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旱生灌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
旱生灌木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萍[1](2019)在《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干旱环境中,植物通过调节与水分散失及同化物积累有关的植物功能性状来响应生长环境的变化。黄土高原由于地表沟壑众多和土壤蓄水能力弱特征,植物生长受到水资源严重限制,鉴于旱生灌木具有较强的抗旱及抗逆能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与绿化工程中尝试将比邻区的荒漠植物引种到该区种植。因此,为了解荒漠植物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性,从而筛选出优良的生态建设与绿化物种,本研究在陇中黄土高原区引种了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羊柴(Hedysarum Mongolicum)、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八种旱生灌木作为研究对象,以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功能性状表现为核心,分析了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了各器官功能性状之间及其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联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八种旱生灌木根茎叶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受植物生长年限影响较大,物种间差异较小,且同一物种由于其个体发育大小差异,生物量分配比例发生改变。沙冬青和柠条的根冠比(R/S)随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呈幂函数上升趋势(P<0.05),而蒙古扁桃、白刺、白沙蒿和花棒呈幂函数下降趋势(P<0.05)。2.八种旱生灌木相对生长速率(RGR)大小排序为:花棒>白沙蒿>霸王>柠条>羊柴>沙冬青>白刺>蒙古扁桃。3.八种旱生灌木的形态发育特征间、形态特征与地上生物量分配间均不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而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分配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α=0.886)。4.旱生灌木物种间RGR随生长年份变化的差异受净同化速率(NAR)和叶面积比(LAR)直接影响,而植物发育时间(Time)、叶生物量比(LMR)及比叶面积(SLA)为间接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元元,高志强[2](2018)在《超旱生常绿灌木沙冬青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冬青是濒危的第叁纪孑遗植物,也是中国北方干旱半荒漠地区惟一的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很好的抗逆基因资源。为了探索在不影响沙冬青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开展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首先将消毒的沙冬青种子在含有1/2MS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发芽和培育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部分侧根附着在培养基表面,发现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侧根能被诱导形成大量带有根毛的短侧根;相比传统的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利用毛状侧根作为幼嫩外植体,结果在CDB1(MS+1.0 mg/L 2,4-D+0.1 mg/L 6-BA,p H 5.8)培养基上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在CDB6(MS+0.2 mg/L IBA+0.1 mg/L KT+0.5 mg/L GA3,p H 5.8)培养基上能对愈伤组织进行继代与扩繁。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沙冬青具有腋芽生长特性,以及沙冬青幼苗在RA(1/2MS+0.5 mg/L IBA,p H 5.8)培养基可以诱导大量不定根的形成。以上研究发现将有利于在保护沙冬青有限种质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沙冬青的无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研究,以及沙冬青种质保护与生态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甘美娜,吴新旺,简向阳,胡传伟,徐慧[3](2017)在《华南地区7种旱生园林灌木的耐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种旱生灌木为材料,设置在种植盆盆沿以上20 cm的水位,研究淹水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和存活时间的影响。在实验周期(28 d),随着淹水天数的增加,大部分灌木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绿素含量则相反。7种灌木的存活时间存在差异:金叶假连翘和红花檵木约7 d;灰莉、锦绣杜鹃和夹竹桃约14 d;朱缨花和朱蕉28 d仍存活,有一些淹害症状。研究得出它们的耐淹能力排序为:朱蕉>朱缨花>夹竹桃>锦绣杜鹃>灰莉>红花檵木>金叶假连翘。因此在滨水缓冲带淹水深度约20 cm的优选植物为朱蕉、朱缨花,次选为夹竹桃、锦绣杜鹃和灰莉。(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7年02期)
燕江伟[4](2017)在《干旱条件下叁种旱生灌木对土壤重金属Cd、Pb胁迫响应及其修复潜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镉、铅是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在表土层累积后不仅使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遭到破坏,而且进入植物后会降低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抑制呼吸作用,对细胞代谢产生直接影响,破坏植物体内酶系统,影响各种酶的活性,降低植物生物量。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通常出现多种重金属共存,对土壤形成复合污染。多种重金属共存时可能会改变彼此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因此探究多种重金属共存时对彼此的影响十分必要,可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植物修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胁迫成为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长期干旱胁迫下,植物的地径、株高、生物量、根冠比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干旱是西北内陆地区,镉、铅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的一大重要限制因素。本研究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长梗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互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 Maxim.)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水分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d、Pb及Cd-Pb复合胁迫和干旱条件下Cd、Pb及Cd-Pb复合胁迫处理对叁种旱生灌木生长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以期为开发乡土树种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型”灌木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测定重金属胁迫对叁种旱生灌木生理参数的影响,从生理的角度阐明叁种灌木在干旱条件下对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的响应及解毒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规水分条件下,在镉、铅单一胁迫和复合胁迫条件下,沙棘、长梗扁桃、互叶醉鱼草生长和生物量均受到抑制,浓度愈大抑制作用越强。干旱与重金属复合胁迫下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由于重金属对植物毒性的差异性,不同重金属对植物生长与生物量抑制程度不同,从生物量来看,Cd-Pb复合胁迫对植物的抑制作用高于Cd单一胁迫,而Pb胁迫对植物的抑制作用相对较轻。在不同胁迫条件下,互叶醉鱼草的生物量积累均优于其它2个树种。(2)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浓度和长时间的重金属胁迫会导致植物光合生理过程受阻。在Cd、Pb单一及其复合处理时,沙棘、长梗扁桃、互叶醉鱼草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随土壤中镉、铅浓度的增加显着降低。干旱胁迫能够加重Cd、Pb单一及其复合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复合胁迫下叁种旱生灌木Pn、Tr、Gs进一步下降。而干旱与Cd、Pb复合胁迫下,互叶醉鱼草Ci均随土壤中镉、铅浓度的增加显着增加。干旱与Cd-Pb复合胁迫下,沙棘、长梗扁桃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因叶片过量失水,叶绿素浓缩,使其含量高于单一Cd-Pb胁迫,但是叶绿素a/b的比值却显着下降。(3)在Cd、Pb单一及其复合处理下,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叁种旱生灌木幼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SOD、POD、CAT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上升幅度因植物种类、重金属种类而异。总体而言,干旱与重金属复合胁迫下,这个六个指标上升幅度大于单一重金属胁迫。(4)通过对叁种旱生灌木体内镉、铅含量测定,研究叁种植物对镉、铅的耐性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叁种旱生灌木根、茎、叶对两种重金属的吸收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呈显着的正相关。根部吸收Cd、Pb的能力最强;Cd-Pb复合处理时叁种植物对Cd、Pb的积累量比Cd、Pb单一处理时的积累量小;而当处于土壤干旱条件下,植物对Cd、Pb的积累量低于常规水分条件。从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角度看,互叶醉鱼草对镉、铅的积累量高于长梗扁桃,沙棘积累量最低。另外植物对镉的转移系数要大于铅,铅更多的积累于植物根部。以上结果表明,Cd和Pb作为城市环境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对叁种旱生灌木胁迫效应较为明显,并且干旱会加重重金属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综合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叁种旱生灌木在常规水分条件下对重金属Cd、Pb的积累量比干旱条件下高;Cd-Pb复合胁迫下植物对Cd、Pb的积累量低于单一重金属胁迫。综合生物量与重金属积累量考虑,植物修复Cd、Pb污染土壤实践中互叶醉鱼草应用潜力最大,长梗扁桃次之,沙棘应用潜力最小。(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0)
李茜[5](2015)在《几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养分利用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旱生灌木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了解旱生灌木的生长策略,对深刻理解其适应干旱环境的机理及荒漠区生态建设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取8种干旱荒漠区优势植物种:白沙蒿(Artemisiasphaerocephal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羊柴(Hedysarum mongdicu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柠条(Caragana korshiskii),研究了灌木种子应对干旱环境的萌发策略及其化学调控机制,并以生理避旱植物霸王和生理耐旱植物白沙蒿为研究对象,探究两种植物幼苗生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8种旱生灌木种子中白沙蒿、红砂、梭梭、柠条适宜条件下的发芽率较高,均达85%以上;梭梭、羊柴、沙冬青、柠条的萌发最低需水量较高,均超过100%。整体看来,小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豆科植物萌发最低需水量较高。2.8种旱生灌木种子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种子粗脂肪、蛋白质和氮含量与种子的最低萌发需水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而种子单一化学成分并没有对发芽率形成显着影响。3.8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策略分为两种:萌发时需要外界有较高水分供应,并且其萌发迅速而集中;萌发时不需要外界较高水分的供应,但是萌发持续而分散。这两种萌发策略可能是旱生灌木在干旱荒漠区严酷的环境下,通过对种子的物质分配来调控其萌发特性。4.霸王形态学上的抗旱性表现优于白沙蒿,霸王的比叶面积(4.03 m2/kg)小于白沙蒿(5.36 m2/kg),而比根长(129.44cm/g)和根冠比(0.45)均大于白沙蒿(74.64cm/g、0.19)。5.干旱过程中白沙蒿的相对生长速率较高,是霸王的近20倍,而复水过程中霸王的相对生长速率约为白沙蒿的2倍。另外,同种植物干旱与复水过程中的相对生长速率相比,霸王增加了近20倍,而白沙蒿降低了 34%,表明霸王经抗旱锻炼后其生长恢复能力强于白沙蒿,霸王更易利用荒漠区的有效降水。6.霸王与白沙蒿两种植物在干旱与复水过程中,其根、茎、叶的C、N含量均变化较小,而P的变异较大,尤其在干旱过程中霸王根和茎中的P含量分别增加了 203.74%和84.98%,叶中的P含量减少32.6%,白沙蒿叶中的P含量降低了46.5%。两种植物的C:N:P也主要受P元素的影响,导致霸王经历干旱后根和茎中的C:P和N:P明显降低。该结果表明旱生灌木体内的磷含量受水分的剧烈调控,并决定了其C:P和N:P特征,其中霸王较白沙蒿受影响更为强烈。7.在干旱与复水过程中,霸王的根和茎对于P的转运能力高于白沙蒿,干旱时P能够较快的积累于根和茎中,复水时又能够较快地向叶片释放。表明霸王在应对干旱时,其根和茎对磷素的利用起到了贮存库的作用;在干旱过程中白沙蒿对P回吸收效率(46.5%)高于霸王(32.6%),但由于干旱过程中白沙蒿的生长速率高于霸王,强烈稀释作用致使白沙蒿的根和茎对磷素无明显的贮存作用。8.霸王和白沙蒿的相对生长速率的变化主要受到P的影响,干旱过程中白沙蒿叶片高P含量(低的C:P和N:P)促进植物生长;复水过程中霸王根和茎中高的P分配也促进植物生长,该结果符合生态化学计量学中的生长速率理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李茜,任运涛,牛得草,张宝林,赵慧[6](2015)在《几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特性及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旱生灌木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羊柴(Hedysarum mongdicu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种子的化学成分、适宜发芽条件下的吸水发芽特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测定和计算了其发芽率、吸水率,淀粉、脂肪、蛋白质、碳(C)、氮(N)、磷(P)含量及C∶N、C∶P、N∶P值,并分析了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归纳出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种子萌发适应干旱环境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氮含量与种子的最低萌发需水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而种子的单一化学成分及C∶N、C∶P、N∶P值并没有对发芽率形成显着影响。8种植物种子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大致可分为两类:需要外界较高水分供应,萌发迅速而集中;不需要外界较高水分的供应,萌发持续而分散。(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5年02期)
王桔红,陈文,张勇,张银霞[7](2011)在《贮藏条件对河西走廊四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贮藏条件下,探讨了河西走廊枸杞(Lycium barbarum)、黑果枸杞(L.rutheni-cum)、花棒(Hedysarum scorpaium)和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4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枸杞、黑果枸杞和花棒种子萌发对贮藏条件有一致性的响应,即经过低温湿润(-5℃和4℃)贮藏后有较高的萌发率、较快的萌发速度和较早的萌发开始时间,贮藏条件对泡果白刺的种子萌发(<30%)的影响较小;冬季冷屋贮藏后(-5℃,湿润)的枸杞种子萌发率(68%)显着大于冰箱贮藏(4℃,湿润)和室温干燥贮藏(<20%);冰箱和冬季冷屋贮藏后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率约80%,室温干燥贮藏后萌发率仅为5%;冰箱和冬季冷屋贮藏后的花棒种子萌发率达到88%和65%,干燥贮藏后为40%。低温层积(-5℃和4℃)是打破枸杞、花棒和黑果枸杞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王晓江,贺康宁,唐道峰[8](2010)在《库布齐沙漠几种旱生灌木耗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理论角度出发,利用整树容器实测法和彭曼联合(Penman-Monteith)估算法的互证研究方法,对库布齐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沙柳、沙枣、小叶锦鸡儿和四翅滨藜的蒸腾耗水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稳态气孔计测定值始终大于整株称重测定值。随着苗木土壤含水量的提高,两种方法测定值均上升,说明土壤水分对两种方法的测定值有一定影响。2)从Penman-Monteith修正方程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准确的测算消光系数与叶面积指数是提高准确性的关键。3)四种灌木年蒸腾量大小排列顺序为:沙柳﹥沙枣﹥小叶锦鸡儿﹥四翅滨藜。不同林分的月蒸腾量差异较大,6~8月月蒸腾总量可达生长季蒸腾量的70%~80%。沙柳、沙枣和四翅滨藜林分月蒸腾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月、小叶锦鸡儿则出现在6月。(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0年10期)
薛梓瑜,周志宇,詹媛媛,任伟[9](2010)在《干旱荒漠区旱生灌木根际土壤磷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阿拉善干旱荒漠草地的7种旱生灌木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at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ens)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磷、有效磷及不同磷的化学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种灌木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沙木蓼根际全磷含量、DHCl-Pi、HHCl-Pi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其余6种灌木根际全磷含量、DHCl-Pi、HHCl-Pi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另外,除梭梭外,其他6种灌木根际土壤H2O-P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驼绒藜根际NaHCO3-Pi、DHCl-Pi和HHCl-Pi均显着低于非根际土壤。除沙冬青外,其余6种灌木根际NaOH-Po均低于非根际土壤,7种灌木根际HHCl-Po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对根际、非根际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和pH进行相关分析,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相关性不显着,而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pH相关性显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曾璠,冷俐,包维楷,周志琼[10](2009)在《旱生灌木岷谷木蓝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岷谷木蓝(Indigofera lenticellata)是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广泛分布的豆科灌木。本文对其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谷木蓝种子具有物理休眠,其萌发困难的原因在于种皮的不透水性;种子的硬实比率高(85%),针刺种皮和沙摩处理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其中沙摩7h最为快速有效。岷谷木蓝种子发芽温度范围较广,10℃~30℃均可发芽,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岷谷木蓝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在聚乙二醇6000(PEG)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在25%PEG胁迫下仍能达到100%的发芽率,但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降低,发芽周期和发芽准备期增长,发芽高峰期滞后。其中对于发芽能力检测的各项指标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顺序为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岷谷木蓝种子的发芽特征是对干旱河谷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野外播种的适宜时间为4月初,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7h的沙摩处理。(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旱生灌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沙冬青是濒危的第叁纪孑遗植物,也是中国北方干旱半荒漠地区惟一的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很好的抗逆基因资源。为了探索在不影响沙冬青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开展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首先将消毒的沙冬青种子在含有1/2MS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发芽和培育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部分侧根附着在培养基表面,发现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侧根能被诱导形成大量带有根毛的短侧根;相比传统的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利用毛状侧根作为幼嫩外植体,结果在CDB1(MS+1.0 mg/L 2,4-D+0.1 mg/L 6-BA,p H 5.8)培养基上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在CDB6(MS+0.2 mg/L IBA+0.1 mg/L KT+0.5 mg/L GA3,p H 5.8)培养基上能对愈伤组织进行继代与扩繁。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沙冬青具有腋芽生长特性,以及沙冬青幼苗在RA(1/2MS+0.5 mg/L IBA,p H 5.8)培养基可以诱导大量不定根的形成。以上研究发现将有利于在保护沙冬青有限种质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沙冬青的无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研究,以及沙冬青种质保护与生态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旱生灌木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萍.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19
[2].李元元,高志强.超旱生常绿灌木沙冬青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
[3].甘美娜,吴新旺,简向阳,胡传伟,徐慧.华南地区7种旱生园林灌木的耐淹性研究[J].广东园林.2017
[4].燕江伟.干旱条件下叁种旱生灌木对土壤重金属Cd、Pb胁迫响应及其修复潜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7
[5].李茜.几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养分利用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
[6].李茜,任运涛,牛得草,张宝林,赵慧.几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特性及化学成分[J].中国沙漠.2015
[7].王桔红,陈文,张勇,张银霞.贮藏条件对河西走廊四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
[8].王晓江,贺康宁,唐道峰.库布齐沙漠几种旱生灌木耗水特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
[9].薛梓瑜,周志宇,詹媛媛,任伟.干旱荒漠区旱生灌木根际土壤磷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0
[10].曾璠,冷俐,包维楷,周志琼.旱生灌木岷谷木蓝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