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放射治疗论文-郭林,郝大为,殷海涛,张伟,李向阳

盆腔放射治疗论文-郭林,郝大为,殷海涛,张伟,李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盆腔放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盆腔放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郭林,郝大为,殷海涛,张伟,李向阳[1](2019)在《对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时摆放位误差。方法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行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摆位标准为:自然体位下零度"十"字激光线处;研究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摆位标准为:自然体位下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处;对比两组左右(X轴)、头足(Y轴)、腹部(Z轴)叁个方向的误差。结果经对比研究组与观察组X轴与Z轴差异不明显;研究组Y轴差为2.6±1.3(mm),观察组6.6±3.3(mm),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在采用放射方式进行治疗放射治疗时,采用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作为患者摆位的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摆位误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6期)

高汉晶[2](2019)在《盆腔精准再程放射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累积剂量,再程放疗晚期放射性损伤比较严重,精准放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提高肿瘤处方剂量,目前也广泛应用在盆腔复发转移病灶的治疗上,首程放疗剂量、放疗时间间隔、危及器官的类型等问题需仔细考虑。本综述对精准再程放疗在盆腔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并对影响其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生,林福烘,欧泽柠,邱寿庆,黄东华[3](2019)在《专用俯卧位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专用俯卧位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对正常组织器官(肠)受照体积的影响。方法通过30例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真空垫仰卧位固定技术体位固定(对照组);专用俯卧位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进行俯卧位体位固定(研究组),分别行CT模拟定位后进行靶区及正常危及器官勾画。利用Eclipse13.5版本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调强治疗技术(IMRT)进行计划设计。用TPS的DVH评估95%PCTV接受的最小剂量为DT50GY/25次/5周,正常组织器官(肠)的(V40、V45)。对研究组的正常组织器官(肠)的受照体积(V40、V45)与对照组的正常组织器官(肠)的受照体积(V40、V45)比较分析。结果通过TPS的DVH评估,利用专用俯卧位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比使用常规真空垫仰卧位固定技术,正常组织器官(肠)受照体积明显减少。结论专用俯卧位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器官(肠)的受照体积。(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崔志强[4](2019)在《自动勾画技术在盆腔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与分析基于图谱集的自动勾画软件(ABAS)勾画危及器官(OAR)轮廓在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应用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将同一患者第1程及第2程模拟定位CT图像传输至ABAS软件中,分别选用单一图谱自动勾画方式下的Prostate和General算法。以患者第1程模拟定位图像为参考图像,实现对第2程定位图像上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利用形状相似性系数(DSC)、交叉指数(01)、体积差异(Δ V)及自动勾画加手工修改的累计时间。以手工勾画危及器官的轮廓为参考,比较两种算法自动勾画的结果。结果:同一患者的左右髋骨及左右股骨头,两种算法自动勾画的DSC、01值均>0.8;膀胱DSC、01值均>0.7。Prostate算法左右髋骨,膀胱DSC、01值均高于General算法。而左右股骨头在不同算法下的DSC及01值近似。骨性组织的Δ V<0,显示自动勾画对其勾画不足。结论:应用Prostate和General两种不同的自动勾画算法,其结果与手工勾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rostate算法勾画膀胱、直肠优于General算法。自动勾画用于放射治疗计划之前,需经过必要的校准及修改,方能发挥ABAS勾画效率。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应用基于图谱集的自动勾画软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轮廓的几何精度及剂量精度。方法:选取已完成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的38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选择其中的18例作为目标图像,其余作为参考图像。分别选用该软件中单图谱集和多图谱集勾画方式对目标图像上的靶区及危及器官进行自动勾画。自动勾画完成后利用与原治疗计划相同的射野配置方式和剂量限制条件,生成新的自动计划。分别比较自动勾画与手工勾画结果的几何形状差异;自动计划与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种自动勾画方式骨性结构与手工勾画结果近似(DSC>0.8)。但对于靶区及其他危及器官多图谱集自动勾画结果更接近手工勾画。结合ROC曲线下的面积,CTV及小肠多图谱集ROC曲线下的面积大于单图谱集(CTV多图谱集为0.732,CTV单图谱集为0.624;小肠多图谱集为0.704,小肠单图谱集为0.562)。两种自动勾画与手工勾画结果剂量分布的统计学差异主要表现在CTV的V95(手工VS多图谱X2(2)=1.031,P=0.011;手工 VS 单图谱 X2(2)=1.219,P=0.002)和 Dmin(手工 VS多图谱X2(2)=1.118,P=0.002,手工 VS 单图谱X2(2)=1.153,P<0.001)、PTCV的CI(手工VS多图谱X2(2)=1.200,P=0.003;手工VS单图谱X2(2)=1.800,P<0.001)和 HI(手工 VS 多图谱 X2(2)=-1.267,P=0.002;手工 VS 单图谱 X2(2)=-1.335,P<0.001)、小肠的Dmax(手工VS多图谱X2(2)=-1.000,P=0.014,手工VS单图谱X2(2)=-1.625,P<0.001)。结论:ABAS自动勾画软件中两种算法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勾画结果比较中发现,多图谱集勾画方式在几何精度及剂量精度方面要优于单图谱集勾画方式。此外,自动勾画结果进行校准及修改是必要的,尤其对于临床靶区而言以避免低剂量区的存在。仅利用图形相似度来评估自动勾画算法,无法预测出靶区内的低剂量区。(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4-01)

季晓芹,袁喜,孙妮,沈泽天[5](2019)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射波刀加量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转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10%~20%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在根治术后出现局部肿瘤复发,是导致宫颈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探索提高宫颈癌局部控制率的有效方法是进一步改善宫颈癌远期生存率的关键。对宫颈癌盆腔复发病灶接受常规外照射后,采用射波刀治疗技术对局部病灶进行加量照射,希望在减轻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组织受照射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现将1例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转移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射波刀加量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石太贵,杨明[6](2018)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锥形束CT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体位摆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匹配计划CT图像和锥形束CT图像,判定体位平移前后的误差值。结果入组患者首次锥形束CT扫描在a轴的误差值为(1.75±0.21)mm,在b轴的误差值为(5.49±0.15)mm,在c轴的误差值为(2.69±0.35)mm,与平移后的(0.48±0.06)mm、(2.28±0.36)mm和(0.86±0.2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体位摆放中应用锥形束CT技术,可明显减少体位误差,促进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2期)

张骏宝,冉项权[7](2018)在《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以提高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重复摆位的准确性。方法任意选择80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自然体位下,研究组以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为放疗摆位标准,对照组采用腹前壁"十"字激光线为放射治疗摆位标准,测量两组患者的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部方向)轴上的误差值。结果研究组在X轴位的摆位误差值为(4.4±2.5)mm,Z轴位为(3.5±2.6)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Y轴位的摆位误差值为(2.7±1.2)mm,对照组误差值为(6.5±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应尽可能以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为摆位基准线,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李颖,马媛,孟志英,石朝利[8](2017)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7例行IMRT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IMRT组,将47例行普通放疗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普通放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和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IMRT组盆腔淋巴结完全消失和缩小消退的比例均高于普通放疗组(P﹤0.05)。IMRT组3年死亡29例,累积生存率为38.3%,普通放疗组3年死亡34例,累积生存率为27.7%,IMRT组和普通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23~35)个月和13(7~20)个月,IMRT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普通放疗组(P﹤0.05)。IMRT组消化系统和骨髓抑制等急性不良反应均较普通放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MRT组均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结论 IMRT不仅可以提高瘤体组织的放射剂量,还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减少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治疗后3年的中位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7年05期)

冉曦,肖春江,冉新泽[9](2017)在《腹盆腔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腹盆腔放疗是临床上用于泌尿系统肿瘤、宫颈癌及腹腔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造成机体正常细胞的损害,引起多种并发症。本文综述了因腹盆腔放疗诱发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致性腺损伤(包括阴道、外阴、卵巢和前列腺)等主要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旨在为提高腹盆腔放疗病人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7年02期)

陈真云,李秀敏,盛修贵,丁风娜,李晓红[10](2016)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子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是较理想和有效的选择。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放疗方法在中晚期宫颈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比较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multaneous modulated accelerated radiotherapy,SMART)和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对中晚期宫颈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剂量学差异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12-01-2015-06-30临沂市肿瘤医院68例接受SMART和65例行CRT的ⅡB~ⅢB期宫颈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SMART计划:PTV达到处方剂量50.4~52.2Gy/28~29次,1.8~1.85Gy/次,同时给予P-GTV 61.6~67.2Gy/28~29次,2.2~2.4Gy/次,计划进行18次给予缩野。CRT计划:5次/周,1.8~1.9Gy/次,照射剂量达30Gy后,中间档铅4cm照射,4次/周,1.8~2.0Gy/次,至全盆总量达48.2~53.2Gy;盆腔淋巴结转移侧加量至54.2~58.2Gy。体外放疗同时给予一体化后装放疗及静脉化疗。比较靶区剂量、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近期疗效、急慢性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比较,SMART组中位P-GTV剂量64.7Gy,CRT组的体外放疗中位剂量(全盆+四野+淋巴结区缩野后)55.4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17,P<0.001。SMART与拟行CRT计划比较,SMART组小肠(t=12.888,P<0.001)、结肠(t=11.828,P<0.001)、膀胱(t=12.135,P<0.001)、脊髓(t=3.523,P=0.002)、股骨头(t=3.545,P=0.002)受照射剂量明显降低;SMART组的急性消化道反应(χ~2=9.965,P=0.019)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χ~2=11.092,P=0.011)及骨髓抑制(χ~2=9.071,P=0.028)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ART组的慢性消化道(χ~2=7.226,P=0.027)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χ~2=9.344,P=0.025)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ART与CRT组的CR(87.7%vs72.1%,P=0.029)及近期有效率(98.5%vs 86.9%,P=0.01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SMART组明显提高。SMART组总的生存率(P=0.014)及无瘤生存率(P=0.001)均明显提高;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57,P=0.612;3年生存率(χ~2=5.399,P=0.020)和5年生存率(χ~2=5.965,P=0.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ART组明显提高。结论 SMART比较CRT,对中晚期宫颈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靶区可获得根治性剂量,邻近危及器官得到保护,急慢性毒副作用明显降低,完全缓解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6年23期)

盆腔放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高累积剂量,再程放疗晚期放射性损伤比较严重,精准放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提高肿瘤处方剂量,目前也广泛应用在盆腔复发转移病灶的治疗上,首程放疗剂量、放疗时间间隔、危及器官的类型等问题需仔细考虑。本综述对精准再程放疗在盆腔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并对影响其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腔放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郭林,郝大为,殷海涛,张伟,李向阳.对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高汉晶.盆腔精准再程放射治疗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

[3].陈生,林福烘,欧泽柠,邱寿庆,黄东华.专用俯卧位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崔志强.自动勾画技术在盆腔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5].季晓芹,袁喜,孙妮,沈泽天.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射波刀加量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转移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9

[6].石太贵,杨明.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锥形束CT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张骏宝,冉项权.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

[8].李颖,马媛,孟志英,石朝利.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癌症进展.2017

[9].冉曦,肖春江,冉新泽.腹盆腔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7

[10].陈真云,李秀敏,盛修贵,丁风娜,李晓红.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

标签:;  ;  ;  ;  

盆腔放射治疗论文-郭林,郝大为,殷海涛,张伟,李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