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设计论文-米彦泽

使用者设计论文-米彦泽

导读:本文包含了使用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博深工具,深交所,品牌竞争力,工业设计,市场信息,工程钻机,设计机构,整体品牌,产品性能,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者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米彦泽[1](2019)在《博深工具:设计让使用者更加得心应手》一文中研究指出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金刚石工具、电动工具、合金工具、高铁制动闸片等,是粉末冶金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在美国、加拿大、韩国、泰国以及上海设有分支机构。该公司共有授权专利219(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11-07)

马跃[2](2019)在《平等与尊重——公共建筑使用者分析与通用设计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老年人和残疾人数量的逐年攀升,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学者对无障碍建筑及城市环境的研究重视起来,目前国际上无障碍设计已经发展到通用设计的概念,并且积极进行工程实践。本文采用我国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分析各类人群占比情况,简述公共建筑使用者的本质是不同能力人群的集合。针对公共建筑使用者的多样化特点调研适用理论,梳理通用设计的演进并比较其与无障碍设计的异同。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上通用设计发展较全面国家的实践情况,厘清当前我国通用设计的发展状态,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笔者呼吁更多实践建筑师理解通用设计的思想观念,建议设计初始将无障碍通用设计纳入系统进行设计。期许更多公共建筑成为无障碍通用建筑,让不同能力的使用者体验到平等尊重的便捷和美好。(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胡梦然[3](2019)在《基于使用者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区为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成为大部分城市人口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居住区的环境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以及对环境的感受。基于使用者需求,讨论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2期)

蔺书平[4](2019)在《基于使用者认知与行为特点的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科技产业园的迅猛建设,大力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本文以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以使用者的认知与行为特点作为切入点,结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对使用者认知与行为特点在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第一,通过对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现状的梳理可知,优质的外部空间景观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对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目前缺乏对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景观系统性的整体规划,高科技产业园缺乏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其景观缺乏文化内涵。第二,从认知和需求两个角度对使用者的行为展开研究,发现二者存在如下关系:使用者对环境的认知是其行为的基础,每种行为的产生都包含一定的需求。据此推导出使用者的行为与景观的关系,即:基于认知,使用者感知外部空间景观,对景观结构留下印象,理解景观中表达的文化内涵。随后基于使用者的需求,分析使用者的行为特点,并通过空间尺度、领域性、私密性分析外部空间景观。第叁,基于对使用者行为特点的分析,运用领域性和私密性原理,归纳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景观可依据景观构成,通过空间尺度设计、空间私密性设计进行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促进使用者的休憩、观赏与交往行为特点的发生,以此满足使用者对景观的需求,营造人性化的外部空间景观。第四,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借鉴以及上海海尔智谷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提出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景观的设计策略,即:基于使用者的认知意象特征,提升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景观结构可识别性,增强其形象的标志性;将企业文化、创新文化等融入园区景观的设计中,表达园区的文化内涵,增强园区景观意象的意义,增加使用者的归属感及园区的人文氛围;基于使用者的行为特点,对外部空间景观的尺度、私密性、植物与色彩展开专项设计,营造人性化的景观。本文为高科技产业园使用者行为认知和行为特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曲辰光,邓春凤[5](2019)在《基于街道使用者视角下的街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主义思想引导了以机动车为核心的道路模式主导城市建设,街道作为社会公共场所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被逐渐抛弃。从1960年代起,在城市设计领域掀起了回归街道理念的革命,要求重视街道的人性化、街道混合使用以及重塑街道活力等问题。随后伦敦、洛杉矶和上海等城市都颁布了指导和管理街道的设计导则,其出发点都是为推动以人为本的街道建设。本文将从街道使用者的角度,将使用者分为行人、自行车骑行者、公共交通使用者、机动车驾驶员、货运经营者和服务提供商、商贩6种人群,比较不同使用者出行工具所占面积和平均速度,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模式的发展。并根据街道使用者提出适合不同出行方式的街道空间分区及街道设计方针。(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李科平,宋畅,尾方义人[6](2019)在《面向家用机器人设计的高龄者使用者行为调查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在中国急速高龄化问题背景下,以日本弹性设计方法论在高龄者中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中国高龄者进行家庭行为记录,然后进行流程分析,建立高龄者家庭生活行为流程模型,提出中国高龄者家用机器人的设计要件,并将生活行为与高龄者CD-RISC心理弹性问卷的问项进行对应,试图为今后的高龄者产品设计研究提出一套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赵蒙蒙,吕佳,向新瑞[7](2019)在《基于人因工效学的女性轮椅使用者功能裤装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女性轮椅使用者对服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了两款新型功能裤装,分别为家居裤和外出裤。家居裤采用开裆加腰部挂片的结构,重点解决轮椅使用者如厕问题;外出裤采用两片式结构,通过拉链和按扣将裤装拆卸组合,重点解决轮椅使用者外出穿脱和如厕问题。通过动作分解分析法记录受试者完成裤装如厕和穿脱时间,发现受试者穿着新型家居裤如厕花费的时间最短,而穿脱新型外出裤所花费的时间最短。通过主观评价发现,家居裤开裆结构在方便如厕的同时也带来了稍凉的热感觉,因而适合居家穿着。新型外出裤无论如厕还是穿脱均较为便利,适合轮椅使用者外出穿着。(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春元[8](2019)在《基于使用者视角的旅游公路纵断面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沿黄旅游公路走廊带大部分位于黄河阶地,配建生态绿道具备较好的工程条件及可使用性,但是受地形地物限制,仍存在部分长距离越岭路段,越岭段连续纵坡直接影响生态绿道能否很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在越岭段生态绿道与公路主线共幅布设的情形下,对旅游公路及生态绿道使用者市场予以细分,从使用者视角及难度分级定量化角度出发,通过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对比分析,论证了生态绿道纵断面设计满足合规性后,可以较好地为使用者服务,从而为生态绿道纵断面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1期)

朱珠[9](2018)在《使用者行为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户外家具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户外家具是校园环境中重要的“硬件”,不仅是大学师生校园活动质量的映像,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折射。而随着大学校园景观的建设发展,户外家具及其周边环境设计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以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为主导,开展户外家具及周边环境设计成为校园景观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重庆大学城4所高校的校园家具的布置、使用、反馈等进行实地调研,从中发现问题,再通过对问题的成因、影响要素、学生实际需求与周边环境的互动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重庆科技学院的校园户外家具,在分析校园总体规划与特色和环境空间类型的基础上,对主干路、校园广场、中心湖绿地节点、教学楼庭院等场所中的户外家具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分析,通过行为研究和现场观察及问卷访谈,总结出重庆科技学院四个场所中的户外家具及周边环境现状问题,并提出更新策略和方案设想。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概念和理论基础。明确户外家具、校园户外家具、使用者行为叁个概念。对环境行为学、使用者行为与感知、马斯诺需求理论进行阐述。第叁章:以重庆大学城内四所高校为对象,考察了校园空间形态,主要是道路、广场、绿地、庭院。户外家具形态,主要是坐憩类、导视类、交通类。使用者行为类型,主要是驻停、坐憩、行走、活动。提出使用者对校园户外家具的具体需求。第四章:以使用者视角研究户外家具设计策略。阐述了影响户外家具设计的因素,坐憩类、导视类、交通类户外家具的尺度与形态设计、环境融合设计、导视系统设计和交通秩序规范等问题。第五章: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对道路、广场、绿地、庭院等典型空间进行环境与户外家具改造设计。第六章:结语。(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12-01)

詹雪,徐煜辉,张凌菲[10](2018)在《使用者行为视角的山地城市湿地游憩空间设计研究——以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焦于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应有的沟通协调,通过调研山地城市湿地游憩空间的使用情况,总结了使用者行为与城市湿地景观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适应使用者游憩需求的山地城市湿地游憩空间设计的建议。本文以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及行为标注法,对参与游憩的使用者特征、使用者行为及其对湿地公园的游憩化感知进行解析。研究表明使用者行为与山地城市湿地景观空间要素之间存在散点效应、亲水效应、设施效应及荫蔽效应,其活动内容与空间分布易受到山地空间单元划分、滨水湿地分异、设施供给及位置、光照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提出山地城市湿地游憩空间设计应进行合理的空间单元划分,层级式的滨水游憩空间营建,多样化的设施供给并考虑气候特点,以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构建与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相匹配、人性化的山地城市湿地公园。(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8-11-24)

使用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老年人和残疾人数量的逐年攀升,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学者对无障碍建筑及城市环境的研究重视起来,目前国际上无障碍设计已经发展到通用设计的概念,并且积极进行工程实践。本文采用我国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分析各类人群占比情况,简述公共建筑使用者的本质是不同能力人群的集合。针对公共建筑使用者的多样化特点调研适用理论,梳理通用设计的演进并比较其与无障碍设计的异同。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上通用设计发展较全面国家的实践情况,厘清当前我国通用设计的发展状态,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笔者呼吁更多实践建筑师理解通用设计的思想观念,建议设计初始将无障碍通用设计纳入系统进行设计。期许更多公共建筑成为无障碍通用建筑,让不同能力的使用者体验到平等尊重的便捷和美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使用者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米彦泽.博深工具:设计让使用者更加得心应手[N].河北日报.2019

[2].马跃.平等与尊重——公共建筑使用者分析与通用设计的本质[J].建设科技.2019

[3].胡梦然.基于使用者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J].山西农经.2019

[4].蔺书平.基于使用者认知与行为特点的高科技产业园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

[5].曲辰光,邓春凤.基于街道使用者视角下的街道设计[J].中外建筑.2019

[6].李科平,宋畅,尾方义人.面向家用机器人设计的高龄者使用者行为调查和分析[J].工业设计.2019

[7].赵蒙蒙,吕佳,向新瑞.基于人因工效学的女性轮椅使用者功能裤装设计初探[J].人类工效学.2019

[8].李春元.基于使用者视角的旅游公路纵断面设计研究[J].公路.2019

[9].朱珠.使用者行为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户外家具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8

[10].詹雪,徐煜辉,张凌菲.使用者行为视角的山地城市湿地游憩空间设计研究——以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2018

标签:;  ;  ;  ;  ;  ;  ;  ;  ;  ;  

使用者设计论文-米彦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