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寒暄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寒暄语,特征,习得
寒暄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唐宁[1](2019)在《汉语寒暄语的功能及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汉语寒暄语特征和习得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留学生习得汉语寒暄语。从相对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寒暄语的特征,从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两个角度分析了寒暄语的功能;最后分析了留学生习得汉语寒暄语偏误的成因。(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海婷[2](2018)在《关联理论下的德语寒暄语负面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暄是一种意向性交际,在这种交际过程中,关联理论贯穿整个话语认知和理解的过程。关联的程度取决于话语的语境和处理话语时的努力程度上。本文简要介绍了寒暄语和关联理论,从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型出发,对德语寒暄语的负面功能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德语寒暄语负面功能产生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2期)
伍李华[3](2018)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现代汉语寒暄语的英语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增加,中国备受世界瞩目,英汉语言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寒暄语作为日常语言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作用不容忽视。国内外对寒暄语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多集中在单一语种研究,对寒暄语英译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对寒暄语英译的研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翻译界均受到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强调在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即翻译应当努力使译文接受者产生和原文接受者相同的反应。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翻译,对寒暄语的英译同样适用。本文旨在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讨寒暄语的对等翻译,并在翻译实践中提炼有效翻译策略。文章首先综合分析了寒暄语及其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介绍寒暄语的定义、功能和主要类别。其次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框架进行概括,为之后寒暄语的翻译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以当代着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出现的寒暄语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寒暄语的英语对等翻译。文章最后就寒暄语的英译实践提炼有效的翻译策略,旨在研究如何实现寒暄语英译的功能对等。研究发现在翻译现代汉语寒暄语中英汉寒暄语差异较大,难以找到形式对应的译文。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译者可通过在词汇、语调、句式等方面的调整,具体使用增译法、删减法和替代法来达到意义的功能对等。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汉语寒暄语的翻译研究,希望对其他翻译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19)
赵大龙[4](2017)在《基于关联理论的现代汉语寒暄语负面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暄语是指为了营造交际氛围、传递情感信息、缓解尴尬局面以及中断或终止交际行为的载体;在功能上,较之问候语、应酬语以及客套话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寒暄语既有正面功能,也有负面功能,其中,寒暄语负面功能是指在寒暄交际的过程中交际者有意或无意地中断或终止谈话的功能。寒暄语的负面功能是相对于正面功能而言的,负面指的不只是消极因素。寒暄语负面功能既有恰当结束谈话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有造成情感关系恶化的消极作用。寒暄语负面功能分为形式类型和功能类型,形式类型包括称呼式寒暄、疑问式寒暄、陈述式寒暄、感叹式寒暄以及祈使式寒暄,功能类型包括中断或终止对话、传递负面情感;寒暄语负面功能的产生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地域因素,主观因素包括讯递者的反应和受讯者的反应。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明示行为的交际意图和传信意图、明示信息的偏离与缺失、明示行为的模糊性、明示行为暗含前提的不确定性,以及推理行为的交际意图和传信意图、推理行为对认知语境的依赖都可能使寒暄交际过程出现负面影响。对此,在交际中遵守最佳关联原则、选择正确的语言形式和策略以及在关联理论影响下的话轮转换可以实现寒暄语负面功能的转化。(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7-06-01)
龙又珍[5](2010)在《疑问句在现代汉语寒暄中的功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从功能上可分为传知性交际和寒暄性交际。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会怎样用汉语寒暄。寒暄语主要功能是传递感情信息,调节沟通气氛,建立、保持或终止社会交际等。疑问句在现代汉语寒暄中使用频度最高,话题具有开放性,其功能已由"提问和求答"转化为以寒暄为主,疑问式寒暄可分规约性疑问式寒暄和非规约性疑问式寒暄,前者结构固定、意义固定、功能固定,只表达单一的寒暄功能,并呈现出语用化倾向;后者在表达寒暄功能的同时兼表传知功能,呈现出复合多样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0年06期)
曹湘洪[6](2009)在《道歉 寒暄 礼貌——汉语书信启辞中道歉语形式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的道歉语研究主要放在口语交际上,而对文字交际中出现的道歉言语行为鲜有涉及。文章对107封汉语书信启辞中出现的该言语行为进行了语用功能及语言形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书信启辞里的道歉语是一种寒暄式的言语行为,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修复、保持和加强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人际关系;(2)道歉语句式结构和专门化道歉词的选择较为固定、并且有限,呈"程式化"语言使用的特征;(3)道歉语的使用受到交流双方的角色权势和人际距离因素的制约。(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布霄楠[7](2008)在《中国社会日常背景中的寒暄语语用功能与原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寒暄语的相关理论,结合实例,对中国当代社会日常背景下的寒暄语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的语用功能及其使用原则和影响因素做了探索性分析,对进一步理解和正确使用寒暄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8年29期)
曹湘洪[8](2007)在《汉语书信开头段中问询语寒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暄语是人类话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一种高度规约化的语言。汉语书信开头段中的问询语是表现寒暄语功能的话语之一。它受社会习俗的规约,以不同的程式化语言结构和词语形式来反映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以及写信人旨在维持双方社会接触和友好交往的目的。文章的讨论证明了寒暄语是通过人们频繁的交际而形成的,并且在运用语言方面自成体系,具备与其他言语行为明显相区别的语用标记。(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李翠娟[9](2004)在《语言的寒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暄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一项功能。人们用寒暄语来营造一种气氛或保持社会联系而非交流信息。人们使用寒暄语就是为了缓和谈话双方的关系 ,同时使谈话双方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本文来源于《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寒暄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寒暄是一种意向性交际,在这种交际过程中,关联理论贯穿整个话语认知和理解的过程。关联的程度取决于话语的语境和处理话语时的努力程度上。本文简要介绍了寒暄语和关联理论,从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型出发,对德语寒暄语的负面功能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德语寒暄语负面功能产生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寒暄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唐宁.汉语寒暄语的功能及习得[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
[2].张海婷.关联理论下的德语寒暄语负面功能[J].北方文学.2018
[3].伍李华.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现代汉语寒暄语的英语翻译[D].暨南大学.2018
[4].赵大龙.基于关联理论的现代汉语寒暄语负面功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7
[5].龙又珍.疑问句在现代汉语寒暄中的功能特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
[6].曹湘洪.道歉寒暄礼貌——汉语书信启辞中道歉语形式与功能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7].布霄楠.中国社会日常背景中的寒暄语语用功能与原则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8].曹湘洪.汉语书信开头段中问询语寒暄功能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9].李翠娟.语言的寒暄功能[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