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变人形论文-陈虹睿

活动变人形论文-陈虹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动变人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活动变人形》,《青春万岁》

活动变人形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从《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活动变人形》》一文中研究指出孙逊:尊敬的王蒙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请来了王蒙先生到我们这里来讲学,他自己回忆是第叁次了,他叁次来到我们上师大,说明跟上师大的缘分。关于王蒙老师的介绍我想有一句话,天下谁人不识君,他是中国文化部原部长。他先做一个发言,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参与讨论。现在有请王老师。王蒙:感谢孙老师给我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按老师出的题目《从<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活动变人形>》。《青春万岁》是我1953年(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郜元宝[2](2019)在《审视或体贴——再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提到王蒙,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种通达睿智、乐观幽默、健康向上、自信满满的人生态度。在许多人印象中,王蒙就是这样一个人,而王蒙在许多作品中也经常乐于将自己塑造成这样一个人。但这肯定不是全部的真相。读王蒙自传和他更多的作品,你就不难看到一种更丰(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陈虹睿[3](2019)在《析王蒙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的“零余者”悲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倪吾诚身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对西方文化的仰慕,以及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都使他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悲剧形象——"零余者"。倪吾诚的悲剧是个人、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成为中国当时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怡茹[4](2019)在《论王蒙80年代长篇小说叙事文体的突破——以《活动变人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蒙作为中国先锋文学的领军人物,为80年代初期的小说探索开辟了新局面。当先锋浪潮的探索如火如荼之时,他一改知识分子在文革中遭受创伤的叙事思路,选择回到历史深处去挖掘中国知识分子的原生苦难。1987年《活动变人形》发表,王蒙再一次领衔小说创作,从开头和叙事主角两方面入手,实现了80年代长篇小说在叙事文体上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廖应莉,严运桂[5](2019)在《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活动变人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蒙的小说《活动变人形》成功塑造了倪吾诚和静珍这两个人物形象。小说人物塑造基于作家的现实生活原型,打上了作家现实生活的烙印。通过文本细读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对这两个人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创痛。(本文来源于《镇江高专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刁婵娟[6](2019)在《《白鹿原》和《活动变人形》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由中国作家协会批准并举办的"不忘初心、书写中国"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活动中,有两部作品被提名被入选,这两部作品分别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这两部作品无论是创作时还是在当前时代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方面针对《白鹿原》和《活动变人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胡辰辰[7](2018)在《知识分子心灵史的“同向歧异”——《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的并置阅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皆以知识分子为题材,但两者的创作旨趣各有所向。通过《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的并置阅读,可深入探究两部小说在叙事伦理和两性关系上的不同处理方式,从而窥见两位作家的独特价值观念和创作指向。两部作品都蕴含"弑父"思想,但王蒙在反思自我与审视父辈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解构和颠覆着父权,而《陆犯焉识》则通过"弑父"体味20世纪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限度;在对两性关系的处理上,王蒙最终指向对男权社会的审判,而严歌苓则超越了男权压制的思维限度,把女性塑造成为拯救知识分子的救赎力量;王蒙旨在呼唤对知识分子身份的重新定位,严歌苓则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寄托。(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何赟凤[8](2018)在《民国教育的艰难蜕变——论《活动变人形》中教育的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对历史和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教育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符码,也是作者重点反思的母题。社会的变革与动荡都会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民国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关键期,因此,从教育这个剖面来研究小说中民国教育的现代性就很有意义。《活动变人形》主要叙述了民国时期倪吾诚一家的日常生活。王蒙说:"然而我毕竟审判了国人、父辈、我家和我自己。"小说以倪藻为视角进行审判,在烽烟四起的家庭环境中,他的姐姐成为家庭教育的(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05期)

刘畅[9](2017)在《活动变人形中的儒道分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儒家思想久居正统地位不容挑战。然而,五四运动爆发的强烈震感,动摇了"孔家店"的独宠根基,也催生了道家思想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复归。本文旨在通过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的多重矛盾碰撞,浅析儒道两家的差异与分歧。(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12期)

陈晓童[10](2017)在《中西文化相遇的思考——读《活动变人形》》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王蒙对民族百年历史深刻反思的经典奉献。王蒙将中西文化相遇后的不同模式置于20世纪中国语境中进行形象阐述,并在丰富的模式并置对话中对相关问题作出批判和反思。(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6期)

活动变人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提到王蒙,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种通达睿智、乐观幽默、健康向上、自信满满的人生态度。在许多人印象中,王蒙就是这样一个人,而王蒙在许多作品中也经常乐于将自己塑造成这样一个人。但这肯定不是全部的真相。读王蒙自传和他更多的作品,你就不难看到一种更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动变人形论文参考文献

[1]..从《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活动变人形》[J].都市文化研究.2019

[2].郜元宝.审视或体贴——再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J].小说评论.2019

[3].陈虹睿.析王蒙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的“零余者”悲剧形象[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李怡茹.论王蒙80年代长篇小说叙事文体的突破——以《活动变人形》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9

[5].廖应莉,严运桂.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活动变人形》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9

[6].刁婵娟.《白鹿原》和《活动变人形》比较分析[J].北方文学.2019

[7].胡辰辰.知识分子心灵史的“同向歧异”——《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的并置阅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何赟凤.民国教育的艰难蜕变——论《活动变人形》中教育的现代性[J].牡丹.2018

[9].刘畅.活动变人形中的儒道分歧[J].大众文艺.2017

[10].陈晓童.中西文化相遇的思考——读《活动变人形》[J].北方文学.2017

标签:;  ;  ;  ;  

活动变人形论文-陈虹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