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比较法论文-李艳

语言比较法论文-李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比较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比较法,词汇统计学,概率统计方法,计算机技术

语言比较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1](2019)在《论语言演化研究中的语言要素量化比较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演化研究离不开方法论,最基本的方法论是主要围绕语言各个要素(主要是词汇)的量化比较。最初是(人工)比较法,后来发展了词汇统计学(统计比较法)、概率模型(概率比较法)、计算机技术(工具)和生物学方法(借用),再到量化方法(量化的相似性比较法),而现代方法论已经超出了历史语言学范围,跨越到人类语言相似比的统计分析。(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章鸿群[2](2017)在《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的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本语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言文字,认真品味,能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细细品味、咀嚼,发现不同,体会不同的语言表达之间的差异,不同语言风格的区别,不同文体语言的独特,提升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7年12期)

王嫣[3](2017)在《精选“对比点” 巧用“比较法”——比较法在品味语言中的妙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品味就是在阅读作品时,能够抓住有意味的语言,细细咀嚼,探索其含义,从而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语言品味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选择课文中的"对比点",怎样运用比较法进行语言品味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变换词句比较,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品味语言,就是透过语言文字品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7年47期)

王修力[4](2016)在《语言比较法和一类“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之间一般意义上的比较法是指任意两种或者两组语言的比较,因为有相同的起源而为构拟等目的做的比较法是历史比较法,因为牵涉语言间演化或者谱系而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意义。我们说的比较法是一般意义上的比较,并不是为了如类型学等的分类而做的,而是为了研究语言的结构而做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6年33期)

薄新根[5](2015)在《愈会比较 愈有益处——例谈比较法在语言品味中的妙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品味中的比较阅读,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围绕教学重难点,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多角度对文章语言进行细心揣摩、比较与体味,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教育家叶圣陶也推崇"比较"阅读,他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本文来源于《情感读本》期刊2015年23期)

郎兰[6](2014)在《语言比较法和“他昨天去的北京”中“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不仅是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那些因为相互影响而结成语言联盟、在类型学上相同或类似的语言在语法或其他方面也具有相似或对应的关系。因此,通过语言比较或对应研究的方法,可以揭示任意两种语言的相似或对应之处。基于翻译规律可建立或者可大致建立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可以以一种语言解释对应的另一语言的结构。本文使用语言比较法研究“他昨天去的北京”中的“的”,旨在描写这类“的4”的性质和分析其历史来源,并在与英语"it be……that"结构的对应翻译中找出两者相似之处。全文共分八个章节,具体概述如下:(一)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概括了全文的总体思想和研究思路。(二)第一章是现代汉语中“的4”的研究综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学界对“的4”重点研究的几个方面,第二部分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学界关于“的4”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的4”是介接成分还是后附成分;“V+的4”是自足的语法结构还是省略了名词成分;“V+的4”是否是名词性成分;“的4”来自于上古汉语的“之”“者”亦或其他成分;“的4”与所谓语气词“的”之间的关系。(叁)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基础——普遍语法理论和语言比较法。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为语言间的对应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语言比较法为语言间对应翻译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汉语中基于语言间对应关系的研究早在《马氏文通》中就有所涉及。(四)第叁章从五个方面描写了“的4”的语义特征。“的4”一般附着在动宾之间或无宾动词之后、用于完成时态的句子结构中,该结构能体现出一定的预设信息,并在此预设的基础上对进一步获得的信息加以强调。“的4”结构的否定形式通常是在动词、焦点或强调成分前加“不是”。(五)第四章分析了“的4”与时体标记“了、着”的异同。第叁章所总结的“的4”的语义特征与时体标记“了、着”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它们多附着于动词后宾语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态或进行态,还能够传达一定的肯定语气。但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本质上并不属同类。“了、着”是由中古汉语中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虚化演变而来,其否定句式使用“没有”,而“的4”结构具有名词性特征,使用“不是”加以否定。(六)第五章论述“的4(底)”的历史来源。通过例证分析“底”字结构和“者”字结构的对应关系,得出“底出于者”的结论。而“者”在上古汉语中是指示代词,由此类推出“的4(底)”也应判断为指示代词。(七)第六章在中英对应翻译中证明“的4”的代词性质。在对应翻译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的4”结构与英语强调结构的对应关系,结合英语it强调句中的"that"在上古英语的变化过程,可以得出结论:“的4”所对应的"that"在上古英语中是关系代词。而“的4”与it强调句中的"that"在现代语言中均有相应可替换代词,又从侧面论证了“的4”与"that"的对应关系。(八)第七章对全文进行小结,概括基本观点,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4-04-01)

周佩娟[7](2013)在《探讨采用实例比较法解析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C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探讨采用实例比较法剖析问题,求证结果,验证结论。事实证明,及时、正确的疑难解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突破难点,增强学习C语言课程的信心,有效提高C语言编程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3年17期)

黄淑华[8](2012)在《语言置换:比较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文教材中,由于文章的体裁、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的不同,有些词句乃至深层次的内涵不是学生能够一眼洞穿的。鉴于这种情况,在不偏离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度通过语言置换,另拟一些与课文相异的词句、语段或情节,引导学生比较鉴别,进而察形、体情、明理,领悟文中玄机。(本文来源于《吉林教育》期刊2012年31期)

岑苏红[9](2012)在《比较法在语言品味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课的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这要求教师要对文字有独到的感悟和发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腻地品味语言呢?比较法,是语言品味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法"就是找出事物、情境之间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12年07期)

向元平[10](2012)在《“比较法”在“JAVA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Java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主干科目之一,其与C和C++直接相关。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但在细节上不乏不同之处。文章列举了Java与C++之间容易混淆的差别,如数组的定义等。笔者在Java教学中,通过对比其与C++的差别,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教育》期刊2012年02期)

语言比较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本语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言文字,认真品味,能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细细品味、咀嚼,发现不同,体会不同的语言表达之间的差异,不同语言风格的区别,不同文体语言的独特,提升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比较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论语言演化研究中的语言要素量化比较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2].章鸿群.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

[3].王嫣.精选“对比点”巧用“比较法”——比较法在品味语言中的妙用[J].科普童话.2017

[4].王修力.语言比较法和一类“的”的研究[J].青年.2016

[5].薄新根.愈会比较愈有益处——例谈比较法在语言品味中的妙用[J].情感读本.2015

[6].郎兰.语言比较法和“他昨天去的北京”中“的”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

[7].周佩娟.探讨采用实例比较法解析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疑难问题[J].电子制作.2013

[8].黄淑华.语言置换:比较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2

[9].岑苏红.比较法在语言品味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2

[10].向元平.“比较法”在“JAVA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标签:;  ;  ;  ;  

语言比较法论文-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