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波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功率微波,毫米波引信,前门耦合,联合仿真
微波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陈凯柏,高敏,周晓东,岛新煜[1](2019)在《高功率微波对毫米波引信耦合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功率微波对毫米波引信的前门耦合效应问题,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某型毫米波调频连续波引信模型进行辐照试验,并与引信前端限幅电路结合进行联合仿真。在此基础上,继续设计正交试验,对信号参数影响水平进行分析。通过仿真试验发现,在高功率微波信号频率和引信工作频率对准的情况下,辐照场强峰值为60kV/m时,天线末端耦合电压最大可达188V;当辐照场强峰值为40kV/m时,改变辐照信号特征参数,发现长脉宽信号更容易导致限幅器的热击穿效应;信号上升时间会影响天线末端耦合电压波形复杂程度,当信号峰值、脉宽一定时,上升时间为5ns的输入信号导致的尖峰泄漏电压约为5.94V,而当上升时间为0.1ns时,尖峰泄漏电压为18.4V,并且限幅电路更快达到饱和状态;通过正交试验发现,信号上升时间对尖峰泄漏峰值电压的影响最大,信号峰值对其的影响次之。(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1期)
张洋,沈新芸,何牧,周晓龙[2](2019)在《微波对渣油浅度裂化反应的强化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模微波加热系统,以活性炭为辅助吸收微波材料,开展减压渣油的裂化反应研究,评价了产物油及气体的性质,探究了沥青质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并对微波效应加以阐释。结果表明,在活性炭质量分数为2%、微波加热时间为30 min的反应条件下,产物油的黏度降低84. 8%,沥青质质量分数降低7. 1%;气体产物含低级烃类;沥青质的烷基侧链在反应过程中断裂,同时其内核芳香片层单元结构的有序程度增大;微波热点效应使得微波加热下渣油的裂化程度较常规加热时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郭彍,许雄,魏彦玉,郭长永[3](2019)在《Ka波段相控阵雷达TR组件幅相控制芯片的大功率微波非线性效应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幅相控制芯片的大功率微波非线性效应.该芯片应用于Ka波段相控阵雷达收发组件中.测试平台利用固态源和脉冲磁控管来产生Ka波段大功率微波.随着输入功率幅值的提高,在实验中很明显地观测到了芯片的降级和毁伤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测试得到了芯片的全态相移特性和降级阈值,并通过图片给出了实验结果.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该芯片的毁伤机理.(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靳文轩,柴长春,刘彧千,吴涵,杨银堂[4](2019)在《硅基单片式复合晶体管的结构参数对高功率微波损伤效应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叁种不同结构的硅基单片式复合晶体管(由T1和T2两个晶体管构成)的二维电热模型,研究了高功率微波对不同结构的硅基单片式复合晶体管的损伤效应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器件结构下导致复合晶体管损伤的损伤功率阈值和损伤能量阈值分别与脉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复合晶体管的总体尺寸不变而T2和T1晶体管的面积比值更大时需要更多的功率和能量来损伤器件。通过分析器件内部电场、电流密度和温度分布的变化,得到了复合晶体管的结构对其微波损伤效应的影响规律。对比发现,叁种结构的复合晶体管的损伤点均位于T2管的发射极附近,随着T2和T1晶体管面积比的增大,电场、电流密度和温度在器件内部的分布将变得更加分散。此外,在发射极处增加外接电阻Re,研究表明损伤时间随发射极电阻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改变器件结构或增加外接元件可以增强器件的抗微波损伤能力。晶体管的仿真毁伤点与实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0期)
吴涵,柴常春,刘彧千,李赟,杨银堂[5](2019)在《SiGe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的高功率微波效应与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射频前端低噪声放大器的高功率微波效应,利用仿真软件构建了NPN型SiGe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的器件模型,采用多晶硅作为发射极,SiGe作为器件的基极,研究了集电极和基极分别注入高功率微波时,器件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功率微波的效应机理。结果表明,高功率微波注入集电极时,器件内部峰值温度呈现周期性的"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直至最终烧毁,烧毁位置在集电结与氧化层交界处;当高功率微波注入基极时,由于器件的发射极尺寸很小,产生的电流密度很大,热量无法耗散,器件的多晶硅发射结最终被烧毁。SiGe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抗高功率微波的能力要强于基极。(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9年03期)
桑义敏,艾贤军,马绍芳,王亚飞,朱玲[6](2019)在《基于超声波-微波耦合效应的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热脱附规律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二甲苯为石油烃类污染物代表,以污染土壤质量的减少量以及冷凝液质量的增加量表征土壤污染物的平均脱附效率,研究了微波-超声波耦合热源处理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脱附规律。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恒定(800 W)情况下,增大微波功率(从200 W增到400 W),能显着提升装置内反应温度(从128.3℃增到270.1℃),显示了微波较强的热效应;在微波功率恒定(350 W)情况下,增大超声波功率(从600 W增到1 400 W),对装置升温效果影响不明显(从169.4℃增加到187.9℃),表明了超声波较弱的热效应。超声波/微波耦合热源修复壤土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土水比20∶1、超声波功率800 W、微波功率350 W、辐照10 min,相应的最高污染物平均脱附率为77.28%,处理效果优于单热源条件。对于不同的土壤粒径及有机质含量,不同类型土壤的平均脱附率排序为砂土(88.36%)>壤土(64.29%)>黏土(52.61%);综合考虑土壤介电损耗因子、土壤比热容、土壤通透性影响的结果,土水比最优值设为10∶1;综合考虑土壤颗粒单层吸附/多层吸附作用的结果,土壤污染物浓度最优值为8%(砂土)、4%(壤土、黏土)。(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贺卿,张全,代梅[7](2019)在《星用大功率微波铁氧体器件微放电效应及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微放电效应的产生机理和条件,以及大功率铁氧体器件微放电效应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星用大功率铁氧体器件微放电效应的抑制措施,包括设计、材料、工艺及生产控制,以期为相关器件微放电抑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9年04期)
俞杨,唐晓庆,李春[8](2019)在《宽调谐微波光子滤波器中通带展宽效应的分析和迭代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光子滤波器是一种能对微波信号实现滤波功能的微波光子子系统,能够替代射频链路中的电子滤波器。作为微波光子滤波器的关键指标之一,带宽会因为通带展宽效应而恶化。构建了一种基于宽谱光源、可调谐延时线、光谱处理器、色散元件的中心频率可调谐的微波光子滤波器,分析了其中通带展宽效应的原理以及带宽和带宽延时积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宽延时积的带宽自动补偿方法。实验中,滤波器带宽从687 MHz补偿到44MHz,中心频率可调谐到~70 GHz,Q值最高达到~1 600。因此该方法可有效补偿通带展宽效应,对于实现高频窄带微波光子滤波器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薛超[9](2019)在《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的放电和催化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水体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常用办法,但普通高级氧化技术水力停留时间较长造成氧化过程无法集中快速放热,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氧化剂,因此寻找一个快速、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波高级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的天然优势,但由于实际应用存在水的能量耗散,制约了其工业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微波高级氧化技术-微波辅助湿式氧化技术(MAWO),该技术融合了微波与传统湿式氧化技术的优势,在高温高压的多相环境下,通过高介电常数催化剂高效吸波实现分散微波场能的定向汇聚形成“高能位点”,由此引发“微区放电”并诱导产生活性氧族自由基实现对有机物高效原位催化降解。其相比于常规湿式氧化技术提高了反应效率和速率,同时由于催化剂的高效定向吸波以及高温高压环境,减少了水吸波和蒸发产生的能量耗散,提升了工艺的经济性。本文主要针对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中的“微区放电”效应和催化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波催化湿式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旨在通过试验研究来寻找该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在水处理领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新思路。首先,利用放电过程稳定的金属材料作为模拟介质,研究了其在气相和液相条件下的放电等离子体光谱和自由基特性,并分析了各变量对放电过程的影响,从而间接得到微波辅助湿式氧化“微区放电”产生活性自由基的作用规律。通过试验发现在气相条件下微波功率、外界压力、环境气氛、介质粒径、放电时间等条件均对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产生影响。另外在液相条件下微波诱导介质放电可以产生·OH自由基及·H自由基和·O自由基等对有机物有较好氧化降解效果的活性自由基,外界压力的增加会造成自由基的减少乃至放电过程的湮灭;功率的增加可使得更多的高能电子与水分子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更多的活性粒子;溶液pH值和电导率也对·OH发射光谱的峰值有一定的影响。放电过程的自由基光谱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能够为该技术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其次,对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的催化降解效应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试验中选择对硝基苯酚作为模拟污染物,选择过氧化氢作为辅助氧化剂。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很好的催化降解效果,高压、高功率、高浓度的催化剂以及氧化剂可以有效增强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效率,具体表现为高压可提高沸点、减少蒸发能量损失、提高溶解氧浓度;高功率可提升“高能位点”温度以及加速催化剂与溶液间耦合作用;高浓度的催化剂以及氧化剂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从而从氧化剂层面提升反应速率。最后,研制了一种高压微波反应釜对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的催化降解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选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作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叁种不同种类催化剂对其催化降解效果,并分析了反应温度、体系压力、微波输出功率、催化剂和氧化剂的浓度等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随后进行了产物分析,并推测其反应路径为·OH通过进攻DMP的侧链从而将其氧化为邻苯二甲酸,进而氧化成小分子酸,最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动力学分析证明反应温度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反应速率常数,而微波则可显着降低体系反应活化能;能效分析则表明该工艺流程能耗相对较高,可通过设置换热器、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来减少能耗,提升经济性。另外,利用该技术处理实际工业焦化废水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反应5 min后COD含量由4161.8 mg/L降低为1710.5 mg/L。基于上述分析,该技术在化工领域和水资源保护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魏盛楠[10](2019)在《微波合成碳化硅晶种诱导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许多新的SiC合成方法中,微波加热合成方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而最有可能实现稳定的加热和大规模生产,然而,有关理论系统性还不够,技术稳定性不强,急需深入的系统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合成方法中利用晶种诱导可合成SiC晶体,可使冶炼温度下降,纯度有所提高,总合成时间减短,国际上还没有见到微波加晶种诱导合成SiC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课题选择0.6μ@的α-SiC作晶种,0.15mm煤炭和正硅酸乙酯分别作为碳源和硅源,先探究了无晶种的微波加热过程中的一系列效应机理和适宜的微波加热工艺,然后探究了晶种诱导SiC的合成工艺、晶种诱导效应及SiC晶体生长模式。晶种诱导微波合成SiC有望成为新方法,进一步完善微波加热过程中的理论体系研究。首先,研究无晶种合成SiC的过程中,在~600℃、~900℃、~1100℃~~1100℃保温10min下均合成SiC,而加热至1100℃保温1Omin保证了 SiC形核和长大具有充分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可合成完美SiC晶体。根据不同物理和化学变化,分为四个连续的加热阶段即热积累阶段,热失控,复杂反应和晶粒生长。其次,加入~0.6μm的α-SiC晶种,在不同混料方式下通过微波加热至1100℃保温1Omin,可合成SiC晶体。复合粉体采用叁种不同的包覆技术。分析C和α-SiC不同的接触状态导致微波热效应和晶体生长机制不同:气-气反应导致在α-SiC和与之接触的C颗粒表面原位形核和晶粒长大,有良好生长的β-SiC颗粒;当α-SiC和C颗粒之间有薄Si02绝缘层时,混合气-气和气-液反应导致微波等离子体和扩散共沉淀,且在α-SiC晶种表面共存β-SiC晶须和颗粒;当α-SiC和C颗粒之间有厚SiO2绝缘层时,沿C和SiO2反应界面主要发生气-气反应,并引起形核和晶粒长大,产生大量的β-SiC晶须。所以在混料方式Ⅰ条件下,晶种诱导作用较明显,可合成良好的SiC晶体。第叁,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也会影响SiC晶体的长大过程,方法Ⅰ条件下,在1100℃时保温1Omin,主要形成β-SiC和α-SiC颗粒,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须含量增加,晶体生长模式主要是在原始α-SiC晶种的表面上发生气-气(V-V)反应形成SiC微晶,进行原位形核和长大。最后,晶种诱导合成SiC晶体过程中,不同晶种含量对于SiC的性能和热效应也会有影响。得出原料中各组分和微波的阻抗匹配不同,导致功率再分配不同,进而造成微波加热过程中加热速率的变化、物相和形貌的变化,其中,15(wt.%)晶种含量是阻抗匹配的临界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微波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多模微波加热系统,以活性炭为辅助吸收微波材料,开展减压渣油的裂化反应研究,评价了产物油及气体的性质,探究了沥青质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并对微波效应加以阐释。结果表明,在活性炭质量分数为2%、微波加热时间为30 min的反应条件下,产物油的黏度降低84. 8%,沥青质质量分数降低7. 1%;气体产物含低级烃类;沥青质的烷基侧链在反应过程中断裂,同时其内核芳香片层单元结构的有序程度增大;微波热点效应使得微波加热下渣油的裂化程度较常规加热时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波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陈凯柏,高敏,周晓东,岛新煜.高功率微波对毫米波引信耦合效应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2].张洋,沈新芸,何牧,周晓龙.微波对渣油浅度裂化反应的强化效应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郭彍,许雄,魏彦玉,郭长永.Ka波段相控阵雷达TR组件幅相控制芯片的大功率微波非线性效应研究(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4].靳文轩,柴长春,刘彧千,吴涵,杨银堂.硅基单片式复合晶体管的结构参数对高功率微波损伤效应的影响(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5].吴涵,柴常春,刘彧千,李赟,杨银堂.SiGe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的高功率微波效应与机理[J].现代应用物理.2019
[6].桑义敏,艾贤军,马绍芳,王亚飞,朱玲.基于超声波-微波耦合效应的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热脱附规律与参数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9
[7].贺卿,张全,代梅.星用大功率微波铁氧体器件微放电效应及抑制[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9
[8].俞杨,唐晓庆,李春.宽调谐微波光子滤波器中通带展宽效应的分析和迭代补偿[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9
[9].薛超.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的放电和催化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魏盛楠.微波合成碳化硅晶种诱导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