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探讨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摘要】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类型,是指发生在患者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上的、由非静脉性曲张性因素所导致的出血,也包括胰管、胆管出血以及由手术原因引起的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等临床特点,病死率为6%~l0%,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消化内科疾病。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率得到了明显降低,但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该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现阶段西医治疗是我国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但也有临床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可获得更为确切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奥美拉唑;临床疗效

总结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长期治疗经验得出,降低该疾病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就在于在患者发病早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止血治疗。现阶段,质子泵抑制剂是我国临床治疗非静脉性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有效改善了该类疾病患者的预后[1]。伴随着临床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中医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优势日益凸显,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疾病的疗效也成为了广大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2]。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查阅医学文献,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中医病机及中西医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做出以下综述。

1.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病机

一部分研究学者指出外感(气象因素)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并经研究发现无明显诱因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多数患者的发病与气温日变差、气压日变差等气象因素有关,指出12月至2月和4月至5月为本病的高发期。此外,还有中医研究学者发现气压变化、气压变化、湿度变化可直接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型产生影响。一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病机为饮食不节,患者便血症状的出现多因平时过时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以导致胃肠内蕴结燥热,热盛伤络。一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机为情志,七情内伤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胃,知识胃气失和。一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与患者的机体状况存在密切关系,患者体虚血瘀,机体免疫力低下,也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生。现代中医总结上述研究学者的观点得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归属于血症中“呕血”和“便血”的,范畴,认为该疾病的病机为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体虚血瘀引起的所导致的气不摄血、络伤血溢、热盛伤络、瘀血阻络。

2.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古方化裁治疗

有现代中医研究学者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三型治疗,主方均为三黄泻心汤,在证型为寒热错杂型患者的主方中加炮姜、白芨,在胃热型患者的主方中加入白芨、藕节、丹参、侧柏叶,脾胃虚弱型患者合理中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纳入的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疾病治愈,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1例患者中途停止治疗。

有研究学者给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归脾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在服用药物当日眩晕、心悸等症状均消失,三日内黑便转黄。

有研究学者予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甘草人参汤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达75%异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

3.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结合治疗

早期我国报道的一篇临床研究中,研究学者应用三七注射液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治疗,并与给予肌注西药安络血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也较西药治疗组患者短。张艳、于明明[3]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将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泮托拉唑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乌及散加味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7%。故认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李大威[4]的临床研究随机性纳入10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凝血酶,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生大黄粉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3%,故认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刘辉华[5]等的临床研究,对38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每天2~3次,对34例患者实施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联合内服中药地榆止血汤治疗,中药每日1剂,结果显示后一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早于前一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也较前一组患者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故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得到深入推广和应用。

4.总结

综上所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我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已早有记载,属于血症的“呕血”、“便血”范畴,诱发因素较多,包括饮食、情志、劳倦等。中医古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运用古方或自拟中医方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中药的显效速度,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缩短患者病程。总之,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研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褚和平,吴芳,马艳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6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81-82.

[2]伍小青.中西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4,10(25):125-126.

[3]张艳,于明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J].当代医学,2016,7(1):159-159,160.

[4]李大威.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1):1674-1676.

[5]刘辉华,陆石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危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09(43):20-21.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