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六氟丁酯论文-周建华,贺仁妍,高敬民

丙烯酸六氟丁酯论文-周建华,贺仁妍,高敬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丙烯酸六氟丁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合诱导自组装,RAFT乳液聚合,含氟聚合物

丙烯酸六氟丁酯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华,贺仁妍,高敬民[1](2016)在《RAFT聚合诱导自组装法合成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丙烯酸为亲水性大分子RAFT试剂,采用RAFT聚合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了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采用1 H-NMR、GPC、FT-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时间、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以及丙烯酸单体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对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h,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为0.20∶1时,丙烯酸单体与链转移剂摩尔比为40∶1,丙烯酸的转化率为90.53%,PAA-RAFT的分子量分布为1.12,聚合反应的可控性好.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对丙烯酸六氟丁酯的RAFT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1.5%时,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聚合物乳胶粒的粒径分布最窄.TEM分析表明乳胶粒的粒径为300nm,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陈超,栾英豪,杨景辉[2](2012)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在高温下的本体共聚合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和不同单体组成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性能。采用KT和FR两种作图法及YBR计算法对单体的竞聚率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在80、120和150℃下,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竞聚率分别为0.717和0.689、0.792和0.773、0.829和0.776,并得到了HFBMA和BMA在叁个温度下的共聚物组成曲线。研究和讨论了共聚物组成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等热性能以及折射率和透光率等光学性能的影响。该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介于21~46℃之间,初始热分解温度介于260~280℃之间;折射率介于1.409~1.483之间,具有较高的透光率。(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2年12期)

张俊,杭伟明,陈国强[3](2012)在《蚕丝的丙烯酸六氟丁酯接枝改性及拒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氟单体丙烯酸六氟丁酯,在引发剂过硫酸钾作用下对蚕丝进行接枝改性,研究单体和引发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时间以及改性pH值等对蚕丝接枝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接枝改性的蚕丝进行表征,并测试整理后蚕丝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拒水性。结果表明,丙烯酸六氟丁酯对蚕丝接枝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单体质量分数150%(omf),引发剂质量分数1%(owm),pH值3,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75℃。接枝改性对蚕丝织物的白度、黄度、断裂强力和透气性影响较小,而表面张力下降明显,拒水性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2年24期)

梅晓君,史铁钧,陈钱宝[4](2011)在《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六氟丁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与含羧基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得到双键封端的聚氨酯大单体,然后将离子化聚氨酯大单体与丙烯酸六氟丁酯(F6BA)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性聚氨酯/F6BA复合乳液(FPUL),研究了FPUL的微观结构、热性能、粒子形态和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通过聚合F6BA接枝到聚氨酯上,且复合乳液具有核壳结构,核层约237 nm,壳层约132 nm;FPUL固体具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软段的Tg为6.5℃,高于聚氨酯大单体的软段;硬段的Tg为43.8℃,低于聚氨酯大单体的硬段;当F6BA质量分数为总量的50%时,FPUL薄膜的表面自由能减至11.56 m J/m2。(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1年03期)

陈艳军,周辉,罗文,李明,张超灿[5](2011)在《两亲性RAFT试剂存在下丙烯酸六氟丁酯和苯乙烯的无皂乳液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结构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在RAFT试剂的作用下,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酸六氟丁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研究了RAFT试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聚合反应可控性及乳胶粒粒径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 NM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及表面张力仪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及乳胶膜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得到的苯乙烯和丙烯酸六氟丁酯共聚物无皂乳液的乳胶粒粒径在100 nm左右且呈单分散分布.当RAFT试剂浓度高于0.016 mol/L时聚合体系有较好的可控性.共聚物乳液的乳胶膜对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都很高.(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徐小龙,李保松,乌学东[6](2010)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接枝环氧粉末涂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作用下,采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与双酚A环氧树脂(DGEBA)反应合成了含氟侧链的环氧树脂(F-DGEBA),用其制备粉末涂料。运用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交流阻抗(EIS)、盐雾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含氟环氧树脂的结构、表面性能、电化学性质及耐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DGEBA涂层对水的静态接触角提高了15°左右,达到95°,在固化过程中,氟元素在表面充分富集,从理论值的5.53%提高到了涂层表面的39.83%,EIS图谱显示提高了3个数量级,经历36 h氯化钠溶液浸泡后,降至普通环氧树脂的水平,盐雾试验表明该粉末涂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0年04期)

梅晓君[7](2010)在《聚醚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六氟丁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工作集中在聚醚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六氟丁酯(WPU/F6BA)复合乳液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上。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基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聚醚型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PPG,Mn=1000)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乳液(WPU)。用红外分析仪(FT-IR)、粘度测试仪、激光粒度分析仪(LPA)等手段研究了NCO/OH摩尔比(R)、DMPA的含量对乳液相转变、粘度、稳定性、膜机械性能和耐介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R值的增加,乳液的粘度升高、粒径增大、相转变点延后、稳定性下降以及膜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耐水性增加;随DMPA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粘度下降、粒径减小、相转变点后延、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加、拉伸强度降低和耐水性降低。综上因素可得,R=1.5且wt%(DMPA)= 7%的聚氨酯预聚体(PU-1)经离子化得到的WPU的综合性能优良,为进一步的改性提供较好前提。2、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对PUA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HPMA、PU-1反应形成了双键封端的聚氨酯大分子单体(PUL)。利用其自乳化的特点,将其与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单体共聚,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复合乳液(PUA)。用FT-IR、TGA、TEM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热性能、粒子大小形态和HPMA含量对PUA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PMA含量的增加, PUA复合乳液的稳定性和涂膜的热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但PUA膜吸水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上因素可得,大分子单体中HPMA的含量为75%( PUL-1)时,PUA综合性能较好。3、水性PU/F6BA的复合乳液(FPUL)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将PUL-1与F6BA共聚反应得到FPUL。用FT-IR、DSC、TEM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热性能、形态和粒子大小。结果表明:FPUL的的软段和硬段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6.5℃,43.8℃,玻璃化温度有明显变化,壳平均厚度约为131nm,核厚度约为237nm。当F6BA的质量分数为50%时,FPUL复合膜的表面能降低到11.56mJ·m~(-2)。4、水性PU/ F6BA/BA/St的复合乳液(FPU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无皂乳液聚合,PUL-1与F6BA、BA和St共聚反应制得FPUA。采用FT-IR, DSC、TGA、LPA、T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PUA的软段和硬段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8℃,37.0℃,耐热性能有所提高,其平均粒径为1.43μm,分布较均一,壳厚度约为975nm,核厚度约为425nm。FPUA复合膜的表面性能随着氟单体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氟单体含量占总量20.8%时,降低到23.87mJ·m~(-2)。(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0-04-01)

周辉,陈艳军,张超灿,张钰英,李明[8](2009)在《采用RAFT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酸六氟丁酯和苯乙烯梯度共聚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度共聚物因其独特的微观链结构在生物材料和声学阻尼材料等领域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逐渐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在乳液聚合体系中实施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技术是制备高分子量梯度共聚物的可行方法。本工作在具有两亲性的水溶(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9-08-18)

周文娟,姜万超,李峥嵘,李洪启,卿凤翎[9](2007)在《含丙烯酸六氟丁酯单体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将丙烯酸六氟丁酯单体和其他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了共聚,得到了稳定的乳液.经其整理后的织物对水的接触角达到了142°.(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07年03期)

周春晓,陈国强[10](2006)在《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对真丝接枝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丝织物的服饰性能,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对真丝的接枝改性效果。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并对整理后的纤维和织物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对真丝的白度、强力影响较小,但接枝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有明显提高。为优选单体预乳化工艺,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等接枝参数对真丝接枝率的影响。接枝的较好工艺条件为:单体用量100%~120%,引发剂用量1%,接枝温度70℃、时间100 m in、反应液pH 3。(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06年03期)

丙烯酸六氟丁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在高温下的本体共聚合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和不同单体组成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性能。采用KT和FR两种作图法及YBR计算法对单体的竞聚率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在80、120和150℃下,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竞聚率分别为0.717和0.689、0.792和0.773、0.829和0.776,并得到了HFBMA和BMA在叁个温度下的共聚物组成曲线。研究和讨论了共聚物组成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等热性能以及折射率和透光率等光学性能的影响。该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介于21~46℃之间,初始热分解温度介于260~280℃之间;折射率介于1.409~1.483之间,具有较高的透光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烯酸六氟丁酯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建华,贺仁妍,高敬民.RAFT聚合诱导自组装法合成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陈超,栾英豪,杨景辉.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2

[3].张俊,杭伟明,陈国强.蚕丝的丙烯酸六氟丁酯接枝改性及拒水性能[J].印染.2012

[4].梅晓君,史铁钧,陈钱宝.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六氟丁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橡胶工业.2011

[5].陈艳军,周辉,罗文,李明,张超灿.两亲性RAFT试剂存在下丙烯酸六氟丁酯和苯乙烯的无皂乳液聚合[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

[6].徐小龙,李保松,乌学东.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接枝环氧粉末涂料研究[J].涂料工业.2010

[7].梅晓君.聚醚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六氟丁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8].周辉,陈艳军,张超灿,张钰英,李明.采用RAFT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酸六氟丁酯和苯乙烯梯度共聚物的研究[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9

[9].周文娟,姜万超,李峥嵘,李洪启,卿凤翎.含丙烯酸六氟丁酯单体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J].印染助剂.2007

[10].周春晓,陈国强.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对真丝接枝改性[J].蚕业科学.2006

标签:;  ;  ;  

丙烯酸六氟丁酯论文-周建华,贺仁妍,高敬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