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曼破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去杠杆,次贷危机
雷曼破产论文文献综述
宋昀澄[1](2019)在《SWOT模型分析资产证券化业务——以雷曼兄弟破产为研究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叁去一降一补"后。2015年-2018年连续多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均强调了优化供给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而金融风险出现的导火索便是高杠杆率。因此,坚持去杠杆,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仍是我国现阶段金融工作的重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降低企业杠杆",这意味着政府对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工具的开放度与认可度加大,且还要巧妙利用其"降杠杆,调结构"的作用为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推力,因此深入探究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融资工具意义重大。本文便基于"资产证券化去杠杆"这一政策,通过建立SWOT模型对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性事件——"雷曼兄弟破产"进行案例分析,总结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利弊,深入贯彻中央防范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去杠杆的核心思想。(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谷思,滕永平[2](2018)在《从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的破产看我国金融监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5年巴林银行的轰然倒塌到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次贷危机发生后十年中人们陷入了反思:金融危机是人性中不可克服的缺陷所导致的吗?金融监管是否让我们更加安全?答案是肯定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8年12期)
应尤佳,李树超[3](2018)在《雷曼破产10周年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赚102%》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9月15日凌晨,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银行破产案,也是2008年次贷危机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当时,上证指数正处在2000点关口。十年一瞬,白驹过隙。10年间,A股市场历经牛熊更迭,几经起伏。上周五,上证指(本文来源于《中国基金报》期刊2018-09-17)
罗曼[4](2018)在《雷曼破产10周年镜鉴: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9月15日,雷曼破产揭开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序幕,在这期间及以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10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仍然具有镜鉴和警示意义。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本质是过度包装的金融创新衍生品完全脱离了实(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8-09-14)
马颖[5](2014)在《上市商业银行澄清传闻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澄清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影响传闻的典型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市场传闻愈演愈烈时,上市公司通过公告进行澄清是应对市场传闻时采用证实和驳斥策略的主要手段。作为临时公告,其重要目的就是期望减少传闻的负面影响。由于近年证券市场中银行板块所占比重以及影响倍受关注,加之其金融风险传导性强以及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其应对市场传闻的处理、澄清传闻的实际效果如何及其影响因素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金融危机爆发时最有代表性事件——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市场对其给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猜测及传闻蔓延为研究背景,选取此时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公告为研究样本,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利用事件研究法并构建回归模型进行研究检验。研究发现,上市银行澄清公告市场效果具有显着性,并受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资产安全等因素影响显着。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有效应对传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14年01期)
李静[6](2013)在《雷曼兄弟破产五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雷曼兄弟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投行,曾被《商业周刊》评为2000年最佳投资银行之一。2008年9月15日,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次贷危机)加剧的形势下,雷曼兄弟无奈申请破产保护。今年是雷曼兄弟破产五周年,奥巴马就雷曼倒闭五周年及迄今的经济成果发表谈话表示,美国金融(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时代》期刊2013年10期)
黄璇[7](2012)在《美国激进型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破产的启示——以雷曼兄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尤其是虚拟经济发展之后,激进型经营模式却把投资银行推向了绝界。以雷曼兄弟公司为代表的独立投资银行破产是内外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明了激进型经营模式和监管制度的失败。我国要引以为鉴,在推动投资银行改革创新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始终保持稳定向好的宏观经济形势。(本文来源于《临沂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漆彤[8](2012)在《论金融合约破产约定条款的效力——基于雷曼破产案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雷曼兄弟公司是全球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破产引发了诸多金融交易合约的后续履行争议,并在美国及英国等地引起系列诉讼。英国法院通过考察普通法上的反剥夺原则,最终认定合约中的破产约定条款有效。而美国法院则基于破产法上的约定条款无效规则否定了其效力,并认为该条款不属于美国破产法上安全港规则的例外范围。英美两国法院对相同条款的效力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也对我国如何完善破产法的相关机制以妥善处理金融机构破产后的金融合约后续履行问题,进而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导并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了诸多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法学刊》期刊2012年03期)
马颖[9](2012)在《上市商业银行澄清传闻公告的效果研究——基于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影响的公告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或是外部经济环境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市场传闻愈演愈烈的时候,证券市场中澄清公告的实际效果如何、市场反应怎样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本文以金融危机爆发时最有代表性的特定事件——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时,市场对其给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猜测及传闻蔓延为研究背景,特选取此时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公告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检验。研究发现,澄清公告市场效果具有显着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公司的澄清方式,强势解释的效果较好,特别是在短期内。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有效应对传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2年09期)
陈少华,陈娅[10](2012)在《关于雷曼破产事件审计问题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9月,雷曼兄弟向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申请,引起世界金融界的一场轩然大波,其高管粉饰报表行为和外部监管失灵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重要话题。本文以2010年3月美国联邦破产法庭对雷曼兄弟破产事件调查结果为契机,针对雷曼管理层如何利用对商业不动产的不合理估计,以及如何大量采用REPO 105交易方式严重粉饰财务报表进行剖析,着重分析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给雷曼兄弟提供相关审计服务时所存在的问题,认为审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及审计程序履行不到位是关键所在;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只有秉持重视审计目标,保持应有职业怀疑,以及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叁项基本原则,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2年08期)
雷曼破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1995年巴林银行的轰然倒塌到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次贷危机发生后十年中人们陷入了反思:金融危机是人性中不可克服的缺陷所导致的吗?金融监管是否让我们更加安全?答案是肯定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曼破产论文参考文献
[1].宋昀澄.SWOT模型分析资产证券化业务——以雷曼兄弟破产为研究案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
[2].谷思,滕永平.从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的破产看我国金融监管[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
[3].应尤佳,李树超.雷曼破产10周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赚102%[N].中国基金报.2018
[4].罗曼.雷曼破产10周年镜鉴: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N].证券时报.2018
[5].马颖.上市商业银行澄清传闻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澄清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影响传闻的典型案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
[6].李静.雷曼兄弟破产五周年[J].中国新时代.2013
[7].黄璇.美国激进型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破产的启示——以雷曼兄弟为例[J].临沂大学学报.2012
[8].漆彤.论金融合约破产约定条款的效力——基于雷曼破产案的分析[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2
[9].马颖.上市商业银行澄清传闻公告的效果研究——基于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影响的公告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2
[10].陈少华,陈娅.关于雷曼破产事件审计问题的探析[J].商业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