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动脉瘤论文-陈实

多发动脉瘤论文-陈实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发动脉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SA,CT,MRI融合影像,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

多发动脉瘤论文文献综述

陈实[1](2019)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行显微手术治疗疾病。本组患者所行术式,主要包括"破口夹闭术"、"瘤颈加固夹闭术"、"颈内动脉孤立术"叁种。结果:50例患者诊断后,49例检出疾病,其余1例漏诊,检出率98%。采用DSA、CT与MRI诊断,影像学表现均各不相同。结论:采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指导,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李跃,郭海志,李岚,吴波[2](2019)在《颅内复发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单侧多发脑微出血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h,于2017年12月24日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前1-h患者突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数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四肢抽搐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监测及治疗。急诊头部CT(2017年12月24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a),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资(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治国,水少锋,韩新巍,闫磊,马骥[3](2019)在《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介入治疗的32例(67枚)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微导管穿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腔栓塞11例;微导管先置入动脉瘤腔后释放支架进行栓塞12例;支架半释放法栓塞4例;密网支架置入覆盖动脉瘤颈5例。67枚动脉瘤中,55枚采用支架辅助栓塞;1枚在处理临近眼动脉段动脉瘤时以支架覆盖;11枚行密网支架覆盖瘤颈。结果术后即时造影证实支架辅助栓塞55枚中,Raymond分级Ⅰ级49枚,Ⅱ级6枚;5例11枚动脉瘤行密网支架治疗,术后即时造影均显示动脉瘤内血流减缓,造影剂滞留。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部分弹簧圈突出于支架内1例,支架置入后打开不全2例。30例共63枚动脉瘤进行3~6个月(平均3.4个月)造影随访;49枚完全栓塞的动脉瘤中,46枚没有变化,3枚瘤颈区少量显影。6枚近全栓塞动脉瘤中,3枚转为完全栓塞,3枚没变化;1枚仅支架覆盖的眼动脉段小动脉瘤形态无变化;3例共7枚动脉瘤行密网支架治疗,复查造影显示瘤体显影减小,造影剂明显滞留;2例共4枚动脉瘤密网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尚未复查。30例术后临床随访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3例,1分5例,2分2例;预后良好率为93.33%(28/30)。结论根据载瘤血管及多发动脉瘤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近期随访均可取得较高的动脉瘤栓塞率及较好的临床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唐凯,赵雷,吴统茂,卓亚玉,郑军[4](2019)在《出血性颅内多发动脉瘤中责任动脉瘤的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8.0%-38%,以两枚动脉瘤多见,叁枚动脉瘤仅有3.4%-3.9%。MIA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而需要积极干预。但MIA中除破裂动脉瘤外,还包含未破裂动脉瘤,对责任动脉瘤的判断直接影响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研究报导,责任动脉瘤是影响MI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如错误判断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8-16)

杜海龙,孙建平,王峰,王晓亮,张更申[5](2019)在《单侧开颅夹闭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颅内多发动脉瘤,特别是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通常是一期单双侧开颅或者分期开颅手术治疗。单侧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需要更全面的手术评估和更高的手术技巧,此往往被认为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较大的损害。我们通过此项研究,评估了单侧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此项技术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收集了27例颅内双侧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特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8-16)

蒋功军,朱月香,崔书君[6](2019)在《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女,69岁,健康查体,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干动脉瘤"。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腹主动脉走形迂曲,局部管壁可见不规则钙化斑块形成,管腔未见明显狭窄与扩张;腹腔干二级分支胃十二指肠动脉以远管腔可见一不规则瘤样突起,大小约6.7 mm×5.9 mm×8.4 mm;脾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其起始部可见一类圆形瘤样突起,大小约27.3 mm×(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文君,周朋利,韩新巍[7](2019)在《锁骨下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多发内脏动脉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脏动脉瘤(viseral artery aneurysm,VAA)指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各自分支处的动脉瘤~([1])。内脏动脉瘤的发病率占人群的0.01%~2%,其中脾动脉瘤是VAA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次为肝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腹腔动脉瘤等~([2]),肾动脉瘤也是一种常见的内脏动脉瘤~([3])。目前关于内脏动脉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外伤等有关~([4])。现将我院2017年8月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郭书丽[8](2019)在《叁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维CT血管造影技术(3D-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5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全部患者均行3D-CTA检查,将3D-CTA检查结果与血管介入证实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3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证实均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3D-CTA共检出5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检出率达到94.34%。其中39例为2个动脉瘤,14例为3个动脉瘤。结论:对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而言,3D-CTA检查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式,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胡琨,林玟瑄,成晓华,李世英[9](2019)在《心脏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多发动脉瘤伴急性脑梗死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约占心脏肿瘤的50%,位于左心房者居多。左心房黏液瘤可引起脑及周围循环栓塞,有报道可合并颅内动脉瘤,较罕见。我院收治左房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多发动脉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男,48岁。主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天于2016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找词困难、(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徐剑峰,王童,刘阳,曾令勇,张波[10](2019)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介入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诊治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后确诊接受血管内单纯或支架辅助的弹簧圈填塞治疗。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患者动脉瘤填塞的程度,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29例患者的40枚动脉瘤实施了介入治疗,按照Raymond分级,Ⅰ级(完全填塞)30枚,Ⅱ级(近全栓塞)4枚,Ⅲ级(部分栓塞)2枚,Pipeline密网支架覆盖瘤颈4枚。术后患者的GOS评分为5分18例,4分8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方式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可以取得较高的动脉瘤填塞程度及较好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多发动脉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h,于2017年12月24日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前1-h患者突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数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四肢抽搐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监测及治疗。急诊头部CT(2017年12月24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a),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发动脉瘤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实.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李跃,郭海志,李岚,吴波.颅内复发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单侧多发脑微出血一例[J].华西医学.2019

[3].李治国,水少锋,韩新巍,闫磊,马骥.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4].唐凯,赵雷,吴统茂,卓亚玉,郑军.出血性颅内多发动脉瘤中责任动脉瘤的判定[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5].杜海龙,孙建平,王峰,王晓亮,张更申.单侧开颅夹闭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6].蒋功军,朱月香,崔书君.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7].张文君,周朋利,韩新巍.锁骨下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多发内脏动脉瘤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8].郭书丽.叁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9].胡琨,林玟瑄,成晓华,李世英.心脏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多发动脉瘤伴急性脑梗死1例报告[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10].徐剑峰,王童,刘阳,曾令勇,张波.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介入诊治分析[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9

标签:;  ;  ;  ;  

多发动脉瘤论文-陈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