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哲学论文-田贺

天道哲学论文-田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道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述而不作,性与天道,天命,学习

天道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田贺[1](2019)在《“性与天道”在孔子哲学中的意义——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章的诠释为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孔子哲学思想的整体背景解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的真实原因,并尝试还原"性与天道"在孔子哲学中的意义。孔子"述而不作"的态度,表明了"性与天道"不能作为其教学活动的重心;结合原文并推测子贡的原意,让我们清楚此类问题与孔子人格境界和学养的深刻内在关联;对孔子人性论的分析,再次表明孔子为学、教学的主要倾向,以及孔子对"性与天道"问题的观照方式,由此确证其哲学思想的丰富意涵。(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魏福明[2](2018)在《“尚变者,天道也”——王安石政治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是以改革家的形象着称于世的,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变法。但王安石并非是只重事功不重道德文章的普通政治人物,而是集事功和道德文章于一身的伊周式政治人才,这类政治人才必有其卓越的哲学见解。王安石从"天道尚变"和"新故相除"的观念出发,说明了运动、变化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并进而形成了"因时而变"的历史进化论,以此为基础,论证了"法先王之道"与"法先王之意"相统一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揭示了历史中"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从而得出"祖宗不足法"的必然结论,这样,王安石就为其政治思想及变法事业建立起了坚实的政治哲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彭永捷[3](2018)在《儒家天道政治哲学发微——兼论儒学的科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中国思想史中的天道观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路径。天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人道取法天道,"推天道以明人事",是中国哲人主要的致思方式。在天道哲学发展史上,孔子赞帝尧"惟天惟大,惟尧则之",《中庸》之"成己"、"成物",孟子之"尽心"、"知天",《易传》之"各正性命"和天人合德,《礼记》和《荀子》论礼之本,是先秦儒学天道政治哲学的主要思想节点。至宋代理学,儒家的仁学政治哲学与天道政治哲学进一步融合,而儒家天道政治哲学中所包含的社会科学性质,被张载以"为万世开太平"与"天人合一"所表述。儒家天道政治哲学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思想传统:将人间法安立于自然法,将人生安顿于因循天地万物自然之理,将治道奠立于儒家社会科学依据大尺度历史总结的常道。(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8年05期)

刘立东[4](2018)在《人类历史形态的形上根源——兼谈中国传统哲学对天道—人事辩证性的印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形而上学角度思考人类历史形态旨在理解人类历史形态的形上根源。有两种形上根源: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绝对形而上学的根源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人学形而上学的根源。形上根源为思考人类历史形态问题提供了终极理由,并在此理由下给出科学化的历史形态理论;作为哲学之典范,黑格尔与马克思给出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地思考人类历史形态的不同道路。从绝对精神角度实现的人类历史形态揭示了精神自由的现实性;从感性生活角度实现的人类历史形态揭示了实践自由的现实性。精神自由和实践自由是自由的双重现实,缺一不可;而中国传统哲学对天道—人事辩证性的论述为此双重性做了印证。(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8年03期)

田宝祥,唐兴华[5](2018)在《“天道性命相贯通”——论中国古代哲学的二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哲学自先秦发展至今,已形成为一独特的意义系统。这一意义系统主要由两股气质来支撑:一是深沉、饱满、探求生命意义的儒家,二是超拔、洒脱、追求自然价值的道家。儒、道之共性,乃汤一介所谓之"内在超越",其有别于宗教形态之"外在超越",无需诉诸于"上帝"等外在形式。此"内在超越"之特质,与宋明理学以及"叁教合一"的思潮一经融汇,便形成了"天道性命相贯通"的理论架构。此架构之于中国哲学史主要有两大意义:一是充分提升了"仁"的价值内涵,二是将孔孟的德性之学推向了形而上的哲学高峰。(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李景林[6](2016)在《人道即天道——重温邹化政先生的儒家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邹化政先生是一位中西兼通的哲学家,《先秦儒家哲学新探》是先生儒学研究的代表作。《新探》首先提出一种统合并超越于中西哲学的普遍的哲学观,由此揭示了儒家"人道即天道"的哲学原理。《新探》指出,儒家把理性理解为一个"实践理性逻辑上居先而统辖理论理性"的理性整体,其道德的概念,亦是一个内在包涵自觉于其中的关乎人之存在的总体性概念,而非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狭义的道德;经由人的存在实现以达成人道与天道的合一,建立起一个真与善、实在与价值内在统一的形上学和真理的体系,是儒家哲学的基本进路。《新探》从逻辑上肯定了儒家的性善论,同时又从心性这一论域来具体阐发儒家人性论的思想内涵。在"理性对自然本性的固有关系"的系统中,人性之善并非一种现成性的道德内容,它作为一种自觉与实存亦即"类意识"与"类感情"之统一的"理性本能",本即具有存在性的"能力或力量"和当下实践性的意义。《新探》认为,儒学的天道本体观念所突出的并非其形式化主体或实体性一面,而是它"化生万物的规律一面"。天道就宇宙之创生流行亦即气化的过程而显;气作为存在性的实体,本即一内涵精神生命的创造活动,其统一性、整体性和能动性,就是所谓天道天理的规律系统。《新探》在儒学义理和中国文化精神的重构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世界,其对相关哲学理论问题的辨析,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方法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吴励生,林骁[7](2014)在《天道绝对:元法律、建制化与共识结构(下)——中国深度研究的哲学之维:法律哲学的当下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六十条"》)所确立起来的纲领性目标,预示着新时代运用法律性质的根本转变,尤其预示着中国现代化性质的有效转向。"非常政治"就可能在法律发展的可能性之中转向"日常政治",比如:当下中国的最新政治意志的形成便来自一种颇为有效的"共识结构",除了用好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之外,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政系统不仅要为经济系统提供合理而必要的行政决策,更需为法律建制化与形式化提供必要而迫切的条件和前提。最后,建制化的法律形式与非建制化的公共意见,就将在生活世界逐渐分化出来的经济系统与行政系统中寻找一个崭新的支点并往更高级的形式重新整合,中国的全方位变革也即孕育在这种立体有效的高度整合之中。(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4年10期)

吴励生,林骁[8](2014)在《天道绝对:元法律、建制化与共识结构(上)——中国深度研究的哲学之维:法律哲学的当下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国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中国法学理应努力的目标。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的确立,则为中国法治国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共十八届叁中全会所形成的《决定"六十条"》更是为此形成了重要历史契机,即:如何促进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的繁荣,同时实现一个保障经济生活和中国社会繁荣的正当的国家权威与法律权威。"天道绝对"的法哲学建构,立基于中国内在问题的诊断以及审时度势,试图清理有关政治法、国家法和市民法等现代性法学话语在中国语境中的复杂纠缠,力图促进恢复共和本性,以建构并趋近有效保障人民权利、自由和幸福的可欲性理想图景。(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4年09期)

王维江[9](2014)在《“天道”与“圣心”——庄子心灵哲学的现代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哲学中的"天道"是宇宙最高本体,天道表现为"无",通过"齐物"与"心斋"等途径与方法,达到人与天道齐一的圣心目标,最终实现去凡成圣的人生境界,对于回归心灵的本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上旬刊)》期刊2014年09期)

徐雨飞[10](2014)在《中国政治哲学中的“天道仁礼”与中国外交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外交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的关系性思维与西方政治哲学的思维方式迥异。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先秦诸子为源流,有"天道仁札"的通贯系统。"天"是中国人心中万事万物的本原和统摄;自"天"下降有"道"、"仁"和"礼"的范畴,它们开始关乎人间秩序。通过系统整理以"仁"为核心的关系性政治哲学,文章进而为汇通中国传统和现有国际体系的话语打下基础,为中国外交的顶层、观念设计,甚至为世界政治和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以中国上升的物质实力为依托,沟通西方社会哲学思潮的语言学、存在主义、关系和实践等本体论转向,这一顶层设计可以通过系统性反思现有国际社会话语体系来突破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瓶颈。中国理应在关键大国关系的构建、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世界秩序想象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政治哲学体系。(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4年01期)

天道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是以改革家的形象着称于世的,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变法。但王安石并非是只重事功不重道德文章的普通政治人物,而是集事功和道德文章于一身的伊周式政治人才,这类政治人才必有其卓越的哲学见解。王安石从"天道尚变"和"新故相除"的观念出发,说明了运动、变化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并进而形成了"因时而变"的历史进化论,以此为基础,论证了"法先王之道"与"法先王之意"相统一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揭示了历史中"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从而得出"祖宗不足法"的必然结论,这样,王安石就为其政治思想及变法事业建立起了坚实的政治哲学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道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田贺.“性与天道”在孔子哲学中的意义——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章的诠释为理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2].魏福明.“尚变者,天道也”——王安石政治哲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彭永捷.儒家天道政治哲学发微——兼论儒学的科学性[J].探索与争鸣.2018

[4].刘立东.人类历史形态的形上根源——兼谈中国传统哲学对天道—人事辩证性的印证[J].北方论丛.2018

[5].田宝祥,唐兴华.“天道性命相贯通”——论中国古代哲学的二维结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李景林.人道即天道——重温邹化政先生的儒家哲学研究[J].人文杂志.2016

[7].吴励生,林骁.天道绝对:元法律、建制化与共识结构(下)——中国深度研究的哲学之维:法律哲学的当下之思[J].社会科学论坛.2014

[8].吴励生,林骁.天道绝对:元法律、建制化与共识结构(上)——中国深度研究的哲学之维:法律哲学的当下之思[J].社会科学论坛.2014

[9].王维江.“天道”与“圣心”——庄子心灵哲学的现代价值探讨[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

[10].徐雨飞.中国政治哲学中的“天道仁礼”与中国外交战略[J].当代亚太.2014

标签:;  ;  ;  ;  

天道哲学论文-田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