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戏剧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萨拉·,凯恩,意象,隐喻
戏剧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明[1](2019)在《萨拉·凯恩戏剧创作中的戏剧意象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拉·凯恩的戏剧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萨拉·凯恩戏剧中所蕴含的戏剧意象特征的解构,从具体化的物象分析得出萨拉·凯恩在戏剧创作中的风格特点。(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4期)
丁文凯[2](2018)在《试论“舞台假定性”手法的运用对“戏剧意象”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假定性是艺术创造的逻辑起点,是戏剧活动凝聚力产生的基本前提,[1]话剧舞台上正因为"舞台假定性"手法的运用,构成一种我演你信,你信我演的观演"契约"从而使得话剧舞台不再唯独是写实主义为主,写意戏剧因为假定性手法的运用,在当今中国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表现美学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使舞台效果更加丰富,更加充满诗意与思想。而舞台性思维中"舞台假定性"手法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戏曲,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中国戏曲与话剧的"互相欣赏,彼此成就。"(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5期)
方李珍[3](2017)在《必要的区隔——试论戏剧意象与“形象种子”之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概在几年前的一个讲座上,有位知名话剧导演直接将"形象种子"等同于"意象",笔者深感困惑,窃以为不妥,正如同戏曲"写意"一词常常被"诗意"所替换一样,于是深感厘清概念的必要。将"形象种子""意象"二者等同,其实是在源头上将"形象"与"意象"混用的结果。而这样的误用由来已久。翁偶虹先生曾在《梅兰芳的意象美学意识》一文中对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作了如下阐述:"梅兰芳的造象……是掌握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包括了诗词、文赋、(本文来源于《福建艺术》期刊2017年04期)
许爱珠,韩贵东[4](2016)在《比较视域下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的异同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毋庸置疑,汤显祖其作品的共时性与历时性之价值皆是业内所探讨的主要旨趣,其中最有意思的,便是汤翁与同时代的西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因为时空上的交错性,使得各自的艺术创作在文本内涵碰撞上出现有趣的交缠与差异。《临川四梦》自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汤翁的非凡艺术才情,为中国戏剧赢得了巨大的阐释空间;莎士比亚在创作中,既融入社会底层的生活审美体验,又把家乡斯特(本文来源于《汤学聚珍——2016年中国·抚州汤显祖剧作展演暨国际高峰学术论坛论文选集》期刊2016-09-24)
许爱珠,韩贵东[5](2016)在《比较研究视域下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的异同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逢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对汤翁与莎翁的戏剧作品在文本泛读、意象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庭园"与"森林","荒地"与"荒原","梦境"与"现实"等范畴的辨析,揭示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碰撞实则是文化内省的自我表现,二位大师虽受限于各自的王朝时代背景,但在传递人生理想和普世价值方面,都具有独立的价值标杆作用,这是两者作品成为跨时代艺术品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孟庆珍[6](2016)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14~16世纪是我国的明朝时期,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出现了汤显祖这位伟大的剧作家,而与此同时,英国同样产生了对世界戏剧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尽管两人所处的地域不同,但仅从时间概念来看,同是生活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两人,其戏剧作品在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内涵上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相似性。因此,比较分析两位剧作家戏剧意象上的差异,了解(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6年15期)
朱熙[7](2014)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相关意象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在深入研读剧作文本的基础上,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众多意象做分类比较,探讨其文学价值,并给出客观、准确的定位。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构成。绪论主要探讨本课题的理论意义,确定研究对象,梳理其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观点、方法、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正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主要从“花园—森林”与“空庭荒野—荒原荒岛”两组意象着手,在比较中,探讨汤、莎剧作自然场景意象的特征及其艺术功能之异同。第二章以“发钗—指环”与“镜”两组意象为切入点,探讨汤、莎剧作生活意象的特征及其艺术功能之异同。第叁章则以“鬼魂”与“梦”两组意象为立足点,比较分析汤、莎剧作精神意象的特征及其艺术功能之异同。结语部分探讨汤、莎戏剧意象的研究前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立足于汤显祖4部传奇与莎士比亚的37部剧作文本,将宏观概括和微观分析、整体观照和具体考察相结合,以文本分析、平行研究、比较研究、文化阐释为主,辅之以历史学、文艺学、民俗学等相关研究方法,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意象做整体观照。(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徐江南[8](2013)在《贵州民间信仰崇拜与戏剧意象关系之差异性研究——以汉、侗、布依族戏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贵州安顺地戏、侗戏、布依戏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以来,文化界再度掀起对贵州民间戏剧的研究热潮。本文以贵州具体的民间戏剧文本入手,立足地方特色,从民族信仰崇拜出发,分析戏剧文本意象的对应使用情况,重点探讨各民族(汉、侗、布依族)戏剧文本叙事模式随族类信仰不同呈现出的差异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3年11期)
刘旭[9](2010)在《《雷雨》的戏剧意象及其象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雷雨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其代表作《雷雨》中更是高度集中。曹禺利用这一独特意象,多方面展示了雷雨到来之前的特有氛围;从光与声两方面描绘雷雨的强大声势,强化雷雨意象的特征;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写出了雷雨由远及近、由弱到强、渐行渐进的到来过程。追根溯源,《雷雨》中雷雨意象出现的文化根源其实是一种集体无意识——雷雨崇拜,更具体地说是雷崇拜。受古代一系列关于雷雨击杀罪恶之人经验的影响,曹禺在利用雷雨意象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的同时,更重要的表达了剧中人物罪的意识、灵魂的审视和救赎意识。(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施旭升[10](2009)在《戏剧意象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作为一个诗学与美学的本体范畴,同样适用于戏剧艺术。意象贯穿于戏剧创作与接受的多个层面。它既属于戏剧家的编演创造的产物,又属于戏剧观演之间审美交流的结果。戏剧意象,既有着鲜活的舞台体现,更蕴涵在具体的观演体验当中。因而,它既可以呈现为各种舞台上的"直接意象",也可以表现为观演体验中丰富的"间接意象";既可以是剧作与表演中的具体意象,也可以是一种诗性的总体意象。惟其如此,戏剧编演中意象的营构和把握也就成为其审美创造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戏剧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假定性是艺术创造的逻辑起点,是戏剧活动凝聚力产生的基本前提,[1]话剧舞台上正因为"舞台假定性"手法的运用,构成一种我演你信,你信我演的观演"契约"从而使得话剧舞台不再唯独是写实主义为主,写意戏剧因为假定性手法的运用,在当今中国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表现美学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使舞台效果更加丰富,更加充满诗意与思想。而舞台性思维中"舞台假定性"手法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戏曲,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中国戏曲与话剧的"互相欣赏,彼此成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戏剧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明.萨拉·凯恩戏剧创作中的戏剧意象特征[J].戏剧之家.2019
[2].丁文凯.试论“舞台假定性”手法的运用对“戏剧意象”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8
[3].方李珍.必要的区隔——试论戏剧意象与“形象种子”之不同[J].福建艺术.2017
[4].许爱珠,韩贵东.比较视域下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的异同论[C].汤学聚珍——2016年中国·抚州汤显祖剧作展演暨国际高峰学术论坛论文选集.2016
[5].许爱珠,韩贵东.比较研究视域下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的异同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
[6].孟庆珍.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比较分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
[7].朱熙.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8].徐江南.贵州民间信仰崇拜与戏剧意象关系之差异性研究——以汉、侗、布依族戏剧为例[J].戏剧文学.2013
[9].刘旭.《雷雨》的戏剧意象及其象征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
[10].施旭升.戏剧意象论[J].文化艺术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