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拟态真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互联,拟态环境,分析
拟态真实论文文献综述
聂莉[1](2014)在《真实与偏离——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拟态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新传播技术条件下媒介新拟态环境虽然具有环境监测功能与去中心化、权力化等表征,但并不能就此简单地推论出新的拟态环境更趋于真实世界。移动互联网络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更为复杂,呈现的是支离破碎的现实,与现实环境表现为一种离散的偏离关系。媒介的世界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世界,移动新媒体对人的异化只是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电视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甚至更令人堪忧。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的理论预设只是随时代的发展变迁发生了转移,其本质与核心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具有理论解释力与适用性的。(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4年11期)
王冰,蔡月宇[2](2012)在《拟态环境中还原真实的两大可能途径——读李普曼《公众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在李普曼所着《公众舆论》第二章《审查与保密》中,通过详细描述"一战"中,某次战地新闻的见报过程分析了审查在战争宣传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论述信息是怎样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隐藏起来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那么,审查与宣传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认识呢?李普曼给出了答案,"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审查制度,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宣传。"拉斯维尔在1926年对宣传下的定(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2年11期)
王章明,冯现玲[3](2011)在《媒介体育的拟态真实及其影响——以南非足球世界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为依据,以国内媒体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报道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媒介体育的建构过程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将足球世界杯打造成全民的狂欢盛典,但它也营造着与世界杯有关的"拟态真实",这对足球文化产生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足球的游戏本性和足球文明的迷失等方面。(本文来源于《体育文化导刊》期刊2011年05期)
周正希[4](2009)在《在广义的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真实环境与拟态环境存在严格区别。另外,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将其局限于大众媒介、公众事件和公众范围内。本文通过对这些传统理论进行思考提出了是传播而非仅仅是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对于"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个人层面而言,在议程设置构建的是真实的"拟态环境"等叁个层面的结论,扩展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并且简述了这一新结论对现实的效用。(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09年18期)
张艳丽[5](2009)在《探析体育内涵在拟态真实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试图通过剖析当代体育新闻传播事业中存在的误区来指明:真正的误区原因在于将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意识形态嫁接于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上,使得在现代体育新闻传播领域中缺乏适应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指导,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种错乱的关系才最终导致种种体育传播实践的失误。而且,在这种错乱关系的误导下还存在着对拟态真实理解上的失误,这样,对于本来复杂的体育内涵的呈现就更是难上加难。因而,笔者希望通过这篇论文来唤起学界对当代体育新闻传播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做更为深入的探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来做出基本的结论。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在于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从细碎的事实性论证转换为较为宏观的指导思想角度上的论证,并能够将宏观理论与微观事实结合,因而,不但具有较强的理论研讨性更具有实际的操作可行性。论文主要分叁个部分来呈现。第一部分是大众传播媒介与体育内涵的同构,这一大部分相对于其他两部分而言是表层的现象论述层面。其中主要包括体育内涵在拟态真实中的表现形式,体育内涵的理性表达,以及体育内涵在拟态真实中互见的合理性叁个小节;第二部分是大众传媒与体育共有的功能属性,这一部分相对于第叁部分而言是深度论证的必然过渡,同时又是第一部分的论述延伸与发展。其中主要包括共同的根本基础属性:产业属性,亟需重视双重属性中隐性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是毋庸置疑的外化表现,明显的娱乐性是其必然且最终的表达四个小节;第叁部分是体育内涵在拟态真实中现实回归的可能,属于论文的最深度论述,是对问题的本质性探究。其中主要包括表层:幻化大众传播媒介的“万能性”,本质:放大大众传播媒介的工具属性这两个小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4-01)
赵婧[6](2007)在《“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费文化居主流地位的当今时代,出版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伴随着"老照片"、"×镜头"、"×漫画"等出版物的热销,随着我国媒体运作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深入,报纸、期刊、书籍、网络等各种媒体都更加重视对图片功能的挖掘与拓展;我国很多刊物都经历了从"缺图"到(本文来源于《中国编辑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赵婧[7](2007)在《“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费文化居主流地位的当今时代,出版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伴随着"老照片"、"×镜头"、"×漫画"等出版物的热销,随着我国媒体运作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深入,报纸、期刊、书籍、网络等各种媒体都更加重视对图片功能的挖掘与拓展;我国很多刊物都经历了从"缺图"到(本文来源于《中国编辑研究(2006)》期刊2007-03-01)
董宝磊,滕单单[8](2006)在《“真人秀"的拟态真实——数字化时代“真实电视”的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真人秀”(Reality TV),从字面上理解, “真”即是节目对内容真实性的要求及手段真实性的规定。内容上,“真人秀”的“真”并不是生活真实,而是一种“拟态真实”。“真人秀”,2000年始于荷兰,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国广泛移植。荷兰的《老大哥》、美国CBS的《生存者》、福克斯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等等,它们几乎都成为西方世界最火爆的电视节目。(本文来源于《对外大传播》期刊2006年05期)
胡丹[9](2005)在《新闻仿真图:真实现场的“拟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新闻报道形式在不断被丰富和创新,新闻图片家族也增添了一名比较有特色的新成员——新闻仿真图。与新闻图表和新闻漫画、插画(除新闻照片外)等新闻图片不同,新闻仿真图重在“仿真”二字,是由电脑制作人员制出的示意性虚拟图片,内容旨在逼真地摹拟和模仿新闻现场真实场景,立体感强,富冲击力,且效果逼真,比一般的新闻图片更直观,并能给观赏者以身临其(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05年08期)
赵婧[10](2005)在《“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读图时代”是拟态环境还是真实存在,我们都对“读图时代这一概念的创造者充满敬意。因为这一概念正在召唤着优质”图文书的诞生,并对图文书的繁荣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05年01期)
拟态真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在李普曼所着《公众舆论》第二章《审查与保密》中,通过详细描述"一战"中,某次战地新闻的见报过程分析了审查在战争宣传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论述信息是怎样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隐藏起来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那么,审查与宣传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认识呢?李普曼给出了答案,"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审查制度,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宣传。"拉斯维尔在1926年对宣传下的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拟态真实论文参考文献
[1].聂莉.真实与偏离——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拟态环境分析[J].新闻传播.2014
[2].王冰,蔡月宇.拟态环境中还原真实的两大可能途径——读李普曼《公众舆论》[J].青年.2012
[3].王章明,冯现玲.媒介体育的拟态真实及其影响——以南非足球世界杯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1
[4].周正希.在广义的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J].新闻爱好者.2009
[5].张艳丽.探析体育内涵在拟态真实中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9
[6].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J].中国编辑研究.2007
[7].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C].中国编辑研究(2006).2007
[8].董宝磊,滕单单.“真人秀"的拟态真实——数字化时代“真实电视”的文化解读[J].对外大传播.2006
[9].胡丹.新闻仿真图:真实现场的“拟态环境”[J].新闻与写作.2005
[10].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J].编辑之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