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篇论文-赵雪,鲁瑾芳,宫春辉,张颜雪

历史语篇论文-赵雪,鲁瑾芳,宫春辉,张颜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语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述历史语篇,多维度分析,人际互动性,客观陈述

历史语篇论文文献综述

赵雪,鲁瑾芳,宫春辉,张颜雪[1](2019)在《口述历史语篇的多维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与日常谈话、学术论文语篇对比的基础上,对口述历史语篇的多维度分析表明,可以提取的基本维度有四个,即"人际互动与资讯传递""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口语体与书面语体""事件重构与论证阐释"。研究表明,口述历史语篇倾向于人际互动;它重在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它是准备程度较高、经过编辑加工的言语成品,具有书面语体的倾向;它重在重构历史事件,具有叙事性。上述特征是由口述历史语篇的交际方式、交际目的以及生成环境决定的。(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康笑聪[2](2019)在《基于话语—历史分析的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主题文本的语篇策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均为重要的政府文件,分别是中国总理和美国总统作的年度报告,阐述了政府的施政方针。两份文件的发布均在国际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也得到了学术界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积极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视角下的研究。而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费尔克劳夫的叁维模式及系统功能语法,尚未有学者基于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对中美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将基于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和美国国情咨文在经济主题文本上的语篇策略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选取2014到2018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和美国国情咨文中经济主题的文本作为语料,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中的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策略和强化策略,对比分析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的语篇策略,旨在实现两个研究目的:一是揭示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四个语篇策略分布的异同点;二是探讨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各个语篇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的异同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归纳如下:(1)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的经济主题文本中,谓语指示策略的使用频率均明显多于其他叁个语篇策略,而视角化策略的使用频率均最低。其次,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强化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辩论策略,而在美国国情咨文经济主题文本中,强化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辩论策略相同。(2)通过进一步比较中美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主题文本上语篇策略的运用,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首先,在谓语指示策略的运用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都运用了一些表达积极意义的修饰语来表现政府对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积极态度,并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如二者均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然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更多地采用了明确的谓词和形容词,美国国情咨文则倾向于使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然后,在辩论策略的运用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都运用了数字辩题来进一步证实本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此外,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运用了财务辩题、事实辩题和责任辩题,而美国国情咨文中则运用了有用/有利辩题、公正辩题和危险/威胁辩题。其次,在视角化策略的运用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运用了对比、现在完成时以及将来完成时等语言手段表明了政府致力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的决心,而美国国情咨文中运用了间接引语、条件句以及故事化的手法展现了美国政府要发展的经济模式。最后,在强化策略的运用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强化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观点。此外,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运用了排比、被动语态、副词以及介词短语等语言手段强调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而美国国情咨文中则运用选择疑问句强化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语篇策略的运用,揭示了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含意义,有助于加深公众对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同时,该研究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董丹[3](2018)在《语篇—历史视角下意大利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对意大利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意大利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实认知与态度。研究发现,意大利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中经济方面的报道基本积极、正面,政治方面则担忧之声时而出现。总体上,他们将意大利定位为古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为意大利带来巨额经济利益,是中国平衡包容的外交新模式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战略。(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杨敏,符小丽[4](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历史语篇分析”(DHA)的过程与价值——以美国主流媒体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话语建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Ruth Wodak的历史语篇分析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简称DHA)关注政治领域,强调政治话语的社会历史语境并追踪话语事件的历时演变轨迹。本文以DHA为理论框架,结合语料库方法,从命名策略、述谓策略和视角化策略出发,通过关键词分析和索引分析,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2016年总统选举时邮件门的报道,经历了负面到正面的态度转变,对该事件的建构经历了从群外到群内的历时转变。这种转变主要归因于美国主流媒体根据不同时期事态发展的需要而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凸显了媒体为政治精英背书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本研究充分显示出DHA理论与语料库相结合是分析政治话语中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杨漪漪[5](2017)在《语篇——历史分析视角下安倍施政演讲中有关朝鲜主题政治话语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安倍晋叁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历次施政演讲中关于朝鲜主题的政治话语文本进行归纳整理,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安倍在施政演讲文本中涉及的主题、使用的语言手段和话语策略,用以揭示安倍借助政治话语进行阐释与传播意识形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安倍在历次施政演讲中运用了所指策略和辩论策略,为争取国内民众对其政策的支持进而营造自身"敢作敢为"的政治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于晖,刘盟[6](2016)在《论语境重置对历史语篇知识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教育中的每一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结构。语言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是教育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在梳理伯恩斯坦社会教育学和功能语言学学科对话和马丁对语域和概念意义探讨的基础上,基于口头和书面历史语篇的个例研究,文章从分类关系、语法隐喻和因果关系入手,探讨语篇在情景重置后经验关系系统中所呈现出的差别。研究发现,口头历史带有很强的"故事"特征,而书面历史则试图拉开事件本身和书写内容之间的经验距离。(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李晓欧[7](2015)在《历史语篇视角下的2012美国《别国人权报告书之中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别国人权报告》是经美国国务院提交并以美国国会名义发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评价的官方正式文件。此类政府报告承载着美国的价值观和对外交往的立场和态度。在看似公正的语言下,通过语言策略进行粉饰和隐藏立场和意识,以人权为工具,以此实现美国外交战略和本国利益。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属于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的一种,是由Ruth Wodak与其他学科学者在分析奥地利社会反犹太的种族歧视中提出。该方法主要强调将话语置于各种历史背景中进行剖析和阐释,解读语篇、权利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背后的会话含义。在话语历史分析法中,Ruth Wodak总结并区分了五种话语策略:所指或提名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框架化或语篇再现策略、强化策略与淡化策略。本文尝试以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为主要视角及方法,分析2012年美国《别国人权报告书之中国》中的五种话语策略,并探索这些话语策略的语言效果及其潜在含义。研究结果显示,为了实现人权外交,实现本国利益,报告通过使用语篇策略以掩饰其主观上对中国人权的扭曲。在所指策略方面,该报告运用人称代词,非限制性代词、隐喻等表现手法,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政府形象。在辩证策略方面,报告运用数字、历史、文化、责任和人道主义等辩题攻击中国人权。在谓语指示策略,报告运用消极的表达方式反映中国人权状况,构建其负面形象。在视角化策略方面,报告运用虚拟语气、现在完成时和具有消极意义的词汇把中国建构成一个不负责任、没有人权的形象。在强化策略方面,报告运用介词短语、副词、重复和被动语态强化中国人权问题。《别国人权报告》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分析话语有助于揭示其意识形态根源,使话语、权利和意识形态关系明了化。(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5-12-01)

沈阳[8](2015)在《时间标记语在历史语篇中的语篇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历史语篇《万历十五年》作为案例,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了时间标记语的语篇功能。本文主要回答叁个研究问题。(1)历史语篇中有哪几类时间标记语?(2)时间标记语在历史语篇中可能体现哪些语篇功能?(3)这些时间标记语与它们所体现的语篇功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分析,本文发现,(1)历史语篇中时间标记语主要有七大类。它们分别是即时时间标记语,同时时间标记语,特时时间标记语,终时时间标记语,连时时间标记语,前时时间标记语和后时时间标记语。 (2)时间标记语的语篇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主位结构和衔接。在主位结构中,时间标记语体现了转换话题、结束话题、总结、构建框架、提供例证、延续话题、以及开始话题等功能。在衔接方面,时间标记语所体现的功能主要有加强功能以及语境衔接功能。(3)时间标记语和它们所体现的语篇功能之间的关系比较灵活。一方面,相同的时间标记语在不同结构中可以体现不同的语篇功能;另一方面,不同的时间标记语也可能体现相同的语篇功能。这种现象反映了时间标记语在功能上的多样性和重迭交叉性。同时表明恰当的使用时间标记语有助于语篇连贯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5-12-01)

王雪玉[9](2015)在《商业广告语篇中的身份建构变迁:历史社交语用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社交语用学家强调话语、交际者身份以及历史社交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话语建构交际者身份,同时话语和交际者身份建构都受到历史社交语境的影响和制约,随历史社交语境的变化而变迁。本研究基于历史社交语用学视角下的话语-身份-语境观,以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商业广告语篇为例,结合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追踪国内报纸广告中交际者的身份建构及其话语策略的历时变迁情况,并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社交语境的变化阐释话语和身份建构的语境制约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外语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项蕴华[10](2015)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语篇-历史分析方法的五大分析策略(即所指策略、谓语策略、视角化策略、强化和弱化策略、辩论策略)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借鉴意义。本文运用上述五大分析策略,对近十年来的一些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写作部分的话题和我的学生的习作进行分析,指出作者应该分清"组内成员"与"组外成员"、表明作者的态度、灵活选择看问题的视角、对某些观点进行强化或弱化、确定辩题以论证观点。(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期刊2015年09期)

历史语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均为重要的政府文件,分别是中国总理和美国总统作的年度报告,阐述了政府的施政方针。两份文件的发布均在国际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也得到了学术界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积极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视角下的研究。而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费尔克劳夫的叁维模式及系统功能语法,尚未有学者基于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对中美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将基于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和美国国情咨文在经济主题文本上的语篇策略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选取2014到2018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和美国国情咨文中经济主题的文本作为语料,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中的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策略和强化策略,对比分析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的语篇策略,旨在实现两个研究目的:一是揭示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四个语篇策略分布的异同点;二是探讨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各个语篇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的异同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归纳如下:(1)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的经济主题文本中,谓语指示策略的使用频率均明显多于其他叁个语篇策略,而视角化策略的使用频率均最低。其次,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强化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辩论策略,而在美国国情咨文经济主题文本中,强化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辩论策略相同。(2)通过进一步比较中美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主题文本上语篇策略的运用,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首先,在谓语指示策略的运用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都运用了一些表达积极意义的修饰语来表现政府对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积极态度,并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如二者均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然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更多地采用了明确的谓词和形容词,美国国情咨文则倾向于使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然后,在辩论策略的运用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都运用了数字辩题来进一步证实本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此外,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运用了财务辩题、事实辩题和责任辩题,而美国国情咨文中则运用了有用/有利辩题、公正辩题和危险/威胁辩题。其次,在视角化策略的运用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运用了对比、现在完成时以及将来完成时等语言手段表明了政府致力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的决心,而美国国情咨文中运用了间接引语、条件句以及故事化的手法展现了美国政府要发展的经济模式。最后,在强化策略的运用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强化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观点。此外,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运用了排比、被动语态、副词以及介词短语等语言手段强调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而美国国情咨文中则运用选择疑问句强化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主题文本中语篇策略的运用,揭示了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含意义,有助于加深公众对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同时,该研究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语篇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雪,鲁瑾芳,宫春辉,张颜雪.口述历史语篇的多维度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2].康笑聪.基于话语—历史分析的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主题文本的语篇策略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3].董丹.语篇—历史视角下意大利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文本分析[J].外语学刊.2018

[4].杨敏,符小丽.基于语料库的“历史语篇分析”(DHA)的过程与价值——以美国主流媒体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话语建构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5].杨漪漪.语篇——历史分析视角下安倍施政演讲中有关朝鲜主题政治话语的文本分析[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7

[6].于晖,刘盟.论语境重置对历史语篇知识结构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李晓欧.历史语篇视角下的2012美国《别国人权报告书之中国》分析[D].福州大学.2015

[8].沈阳.时间标记语在历史语篇中的语篇功能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

[9].王雪玉.商业广告语篇中的身份建构变迁:历史社交语用学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15

[10].项蕴华.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

标签:;  ;  ;  ;  

历史语篇论文-赵雪,鲁瑾芳,宫春辉,张颜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