的抗氧化活性能力较强。4.通过气相色谱、电子舌与电子鼻检测果醋在不同发酵阶段的香味物质成分的变化,其结果如下:(1)气相色谱检测结果发现主发酵结束的新果醋液、后酵期不同阶段的果醋液所含香味物质有所差异,其中后酵20d果醋液的香味物质含量最高为99.9848%,含9种香味物质,其中醇类物质5种,酯类物质4种。(2)电子舌检测结果显示后酵10d蓝莓果醋液的酸味响应值最高,当后酵到20d时酸味值明显减弱,但持续后酵到30、40d的酸味响应值又逐渐增大;苦味在后酵10d时有一定的存在,到达20d时苦味值变弱,但持续后酵也引起了苦味响应值逐渐增大的趋势;蓝莓果醋后酵持续到30d时涩味响应值降到最低,之后呈上升态;鲜味在蓝莓果醋后酵20d时响应值最高,继续后酵有明显下降趋势:蓝莓果醋整个后酵期,咸味响应值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后酵20d的蓝莓果醋液其甜味响应值最大。综上所述,蓝莓果醋最佳后酵时间为20d,此条件下的蓝莓果醋无杂味,果香味浓郁,酸甜可口。(3)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蓝莓果醋液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分析(PLS)图中,两图总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8.76%和98.72%,大于85%,说明这两种方法均有效。PCA的主成分方差总贡献率大于PLS的主成分方差总贡献率,说明PCA对蓝莓果醋液的区分率优于PLS。对比PCA与PLS结果可知,PCA中后酵20d的蓝莓果醋液分布较远,则在PLS中后酵30d的蓝莓果醋液分布较远,原因可能为后酵20d和30d蓝莓果醋液中有机酸类和醇类反应生成的酯类种类较多且含量较高,导致气味组成与其他组差异较大。
王超宇[2](2019)在《山西老陈醋源优良醋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在山楂苦荞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醋醅分离出30株菌,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其耐酒精、耐高温、耐酸及产酸、产乙偶姻、产有机酸、产挥发性物质的特性,筛选得到一株酿造性能最好的巴氏醋杆菌CP 2416,将其应用于液态发酵山楂苦荞醋,以期为开发新的果粮醋产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从山西老陈醋醋醅分离纯化出30株菌,对其进行形态学、16SrDNA鉴定,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结果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28株,汉氏醋杆菌(Acetobacter hansenii)1株,恶臭醋酸杆菌(Acetobacter rancens)1株。对30株醋酸菌进行耐酒精、耐高温、耐酸及产酸、产乙偶姻、产有机酸、产挥发性香气特性研究,筛选得到菌株CP 2416,其可耐受10%酒精度,50℃高温,pH=3.5的环境条件,产酸量可达为17.2g/L,产有机酸总量为2.95 g/L,且产草酸量、乙酸量、琥珀酸量最多;产挥发性香气酸类物质为3.055 g/L。(2)确定山楂苦荞醋醋酸发酵的接菌组合。山楂苦荞酒醪以10%(v/v)的接种量分别接入巴氏醋杆菌CICC 20011和巴氏醋杆菌CP 2416,醋酸发酵7天,CP 2416酿造出的山楂苦荞醋总酸含量是3.724 g/100mL,比CICC 20011酿造的山楂苦荞醋总酸量提高8.6%,有机酸总量提高4.7%,挥发性香气的种类和含量更加丰富。接入植物乳杆菌JL 7,联合巴氏醋杆菌CP 2416进行山楂苦荞醋醋酸发酵,结果表明,接入乳酸菌有利于山楂苦荞醋醋体饱满,口感醇香,且乳酸菌接种量4%比接种量2%酿造出的原醋质量更佳。(3)监测液态发酵山楂苦荞醋的基础理化、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总酸、不挥发酸、氨基氮的变化趋势相似,均是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总酸含量由0.417g/100mL上升至3.795g/100mL;而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而减少,还原糖含量在酒精发酵前期急剧下降,后逐渐趋于0;酒精度在酒精发酵初期由0%迅速升至8%,醋酸发酵趋近于0%。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总量逐渐增加,酒精发酵阶段,酯类物质和醇类物质所占比例最大,而醋酸发酵阶段,酯类物质和酸类物质所占比例较大,且物质含量均是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严玉玲[3](2018)在《无核白葡萄果醋发酵工艺优化及果醋饮料配方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以无核白葡萄为原料,采用全液态发酵法对葡萄果醋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发酵后果醋的澄清工艺进行了研究,为加工高品质的葡萄果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持。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葡萄进行压榨取汁后进行酒精发酵,主要研究酿酒酵母和乳酸菌接种比例以及接种量,确定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最佳接种比例为3:2,接种量为5.0%,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3.0%,乳酸菌的接种量为2.0%。(2)以葡萄液的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对醋酸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酒精度为6.0%,醋酸菌的接种量为10.0%,发酵温度为28.5℃,pH值为4.0~5.0。在此最佳条件下,葡萄果醋总酸含量为6.67g/100ml。(3)对果醋发酵后澄清剂对其澄清效果进行研究,选取壳聚糖作为果醋发酵后的澄清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果醋澄清的最佳工艺参数:壳聚糖添加量为1.98g/L,澄清时间为3.0h,澄清温度为40.5℃。在此条件下,葡萄果醋的透光率达到98.76%,澄清效果最好。(4)通过在果醋中添加葡萄汁、蔗糖、蜂蜜来确定果醋的最佳配比,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醋饮料的最佳配比为:葡萄果醋的含量为9.0%、葡萄果汁的含量为5.0%、蜂蜜的含量1.50%、蔗糖的含量6.0%,在此条件下果醋口感最好,感官评分最高。同时进行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的测定,均符合国家对果醋饮料的质量安全要求。
黄展文,李明娟,游向荣,张雅媛,王颖,周葵,卫萍[4](2018)在《广西“龙滩珍珠李”加工利用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龙滩珍珠李"作为广西特色新兴优势水果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果农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对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推动作用。但在加工利用方面几乎空白,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逐年增加,走加工利用路线是"龙滩珍珠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研究在分析"龙滩珍珠李"营养价值及其保健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李果加工利用研究概况,并针对"龙滩珍珠李"加工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龙滩珍珠李"加工利用提供借鉴。
杨玉霞[5](2018)在《百香果全果制备果醋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百香果果实多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成分,是加工成功能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利用百香果作为原料,将其加工制备成新一代具有调味、营养、保健功能百香果醋,一方面可以提高百香果资源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可丰富果醋类产品的品种。本论文以百香果全果为原料,先用复合酶处理百香果原浆,提高出汁率,进而研究百香果酒精发酵、百香果醋发酵最佳工艺,并探讨百香果醋的抗氧化活性功能。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百香果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比(纤维素酶:果胶酶)5:1,总酶量为0.12%,温度为50℃,时间为3.5 h,pH为4.0,最终百香果浆出汁率为92.91%。(2)将酶解后的百香果浆进行发酵制备百香果酒,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其工艺条件。最终优化工艺结果为:0.05%酵母接种量,21.8%初始糖度,在发酵温度为29℃下,发酵时间6 d,最终得到的百香果酒酒精度10.7%vol,可溶性固形物为5.6%,酒体优雅,颜色呈暗红色,澄清泛光泽。(3)在最优酒精发酵基础上,采用析因试验、响应面法优化其果醋发酵工艺,最优的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1%,转速为166 r/min,时间为10 d,在此条件下,百香果醋总酸含量为5.37 g/100mL。(4)选用DPPH·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百香果醋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百香果醋与百香果汁的清除DPPH·能力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与百香果酒、苹果醋相比,百香果醋的DPPH·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32%、53%;百香果醋的·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比百香果汁、百香果酒、苹果醋高出45%、56%、60%;并且拥有较好还原能力,说明百香果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江月[6](2018)在《多菌种混合发酵麦芽饮料的研究》文中指出谷物作为人类的主食,营养成份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认识不断更新,五谷杂粮正在以新的形式出现,谷物发酵饮料成了研究热点。将谷物经酵母、乳酸菌或国家允许使用的菌种发酵后调配而成的谷物发酵饮料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与其他食品加工一样,谷物发酵产品的挑战在于能否将良好的感官质量与营养健康功能结合起来。谷物饮料取材众多,大麦就是常见的原料之一。大麦营养丰富且廉价易得,大麦经过发芽后不仅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还可以逐渐降低谷物中的一些有毒有害以及抗营养因子,兼具食用药用功效。近年来,虽然市面上出现众多的麦芽汁饮料,但不同企业其产品无论理化指标还是口味风格都有一定差别,新的具有影响力的饮料产品尚未问世。因此,生产一种具有典型性的麦芽汁饮料极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本课题以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为发酵菌株,首先选择优良酵母菌,随后探究发酵菌株的生理特性,然后研究多菌种混合发酵麦芽汁的工艺并优化,最后通过产品调配得到感官接受度高的益生菌麦芽乳酸饮料。首先,综合比较了五种酵母(酿酒酵母、醇香酵母、果酒酵母、低异戊醇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的生长情况和发酵性能,包括发酵力、产酸能力、糖代谢能力、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并借助感官评价挑选出适宜低醇麦芽汁饮料发酵的酵母菌株。结果表明,异常汉逊酵母生长良好,发酵力优良,产酸能力较强,发酵后的酒精含量适中,发酵产品口感丰富风味佳,故选择异常汉逊酵母作为酵母发酵剂。其次,研究了酵母和乳酸菌的生理特性,包括光密度值和菌液浓度的关系,酵母的耐酸性,乳酸菌的产酸能力、耐酒精性、耐酸性。结果表明,酵母和乳酸菌的光密度值与菌液浓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酵母的耐酸性大致为pH 3.0。乳酸菌产酸能力较强;受乙醇的抑制性不强,耐酒精性能较好;耐酸性大致为pH 3.5。然后,研究了多菌种混合发酵麦芽汁饮料的生产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最佳发酵工艺为:12 oP麦芽汁浓度,首先接入1×106 CFU/mL酵母,在20℃条件下发酵时间8 h,接着接入6×107 CFU/m L乳酸菌,在29℃发酵36 h后最后再接入4×105 CFU/mL醋酸菌发酵时间96 h。该工艺下得到的发酵液总酸为18.91g/L,风味口感好。扩大发酵实验效果较好。最后产品调配。配方为:发酵液与20%(m/m)糖水的比为1.2:1.25,焦香慕尼黑麦芽添加比例为0.5%,焦香皮尔森麦芽添加比例为2.5%,香草提取液添加比例为0.2%,添加适量雪碧味香精。终产品的糖酸比为15:1,产品风味口感佳。
董红竹[7](2017)在《功能性发酵饮料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与香气组成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于食品的营养与健康,饮料市场也随之变化,发酵饮料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本文以谷物、水果为原料,经多菌种混合发酵,研制低酒精度、低糖、风味怡人的功能性饮料,既能提供微量营养素,防治慢性疾病,还能满足人们对风味的需求,为功能性饮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本文对比研究了8种水果的果皮、果肉、果汁及全果中维生素C与总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多酚种类及含量,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8种水果V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番石榴>脐橙>菠萝、木瓜>青苹果、皇冠梨、金桔、芒果;总酚含量最高的水果为芒果;从8种水果中共鉴定出16种多酚类化合物,以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杨梅酮和根皮苷含量较高。根据8种水果全果中多酚物质种类与含量,分为4类:(1)脐橙;(2)芒果;(3)金桔;(4)青苹果、皇冠梨、番石榴、菠萝和木瓜;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芒果>番石榴>青苹果>皇冠梨、金桔、脐橙、菠萝、木瓜;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脐橙>番石榴>皇冠梨、芒果>青苹果、金桔、菠萝、木瓜。在此基础上,评价了青苹果、番石榴、脐橙和芒果混合果汁的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经感官评定,确定青苹果、番石榴、脐橙和芒果比例为2:2:4:2。以糯米、糙米、混合水果为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研究了酒曲、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总糖、酒精度、可滴定酸度和pH值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酒曲添加量为0.80%,糖化温度为30℃,糖化时间为3 d,酵母添加量为0.06%,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7 d,水果与糙米糯米酒比例为2:1,醋酸菌添加量为0.30%,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4 d。此时,水果发酵饮料的总糖含量为4.62%,酒精度为4.41%,可滴定酸度为3.00%,pH值为3.49。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同比例水果,制备了果酒、果醋和混合果汁。对比研究了水果发酵饮料、果酒、果醋和混合果汁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香气组成。结果表明:果汁的总酚含量最高,其次为果酒,再次为果醋,水果发酵饮料最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果酒>果醋>水果发酵饮料>果汁;水果发酵饮料的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剂以及氧自由基吸收剂溶出率最高,分别达到2130.22mg/kg、15.21 mM Trolox equiv/kg和24.97 mM Trolox equiv/kg,分别是果酒和果醋的1.5-2倍,该发酵工艺条件下,原料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物质的利用率最高。水果发酵饮料的质地均匀,组织细腻,口感顺滑,酸甜适中,苦涩感较弱,且果香气味较强,伴随着淡淡的酒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比分析了水果发酵饮料、果酒、果醋和混合果汁挥发性物质组成。共鉴定出12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33种)、酯类(24种)、醛类(17种)、酸类(9种)、烷烯烃类(26种)、酮类(6种)、酚类(2种)和呋喃类(3种)。水果发酵饮料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是烷烯烃类、醇类、酯类和酸类,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54.13%、36.15%、6.38%和1.80%,烷烯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是果酒、果醋和果汁的0.62、6.16、0.56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是果酒、果醋和果汁的4.20、0.47、43.55倍,酯类物质分别相对含量是果酒、果醋和果汁的2.01、0.64、18.23倍,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是果酒、果醋和果汁的4.19、0.95、12.86倍。柠檬烯、苯乙醇、萜品烯-4-醇、3-甲基-1-丁醇、1-甲基-2-异丙基苯、苯甲酸乙酯、2,4-二甲基苯乙烯、辛酸乙酯、1-己醇、1-辛醇、2-甲基-1-丁醇、乙酸、β-月桂烯和芳樟醇是水果发酵饮料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的90.39%。
邓素芳,林忠宁,陆烝,应朝阳[8](2016)在《薏苡产品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薏苡含有的丰富营养及活性成分,是很好的药食两用保健食品。我国是薏苡生产大国,薏苡利用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业经济效益低。针对国内外关于薏苡产品开发利用的研究作一综述,希望为今后薏苡的产品开发理清思路,促进薏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品转化,提高薏苡价值起到推动作用。
岳春,姚虹[9](2016)在《从残次果中分离醋酸菌及果醋饮料的研制》文中认为残次果中杂菌较多而且醋酸菌较少,一次稀释分离出来的醋酸菌还需再次分离纯化。选出产酸快、酒精转化率高的菌株并做醋酸定性试验,分离出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的发酵。结果表明,酵母量8%、糖度18°BX、醋酸量8%、醋酸发酵温度32℃时,果醋饮料的各项指标能达到最佳。
李若彤[10](2011)在《蜂蜜醋酸饮料的研制》文中认为蜂蜜醋酸饮料是以蜂蜜为原料,经酵母菌和醋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为了提高蜜醋的品质,本文对蜜醋酿造过程中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将不同品种的蜂蜜以不同比例混合,酿制蜜醋,研究其口感。主要结果如下:⑴蜜醋酒精发酵工艺过程研究:分别将安琪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安琪耐高温活性干酵母以及两种酵母菌不同比例的混合物添加到蜜液中,酿制蜜酒,试验结果表明,安琪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和安琪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在接种量为7:3的条件下发酵后,酒精含量最高为8.4%,超过单一安琪葡萄酒活性干酵母菌种和安琪耐高温活性干酵母菌种,两种酵母发酵的酒精量分别7.1%、6.4%;在此基础上,以酒精度为指标,以酵母菌接种量,发酵糖度,初始pH值,发酵温度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酒精发酵的条件为:初始糖度15 %、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 %,pH值5.0。此时,酒精度约为8.8 %。⑵蜜醋醋酸发酵工艺过程研究:以酸度为指标,对醋酸菌接种量,酒精度,初始pH值,氮源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醋酸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初始pH值4.5、醋酸菌接入量15 %、初始酒精度4 %,氮源添加量0.10 g/100mL,此时,酸度最高约为3.48 g/100mL。⑶通过对八种单一花种蜂蜜进行发酵实验结果:桂花﹑椴树﹑洋槐及枣花等四种蜂蜜蜜酒口感和蜜醋口感较好,进而将桂花﹑椴树﹑洋槐及枣花四种蜂蜜,调至相同糖度,两两以1:1的比例混合发酵蜜醋,进行感官评定。试验结果表明,枣花和椴树的混合蜂蜜发酵的蜜酒和蜜醋口感最好。其他蜂蜜均与枣花蜜和椴树蜜以2:4:4的比例混合发酵蜜醋,并对产品进行感官评定。试验结果表明,椴树,枣花和龙眼蜂蜜混合后发酵的蜜酒和蜜醋口感最好,通过均匀正交试验确定三种蜜的最佳配比为35:37:29。⑷混合蜜发酵后酸度较高,不宜直接饮用。因此,本实验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分析得出,蜜醋最优调配方案为:蜜醋20 mL,蔗糖10 g,柠檬酸0.4 g,加水至100 mL饮用。
二、珍珠醋酸饮料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珍珠醋酸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蓝莓保健果醋的研制及不同后发酵阶段风味物质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蓝莓 |
1.1.1 蓝莓概述 |
1.1.2 蓝莓的营养成分 |
1.1.3 蓝莓的功效 |
1.2 蓝莓加工食品 |
1.2.1 蓝莓果汁饮料 |
1.2.2 蓝莓果酒 |
1.2.3 蓝莓饼干 |
1.3 果醋的概述 |
1.3.1 酿造果醋生产菌株 |
1.3.2 蓝莓果醋发酵机理及其工艺 |
1.3.3 蓝莓果醋的营养保健功能 |
1.4 果醋的风味物质研究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原料与菌株 |
2.1.2 培养基 |
2.1.3 实验试剂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蓝莓果醋试验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
2.2.2 蓝莓果醋酒精发酵阶段单因素试验设计 |
2.2.3 蓝莓果醋酒精发酵阶段正交试验设计 |
2.2.4 蓝莓果醋醋酸发酵阶段单因素试验设计 |
2.2.5 蓝莓果醋醋酸发酵阶段响应面试验设计 |
2.2.6 感官评定 |
2.2.7 理化指标的检测 |
2.2.8 抗氧化性分析方法 |
2.2.9 电子舌测定方法 |
2.2.10 电子鼻测定方法 |
2.2.11 气相色谱的测定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蓝莓果醋酒精发酵阶段单因素试验设计 |
3.1.1 料液比对蓝莓酒精发酵的影响 |
3.1.2 发酵温度对蓝莓果酒发酵的影响 |
3.1.3 初始pH对蓝莓果酒发酵的影响 |
3.1.4 酵母接种量对蓝莓果酒发酵的影响 |
3.1.5 发酵时间对蓝莓果酒发酵的影响 |
3.2 蓝莓果醋酒精发酵阶段正交试验 |
3.3 蓝莓果醋醋酸发酵阶段单因素试验 |
3.3.1 不同醋酸菌对蓝莓果醋发酵的影响 |
3.3.2 初始pH对蓝莓果醋发酵影响的实验 |
3.3.3 发酵温度对蓝莓果醋发酵的影响 |
3.3.4 摇床转速对蓝莓果醋发酵的影响 |
3.3.5 醋酸菌接种量对蓝莓果醋发酵的影响 |
3.4 蓝莓果醋醋酸发酵阶段响应面试验 |
3.4.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
3.4.2 醋酸产最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
3.4.3 响应面交互效应分析 |
3.4.4 响应面验证试验 |
3.5 蓝莓果醋抗氧化性结果分析 |
3.6 不同后发酵阶段蓝莓果醋风味物质的变化 |
3.6.1 气相色谱分析结果 |
3.6.2 不同阶段蓝莓果醋电子舌味觉成分分析 |
3.6.3 不同阶段蓝莓果醋电子鼻成分分析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2)山西老陈醋源优良醋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在山楂苦荞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山西老陈醋醋酸菌分离筛选研究 |
1.1.1 山西老陈醋醋酸菌 |
1.1.2 醋酸菌分离筛选 |
1.2 果醋 |
1.2.1 果醋的简介 |
1.2.2 果醋酿造工艺的研究 |
1.2.3 果醋的功能性评价 |
1.2.4 果醋的风味分析 |
1.3 山楂、苦荞在酿造工业的应用研究 |
1.3.1 山楂、苦荞的营养价值 |
1.3.2 山楂、苦荞在酿造工业的应用研究 |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山西老陈醋源优良醋酸菌的分离筛选 |
2.1 试验材料 |
2.1.1 样品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醋酸菌菌株的分离鉴定 |
2.2.2 醋酸菌菌株对不同环境条件耐受性的测定 |
2.2.3 醋酸菌菌株产酸、产乙偶姻、产风味物质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醋酸菌菌株的分离鉴定 |
2.3.2 醋酸菌菌株对不同环境条件耐受性的测定结果 |
2.3.3 醋酸菌菌株产酸、产乙偶姻、产风味物质的测定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优良巴氏醋杆菌CP2416 联合优良植物乳杆菌JL7 发酵山楂苦荞醋 |
3.1 试验材料 |
3.1.1 原料 |
3.1.2 菌种及培养基 |
3.1.3 主要试剂 |
3.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菌种的培养方法 |
3.2.2 山楂苦荞醋的酿造工艺 |
3.2.3 醋酸菌联合乳酸菌发酵山楂苦荞醋 |
3.2.4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3.2.5 有机酸含量、挥发性香气的测定方法 |
3.2.6 模糊数学进行山楂苦荞原醋感官评价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山楂苦荞原醋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
3.3.2 山楂苦荞原醋风味物质的测定结果 |
3.3.3 模糊数学进行山楂苦荞原醋感官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中基础理化、风味物质动态变化 |
4.1 材料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山楂苦荞醋的酿造 |
4.2.2 理化指标的测定 |
4.2.3 风味物质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
4.3.2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风味物质动态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中抗氧化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
5.1 材料 |
5.1.1 样品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5.2.2 多酚含量的测定 |
5.2.3 黄酮含量的测定 |
5.2.4 数据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抗氧化动态变化 |
5.3.2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多酚含量的测定结果 |
5.3.3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 |
5.3.4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多酚含量、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 |
5.3.5 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3)无核白葡萄果醋发酵工艺优化及果醋饮料配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新疆葡萄产业概述 |
1.1.1 新疆葡萄的种植现状 |
1.1.2 新疆葡萄发展现状 |
1.2 果醋产业发展状况 |
1.2.1 果醋的酿造特性 |
1.2.2 果醋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 |
1.3 果醋果饮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
1.3.1 果醋果饮菌种研究现状 |
1.3.2 果醋果饮发酵工艺和发酵方法 |
1.3.3 果醋果饮澄清工艺 |
1.4 果醋果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无核白葡萄果醋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剂 |
2.1.3 仪器和设备 |
2.1.4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无核白葡萄果汁原液成分 |
2.2.2 混菌酒精发酵过程条件优化结果 |
2.2.3 醋酸发酵过程条件优化结果 |
2.3 小结 |
第3章 无核白果醋饮料的研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和试剂 |
3.1.2 仪器和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果醋澄清工艺的条件优化 |
3.2.2 无核白果醋饮料调配试验结果 |
3.2.3 产品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
3.3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与讨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广西“龙滩珍珠李”加工利用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龙滩珍珠李”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
1.1“龙滩珍珠李”的营养价值 |
1.2“龙滩珍珠李”的保健功能 |
2“龙滩珍珠李”加工利用研究方向 |
2.1 制汁 |
2.2 制酒 |
2.3 制醋 |
2.4 制脯 |
2.5 其它加工制品 |
3“龙滩珍珠李”加工利用存在的问题 |
3.1 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 |
3.2 加工空白, 经济效益低 |
3.3 加工企业缺乏, 加工技术落后 |
3.4 加工利用方面科研投入不足 |
4“龙滩珍珠李”加工利用建议 |
4.1 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 |
4.2 加强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及科研团队建设 |
4.3 加强龙头加工企业和产品品牌培育 |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5 结论 |
(5)百香果全果制备果醋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百香果的概述 |
1.1.1 百香果简介 |
1.1.2 百香果的主要营养成分 |
1.1.3 百香果的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
1.1.3.1 百香果汁 |
1.1.3.2 百香果发酵制品 |
1.1.3.3 百香果果脯 |
1.1.3.4 果酱 |
1.1.3.5 百香果黄酮类化合物 |
1.1.3.6 百香果籽油脂 |
1.1.3.7 百香果多糖 |
1.1.3.8 花色苷 |
1.1.4 百香果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1.2 果醋的研究概况 |
1.2.1 果醋的简介 |
1.2.2 果醋的功能 |
1.2.2.1 缓解疲劳、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
1.2.2.2 抗菌、抗病毒 |
1.2.2.3 降血脂、血压、胆固醇,预防肥胖 |
1.2.2.4 抗氧化、抗衰老 |
1.2.3 果醋生产工艺 |
1.2.4 果醋加工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本研究创新点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复合酶解百香果全果的工艺研究 |
2.1 材料 |
2.1.1 原料 |
2.1.2 试剂 |
2.1.3 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工艺流程及要点 |
2.2.2 复合酶酶解百香果单因素试验 |
2.2.2.1 酶比的确定 |
2.2.2.2 总酶量的确定 |
2.2.2.3 酶解温度的确定 |
2.2.2.4 酶解pH的确定 |
2.2.2.5 酶解时间的确定 |
2.2.3 正交优化试验 |
2.2.4 出汁率的测定 |
2.2.5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酶解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1.1 酶比的确定 |
2.3.1.2 总酶量的确定 |
2.3.1.3 酶解温度的确定 |
2.3.1.4 酶解pH的确定 |
2.3.1.5 酶解时间的确定 |
2.3.2 酶解条件正交试验结果 |
2.3.3 正交试验最优组合验证 |
2.4 小结 |
第三章 百香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0 原材料 |
3.1.1 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1.3.1 酵母接种量对百香果酒发酵的影响 |
3.1.3.2 初始糖度对百香果酒发酵的影响 |
3.1.3.3 发酵时间对百香果酒发酵的影响 |
3.1.3.4 发酵温度对百香果酒发酵的影响 |
3.1.3.5 响应面优化试验 |
3.1.3.6 指标测定方法 |
3.1.3.7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酵母接种量对百香果酒发酵的影响 |
3.2.2 初始糖度对百香果酒发酵的影响 |
3.2.3 发酵时间对百香果酒发酵的影响 |
3.2.4 发酵温度对百香果酒发酵的影响 |
3.2.6 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条件 |
3.2.6.1 响应面优化模型的建立分析 |
3.2.6.2 响应面结果分析与优化 |
3.2.7 百香果果酒指标及感官评价结果 |
3.3 小结 |
第四章 百香果醋发酵工艺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1.1 原料与菌种 |
4.1.2 培养基 |
4.1.3 主要试剂 |
4.1.4 主要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醋酸菌的活化 |
4.2.2 种子液的制备 |
4.2.3 百香果醋单因素试验 |
4.2.3.1 醋酸菌接种量的确定 |
4.2.3.2 初始酒精度的确定 |
4.2.3.3 温度的确定 |
4.2.3.4 转速的确定 |
4.2.4 析因试验设计 |
4.2.5 响应面试验设计 |
4.2.6 测定方法 |
4.2.7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4.3.1.1 醋酸菌接种量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
4.3.1.2 初始酒精度对总酸的影响 |
4.3.1.3 发酵温度对总酸的影响 |
4.3.1.4 转速对总酸的影响 |
4.3.2 析因试验结果 |
4.3.3 响应面结果 |
4.3.3.1 模型的建立和显着性的检查 |
4.3.3.2 响应面结果分析与优化 |
4.3.4 百香果醋质量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百香果醋抗氧化活性研究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试剂 |
5.1.3 试验仪器 |
5.2 试验方法 |
5.2.1 样品预处理 |
5.2.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5.2.3 羟自由基清除 |
5.2.4 还原能力 |
5.2.6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DPPH·清除能力的对比 |
5.3.2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对比 |
5.3.3 还原能力的对比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6)多菌种混合发酵麦芽饮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谷物发酵饮料概述 |
1.1.1 饮料的概念及市场 |
1.1.2 谷物发酵饮料 |
1.1.3 麦芽汁发酵饮料 |
1.2 感官评定概述 |
1.3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优良发酵菌种的选育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菌种 |
2.2.2 培养基 |
2.2.3 主要试剂 |
2.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 主要分析方法 |
2.3.1 总糖的测定 |
2.3.2 pH的测定 |
2.3.3 总酸的测定 |
2.3.4 酒精度的测定 |
2.3.5 活菌计数 |
2.3.6 感官评价的方法 |
2.3.7 数据处理方法 |
2.4 实验方法 |
2.4.1 麦芽汁的制备 |
2.4.2 优良发酵菌种的选育 |
2.4.3 酵母菌株生理特性的研究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麦芽汁的制备 |
2.5.2 优良发酵菌种的选育 |
2.5.3 酵母菌株生理特性的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菌种混合发酵机制和麦芽乳酸饮料发酵工艺的优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菌种 |
3.2.2 培养基 |
3.2.3 主要试剂 |
3.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3 主要分析方法 |
3.4 实验方法 |
3.4.1 植物乳杆菌生理特性的研究 |
3.4.2 酵母和乳酸菌发酵工艺的确定 |
3.4.3 酵母和乳酸菌发酵麦芽汁工艺的优化 |
3.4.4 酵母乳酸菌醋酸菌混合发酵麦芽汁工艺的优化 |
3.4.5 饮料调配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植物乳杆菌生理特性的研究 |
3.5.2 酵母和乳酸菌发酵工艺的确定 |
3.5.3 酵母和乳酸菌混菌发酵麦芽汁工艺的优化 |
3.5.4 酵母乳酸菌醋酸菌混合发酵麦芽汁工艺的优化 |
3.5.5 饮料调配 |
3.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功能性发酵饮料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与香气组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发酵饮料及其分类 |
1.1.1 无酒精饮料 |
1.1.2 酒精饮料 |
1.2 发酵饮料的发酵工艺及菌种选择 |
1.2.1 酒精发酵工艺及菌种选择 |
1.2.2 醋酸发酵工艺及菌种选择 |
1.3 发酵饮料的生理活性 |
1.3.1 抗氧化活性 |
1.3.2 预防心血管疾病 |
1.3.3 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 |
1.3.4 促进消化吸收 |
1.4 发酵饮料代谢产物变化 |
1.5 发酵饮料香气成分研究现状 |
1.5.1 白酒香气成分研究现状 |
1.5.2 黄酒香气成分研究现状 |
1.5.3 米酒香气成分研究现状 |
1.5.4 果酒香气成分研究现状 |
1.5.5 果醋香气成分研究现状 |
1.6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立题依据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八种水果多酚定量分析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2.4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8种水果基本成分 |
2.4.2 8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VC) |
2.4.3 8种水果总酚含量 |
2.4.4 8种水果酚类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
2.4.5 8种水果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2.4.6 8种水果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 |
2.4.7 混合果汁基本成分分析 |
2.4.8 混合果汁抗氧化活性分析 |
2.4.9 混合果汁感官评价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水果发酵饮料制备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2.4 实验方法 |
3.3 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米比例对米酒品质的影响 |
3.4.2 酒曲糖化时间对米酒品质的影响 |
3.4.3 酒曲糖化温度对米酒品质的影响 |
3.4.4 酒曲添加量对米酒品质的影响 |
3.4.5 酵母发酵温度对米酒品质的影响 |
3.4.6 酵母发酵时间对米酒品质的影响 |
3.4.7 酵母添加量对米酒品质的影响 |
3.4.8 水果与米酒比例对水果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
3.4.9 醋酸菌发酵温度对水果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
3.4.10 醋酸菌发酵时间对水果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
3.4.11 醋酸菌添加量对水果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水果发酵饮料抗氧化活性及其香气成分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材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2.4 实验方法 |
4.3 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4种产品总糖含量、酒精度、可滴定酸度、pH值对比分析 |
4.4.2 4种产品总酚含量对比分析 |
4.4.3 4种产品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比分析 |
4.4.4 4种产品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对比分析 |
4.4.5 4种产品感官评价分析 |
4.4.6 4种产品香气成分GC-MS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创新点 |
3.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薏苡产品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薏苡初加工 |
2 薏米方便食品 |
2.1 薏米粉 |
2.2 薏米烘培食品 |
2.3 薏米面条 |
2.4 爆薏仁糖 |
3 薏苡保健饮料研究 |
3.1 薏米茶 |
3.2 薏米保健饮料 |
3.3 薏米固体饮料 |
3.4 薏米乳酸饮料 |
4 其他薏米食品 |
4.1 薏米精 |
4.2 薏米酒 |
4.3 薏米豆腐、豆酱和酱油 |
4.4 薏米醋 |
5 药物制剂 |
5.1 口服制剂 |
5.2 注射剂 |
6 其他 |
7 小结与展望 |
(9)从残次果中分离醋酸菌及果醋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实验材料 |
1. 2 主要仪器设备 |
1. 3 测定方法 |
2 醋酸菌种的分离与黄酒酵母的驯化[1 - 3] |
2. 1 醋酸菌的分离过程 |
2. 2 操作步骤 |
2. 2. 1 平板分离 |
2. 2. 2 试管斜面培养 |
2. 2. 3 复筛 |
2. 2. 4 醋酸定性试验 |
2. 2. 5 纯化 |
2. 2. 6 三角瓶摇床筛选 |
2. 3 酵母菌的驯化 |
3 菌种及苹果汁的制备[4 - 7] |
3.1菌种的扩大培养 |
3. 1. 1 醋酸菌种子培养 |
3. 1. 2 酵母菌种子培养 |
3. 2 苹果汁的制备 |
3. 3 调糖 |
3. 4 结果与讨论 |
4 果醋饮料的调制[8] |
4. 1 香精在果醋饮料中的应用 |
4. 2 防腐剂在果醋饮料中的应用 |
5 果醋饮料的理化检验[9 - 10] |
5. 1 感官质量 |
5. 2 理化指标 |
5. 3 微生物指标 |
6 结论 |
(10)蜂蜜醋酸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蜂蜜概述 |
1.1 蜂蜜的主要成分及营养价值 |
1.1.1 糖类 |
1.1.2 水分 |
1.1.3 酸类 |
1.1.4 矿物质 |
1.1.5 维生素 |
1.1.6 酶类 |
1.1.7 蛋白质 |
1.1.8 芳香类化合物 |
1.1.9 其他物质 |
1.2 蜂蜜的品种及其功能作用 |
1.2.1 冬蜜 |
1.2.2 龙眼蜜 |
1.2.3 荔枝蜜 |
1.2.4 椴树蜜 |
1.2.5 槐花蜜 |
1.2.6 桂花蜜 |
1.2.7 枇杷蜜 |
1.2.8 益母草蜜 |
1.3 蜂蜜的应用 |
1.3.1 蜂蜜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
1.3.2 蜂蜜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1.3.3 蜂蜜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
1.3.4 蜂蜜在其他工业的应用 |
2 蜜醋概述 |
2.1 蜜醋的主要成分及营养价值 |
2.1.1 蜜醋能调节酸碱平衡,消除疲劳 |
2.1.2 蜜醋具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功能 |
2.1.3 蜜醋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
2.1.4 蜜醋可促进血液循环,有降压作用 |
2.1.5 蜜醋可抑制血糖升高 |
2.1.6 蜜醋具有解酒保肝、开胃消食的作用 |
2.1.7 蜜醋具有抗菌消炎、防治感冒的作用 |
2.1.8 蜜醋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 |
2.1.9 蜜醋可美容护肤、延缓衰老 |
2.1.10 蜜醋有减肥作用 |
2.2 国内外对蜜醋的研究进展 |
2.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2.4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蜂蜜醋酸饮料酒精发酵工艺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 试验方法 |
2.1 蜜醋发酵工艺流程 |
2.2 试验方法 |
2.2.1 发酵工艺参数的确定 |
2.2.2 发酵温度对酒精度的影响 |
2.2.3 酵母菌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2.2.4 酒精发酵正交试验 |
2.2.5 指标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酵母的发酵结果 |
3.2 不同发酵温度对酒精度的影响 |
3.3 酵母菌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3.4 酒精发酵正交试验结果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蜂蜜醋酸饮料醋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发酵工艺参数的确定 |
1.2.2 酸度指标的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氮源含量发酵结果 |
2.2 不同pH 值对产酸的影响 |
2.3 不同接种量对蜂蜜酒发酵结果的影响 |
2.4 不同酒精度对产酸的影响 |
2.5 醋酸发酵正交试验结果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合蜂蜜发酵口感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感官质量评定方法 |
1.2.2 不同蜂蜜混合酿造蜜醋 |
1.2.3 应用模糊数学评定蜜醋感官质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蜂蜜品种酿制蜜醋试验 |
2.2 两种蜂蜜混合酿制蜜醋试验 |
2.3 三种蜂蜜混合酿制蜜醋试验 |
2.4 三种蜂蜜酿制蜜醋均匀试验 |
2.5 模糊评价法评价蜜醋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蜜醋饮料调配口感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糖酸比的定义 |
1.2.2 糖酸比的测定方法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蜜醋口感的调节与甜酸度测定 |
2.2 蜜醋成品质量检验 |
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1 结论 |
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珍珠醋酸饮料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蓝莓保健果醋的研制及不同后发酵阶段风味物质的变化[D]. 徐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2]山西老陈醋源优良醋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在山楂苦荞醋中的应用[D]. 王超宇.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8)
- [3]无核白葡萄果醋发酵工艺优化及果醋饮料配方研究[D]. 严玉玲.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4]广西“龙滩珍珠李”加工利用发展分析[J]. 黄展文,李明娟,游向荣,张雅媛,王颖,周葵,卫萍. 北方园艺, 2018(17)
- [5]百香果全果制备果醋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 杨玉霞.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4)
- [6]多菌种混合发酵麦芽饮料的研究[D]. 江月.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功能性发酵饮料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与香气组成研究[D]. 董红竹.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8]薏苡产品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J]. 邓素芳,林忠宁,陆烝,应朝阳.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06)
- [9]从残次果中分离醋酸菌及果醋饮料的研制[J]. 岳春,姚虹. 中州大学学报, 2016(02)
- [10]蜂蜜醋酸饮料的研制[D]. 李若彤.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