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介素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鼻炎,变应性,小鼠
白介素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董庆喆,谷海燕,张念凯,连媛媛,徐禛[1](2019)在《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IL-17mAb)的不同给予剂量及方式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B、 C、 D、 E、 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 7、 14 d将20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A、C、D、E及F组小鼠,间隔7 d,第22天开始进行鼻腔激发,每天每侧鼻孔各给予OVA 10μl(共500μg)滴鼻,连续7 d。A、C、D、E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0 ng IL-17mAb、500 ng IL-17mAb、5μg IL-17mAb滴鼻,F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4 h给予5μg IL-17mAb腹腔注射,B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滴鼻。所有小鼠于最后1次激发后评估鼻部症状学变化,Diff-Quik染色观察鼻腔灌洗液(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NLF中IL-6、IL-10水平,鼻黏膜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 4周末A组所有小鼠症状学评分均>5分,提示造模成功。F组小鼠的挠鼻及喷嚏次数均少于A组(P<0.05);F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IL-6水平低于A组,血清及NLF中IL-10水平均高于A组(P<0.05);E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高于A组(P<0.05);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多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着(P<0.01);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少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5μg)IL-17mAb腹腔注射处于激发阶段的变应性鼻炎小鼠促使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鼻腔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促使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中IL-6表达降低,血清中及鼻腔灌洗液中IL-10表达升高,因此推测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抑制Th17/促进Treg的分化,进而对变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杨贝贝[2](2019)在《猪白介素-21的表达、功能研究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是1种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细胞因子,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人IL-21和鼠IL-21的研究已相当多,而对于猪IL-21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进行猪IL-21相关功能机制研究,本研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21-Fc,将该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转染上清中的目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ELISA鉴定纯化的目的蛋白的纯度和活性,并对猪IL-21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结果显示,猪IL-21-Fc融合蛋白成功在培养上清中分泌表达;通过纯化获得了分子量约为44 kDa的猪IL-21-Fc融合蛋白;功能研究表明,猪IL-21能够与CD40L协同呈剂量依懒性地刺激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MC)分泌IgG,并能诱导猪PBMC表达IL-22。单克隆抗体作为蛋白功能研究中蛋白检测的重要工具,当前市场上尚未有抗猪IL-21单克隆抗体,从而阻碍了猪IL-21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的His标签的猪IL-21蛋白(IL-21-His)和Fc标签的猪IL-21蛋白(IL-21-Fc)分别作为免疫原和ELISA筛选单克隆抗体时的包被抗原,成功分离出5株可稳定分泌抗猪IL-2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从杂交瘤单克隆细胞株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成功扩增出抗体可变区基因序列并测序,进而对V(D)J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株单克隆抗体分别来源于4株不同的B细胞克隆;Western blot、IFA鉴定结果显示,5株单克隆抗体均可特异性识别重组猪IL-21蛋白;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株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Biotin-1D1)可以结合猪T细胞胞内的IL-21,从而为下一步利用Biotin-1D1分选出IL-21+猪T细胞(尤其是Tfh细胞)并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猪IL-21融合蛋白;证实了猪IL-21能协同CD40L刺激猪PBMC分泌IgG及猪IL-21能诱导猪PBMC表达IL-22;制备并鉴定了5株抗猪IL-21单克隆抗体。猪IL-21的成功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深入研究猪IL-2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何芮[3](2019)在《白介素-2(IL-2)和IL-2抗体复合物(IL-2c)对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小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干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小鼠模型,探索IL-2和IL-2c对TRALI小鼠的预防性干预效果,观察其在肺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和调节性T细胞(Treg)扩增等方面的作用,为TRALI的预防性治疗和保护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TRALI的小鼠模型。选取8~10周BALB/c雄性小鼠70只,依据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成以下7组:正常对照组(Naive)、脂多糖LPS对照组、同型对照组(LPS+Isotype)、TRALI组(LPS+MHC-I m Ab)、Treg-depleted组(LPS+MHC-I m Ab+anti-IL-2Rα)、IL-2组(LPS+MHC-I m Ab+IL-2)、IL-2c组(LPS+MHC-I m Ab+IL-2c)。TRALI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低剂量LPS(0.1mg/kg),24 h后尾静脉注射MHC-I m Ab(2 mg/kg)建模;Treg-depleted组小鼠在造模前2h和24h分两次予以anti-IL-2Rα(4 mg/kg)注射,后同TRALI组建模;IL-2组和IL-2c组小鼠分别在造模前连续5天予以IL-2和IL-2/IL-2m Ab复合物处理,后同TRALI组造模;所有实验于建模2h后取材,部分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湿干比重(W/D);收集肺组织匀浆上清液检测肺蛋白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细胞因子IL-2、IL-6、TNF、IFN-γ、IL-17A、IL-10水平;收集血液、脾脏单细胞悬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别检测Treg和Th17细胞比例。采用Graph 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RALI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和弥漫性出血、肺组织间质增厚,提示建模成功。与TRALI组小鼠相比,Treg-depleted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组织损伤严重,肺W/D比、MPO水平、蛋白量和促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建模2h死亡率为100%;BALF、血液和脾脏中Treg细胞比例均显着下降,Th17细胞比例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Treg消耗后小鼠肺组织损伤加重,Treg细胞可能与TRALI的保护性机制有关。与TRALI组和Treg-depleted组小鼠相比,采用IL-2和IL-2c对小鼠进行预防性注射,显着减轻了肺水肿,降低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MPO活性和蛋白水平,减少促炎症因子水平,抑制了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BALF、血液和脾脏中Treg细胞比例显着上升,Th17细胞比例显着下降,两组小鼠的2h死亡率分别为20%和0%。表明IL-2和IL-2c的预防性干预可扩增血液、脾脏和肺泡灌洗液中的Treg细胞,缓解肺部炎症反应,可预防或降低TRALI的发生。结论TRALI的保护性机制与IL-2和IL-2c对Treg细胞的选择性扩增有关。IL-2和IL-2c的预防性注射可调节体内Th17/Treg的细胞平衡,减轻TRALI的炎症反应和肺组织损伤,可能为TRA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胡楠,郝志明,吕晓虹,何岚[4](2018)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应用抗白介素-6受体抗体(托珠单抗)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应的临床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应用抗白介素-6受体抗体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后发生的疼痛反应。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后,换用TCZ治疗。3例患者在首次TCZ输注后均出现了疼痛症状。我们回顾了相关文献,探讨解释这种症状的可能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徐真真,孙春昀,谢良志[5](2016)在《抗人白介素-17R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具有中和人白介素-17RA(h IL-17RA)免疫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抗h IL-17RA的单克隆抗体。采用OctetRED系统检测其亲和力,ELISA、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抗体的结合作用和种属交叉反应,人包皮成纤维细胞-1上细胞因子分泌实验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抗h IL-17RA单克隆抗体亲和力常数KD<1.0×10~(-12)mol/L,并与其他物种有一定的交叉结合反应,它能结合白介素(IL)-17RA并有效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抑制下游相关细胞因子IL-6、IL-8和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的分泌。结论成功制备1株抗h IL-17RA的中和抗体,为IL-17RA相关疾病通路的研究提供了工具,也为IL-17RA靶点药物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鞠斌[6](2016)在《白介素-21调节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及HIV-1单克隆广谱中和抗体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HIV-1)发现至今已有叁十多年,人们对其发病机理和免疫学特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制约HIV-1疫苗研发的主要科学和技术障碍仍未能跨越,有效阻止机体感染的疫苗尚未研发成功。HIV-1具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进化出了许多机制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诱导持久的细胞免疫反应和广谱中和抗体是HIV-1疫苗发展的两个重要目标。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受外来免疫原和体内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细胞因子Interleukin-21 (IL-21)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其受体广泛表达于各种免疫细胞表面,在调节免疫反应时具有多重效应性,因而,近年来IL-21被当作调节疫苗免疫的佐剂广泛应用于疫苗的免疫策略中来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现今,部分HIV-1疫苗可以诱导出毒株特异性的中和抗体,但很难诱导出广谱中和抗体,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也多不持久,这是阻碍HIV-1疫苗研究的技术瓶颈。在HIV-1自然感染者中,少部分(10%~25%)感染者中存在广谱中和血清反应,机体能够在和病毒的长期斗争中产生广谱中和抗体。从这些感染者中寻找广谱中和抗体,并深入研究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性体液免疫机制研究,其结果将有助于设计能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新型疫苗,同时也为治疗提供了备选的免疫制剂。本论文研究针对以上HIV-1疫苗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展开两个方面的研究。一、细胞因子佐剂IL-21调节HIV-1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本研究系统评价了HIV-1 DNA疫苗初免-rTV/蛋白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在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发现该免疫策略能够诱导出广泛持久的HIV-1特异性抗体反应(IgG、IgM、IgA、IgG1、IgG2a、IgG2b和IgG3)、特异性细胞因子的分泌(IFN-γ、IL-2和TNF-α)和多功能性T细胞。然后以此为基础,以细胞因子IL-21为佐剂与疫苗共免疫小鼠,观察IL-21对疫苗诱导免疫反应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IL-21能够提高Thl型免疫反应、显着增强CD4+T细胞和CD4+ TEM细胞分泌特异性IFN-γ和]TNF-α的能力,显着提高多功能性CD4+T细胞和CD4+ TEM细胞的比例、显着提高NK细胞的比例。二、HIV-1单克隆广谱中和抗体的筛选及其进化成熟机制研究本部分研究以本实验室发现的中国可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H1V-1感染者为切入点,分离出了多个中和宽度有限的HIV-1中和抗体,并对其中一个感染者2005年至2009年血液样本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通过与TSRI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科学家合作单细胞分选分离得到了产生抗HIV-1膜蛋白抗体的B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扩增和表达技术获得了单克隆抗体DRVIA7;特异性表位分析确定该抗体靶向CD4结合位点(CD4bs);经Global和DRVI两个中和测定盘(Global Panel, DRVI Panel)标定,发现其具有抗HIV-1中和活性,但其中和宽度有限(33%,36%)。基因分析发现其重链来源于IgHV1-02*02家系、体细胞突变率为19%,轻链来源于IgKV1-05*03、体细胞突变率为17%,可能为一种类VRC01中和抗体。合作单位TSRI科学家对该单克隆抗体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证实了DRVIA7为一种类VRC01抗体,将其与VRC01抗体结构进行比较发现,DRVIA7抗体的轻链N端和LCDR1区与gp120上的V5区和N276关键糖位处存在结构冲突,DRVIA7抗体与去糖基化gp120抗原的结合能力明显提升,实验证实该结构差异确实影响到了抗体的结合能力,解释了该抗体中和宽度有限的可能原因。在上述结构分析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基因改造删掉DRVIA7轻链N端两个氨基酸和替换VRC01 LCDR1区,拓宽了DRVIA7抗体的中和宽度,也证实了糖位对抗体中和能力的影响。改造抗体在Global Panel和DRVI Panel上的中和宽度分别为100%和72%,能够中和VRC01耐受的BJOX2000病毒。通过DRV1A7和VRC01抗体的轻重链交叉配对发现该抗体重链和轻链进化成熟不一致,重链具备了较强的中和能力,当与VRC01轻链配对时,抗体中和宽度与VRC01相当(Global Panel:100% vs. 92%, DRVI Panel:92% vs.96%),而且能够中和4个VRC01耐受的病毒(BJOX2000, DU172,57128,3817),但是轻链未完全进化,配对抗体的中和能力较弱。经与TSRI科学家合作,开展深度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该感染者体内抗体组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我们对挑选出的抗体基因进行体外功能验证。分析发现DRVIA7-家系抗体基因在2006年之前开始出现,2008年达到高峰,2009年规模开始衰退。对于重链基因而言,2006年挑选出的前体基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中和能力(Global Panel:1.25 μg/ml,93%; DRVI Panel:0.84 μg/ml,86%),到2008年中和能力更强(Global Panel:0.92 μg/ml,90%; DRVI Panel:0.74 μg/ml, 92%),说明重链基因可以在2年的时间内快速成熟,2009年中和强度达到最高(Global Panel:0.54 μg/ml,98%; DRVI Panel:0.36 μg/ml,96%);对于轻链基因而言,2006年已经具备了VRCOl-like LCDR3特征,但是在2009年抗体基因库中仅发现一条具备较强中和能力的轻链(Global Panel:6.62 μg/ml,75%; DRVI Panel: 2.27 μg/ml,60%),说明机体没能完全跨越轻链成熟的障碍大量获得更高强度的中和抗体,但同时也说明了机体免疫系统确实也在通过进化尝试跨越这种障碍。通过感染者自身来源的轻重链配对获得了中和能力更强的抗体(Global Panel: 83% vs.33%)也证实了这一点,虽然配对抗体轻重链不一定来自同一个B细胞,但是说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有可能进化出更强的广谱中和抗体。综上所述,本研究描述了细胞因子IL-21对HIV-1疫苗诱导细胞免疫的增强效应,为其作为一种佐剂应用于疫苗免疫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前数据支持。本研究首次从中国HIV-1感染者体内分离得到了单克隆广谱中和抗体,证实gp120上关键糖位阻碍了抗体轻链的成熟,阐明该分枝抗体的发展成熟过程,一方面得到了一系列广谱中和能力强的单抗制剂,另一方面也为可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疫苗的免疫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设计思路,在设计靶向该位点的疫苗时应当考虑gp120上关键糖位,同时设计靶向激活该类抗体前体的疫苗可能诱导出广谱中和抗体。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HIV-1疫苗在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和诱导广谱中和抗体两个重要方向上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6-06-30)
刘畅,伍伟锋,孔清,岑治宏[7](2016)在《白介素-17A对恢复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ANT抗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介素-17A(IL-17A)对恢复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抗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自身抗体(抗ANT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IL-17A敲除型(IL-17A-/-)以及野生型(WT)Balb/c小鼠腹腔注射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VMC-IL-17A-/-组和VMC-WT组),WT Balb/c小鼠腹腔注射PBS作为健康-WT组,注射病毒液或PBS后第42天留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ANT抗体水平;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健康-WT组相比,VMC-WT组小鼠血清中抗ANT抗体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VMC-WT组相比,VMC-IL-17A-/-组小鼠血清中抗ANT抗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促进恢复期VMC小鼠血清抗ANT抗体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志远,李可,庞楠楠,张瑞[8](2016)在《白介素-6、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抗酿酒酵母抗体在克罗恩病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 ANCA)与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有CD患者67例,健康对照者30名。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p ANC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6和ASCA,计算各项指标在CD及其亚型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活动期患者血清IL-6水平显着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ANCA在CD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A、ASCA Ig A和ASCA Ig G在两组中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5.69、14.09,P均<0.05),单项检测ASCA Ig A、ASCA Ig G,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IL-6、p ANCA和ASCA可以提高C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阳性率影响不大。CD各亚型中p ANCA、ASCA灵敏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抗体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促炎因子IL-6与CD病情进展相关,对CD的诊断和临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ASCA可以作为CD诊断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指标,而p ANCA对CD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罗朝晖,郑嵘[9](2016)在《梅毒患者脑脊液中梅毒抗体水平 白介素水平与神经损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梅毒患者脑脊液中梅毒抗体水平和白介素水平,并对神经认知功能进行调查。方法收集54例梅毒患者,匹配收集同期社区体检人群100例为正常人群,对2组心理学背景、记忆能力、白介素水平进行对比,根据梅毒患者脑脊液抗体水平分组,比较2组神经损害情况。结果 2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数字广度测试、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和言语流畅性测试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基于时间记忆能力和基于事件的记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2、IL-8和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体分组的2组基于时间和事件的记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患者较正常人群的神经记忆能力受到明显损害,白介素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但分组研究中未发现脑脊液梅毒抗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有相关性,需后续大样本研究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梁辉,王娜[10](2015)在《女性不孕的中医病机及白介素-2免疫抗体对女性不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女性不孕的中医病机,进一步探讨白介素-2(IL-2)及抗心磷脂抗体(ACA)的检测在女性不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不孕症患者100例,其中40例为不明病因组;60例为明确病因组。选取50例有正常生育史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2及ACA,数据整理,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着性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不明病因组与明确病因组IL-2水平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明病因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明确病因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明病因组与明确病因组的ACA水平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明病因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明确病因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明病因组IL-2水平较明确病因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不明病因组ACA水平较明确病因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5年S1期)
白介素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是1种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细胞因子,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人IL-21和鼠IL-21的研究已相当多,而对于猪IL-21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进行猪IL-21相关功能机制研究,本研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21-Fc,将该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转染上清中的目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ELISA鉴定纯化的目的蛋白的纯度和活性,并对猪IL-21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结果显示,猪IL-21-Fc融合蛋白成功在培养上清中分泌表达;通过纯化获得了分子量约为44 kDa的猪IL-21-Fc融合蛋白;功能研究表明,猪IL-21能够与CD40L协同呈剂量依懒性地刺激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MC)分泌IgG,并能诱导猪PBMC表达IL-22。单克隆抗体作为蛋白功能研究中蛋白检测的重要工具,当前市场上尚未有抗猪IL-21单克隆抗体,从而阻碍了猪IL-21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的His标签的猪IL-21蛋白(IL-21-His)和Fc标签的猪IL-21蛋白(IL-21-Fc)分别作为免疫原和ELISA筛选单克隆抗体时的包被抗原,成功分离出5株可稳定分泌抗猪IL-2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从杂交瘤单克隆细胞株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成功扩增出抗体可变区基因序列并测序,进而对V(D)J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株单克隆抗体分别来源于4株不同的B细胞克隆;Western blot、IFA鉴定结果显示,5株单克隆抗体均可特异性识别重组猪IL-21蛋白;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株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Biotin-1D1)可以结合猪T细胞胞内的IL-21,从而为下一步利用Biotin-1D1分选出IL-21+猪T细胞(尤其是Tfh细胞)并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猪IL-21融合蛋白;证实了猪IL-21能协同CD40L刺激猪PBMC分泌IgG及猪IL-21能诱导猪PBMC表达IL-22;制备并鉴定了5株抗猪IL-21单克隆抗体。猪IL-21的成功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深入研究猪IL-2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介素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董庆喆,谷海燕,张念凯,连媛媛,徐禛.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9
[2].杨贝贝.猪白介素-21的表达、功能研究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3].何芮.白介素-2(IL-2)和IL-2抗体复合物(IL-2c)对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小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干预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4].胡楠,郝志明,吕晓虹,何岚.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应用抗白介素-6受体抗体(托珠单抗)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应的临床报告[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5].徐真真,孙春昀,谢良志.抗人白介素-17R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活性检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
[6].鞠斌.白介素-21调节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及HIV-1单克隆广谱中和抗体的鉴定[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
[7].刘畅,伍伟锋,孔清,岑治宏.白介素-17A对恢复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ANT抗体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
[8].王志远,李可,庞楠楠,张瑞.白介素-6、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抗酿酒酵母抗体在克罗恩病中的临床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
[9].罗朝晖,郑嵘.梅毒患者脑脊液中梅毒抗体水平白介素水平与神经损害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
[10].梁辉,王娜.女性不孕的中医病机及白介素-2免疫抗体对女性不孕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5
标签: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 鼻炎; 变应性;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