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制导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越肩发射,反导拦截,伪谱法,零控脱靶量
复合制导律论文文献综述
任越,杨军[1](2019)在《越肩发射反导拦截弹复合制导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优化反导拦截弹的越肩发射制导律,实现了对尾追目标的拦截,采用伪谱法和滑膜变结构理论设计了全弹道复合制导规律。利用Radau伪谱法求解以转弯时间最优为指标泛函的最佳转弯规律,通过曲线拟合给出了初制导转弯段的过载指令。选择零控脱靶量作为滑动模态对末制导律进行设计;利用这两种制导律的加速度指令构造了交接班导引律实现弹道的平滑。最后,对载机越肩发射反导拦截弹拦截来袭导弹的反导场景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制导律能够完成反导拦截任务。(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9年03期)
陈峰,何广军,熊思宇,何阳光[2](2018)在《考虑自动驾驶仪故障的复合全局滑模制导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对低空目标的跟踪精度,需将弹目视线角约束在布儒斯特角附近,以降低多径干扰对雷达导引头探测精度的影响。基于全局滑模控制的原理,设计出一种全局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可确保在跟踪拦截低空目标的过程中,将弹目视线角约束在布儒斯特角附近。该制导律由于使系统省去了趋近滑模面运动的过程,从而使系统具有全程鲁棒性。针对导弹自动驾驶仪执行制导指令时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设计了一种虚拟指令作为故障扰动的补偿,结合所设计的虚拟指令,设计出一种复合全局滑模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导律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维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峰,何广军,熊思宇[3](2018)在《考虑布儒斯特角约束的复合积分制导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导引头下视探测超低空目标时,受多径效应的影响,严重降低了跟踪的精度。将弹目视线角约束在布儒斯特角附近,可有效降低多径干扰的影响。基于积分滑模控制的思想,设计出一种线性积分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相对于传统的滑模制导律而言,由于省去趋近滑模运动阶段,具有更快的渐进收敛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视线角的收敛速率,设计了非线性积分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可保证弹目视线角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收敛至布儒斯特角。为了解决积分滑模开关项高增益系数引起的抖振问题,设计了滑模扰动观测器来估计目标的机动加速度。结合非线性积分滑模制导律,引入目标加速度的估计值,设计出一种复合制导律。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导律能有效地消除抖振现象,减小脱靶量,提高拦截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黄伟林,王正杰[4](2018)在《微小型巡飞弹仿生复合制导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小型巡飞弹在迎击拦截与之速度相近的运动目标时,若直接采用传统的比例导引律,由于相对速度大,会使得目标轻易的逃逸出导引头视场。针对此问题,研究主要借鉴了生物的捕食行为,生物学家发现蜻蜓在捕食过程中如果初始迎面面对目标,会迅速调整自身的飞行方向,使自身快速进入尾追状态,而后再采用尽可能平直的追踪轨迹去追击目标,以此来隐蔽自身并且使目标不会逃逸出自身视场。受此启发提出了一种与之类似的仿生复合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相比传统比例导引能使微小型巡飞弹在末制导过程中的需用过载更小,目标更趋近于导引头视场中心,保证了目标在制导过程中难以逃逸出导引头视场。(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张会勇,薛震,方兴,刘泽乾[5](2016)在《SINS/GPS制导航弹多约束条件下复合制导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SINS/GPS航弹无动力飞行和高度测量误差较大的缺点,设计了基于最大升阻比的中制导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带落角约束的末制导律,运用遗传算法对末制导律参数进行优化,达到滑翔增程的目的,并使制导航弹以陡峭的弹道攻击目标,消除高度误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滑翔段弹道平缓,增程效果显着;俯冲段弹道陡峭,着地时弹道倾角接近-90°。(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贺群[6](2015)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的末制导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空袭兵器的日益完善,提高拦截导弹打击目标的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导弹的制导精度尤为重要。传统的完全基于气动力控制的导弹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而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能够实现高空、高速、大机动、快速拦截。本课题以大气层内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为研究对象,选择脱靶量作为性能指标对导弹的末制导律进行设计。首先,给出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数学模型及基础理论,为导弹末制导律的设计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制导律中引入的目标机动信息是未知的,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目标机动信息。当测量带有噪声时,采用带有滤波器的扩张状态观测器来获取目标机动信息。其次,针对复合控制导弹的系统组成特点设计一种制导策略。在不考虑导弹动态延迟特性的情况下,气动力子系统将采用自抗扰控制设计制导律,以零控脱靶量值作为直接力的开启门限。当直接力作用时,气动力的制导指令保持直接力开启时刻的值不变,直接力作用结束后,导弹未进入盲区时气动力系统提供制导指令,当零控脱靶量不为零且导弹进入盲区时,制导指令根据零控脱靶量计算得到。实际中导弹是存在动态延迟特性的,因此考虑导弹的动态延迟特性设计制导律是必要的。在采用相同的制导策略时,当直接力开启时必然存在直接力子系统和气动力子系统的制导指令分配问题,将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解决这一问题,即最优制导指令分配。通过仿真对制导策略进行验证。最后,由于滑模控制具有鲁棒性等优势,其应用到导弹末制导律设计问题上早已成为发展趋势。选择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和幂次函数趋近律来设计气动力系统的滑模制导律,当直接力作用时,在最优指令分配方案下得到相应的直接力制导指令和气动力的制导指令。通过仿真结果来说明所设计的制导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友安,吴华丽,梁勇[7](2015)在《考虑复合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前向拦截制导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临近空间拦截高速大机动目标的实际需求,研究了考虑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动态特性的前向拦截制导律设计方法。在考虑连续气动力和离散直接力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在气动舵控制基础上设计连续直接力、然后通过冲量等效法进行离散化的直接力设计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控制分配问题。根据二维前向拦截导引运动学模型和拦截导弹动力学模型,利用时间尺度分离,将拦截导弹和目标的质点运动学与加速度慢变子系统构成的动态系统,看成慢变子系统,设计了俯仰角速度指令;将俯仰角速度动态子系统看成快变子系统,通过对俯仰角速度指令的跟踪控制设计得到考虑复合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前向拦截导引律。仿真结果校验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占正勇,杨蔷薇[8](2012)在《小直径炸弹复合制导律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钻石背翼的小直径炸弹,具有升阻比高、航向机动能力差等气动特性。在侧滑角和滚转角均受到约束的条件下,滑翔段采用STT+BTT并联复合制导方式,攻击段采用STT制导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大扇面角发射时对侧向过载的需求。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制导策略能够有效地满足制导律的设计要求,提高小直径炸弹大扇面角发射时的侧向机动能力。(本文来源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杨宇彬,汤国建,郭建国,包为民,周军[9](2011)在《基于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红外/毫米波复合导引系统,针对空地导弹攻击地面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强鲁棒性的非线性末制导律。基于弹目相对运动学的非线性关系,以相对距离作为状态,同时将目标机动作为系统有界扰动,建立了弹目相对运动的数学模型。基于红外和毫米波复合导引系统获得的测量信息,采用滑动模态控制方法,以优化制导精度为目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律。该方法利用Lyapunov稳定理论严格证明了制导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数字仿真表明,这种制导律对地面运动目标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并能获得良好的制导精度。(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康凯[10](2011)在《导弹拦截末段制导律与复合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是未来导弹拦截的标志性技术,代表了导弹控制方式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导弹拦截末段导引律和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展开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基于MATLAB建立了导弹运动学模型,同时对比例导引法进行了叁维离散化建模,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导弹可视化动态拦截模拟平台,为后续研究建立了一个比较直观的研究平台。通过对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模型进行线性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兼具最优控制和滑模控制的优点,与传统制导律和部分现代制导律相比,在目标机动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导弹的制导效果。提出了一种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新方案,在姿控方式下建立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模型,根据导弹-目标相对运动和比例导引法推导出了模型的切换条件;在直接力控制子系统下,提出了基于Fliess泛函展开的直接力最优点火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结构的H2解析解耦设计方法,在轨控方式下针对一类改进的导弹数学模型,解决系统的不确定性和由直接力导致的耦合问题。最后,依据假定导弹参数,编写Matlab程序,分别对改进的最优滑模制导律、基于切换和最优点火策略的复合控制模型和基于内模控制结构的H_2解析解耦设计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02-01)
复合制导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对低空目标的跟踪精度,需将弹目视线角约束在布儒斯特角附近,以降低多径干扰对雷达导引头探测精度的影响。基于全局滑模控制的原理,设计出一种全局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可确保在跟踪拦截低空目标的过程中,将弹目视线角约束在布儒斯特角附近。该制导律由于使系统省去了趋近滑模面运动的过程,从而使系统具有全程鲁棒性。针对导弹自动驾驶仪执行制导指令时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设计了一种虚拟指令作为故障扰动的补偿,结合所设计的虚拟指令,设计出一种复合全局滑模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导律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制导律论文参考文献
[1].任越,杨军.越肩发射反导拦截弹复合制导律研究[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9
[2].陈峰,何广军,熊思宇,何阳光.考虑自动驾驶仪故障的复合全局滑模制导律[J].弹道学报.2018
[3].陈峰,何广军,熊思宇.考虑布儒斯特角约束的复合积分制导律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4].黄伟林,王正杰.微小型巡飞弹仿生复合制导律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8
[5].张会勇,薛震,方兴,刘泽乾.SINS/GPS制导航弹多约束条件下复合制导律设计[J].战术导弹技术.2016
[6].贺群.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的末制导律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7].张友安,吴华丽,梁勇.考虑复合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前向拦截制导律[J].宇航学报.2015
[8].占正勇,杨蔷薇.小直径炸弹复合制导律设计与仿真[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2
[9].杨宇彬,汤国建,郭建国,包为民,周军.基于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律设计[J].宇航学报.2011
[10].康凯.导弹拦截末段制导律与复合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