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税内生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税内生化理论,利益集团,关税政策
关税内生化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霍玉虎[1](2017)在《基于关税内生化理论的大豆进口关税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些年来,国家间贸易水平不断提升,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由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尽管农产品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分支,发展却相对缓慢。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在就职典礼上发表的“美国优先”论调,以及美国正式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种种迹象显示着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大豆进口关税政策的决定因素,对于理解和评价现行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税内生化理论在分析各国贸易政策制定中有广泛的运用,该分析方法将政府行为个人化,把政府看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同时考虑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探讨政府的最优贸易政策。本文运用关税内生化理论分析我国大豆进口关税政策,厘清影响我国大豆进口关税政策的重要因素和影响途径,探讨我国大豆进口关税的最优政策;通过分析1996-2015年我国大豆贸易的政策走向和实施效果,科学评价现行政策。基于关税内生化理论对大豆进口关税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利益、利益集团、大豆质量、生产资源禀赋和国际规则;具体影响途径表现为:政治利益、利益集团是大豆进口关税政策的增函数,随着大豆贸易保护程度的不断加强,政府和相关利益集团获得的收益不断提高;相反,大豆质量是进口关税政策的减函数,随着对大豆贸易保护程度的不断加强,大豆的质量反而下降;作为外部约束性条件,在生产资源禀赋和国际规则的影响下,提高大豆进口关税税率,对大豆进口实施贸易保护,有利于维护国内大豆产业,保障豆农利益。通过对我国大豆进口关税政策的模型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措施的实施效果,可以得出四点结论:一是现阶段我国大豆进口关税政策是一个不稳定的政策,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口关税税率较低,国外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严重威胁到国内大豆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我国最优的大豆进口关税政策是对大豆实施贸易保护,提高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从而限制大豆进口量,维护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叁是大豆贸易保护要适度,进口关税税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表现为随着对大豆贸易保护程度的不断加强,大豆质量反而会逐渐降低,影响政府效用的实现。四是从大豆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保护政策形式比较单一,关税保护力度相对较低,非关税贸易壁垒显得尤为不足。(本文来源于《上海海关学院》期刊2017-05-26)
张国红[2](2015)在《关税内生化理论:一个理论梳理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关税内生化理论,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理论最新最重要的发展成果。与主流贸易理论不同,它主张将政治因素作为贸易政策决策模型中的内生变量,考虑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利益博弈对贸易政策的影响。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因素变化对贸易政策的形成也具有决定性作用,政治因素而非纯粹经济因素是导致当今世界各国偏好于选择贸易干预政策的主要原因,为贸易干预政策长期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较强的理论解释力。(本文来源于《海关与经贸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陈爱玮[3](2013)在《关税内生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政策既是一国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又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政策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世界福利,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可以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但是,现实经济实践与传统理论的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贸易保护主义一直盛行不衰,贸易壁垒形式日趋多样,贸易摩擦时有发生,贸易自由化政策很少被真正实行;在互惠的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逐步得到了认可的同时,贸易的地区主义得到发展,歧视性的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推进的障碍;在对贸易政策进行选择时,一国政府往往倾向于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产业发展进行保护。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对这些现象很难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促使经济学家对贸易政策研究的视角进行了调整,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发展。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吸收借鉴了新政治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主体、机制运作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各种政治经济约束进行分析,对现实经济中贸易扭曲政策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演变等进行更合理地解释和分析。目前的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分析大多是对关税政策的研究,因此有时又被简明地称为“关税内生化理论”(Endogenous Tariff Theory)。现有的关税内生化理论研究大多以西方的政治体制为基础,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的制定,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展了很多计量研究。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策决策机制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导致关税内生化理论不能够直接适用于分析中国关税政策的制定情况。因此,对关税内生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税构成了进出境货物和物品的贸易成本,不仅影响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使国内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还会通过货物与商品的跨境流动影响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进出口贸易商的经营行为和利益。具体来说,关税政策的财政收入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等对本国经济和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府过程看,关税政策决策的主要政治特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导政策制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核心,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实施全方位的领导,在中国的政策决策过程中具有最高的和核心的地位;党与政府之间实质上形成了“委托一代理”的关系,中国的经济政策决策是由多个行政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分头管理和协调执行的,形成了“政出多门”的组织结构;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组织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最终目的是达成共识或一致同意,是一种“集体理性”。从中国经济政策的决策机构看,中国经济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是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很多经济发展重大政策和目标都是以政治局或者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名义颁布决议和指令,然后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国务院)的政策。中国关税政策的决策机构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海关、国家发展改委会等部门都参与了关税政策的制定过程。在中国关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国内利益集团和国际政治经济压力会对政策决策产生一定影响。国内利益集团主要包括,中央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国内企业、消费者等,目前利益集团诉求的主要表达方式包括:向主管部门或人大、政协提交提案议案;通过行政诉讼,或者参加听证会表达利益诉求;通过利益代言人表达利益集团的意见,或通过书信、递交研究报告或直接造访等方式对政府部门进行直接游说;通过新闻舆论或施压性的集体行动等。从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的角度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在国际贸易领域传统的封闭型决策机制已经不再适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关税政策的制定会受到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和区域贸易安排的约束,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协定等方面国际政治的影响。随着对中国关税政策政治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尝试通过对现有的理论模型进行修正改进,以建立符合中国特点的理论模型。本文以盛斌(2002)建立的模型为基本模型,并引入了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对模型进行了扩展,以对中国关税政策的决策进行科学研究。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各工业行业的经济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行业企业个数,行业中国有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等因素,以及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等因素对中国的名义关税率有显着影响;行业总资产利润率,行业中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率和就业人数对中国关税有效保护率具有显着影响,这说明关税内生化理论在中国是适用的。(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3-26)
何一帆[4](2010)在《浅谈内生化关税理论对当前关税政策研究的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关税是贸易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关税的调节,国家可以保障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国内产业发展,控制进出口贸易,调节贸易顺差逆差。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关税理论也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变迁。本文试对部分传统关税理论和现代关税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关税理论对当前关税政策研究的指导意义,以期对进一步科学地完善关税政策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厦门特区党校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连春平[5](2010)在《基于关税内生化理论下的我国关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关税政策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同时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刺激出口、刺激国内经济复苏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关税的起源和发展写起,基于关税内生化理论下分析我国关税的发展,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关税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0年03期)
钟钰[6](2007)在《中国农产品关税内生化与进口的理论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关税的角度论证其变化对进口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估计农产品进口单方程,得出关税弹性参数。考虑关税对进口的影响,也需衡量进口对关税的反作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影响关税的其他因素。通过联立方程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的关税弹性要高于农产品进口单方程的结论。最后对进口与关税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关税内生于财政支农和耕地变化,为中国农产品关税政策调整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产业经济研究》期刊2007年02期)
关税内生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税内生化理论,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理论最新最重要的发展成果。与主流贸易理论不同,它主张将政治因素作为贸易政策决策模型中的内生变量,考虑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利益博弈对贸易政策的影响。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因素变化对贸易政策的形成也具有决定性作用,政治因素而非纯粹经济因素是导致当今世界各国偏好于选择贸易干预政策的主要原因,为贸易干预政策长期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较强的理论解释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税内生化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霍玉虎.基于关税内生化理论的大豆进口关税政策研究[D].上海海关学院.2017
[2].张国红.关税内生化理论:一个理论梳理与评价[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5
[3].陈爱玮.关税内生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
[4].何一帆.浅谈内生化关税理论对当前关税政策研究的指导意义[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0
[5].连春平.基于关税内生化理论下的我国关税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0
[6].钟钰.中国农产品关税内生化与进口的理论经验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